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家贫(pín) 辛勤(qín) 老媪(ǎo) 萤火(yíng)
胤(yìng) 恭(gōng) 练囊(náng) 还(hái)卒业
盛饭(chéng) 卒业(zú) 笤帚(tiáozhou) 漩涡(xuánwō)
铁杵(chǔ) 枪栓(shuān) 扭动(niǔ) 一声不吭(kēnɡ)
姥爷(lǎo) 捆绑(bǎng) 劫难(jié) 晋察冀(jìn)
吆喝(yāohè) 趁其不备(chèn) 枕头(zhěn) 扒开(bā)
尸首(shǒu) 扭打(niǔ) 嘴唇(chún) 塞在怀里(sāi)
倔强(jué) 老媪(ǎo) 叮嘱(zhǔ) 鼓鼓囊囊(nāng)
嘹亮(liáo) 倔强(jiàng) 轮廓(kuò) 捋下来(luō)
风靡(mǐ) 蹿进(cuān) 人才济济(jǐ) 啧啧赞叹(zé)
画框(kuàng) 山楂片(zhā) 蹬腿(dēng) 纸屑(xiè)
祈求(qí) 颠覆(fù) 雪屑(xiè) 葵花(kuí)
污迹(wū) 咯吱(gē) 搓手(cuō) 遗憾(hàn)
二、易写错的字
囊萤夜读 恭敬 勤劳 晋察冀 炕沿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绸子 趁机 慌忙
铅:右上角不是“几”,没有钩笔。
迈:右部不是“方”是“万”,注意不要加点。
膊:右上角末笔别忘了点笔。
柜:右边偏旁是“巨”,里面不要写成“口”。
扒:右边偏旁是“八”,不要写成“人”。
慌:右边偏旁是“荒”,不要多加一点。
三、形近字
铅:铅笔 炕:炕席 晋:晋级 膊:赤膊
沿:边沿 杭:杭州 普:普通 胳:胳膊
栓:血栓 搏:搏斗 扒:扒开 绸:丝绸
拴:拴住 格:合格 趴:趴下 稠:稠密
呜:呜呜 尸:尸体 慌:慌忙 敌:敌对
鸣:鸟鸣 户:户口 谎:谎话 故:故乡
四、近义词
柔软→柔和 本领→本事 浑身→全身 打扮→装扮 集合→聚集 揺晃→揺摆
凶恶→凶狠 慌忙→急忙 商量→商讨 爱护→爱惜 可惜→惋惜 向往→憧憬
嘱咐→叮嘱 镇静→沉着 嘹亮→洪亮 坦然→安然 拘束→拘谨 抱怨→埋怨
安慰→安抏 妨碍→干扰 兴奋→激动 寻觅→寻找 空闲→闲暇 祈求→请求
感叹→感慨 清新→清爽 疑惑→困惑 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五、反义词
黝黑→白皙 集合→解散 温和→暴躁 柔软→坚硬 慌忙→从容 倔强→温顺
沮丧→兴奋 熟练→生疏 胆怯→勇敢 高涨→低落 镇静→惊慌 拘束→自然
兴奋→平静 空寂→热闹 妨碍→促进 歪歪斜斜→端端正正 清新→污浊
六、词语归类
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
拟声词:哗啦哗啦 吧嗒吧嗒 呜哩哇啦 叽叽咕咕
AABB式:飘飘悠悠 歪歪斜斜 推推搡搡 认认真真 红红火火 干干净净 明明白白
七、常考句型:
1.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彩,并仿写。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示例1.他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了起跑线。示例2.歹徒像恶狼一般盯着大家。
2.含有关联词的句子
(1)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仿写: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但要用功,还要改进学习方法。
(2)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仿写:劳动结束了,同学们一边休息一边听老师讲故事。
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第18课:《文言文二则》
《囊萤映雪》
1. 《囊萤夜读》选自《晋书·车胤传》。囊萤夜读(车胤)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在夜里读书。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
2.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胤恭勤不倦:胤车胤;恭勤:肃静勤勉。倦,疲倦。通:通晓,明白。
家贫不常得油:贫:贫穷。 得:买得起。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囊,用口袋装。
以夜继日:日,白天。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3.问题探究
(1)【提取信息】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解释课题“囊萤夜读”的意思?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个性感悟】读完这则短文,你有什么感悟?
读完这则短文,我认识到了无论学习条件多么艰苦,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艰苦奋斗。
《铁杵成针》
1.《铁杵成针》事讲的是李白小时候读书 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触动很大,发愤读书,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告诉 我们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就能成功的道理。
2.(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世,世间,世上。传,相传,传说。成:完成。 弃:放弃 去:离开。
(2)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过,路过,经过。是,这 。 逢:碰上。
老媪:老婆婆或老奶奶。 媪,妇女的统称。方:正在。
(3)问之,曰:“欲作针”。
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欲作针:欲:想要。
(4)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感:被......感动。
还卒业:回去完成学业。还,回去。卒业:完成学业。
3.“铁杵成针”的故事后来变成了一句俗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4.好问、有毅力、持之以恒的李白。 勤奋好学、不怕吃苦 的车胤。你还知道古人勤学的故事有:《悬梁刺股》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问题探究
(1)【内容探究】李白为什么回去完成了学业?
