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9 22:5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在一战中为英国作战的印度骑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宗主国把大量殖民地人民投入战场。在为宗主国的生存而战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觉醒。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观察上面两幅地图,说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了哪些新的国家。
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
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塞—克—斯(后合并成南斯拉夫)
摧毁了四大帝国
【学思之窗】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在1918年曾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如何理解,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结局:一战结束
开端: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背景 :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
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
结合教材p71,梳理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关系。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争取政治民主。
2.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欧洲:四大帝国解体,在其废墟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
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第五帝国”(帝国主义的殖民帝国)开始了解体的过程
【史料阅读】(P72页)
民族自决原则
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在帮助宗主国作战的过程中,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2.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中国
法属 印度支那
印度
①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外交努力失败,五四运动爆发;
②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中共成立并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
胡志明在法国参加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印度支那:亦称中南半岛或中印半岛,指东南亚半岛,因位于印度——中国之间,而被近代欧洲人方便记忆而称其为印度支那。
亚洲: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2.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亚洲: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中国
法属 印度支那
印度
①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外交努力失败,五四运动爆发;
②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中共成立并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
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
②尼赫鲁更比甘地加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
胡志明在法国参加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阶段 斗争手段 斗争结果
第一阶段(1920—1922年) 提倡“手纺车运动”
第二阶段(1930—1934年) 文明不服从运动
第三阶段(1940—1942年) 退出印度运动
简要回顾《纲要下》16课p96
①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
名誉职位;
②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
③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及抗税。
进行“食盐进军”
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
白衣帽一时成为民族服装;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抵制了英国经济侵略
引发各地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部分要求
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被捕,运动陷入低谷
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指导思想:
背景:阿姆利则惨案
甘地思想的核心
1889年11月14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出生。1905年,尼赫鲁远赴英伦,进入哈罗公学学习。1907年10月,尼赫鲁提前考入剑桥大学。
1920年,尼赫鲁参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次年被捕入狱。印度独立前先后8次被捕,在狱中度过9年。
1929年,尼赫鲁当选为国大党主席,在他主持下的国大党拉合尔会议提出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斗争目标。此后成为全国知识分子和青年的领袖,并多次当选为国大党主席。
1946年9月,英国初步移交政权,成立印度临时政府,英印总督兼任总理,尼赫鲁任副总理。1947年,蒙巴顿方案公布,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印度作为自治领独立,尼赫鲁任总理。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非洲、拉美也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的进步运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3.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影响
非洲 埃及 华夫脱运动
埃塞俄比亚 抗意战争
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抗美斗争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
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迫使英国有条件的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
1922年3月,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
进行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
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
①对内推行土地改革,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
②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
现代埃及之父
2.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抗击意大利侵略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在盟军的帮助下,恢复了国家独立
①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②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历史纵横】泛非会议:非洲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自治的重要表现
①一战重创了英法老牌国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遭到削弱,
客观上有利于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
②战争过程中,殖民地人民意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
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亚非拉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
动,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思考点】P72页
暴力掠夺,原始积累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早期殖民扩张)
15世纪末—18世纪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的形成历程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觉醒
高涨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
瓦解
回顾《纲要》下册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严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已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p73【史料阅读】——1941年8月英美两国首脑签订的《大西洋宪章》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通过的《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
——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
各殖民地的人民,在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中,极大地增强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义意识,这种觉醒了的民族主义在打败法西斯后自然地转化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②二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
(反法西斯联盟在政治理论上进一步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③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
①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
学习任务:结合教材和以下材料,
梳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②英帝国迅速解体(1947年印巴分治;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62年3月18日,由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和法国政府代表在法国埃维昂城签订《埃维昂协议》,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和拥有全面主权,法国从阿尔及利亚撤军,但阿尔及利亚承认法国有开采撒哈拉石油和使用米尔斯克比尔军事基地等权力。
雅尔塔体系重新绘制了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包括将“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摘自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的新进展》
①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回台湾
③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1962年)
2.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表现
3.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的影响
席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特征
二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印度——现代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
①印度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
一些基本价值取向。
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②注重发展传统文化
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种姓因素仍影响政治与社会生活
新加坡、韩国——现代的东方文化
①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
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
②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
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儒家文化与
西方文化结合
特征
二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埃及——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因素
①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②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
③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
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有很大影响
保留传统文化
接受西方文化
保留传统文化
清真寺
金字塔
卢克索神庙
苏伊士运河
特征
二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国家 文化特征 表现
印度
新加坡 韩国
埃及
①接受西方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传统文化。
②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宗教与政治分离,
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③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④种姓因素仍然影响着
政治与社会生活。
①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
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②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
高效率作风等
①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②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也广泛使用。
③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
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现代文化
呈现多样化
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特征
二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思考点】P75: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①国家独立是文化复兴的前提和保障。
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国家无法实现真正的文化复兴;
②新兴民族国家主动发展复兴自己的文化,这是国家主权的表现。
③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往往呈现出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
相结合的特征;
思路引领:国家独立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学互鉴,是要取长补短,而非崇洋媚外,对自己的长处视而不见;是要求同存异,而非消弭认同,在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失去自我。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演讲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世界殖民体系
最终土崩瓦解
一战后
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思想、民族自决原则的传播
前提
欧洲、西亚和北非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亚非拉美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殖民主义衰落、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
朝鲜独立,中国收回台湾英帝国迅速解体
阿尔及利亚独立
原因
表现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民族独立
二战后
表现
印度:现代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
新加坡、韩国: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埃及: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
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因素
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小结
链接高考
B
(2022·北京卷)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
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②“(八日)彼得格勒戍军与劳动社会己推翻克伦斯基政府(注: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
③“(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
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④“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
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