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9 23:0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单位:万
克里米亚战争
美国内战
普法战争
日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场伤亡
平民伤亡
60万
67万
16万
40万
900万
650万
世界殇痛·世纪沉思
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进程、结果);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殇痛之源·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学习聚焦: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爆发标志:
奥匈对赛宣战,各国相继参战
学习任务一: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政治体系、经济体系、殖民体系)。
0%
5%
10%
15%
20%
25%
30%
35%
1870年
1890年
1910年
法国
德国
英国
美国
1870-1910英法德美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
1914年英法德占有殖民地比重对比图
法国
德国
英国
单位:万平方公里
美国
这一状况会产生什么问题?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
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样的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有的英国人。
一战根源: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新兴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殖民地、市场、世界霸权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
1879
1904
1907
1892
1882
协约国
同盟 国
贸易摩擦
巴尔干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前列强矛盾重重: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大战一触即发
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很大变化
一战根源:新兴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必然性
偶然性
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二、世界殇痛·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习聚焦: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陷入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化了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
学习任务二:概述一战的过程,例举重要的战役
任务: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
塞、
学习任务二:概述一战的过程,例举重要的战役
一战中的华工
华工在修建铁路、挖沟壕
阅读教材P87的历史纵横,思考一战中的华工在这场战争中的贡献。
德军在凡尔登首用毒气战
克虏伯公司制造的“大贝尔塔”大炮
一战墓地
科技的进步与危害
人性的光明与黑暗
一战以极其残酷的杀戮为主要特点
……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以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拚命往前赶……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梁启超《新大陆游记》(1920)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观点。
2.“主导”世界发展的国家作出了怎样的思考与选择?
3.他们的选择能否让战后的世界维持持久和平呢?
三、世纪沉思·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学习聚焦:一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了新秩序,却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1919年·巴黎和会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国际旧秩序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无权地位的情况下,由少数大国按照发达国家的意愿和利益建立起来的。战后一直延续到现在还没有根本改变。国际旧秩序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剥削掠夺为基本特征。它包括国际政治旧秩序和国际经济旧秩序。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具体表现是:在国际关系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大国、强国依仗优势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炮舰政策”,无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干涉别国内政,践踏他国主权,追求控制、支配其他国家的权力。它的实质是维护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具体表现是:国际生产体系中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不等价交换;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不平等地位;以及技术转让中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等。它的实质是维护垄断资本的国际剥削。
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必须以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主权国家平等为前提,因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它的基本内容是: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动力。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应当而且也可以做出较大的贡献。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学习任务三:通过学习凡—华体系的内容,了解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一战后由一系列战胜国与战败国签订的条约组成。
德国签字代表:在这些阴郁的面孔的后面,是无穷的仇恨与不服。
德国国会的一个议员:“不行。再说一遍,不行,我还要说一遍,不行”
德国总理谢尔曼:“如果他们签订了那样的条约,就让他们的手烂掉吧。”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列宁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结合凡尔赛体系的内容,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战争责任。德国及其各盟国应当承担战争罪责。
2.赔款和经济条款。德国等战败国必须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德国关税不得高于他国,战胜国对德国输出货物不受限制。
3.瓜分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剥夺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英法等国)予以瓜分。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和胶州湾租借地全部移交给日本。
4.重新划分德国疆界。西部:阿尔萨斯洛林重归法国,萨尔煤矿区由法国开采15年;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德国不得设防;东部:承认波兰复国;南部: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5.成立国际联盟。
(一)凡尔赛体系
新的民族矛盾
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凡尔赛体系有何特点?滋生了哪些矛盾?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二)华盛顿体系
《四国条约》:相互尊重美英日法四国在太平洋的领地;废止《英日同盟》。
《五国海军条约》即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其《附约》。中国收回山东但日本仍保留一些特权。
《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对中国提出的收回关税自主等要求并未应允。
门户开放: 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5%征收关税; 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二)华盛顿体系
《四国条约》:相互尊重美英日法四国在太平洋的争端;废止《英日同盟》。
《五国海军条约》即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其《附约》。中国收回山东但日本仍保留一些特权。
《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对中国提出的收回关税自主等要求并未应允。
与凡尔赛体系相比华盛顿体系有何特点?
战胜国与战胜国的矛盾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德国及其各盟国应当承担战争罪责
2.德国等战败国必须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
3.瓜分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和胶州湾租借地全部移交给日本
4.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5.成立国际联盟
新的民族矛盾
(一)凡尔赛体系
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二)华盛顿体系
《五国海军条约》即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战胜国与战胜国的矛盾
强权战胜公理
三、一战后的国际体系
地位: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三)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中规定
“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
兔子:“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的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
有关国联的讽刺漫画
P89《国际联盟盟约》
第22条:委任统治
评价?
三、世纪沉思·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学习聚焦:一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了新秩序,却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1919年·巴黎和会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
“这不是和平,这只是二十年的休战” ——福煦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与战后国际秩序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的形成与扩军备战
4.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新兴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四对矛盾的不断加剧
2.三条战线:
3.四场战役:
4.三个阶段: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国联)
2.国际格局变化(欧、美、殖)
3.社会观念改变(反战、和平)
1.爆发标志及性质:
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帝国主义战争
西线、东线、南线
马、凡、索、日
1914(日)、1915-1916(意)、1917-1918(美中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