因为李白被老妇人的顽强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所以回去完成了学业。
(2)【联系实际】你有过类似李白“未成,弃去”的经历吗?这则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重点)
我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我从5岁就开始学舞蹈,到9岁时,因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就放弃了。从这则故事中,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恒心,要肯下功夫,才能取得成功。
第19课:《小英雄雨来》
1.《小英雄雨来》通过记叙抗日战争时期,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课文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兵、怀念雨来、机智脱险。
2.重点句子
(1)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比喻】把芦花比作厚厚的白雪,写出了芦花又白又密的特点。
(2)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环境描写】【比喻】【伏笔】环境描写一方面展示了雨来家乡美丽的风光,另一方面为雨来的脱险埋下伏笔。把苇絮比作鹅毛,写出了苇絮的轻柔和洁白。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3)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
【心理描写】“往哪儿跑呢”表现了雨来当时害怕挨打的心理。
(4)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
就朝河沿跑。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
【比喻】【动作描写】把雨来比作“小泥鳅”,形象生动,因为雨来浑身黝黑发亮,这一点和泥鳅很像。一个“扎”字写出了雨来动作灵活、机智果断。
(5)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神态描写】【侧面描写】描写妈妈因找不到雨来而担心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雨来反应速度快,游泳水平高。
(6)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比喻】【动作描写】将雨来比作“小鸭子”,并通过“露、抖、抹、吹、望、笑”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雨来的调皮可爱,同时也渲染了芦花村和平、安宁、幸福的气氛。
(7)他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上还背着一杆长长的步枪。
【外貌描写】对爸爸的装束的描写,突出了战斗形势的严峻,同时写出雨来的爸爸一直在勇敢参加抗战。
(8)爸爸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来了呢?
【心理描写】既写出了雨来对爸爸这种装束的好奇,又暗示爸爸的革命工作一直都在秘密进行。
(9)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摇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
【夸张】“把屋子震得好像摇晃起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外面的声音很大,说明当时情况紧急,场面混乱,暗示将要发生大事情。
(10)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夸张】“脚下像踩着风”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雨来跑得快;“朝后院跑”是为了引开敌人,同时也让敌人以为自己害怕,足见雨来的机智、果断和勇敢。
(11)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说着,就叫人给他松绑。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对比】敌人用伪善的面孔来诱骗雨来,与刚才凶恶的形象形成对比。
(12)扁鼻子军官压住肚子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说啊!”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从扁鼻子军官的动作和话中可以看出,敌人继续假装友好,哄骗雨来,想让雨来告诉他们李大叔的行踪。
(13)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雨来的勇敢和坚定。
(14)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他一股劲地跟着人们向河沿跑。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写出李大叔听到雨来“牺牲”的消息后的震惊和痛苦万分的心情,烘托出雨来的“小英雄”形象。
(15)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照应】【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此处与前文照应,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展现出雨来的活泼可爱。
(16)“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反复】连用两个“雨来没有死”,构成反复,进一步突出人们惊喜、激动的心情。
3.问题探究
(1)【形象赏析】为什么把雨来称为“小英雄”?(重点)
因为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不管敌人如何哄骗、威吓甚至毒打他,他始终坚强不屈、机智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当敌人准备枪毙雨来时,他趁敌人不注意,在敌人眼皮子底下跳水逃走。雨来的做法充分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少年儿童爱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所以把雨来称为“小英雄”。
(2)【写法探究】在文章的第1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运用大量笔墨来描写雨来的家乡?(重点)
这段环境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展示了雨来家乡的迷人风光,为故事的发生与发展做了铺垫,同时也暗示了雨来对家乡的爱,这也是雨来与敌人做斗争的思想基础。
点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仅可以推动情节发展,还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作答时,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3)【形象赏析】【写法探究】第5自然段表现了雨来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雨来游泳本领高,机灵调皮,为后文写雨来与敌人斗智斗勇埋下伏笔。
点拨:先认真阅读第5自然段,抓住“抖”“抹”“吹”“笑”等动词,总结出雨来的特点;然后结合全文内容,判断其作用。
(4)【写法探究】“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想一想这句话有什么作用。(重点)
这句话既是雨来同敌人顽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又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点拨:从情感表现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分析其作用。
(5)【词句品析】“有志不在年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这样评价雨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抱负的人不一定年纪大,指人是否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去衡量”。雨来小小年纪,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与敌人进行斗争,他是一个有志气的小英雄。这一评价是人们对雨来发自内心的赞扬,雨来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点拨:先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再联系本文的中心思想,答出人们对雨来的赞美。
(6)【写法探究】故事的结尾妙在哪里?
内容上:故事的结局是雨来没有死,这给读者带来了意外的惊喜,结尾处又补叙雨来没有死的原因,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结构上:照应前文。
点拨: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注意答出“意外的惊喜”。
第20课:《我们家的男子汉》
1.《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文章描写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小“男子汉”的形象,体现作者对“小小男子汉”的无限疼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通过三件事来写这个孩子是个“男子汉”:①他对食物的兴趣;②他对独立的要求;③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从中看出看出作者对他的喜爱与赞赏之情。结合课文内容可以给每个部分换相应
的小标题如下:①率真爽气的男子汉;②自立自主的男子汉;③沉着勇敢的男子汉
2.重点句子
(1)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比喻】把他的小手比作倔强的活鱼,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想要独立的愿望。
(2)我说:“你递上钱,我帮你说好了。”“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到了柜台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啊!”
