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7开国大典(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8 21:19:47

文档简介

(共117张PPT)
统编版(部编版 )
7 开国大典
导入
了解背景
谈话激趣
那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那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心情激荡的时刻。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有哪一个日子能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更让人激动万分?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在作者的带领下回到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开国大典,去感受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
学习字词
生字归类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半包围结构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bīn
zhènɡ

lán
bào
xuān
yuè
zhì
tǎn

lónɡ
shè
huì
政府
学府
外宾
石栏
汇集
爆发
宣告
检阅
制服
坦克
距离
隆隆
射入

zhǎn
一盏灯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zhèng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政府 政通人和

政治。
翘舌音
后鼻音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广
半包围
政府 心无城府

贵族或高级官员办公或居住的地方。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bīn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上下
外宾 宾客如云

客人,跟“主”相对。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zhǎn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上下
碗盏 一盏灯

量词,用于灯。
翘舌音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lán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石栏 栏目

遮拦的东西。
边音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huì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汇集 汇合

聚合。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bào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爆发 火爆

突然发生。
右下部件不是“水”。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xuān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上下
宣告 心照不宣

发表,公开说出。
最后一横写得长一点。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yuè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半包围
检阅 阅读

看,察看。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zhì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制服 出奇制胜

[制服]军人、机关工作者、学生等穿戴的有规定式样的正式服装。
翘舌音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tǎn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坦克 坦然自若

[坦克]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最后一横写得长一点。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距离 差距

距离,离开。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lónɡ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隆隆 隆情厚谊
窿
[隆隆]形容剧烈震动的声音。
边音
后鼻音














学习字词
练读字词
shè
笔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左右
射入 含沙射影

放箭,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
翘舌音














学习字词
多音字

lǜ(效率)
shuài(草率)