【语言描写】三个“不要”表现出他对独立的渴望。
(3)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神情有点儿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他忘了要买什么东西了。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写他第一次自己买东西时的紧张。
(4)他推开那些妨碍的手,抓住一双最得力的,蹿进了车厢,淹没在拥挤的人群里了。
【动作描写】“推”“抓”“蹿”都极具力度,充满生命的活力,表现出“我们家的男子汉”在富有挑战的环境中表现出的沉着与刚强。
3.问题探究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人公只是一个几岁的小孩,作者为什么称他为“男子汉”呢?(重点)
主人公是一个儿童,从年龄和体魄上来说称不上是“男子汉”。可是,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地显露出了男子汉的特征,他率真爽气、自主独立、刚强坦诚、沉着勇敢,所以作者称他为“男子汉”。
点拨:认真阅读全文,从中总结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2)【写法探究】文章的主体部分各有一个小标题,你能简要说一说小标题的作用吗?
小标题是对文章每一部分主要内容的概括,有提示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帮助读者快速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3)【提取信息】“我”是怎么发现小主人公“对独立的要求”的?
“我”是从小主人公的神态、语言、动作中,发现他“对独立的要求”的。如和他外出时,他不愿让人牵他的手了;在买山楂片时,他提出要自己买,并嘱咐“我”不要讲话,他勇敢地开口却紧张得忘了要买什么东西,“我”替他说了之后,他神情有些沮丧;他坚持自己去换橘子水,即使不受重视,被晾在一边,也不退却。
(4)【情感把握】阅读本段,想一想由“忍不住”到“忍住了”表现了“我”怎样的内心。(重点)
“忍不住”是“我”不忍心看到他失败,“忍住了”是要维护他要求独立的自尊,是对他的理解和尊重。这些表现了“我”对他的理解、关爱和赞赏。
(5)【归纳概括】文章的第四部分写了哪两件事?写出了小主人公的什么特点?
文章的第四部分写了小主人公上托儿所和乘火车回安徽两件事。前者写出了他的沉着、冷静,后者写出了他的勇敢、沉着和刚强。
点拨:通读第四部分,找出具体事例,紧扣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总结人物特点。
(6)【发散思维】试着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并说一说列小标题的方法。(重点)
第二部分:“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他吃饭很爽气”。第三部分:“他提出要自己买”“不要,不要,我自己说”。第四部分:“他坦然接受了现实”“他勇敢地抓住窗框”。
列小标题的方法:可以用自己的话对文章内容进行提炼;可以引用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可以引用主要人物的语言;等等。
第21课:《芦花鞋》
1.《芦花鞋》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记叙了青铜一家人为了增加收入,一起动手编织芦花鞋,然后让青铜背着到油麻地镇上去卖的故事。课文围绕主人公青铜讲了 编芦花鞋 和 卖芦花鞋 两件事情,表现了青铜的 勤劳、懂事、天真和善良 。
2.重点句子
(1)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
【比喻】将芦花比作鸭绒,写出了芦花柔软、蓬松的特点。
(2)天下了一夜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雪还在下。
【环境描写】“一尺厚”“门都很难推开”“还在下”说明天气特别恶劣。
(3)到了镇上一看,街上几乎没有人,只有大雪不住地抛落在空寂的街面上。不一会儿,挂在绳子上的十双芦花鞋就落满了雪。
【环境描写】“几乎没有人”“大雪不住地抛落”暗示鞋子不太好卖,说明青铜卖鞋很辛苦,也说明他是一个懂事、能吃苦的孩子。
(4)对面屋子里围炉烤火的人招呼青铜:“进屋里来吧,这里能看到你的鞋,丢不了。”青铜摇了摇手,坚持守在芦花鞋旁。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屋里人的话表现了小镇人们的善良,“摇了摇手”则表明了青铜的坚持。
(5)到了中午,雪大了起来,成团成团地往下抛落。望着漫天大雪,青铜在心里不住地说着:“买鞋的,快来吧!买鞋的,快来吧!……”
【环境描写】【心理描写】雪“成团成团地往下抛落”再次点明天气恶劣。“买鞋的,快来吧”一句重复出现,表明了青铜内心的焦急与期待。
(6)但过了一会儿,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
【细节描写】【对比】将脱鞋前的“暖和和”和脱鞋后的“一股针刺般的寒冷”进行对比,说明了天气的寒冷,表现了青铜的坚强。
3.问题探究
(1)【文脉梳理】作者为什么以“芦花鞋”为题?
“芦花鞋”是本文行文的线索,本文围绕芦花鞋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文章结构严谨,主旨深远。
点拨:通读全文,为每一部分列出小标题,从小标题中可知“芦花鞋”是本文行文的线索,然后结合以线索作为题目的好处作答即可。
(2)【词句品析】“想到这笔收入,全家人都很兴奋,觉得心里亮堂堂的,未来的日子亮堂堂的”一句中,“亮堂堂”用得十分巧妙,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巧妙在哪里。
这笔收入是“一笔很重要的收入”,对家境并不富裕的青铜一家来说,可以解决家里的一部分困难,让以后的日子好过些。想到这里,一家人心情舒畅,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希望。“亮堂堂”用在这里,既指心底的亮堂,也指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自然贴切。
(3)【情感把握】从对青铜和葵花精心挑选芦花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我感受到了兄妹二人做事认真仔细,葵花说的话和对青铜的神态描写,让我感受到兄妹之间的浓浓亲情。
(4)【概括总结】本文用空行的方式将文章分成四个部分,你能给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吗?(重点)
示例一:(以青铜为线索)“编织芦花鞋”“卖芦花鞋”“大雪中坚持卖鞋”“卖了自己穿的鞋”。
示例二:(以芦花鞋为线索)“编织芦花鞋”“卖芦花鞋”“城里人喜爱芦花鞋”“最后一双芦花鞋”。
点拨:认真阅读每个部分,总结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可以选用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还可以引用主要人物的语言。小标题一定要能够准确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要简洁。
本文可以从两条线索(青铜、芦花鞋)来概括。
(5)【个性感悟】课文中描写的芦花鞋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中描写的芦花鞋给我的印象是精致美观、厚实、暖和,既像鸟窝又像鸟,特别好看。
点拨:作答个性感悟类题目,既需要关注文本也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即可。
(6)【人物赏析】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重点)
课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是青铜美好的品质。从青铜为了补贴家用,和家人一起编织芦花鞋,并冒着大雪拿到镇上去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为家人着想、执着的孩子;从青铜并没有因为城里人喜欢芦花鞋就涨价,还为了不让买鞋的人失望,把自己脚上的鞋子脱掉卖了,自己却赤脚走在雪地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纯朴、善良、憨厚、乐于助人的孩子。
点拨:作答本题,需结合人物的言行,从具体的事件中总结出人物的美好品质。
语文园地
1.古诗鉴赏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尽:完,没有了。独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厌:满足。
(2)李白,唐,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2.和朋友相处,要相互信任。和朋友相处,最需要宽容。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真诚。和朋友相处,要学会分享。和朋友相处,要互相帮助。和朋友相处,要相互理解。和朋友相处,不应该虚伪。
单元高频考点
1.《文言文二则》常考查《囊萤夜读》的背诵;课文大意。
2.《小英雄雨来(节选)》常考查通过给本文的六个部分拟小标题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雨来有着抗日战争时期少年儿童爱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为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做铺垫,渲染气氛,展示人物的优秀品质)。
3.《我们家的男子汉》常考查结合小标题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描写小外甥对食物的兴趣、对独立的要求和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等片段,生动刻画了一个成长中的小男子汉的形象);称这个孩子为“男子汉”的原因(因为他率真爽气、自主独立、刚强坦诚、沉着勇敢);作者对小男子汉的感情(骄傲和欣喜)
4.《芦花鞋》常考查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围绕“芦花鞋”,写了青铜全家编织芦花鞋、青铜卖芦花鞋、城里人买芦花鞋和青铜卖最后一双芦花鞋的故事);从细微之处感受青铜的性格特点与美好品质(纯朴、善良、勤劳)。
5.语文园地:①考查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利用小标题、将各部分内容连起来、前后联系);②考查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彩,并仿写;③考查背诵《独坐敬亭山》。
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tǔ kàng qiān bǐ mài bù gē bo qiǎng jié
Guì zi sī chóu dí rén shī tǐ chèn jī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扭身(liǔ) 嘴唇(chún) 安徽(wēi) 发愣(lèng)
B.塞进(sēi) 嘱咐(zǔ) 和尚(chàng) 捆绑(kǔn)
C.搓进(cuō) 劫难(jié) 倔强(jiàng) 嘹亮(liáo)
D.沮丧(qǔ) 遗憾(hàn) 轮廓(kuò) 晋察冀(jì)
3.下列句子中的拟声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屋里嗡嗡嗡嗡说话的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
B.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摇晃起来,窗户纸轰隆轰隆响。
C.雨来还想说什么,可是门哐啷响了一下,就听见爸爸走出去的脚步声。
D.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咔啦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
4.下列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的感情和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下课了,同学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到操场上。
B.他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就像玉泉的水。
C.妈妈的手像春风一般,轻轻抚摸着我,让我倍感温暖。
D.他像一只老乌龟一样,永远不敢出头,什么意见也不发表。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B.两个人嘟嘟囔囔说了一阵。
C.雪在芦花鞋脚下咯吱咯吱地响着。
D.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叫道:“站住!”
6.下列故事中所对应的主人公不正确的是( )
A.《囊萤夜读》——车胤 B.《铁杵成针》——李白
C.《凿壁偷光》——司马光 D.《程门立雪》——杨时、游酢
7.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铁杵成针》一文告诉我们做事要懂得变通,寻求创新的方法。
B.《小英雄雨来》(节选)这篇课文以人物命题,表明了课文的描写对象。
C.《我们家的男子汉》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小男孩的率真活泼、独立自强、沉着勇敢。
D.《芦花鞋》中青铜卖芦花鞋给城里人时没有涨价。
三、信息匹配
8.选词填空。
柔软 柔和
(1)她说话的语气非常( ),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2)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 )的芦花里。
宁可……也不…… 即使……也……
(3)雨来( )牺牲自己,( )说出李大叔的下落。
(4)( )老师不在教室,同学们( )很安静地在学习。
9.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的意思
滋味:A.味道。 B.比喻某种感受。
(1)他什么都要吃,而且吃得极有滋味。( )
(2)听了小男子汉要离开的消息,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
特别:①与众不同;不普通。 ②格外。 ③特地。 ④尤其。
(3)他们觉得它们不是一般地好看,而是特别地好看。( )
(4)他喜欢郊游,特别是骑自行车郊游。( )
(5)我同桌的脾气很特别。( )
10.句子练习。
(1)有一个人朝他追了过来( )并在他身后大声喊着( )孩子( )你停一停( )(加上合适的标点)
(2)那鞋的制作工序是: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用加点词语写句子,要运用上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
(3)其中肯定有一两个是搞艺术的,看着这些鞋,嘴里啧啧啧地感叹不已。(用加点词语造句)
(4)“让人想到落在树上的鸟,风吹起时,细软的绒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说明了鞋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后文写很多人争买芦花鞋作铺垫。
【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胳膊”“绸”“铅”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扭身——niǔ;安徽——huī。
B.塞进——sāi;嘱咐——zhǔ;和尚——shang。
C.完全正确。
D.沮丧——jǔ。
3.B
【详解】本题考查拟声词的运用。
A恰当。嗡嗡嗡嗡:像飞虫一样发出低调的嗡嗡声。
哗啦哗啦:象声词。一般形容声音。
B不恰当。咕咚咕咚:迅速的降落或打击而发出的声音。
轰隆轰隆:低沉而常常重复的声音如摩托、大炮或齐步行进中的队伍发出的。用来形容窗户纸响动的声音不恰当,可改为“哗啦哗啦”。
C恰当。哐啷:形容器物撞击的声音。
D恰当。咔啦:象声词。形容东西撞击的响声。
4.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表达的情感的体会。
A选项中把同学们比作快乐的小鸟,褒义。
B选项中把大眼睛比作羽泉的水,褒义。
C选项中把妈妈的手比作春风,褒义。
D选项中把他比作老乌龟,贬义。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飘飘悠悠:指在空中或水面上轻缓地浮动。
嘟嘟囔囔:形容穿著的衣服皱折而不舒展,或者自言自语。
咯吱咯吱:形容受挤压的声音;方言,动词,挠痒痒、搔痒;一种面食。
咔啦一声:一个象声词汇。
B选项中的句子是两个人在说话,但是“嘟嘟囔囔”指的是自言自语。B选项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6.C
【详解】本题考查作品人物识记。
《囊萤夜读》叙述晋朝人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他就用白绢做成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故事启示: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铁杵成针》讲述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凿壁偷光》讲述西汉丞相匡衡匡衡勤奋好学,幼年时期因家贫,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把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现用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故选项C项。
7.A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识记和理解。
《铁杵成针》是一则关于李白的传说。文章大意: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位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这位老妇人的意志所感动,于是回去勤奋学习,完成学业。词语“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小英雄雨来》(节选)这篇课文选自中篇小说《雨来没有死》,文章讲述了雨来聪明勇敢应对日本人的英雄事迹。《小英雄雨来》(节选)这篇课文以人物命题,表明了课文的描写对象。
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这篇文章用风趣生动、含蓄幽默、富有童趣的语言,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小男孩形象,让人感受到一个小男子汉的男子汉魅力。
《芦花鞋》讲述了青铜一家人快乐的采芦花、编制芦花鞋、青铜卖芦花鞋的生活片段,体现了在苦难中他们互相关爱,为他人考虑的美好淳朴品质。从文中的“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买的价。”可以知道青铜卖芦花鞋给城里人时没有涨价。
根据以上分析,选项A说法有误。故选A。
8.柔和 柔软 宁可 也不 即使 也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柔软:指软和;不坚硬。
柔和:温和而不强烈。
(1)结合语境和词义,说话的语气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用的是“柔和”。
(2)结合语境和词义,形容芦花用的是“柔软”。
“宁可……也不……”:选择关系的关联词。选择关系也叫取舍关系,是指关联句的前后两个分句说出的两种情况将不会同时出现,并且已经做出取舍、亟待做出取舍或无需做出取舍。
“ 即使……也……”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是对前面分句提出的某种已存事实或情况,用后面的分句转而述说,并非理所当然的推论,是相反或相对的结论。且后面分句“并非理所当然的推论”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并表明前后逻辑关系的对立。
(3)结合语境和词义,“牺牲自己”和“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是指这两种关系将不会同时出现。是选择关系,所以填“宁可……也不……”。
(4)结合语境和词义,“老师不在教室”和“很安静地在学习。”是转折关系,所以填“即使……也……”。
9.A B ② ④ ①
【详解】考查了多义词。“多义词”也就是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本题主要考查了理解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原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然后选择合适的解释。点评: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要想学会辨析词意,特别是有多重含义的词,在不同语境中要通过反复读加以理解并辨析,以防选错。
(1)根据句子内容,他吃得极有“滋味”意思是他吃的香,有味道。“滋味”指味道。故选A。
(2)根据句子内容,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意思是我心里难过,不好受。“滋味”指心里的感受。故选B。
(3)特别地好看:非常的,格外的好看。“特别”指的是格外。故选②。
(4)特别是:尤其是的意思。“特别”意思是尤其。故选④。
(5)脾气很特别:脾气与众不同。“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故选①。
10., :“ , !” 放学回家,弟弟先写作业,然后读一会儿书,再和小朋友们出去玩。 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后,这些外国游客感叹不已。 比喻 暖和 好看
【详解】
(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说话人在前,“有一个人朝他追了过来”句子未完,后面用逗号;“并在他身后大声喊着”,说话人在前,后用冒号和前引号;“孩子”话未说完,后用逗号,“你停一停”表强烈语气,后面用感叹号和后引号。
(2)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先、然后、再”都是表顺序的词语,根据句子要求运用上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造句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篮球场上,我们班的明明先往前一步,然后运球,再转身,直接投进了三分球!
(3)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感叹不已,因为惊奇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学生按照运用“感叹不已”造句即可。
示例:当我回顾那些岁月时,安妮的智慧使我惊叹不已。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结合句意,句中运用比喻的的修辞手法,把两双鞋比作四只鸟窝、两对鸟,写出了鞋子的暖和和好看,为后文写芦花鞋受欢迎,很多人争买芦花鞋作铺垫。
课内阅读
(一)(2022春·陕西渭南·四年级统考期末)课内阅读。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_____________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_____________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补全原文。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胤恭勤不倦______________
(2)家贫不常得油______________
(3)以夜继日焉______________
3.根据原文意思回答以下问题。
(1)车胤在夜晚没有灯油的情况下,为了读书是怎样做的?
(2)车胤是个怎样的孩子?对现在的我们有什么启发?
4.写出你知道的古人勤学苦读的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博学多通 练囊盛数十萤火
2.肃静勤勉 经常 用
3.车胤就用白色的薄绢做成袋子装萤火虫照明,晚上用来夜以继日地读书。 车胤是个勤学苦读、博学的人。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好了,有电灯,更应该珍惜机会,刻苦读书,让书香照亮人生。
4.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 铁杵成针
【解析】
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填空。
《囊萤夜读》出自唐代晋书·车胤传。原文是: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故“恭勤”的意思是:谨慎勤劳。
(2)家贫不常得油: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故“常”的意思是:经常。
(3)以夜继日焉:夜以继日地学习着。故“以”的意思是:用。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文中描写车胤在夜晚没有灯油的情况下,为了读书使用的方法是: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意思是: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2)《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只要我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勤奋苦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正是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实现目标的环境,最终一定能学有所成。
4.本题考查课外积累。
古人勤学苦读的成语有: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点睛】参考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二)(2021春·河南南阳·四年级统考期末)古诗文阅读,按要求答题。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① , ② 。问之,曰:“欲做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把古文补充完整。
6.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去:_______________ 卒:________________
7.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世 传 李 太 白 读 书 山 中 , 未 成 , 弃 去。
8.阅读助人成长,读了本文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9.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除了本册书学习过的课文外,请你再写出两个古人勤学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6.离开 完成
7.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8.要勤奋刻苦
9.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
【解析】
5.本题考查的是古诗文的背诵默写。
注意默写的时候,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文章的内容即可。
6.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结合语境的含义进行分析,本题中“弃去”意思是就放弃学习离开了,所以“去”的意思是离开。“还卒业”的意思是就回去完成学业。所以“卒”的意思是完成。
7.本题考查的是给句子划分结构。
结合语境的含义进行分析,本题中“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的意思是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所以断句可以是: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启发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启发可以围绕“要勤奋刻苦读书”等方面来展开即可。
9.本题考查的是课外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
其他古人勤学的故事例如有: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牛角挂书、韦编三绝、学富五车等。
【点睛】参考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三)(2021春·陕西渭南·四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理解。
小英雄雨来(节选)
①可是怎么不见雨来呢?他跑到街上,看见许多人往河沿跑,一打听,才知道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
②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他一股劲地跟着人们向河沿跑。
③到了河沿,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
④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
⑤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
⑥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⑦“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⑧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了。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10.用小标题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最恰当的是( )
A.有志不在年高 B.雨来没有死
C.掩护李大叔 D.李大叔很悲痛
11.选文第⑦段连用三个感叹号,表现了大家( )
A.看到雨来还活着,感到欣喜和激动
B.对雨来的赞美
C.看到雨来还活着,感到惊奇和意外
D.对雨来的怀念
12.“连一滴血也没看见”这句话的作用是:
13.选文第_______段解释了雨来从鬼子手下死里逃生的原因,表现了雨来______的特点
14.“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他一股劲地跟着人们向河沿跑。”结合加点部分,推测一下李大叔此时的心理活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
10.B
11.A
12.为下文大家发现雨来没有死做铺垫。
13.8 勇敢、机智,游泳本领高
14.小雨来,你是为了掩护我才被柜子打死的,大叔对不起你,我一定要找到你!
【解析】
10.本题主要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阅读文章可知,本段讲的是大家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但是雨来在枪响之前已经扎到河里去了,雨来并没有死。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
由文章内容,大家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寻找雨来,以及“‘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等内容,这里运用反复的手法,三个感叹号表现出了大家看到雨来还活着,感到万分欣喜和激动。
故选A。
12.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
结合后文大家发现雨来没有死等内容可知,这里看不到一滴血的作用是为下文做铺垫。据此可以得到答案。
13.此题考查信息筛选和人物形象分析能力,在解答题干的问题时,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由文中第八段“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了。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可知雨来能从鬼子的枪弹下死里逃生的原因,表现了雨来勇敢、机智,游泳本领高的特点。
14.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由文中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跟着人们向河沿跑”等内容,说明李大叔对雨来的死不敢相信也很愧疚。学生能围绕此来说即可,答案不唯一。
(四)(2022春·全国·四年级期末)阅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牵他的手了。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我给了他一角钱。他攥着钱,走近了柜台,忽然又胆怯起来。我说:“你递上钱,我帮你说好了。”“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到了柜台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啊!”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神情有点儿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他忘了要买什么东西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儿后悔起来。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假如我不放心,跟在他后面,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变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为了能尽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他便努力地喝橘子水。一个炎热的中午,我从外面回来,见他正在门口小店买橘子水。他站在冰箱前面,露出半个脑袋。营业员只顾和几个成年人做生意,看都不看他一眼。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我很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15.“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 )
A.他不乖巧,性格十分倔强。
B.他想要独立的意愿之强烈。
C.他并不喜欢“我”,所以当“我”牵他的手时,他是拒绝的。
16.“他便努力地喝橘子水”一句中的“努力”能否改为“费力”?为什么?
17.句子“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中加点的词语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8.关于选段结束处写“我”忍住了,没帮他叫一声“同志”,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对他买橘子水这种“可怕的狂热”感到生气,所以故意不帮他。
B.这一次,“我”想满足他想要独立的愿望。
C.此时“我”的不出声,便是对他最好的尊重和爱护。
D.“我”不想再次伤害他的自尊心。
19.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答案】
15.比喻 B
16.不能。从“努力”一词可以体会到孩子的心情是迫切和期盼的,他在喝橘子水的过程中是一种主动、满足的状态,而改为“费力”后,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则从主动变为被动,不能表现出他对独立的渴望。
17.体现了他买东西失败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因而产生沮丧的心情,流露出失望的神态。
18.A
19.他是一个纯真、勇敢、渴望独立的孩子。
【解析】
15.本题考查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及修辞手法的理解。
“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中把“胖胖的小手”比作“倔强的活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男子汉”不愿意让人牵着手的情景。从这句话可体会到他想要独立的愿望很强烈。
16.本题考查重点字词的理解。
努力:尽量的使出自己的力气来做事。努力指用尽力气去做事情,后来指一种做事情的积极态度。
费力:耗费力量,多指耗费较多的力量。
费力地喝橘子水说明很不情愿。而努力地喝橘子水说明“他”在使劲喝,体会到孩子的心情是迫切和期盼的,他在喝橘子水的过程中是一种主动、满足的状态,而改为“费力”后,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则从主动变为被动,不能表现出他对独立的渴望。
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
阅读句子“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可知,这句话是对他的神态描写,“潦草”这个词语写出了他独立做事失败后吃东西的神态,形象地揭示了小男孩内心的沮丧。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句子“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假如有人不放心,跟在他后面,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可知,“我”最后忍住了是因为“我”不想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想满足“他”的独立愿望。故选项B、C、D正确,A有误。
19.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在解答时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分析人物形象,注意表达清楚,正确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文中“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啊!’”、“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儿后悔起来。”、“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等等可知,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纯真、勇敢、渴望独立的孩子。
拓展提升
(一)(2020春·四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房子(节选)
眼看着就要汇演了,油麻地小学上上下下就为这么一个必须的秃头而苦恼不堪。柳三下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不行,我不能做秃鹤!”仿佛不是要剃他的发,而是要割他的头。
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都很遗憾。
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
傍晩,孩子们都放学回去了,秃鹤却不走,在校园门口转悠。当他看到桑桑从家里走出来时,连忙过去:“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
“好吧。”桑桑接过纸条。
秃鹤转身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工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
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蒋老师:
我可以试一试吗?
陆鹤
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
当校长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也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
秃鹤从未演过戏。但秃鹤决心演好这个戏。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
不知是因为秃鹤天生就有演出的才能,还是这个戏在排练时秃鹤也看过,他居然只花一个上午就承担起了角色。
在参加汇演的前两天,所有参加汇演的节目,先给油麻地小学的全体师生演了一遍。当秃鹤上场时,全场掌声雷动,孩子们全无一丝恶意。
秃鹤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
小姑娘,快快长,
长大了,跟连长,
有的吃有的穿,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
【a】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b】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c】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漫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
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
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
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注】①秃鹤:陆鹤的外号,因为陆鹤是秃头。
20.短文讲了五层意思,给每层意思加个小标题(不超过六个字),并试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柳三下拒演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5)秃鹤哭了
主要内容:
21.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柳三下不愿意参加演出是因为他不想演“秃鹤”
B.柳三下不愿意演,同学们都认为节目演不成了,都很遗憾
C.秃鹤听着同学们对话,他不说话,但他心中有了想法
22.对结尾“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理解正确的是( )
A.这里指的是陆鹤,他用自己的努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美。
B.这里不是单指陆鹤,是指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C.这里是指陆鹤在纯净的月光下变得特别英俊
23.读【abc】三段,从内容和写法上各提出一个问题,并选择其中一个解答。
问题1:
问题2:
解答问题( ):
24.“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这是对蒋老师的什么描写?结合陆鹤的特点,推测他“觉得好笑”的原因。
【答案】
20.秃鹤自荐 秃鹤苦练 演出 在即将汇演时,柳三下拒演了秃头的角色,秃鹤通过自荐担任了这个角色。为了能演好他苦练表演技巧。结果演出非常成功,他哭了孩子们也哭了。
21.A
22.A
23.【b】段中评委们为什么觉得乔杉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a】段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2
天气寒冷和陆鹤身穿夏衣对比;寒气透骨和陆鹤额头冒汗对比。
24.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 陆鹤秃头,演“杨大秃瓢”正好
【解析】
20.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文章的主要情节进行分析和概括,写出相应的答案即可。仔细分析每一段话的内容,进行概括,不要写错别字。
21.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文章的主要情节进行分析和概括,说法错误的是柳三下不愿意参加演出是因为他不想演“秃鹤”。并不是因为他不想演“秃鹤”。
22.本题考查的是对结尾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要结合原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结尾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答案,“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这里指的是陆鹤,他用自己的努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美。
23.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根据文章的内容,找到相对应的【abc】三段,从内容和写法上各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写出答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要有充分的理由论证,答案要完整有逻辑。问题要有深度,不要太肤浅。
2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文章的内容可以分析得出答案,“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这是对蒋老师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结合陆鹤的特点,分析他“觉得好笑”的原因是陆鹤秃头,演“杨大秃瓢”正好。
(二)(2021春·全国·四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
一张借条
那年的我正值十八岁,看着身边的同龄人因为辍学经商腰包鼓起时,我跃跃欲试,也想(放弃 丢弃)学业,加入赚钱的行列。
我的想法却遭到了父亲的(热烈 强烈)反对。他说,无论将来做什么,等先把学上完再说。那时的我怎么会听他的劝呢!顾不得他捶胸顿足,也不去管他唉声叹气,我毅然离开了学校。可是经商谈何容易。首先是本钱的问题,我手中没有半点积蓄,只好去跟那些要好的哥们儿借。
我从未这样低三下四过,可我仍没有借到一毛钱。那些平时把义气挂在嘴边的哥们儿无一例外地拒绝了我。是的,借钱给一个对经商一窍不通的人,不亚于把钱投入大海。
有一个人却心甘情愿把钱投入大海,那就是我的父亲。当他把那两万块钱拍到桌子上时,我除了喜悦,还有惊愕。
父亲沉着脸说:“打个借条给我,一年后的今天,你挣了钱还我。如果还不上,你就听从我的安排!”
也许父亲早就料定了我不会成功。还不到一年,两万块钱被我挥霍一空。父亲没有(谴责 责备)我,虽然这些钱是父亲半生的积蓄。
父亲说:“现在,你该听我的了!”“嗯。”我惴惴地答应了。“我叫你回学校念书!”听了父亲这个简单的要求,我感到无地自容。
父亲亲自送我回到学校里,经过失败的洗礼,我终于明白,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知识是多么重要。
几年后走出大学校门的我,已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当我再次选择经商,并且在不久后就取得可喜成绩的时候,我忽然又想起了那张借条。我问父亲:“当时你怎么就不心疼那两万块钱呢?”父亲笑着说:“我用两万块钱,买回来你这大好的前程,很值哩!”
看着藏在父亲皱纹里那(朴素 朴实)的笑,我的眼里却满是泪水。
25.用“ ”在文中括号内画出恰当的词语。
26.本文的主要情节可以用五个简短的句子概括,请按先后顺序写出中间三个。
①我”经不住赚钱的诱惑,决定辍学经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我”再次选择经商,喜获成功。
27.第八自然段中“失败的洗礼”在文中指什么?用“ ”画出来。
28.品读文中加点的词语,说说“我”“喜悦”的是什么,“惊愕”的是什么。
29.读文中画“ ”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我”此时觉得“回学校念书”是一个“简单的要求”?( )
A.“我”功课一向很好,念书对“我”来说很简单。
B.与放弃学业在外盲目打拼相比,重返校园上学对“我”来说是一条熟悉平坦的路。
C.父亲提出的这个要求,条件不多,没有指望“我”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
D.“我”在外打拼多年,积累了许多经验,念书也就不困难了。
30.如果给短文换一个题目,你会选哪一个?请写出理由。
A.两万块钱 B.学费 C.重返校园 D.约定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答案】
25.放弃 强烈 责备 朴实
26. “我”向朋友借钱没有借到。 父亲借“我”两万块钱,并与“我”立下约定。 “我”初次经商失败,守约重返校园。
27.还不到一年,两万块钱被我挥霍一空。
28.“喜悦”的是“我”四处借钱没着落时,得到了父亲的帮助。“惊愕”的是父亲一直反对“我”辍学经商,此时却拿出半生积蓄来帮助“我”。
29.B
30.B 父亲料定“我”最初的经商会以失败告终,却愿意拿出半生的积蓄让“我”去尝试,其实他是用这两万块钱让“我”上了一节社会实践课,让“我”懂得了学习知识、积蓄力量的重要性。这两万块钱就是“学费”。
【解析】
25.此题考查选词进行搭配的能力,我们可以看见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6.此题考查课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解答文章主要情节时,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27.此题考查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课文的理解,以及第六自然段的叙述可知“失败的洗礼”是指还不到一年,两万块钱被我挥霍一空。
28.此题考查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要理解“喜悦”和“惊愕”得联系文章中我的“梦想”来回答,“喜悦”的是“我”四处借钱没着落时,得到了父亲的帮助。“惊愕”的是父亲一直反对“我”辍学经商,此时却拿出半生积蓄来帮助“我”。
29.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父亲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是我经商失败的时候,这时候的我想想之前不顾一切要去做生意的想法,是非常的幼稚的。与放弃学业在外盲目打拼相比,重返校园上学对“我”来说是一条熟悉平坦的路。
30.此题为思路拓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选择题目,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选择的原因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主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