ɡǎn(杆秤)
ɡān(旗杆)
趣学生字
查生词
迎风招展
形容旗帜随着风飘动。
典礼
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幕典礼、毕业典礼、开学典礼等。
检阅
高级首长来到军队或群众队伍面前,举行检验仪式。
瞻仰
恭敬地看。(多用于与逝者有关的事物)
趣学生字
查生词
肃立
恭谨庄严地站着。
五更天
形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排山倒海
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趣学生字
近反义词
汇集——
庄严——
宣告——
歇山——
聚集
肃静——
汇集——
热爱——
近义词
反义词
庄重(严肃)
宣布
商议(磋商)
喧闹
分散
憎恨
趣学生字
词语拓展
描写场面的词语。
人山人海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人声鼎沸
水泄不通
万人空巷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文,体会开国大典的热烈气氛和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
2. 小组合作,理清文章脉络。
小组讨论: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开国大典的?作者主要描写了开国大典的那几个场面?分别可以用怎样的小标题进行概括?
初读课文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开国大典的?作者主要描写了开国大典的那几个场面?分别可以用怎样的小标题进行概括?
(1~4)
大典前
(5~13)
大典中
(14~15)
大典后
群众入场(4)
群众游行(14)
宣布成立
(5~7)
升旗鸣炮
(8~9)
宣读公告
(10)
阅兵仪式
(11~13)
时间顺序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1段,圈画批注。
思考:文章第一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品读课文
课文阅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1段,圈画批注。
思考:文章第一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开篇简洁明了的交代了举行典礼的时间、地点。
品读课文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参加的人来自各行各业,人数很多,表现出了什么??
表现了开国大典的隆重和人民对典礼的重视和期待。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2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品读课文
课文阅读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2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天安门广场的布置。
品读课文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按照什么顺序详细介绍了会场的布置情况?为什么要特意交代旗杆?
按照先横后竖的顺序,以“丁字形”为基点进行详细介绍。
特意交代旗杆是为了后卫升旗仪式做铺垫。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3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品读课文
课文阅读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3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天安门城楼上的布置。
品读课文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两边挂上大红灯笼,左右两边的石栏插上红旗说明这次大典怎么样?
说明这次大典很庄严,红灯、红旗显示出了热烈。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4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品读课文
课文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4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群众队伍入场的热闹场面。
品读课文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这句话作为总起句的左右是什么?“汇集、四面八方”写出了什么?
总起句是为了领起下文。
“汇集、四面八方”写出了参会人员之多,范围之广。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人民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语可与感受到人们的心情?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群比作海洋,把翻动的红旗比作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参加典礼的人数之多,展现了一幅万民欢腾的热闹场面。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人民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语可与感受到人们的心情?
表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和兴奋的心情。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人民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语可与感受到人们的心情?
从“早上六点钟汽车、老远、清早、直奔、五更天、摸着黑、赶”等词语可以感受到人们的心情。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5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品读课文
课文阅读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5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同群众见面的情景。
品读课文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排山倒海的掌声、一齐投向”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6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品读课文
课文阅读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6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品读课文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毛主席的话有什么意义?
毛主席的花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的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了。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7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品读课文
课文阅读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7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毛主席的宣告让全场、全中国人民都激动无比。
品读课文
“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人们为什么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人们为什么欢呼起来?
人们之所以欢呼起来是因为这一宣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主了。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庄严、雄伟”写出了什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突出什么?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庄严、雄伟”写出了什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突出什么?
“庄严、雄伟”写出了毛主席的宣告带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和非比寻常的意义。“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突出传播之广。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8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品读课文
课文阅读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8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升国旗的情景。
品读课文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起脱帽肃立、一起抬头”描写出了怎样的场面?表现了人民什么情感?
“一起脱帽肃立、一起抬头”描写了三十万人一起观看升旗的庄严场面。表现了人民对国旗的尊重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热爱。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9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品读课文
课文阅读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9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升国旗时放礼炮的情景。
品读课文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描写了哪些场面?“全场肃静”“雷鸣般的掌声”说明什么?
描写了升旗时礼炮轰响、旗帜飘扬、掌声雷动的场面。“全场肃静"表现了当时庄严的会场气氛。“雷鸣般的掌声”可以看出群众对祖国的热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感到激动兴奋的心情。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10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品读课文
课文阅读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10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品读课文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为什么当人民群众听到了毛主席当选,全场热烈欢呼?
因为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胜利,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选举他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正合名意。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在典礼进行中出现了三次掌声,每次的掌声有不同含义,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自由畅想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11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品读课文
课文阅读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11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阅兵仪式开始。
品读课文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阅兵式的场面的?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按照各方阵的行进顺序写的。从“开头是海军两个排……接着是步兵一个师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接着是一个战车师……接着是一个骑兵师……”这些词可以看出来。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12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品读课文
课文阅读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12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阅兵仪式的热闹场面。
品读课文
“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运用什么修辞手法?“钢铁巨人”写出了什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钢铁巨人”写出了战士们坚强高大的形象,表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威武雄壮。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以“开头……接着……接着……”的句式描写出什么?
描写出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兵、骑兵各兵钟方队的特点,展现了阅兵队伍的威武雄壮。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开头是海军……接着是步兵……接着是炮兵……接着是一个战车师……接着是一个骑兵师……”对于各种兵的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
描写海军突出服装颜色的特点,步兵突出方阵行进的特点,炮兵突出武器的特点,战车师突出车辆的特点,骑兵师突出马匹的特点。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13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品读课文
课文阅读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13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观看阅兵仪式的人民群众兴奋、沸腾的场面。
品读课文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词表现出来?表达了人民群众什么情感?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嗓子都喊哑了、手掌都拍麻了”表现出来。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军队的无比信赖与热爱的思想感情。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在第11~13自然段对阅兵式场面的描写中,哪些是“面”的描写?哪些是“点”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自由畅想
在这一部分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是“面”的描写,各方阵出场是“点”的描写。最后描写了群众欢呼的场面,表现出阅兵式的精彩和人民的激动之情。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14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品读课文
课文阅读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一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一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14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天安门广场上放礼花和游行队伍经过主席台时的情景。
品读课文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环境描写衬托出什么?从侧面表现出来人民怎样的心情?
环境描写出来了礼花表演的热闹情景,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群众游行一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一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运用什么描写?抓住了什么烘托出来场面的热烈气氛?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抓住了人民群众和毛主席的不同语言和动作烘托出来场面的热烈气氛。表现了人民爱毛主席、毛主席爱人民的感人画面。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15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品读课文
课文阅读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品读课文
默读文段
默读课文第15段,圈画批注。
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开国大典后,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品读课文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这句话?
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人们手中都拿着红色的火把,所以用“红流”喻指游行队伍,表明了游行队伍声势之浩大,场面之壮观。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这句话?
这句话一语双关。“光明”,不仅是说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更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全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
自由交流
品读课文
你从哪些描写中能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自由畅想
品读课文
如果你也是当时的群众看到开国大典的情形你会怎么想?
畅谈感受
品读课文
结构梳理
典礼前:会场——庄严、盛大
典礼后:游行——壮观、热烈
开国大典
典礼中:典礼——隆重、庄严
阅兵式:阅兵——雄壮、威武
展现领袖风采
表达自豪激动
品读课文
第一部分:
全文分段
(1~4)交代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和地点。介绍了典礼开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
(5~10)按照“典礼开始,领导就位—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顺序结束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第三部分:
(11~13)按照“阅兵式 开始—军队接受检阅—人民群众欢呼鼓掌”的顺序介绍了阅兵式的盛况。
第四部分:
(14~15)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队伍游行的情况,以及节日夜晚北京城的景象。
品读课文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主题概括
拓展延申
歌曲欣赏
课后习题
习题解答
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课文描写了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四个大的场面。
开国大典的过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典礼。早上,群众就开始入场,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然后升国旗。
课后习题
习题解答
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升旗后,毛主席宣读公告,之后进行了精彩的阅兵式。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还有空军,阅兵式结束后,群众开始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
课后习题
习题解答
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写阅兵式的部分是按照各方阵的行进顺序写的。各兵种描写的角度不同,如,海军突出的是服装颜色特点,步兵突出方阵行进特点,炮兵突出武器特点等。除此之外,“由东往西,缓缓进场”“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这些是对“面”的描写,而各兵种的部分是具体的“点”的描写。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既有整体感受,又能突出特点。
课后习题
习题解答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课后习题
习题解答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把人群比作海洋,把翻动的红旗比作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参加典礼的人数之多,展现了一幅万民欢腾的热闹场面,从群众入场时广场气氛的描写中体会到场面气势恢宏,气氛热烈。
课后习题
习题解答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从“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八面红旗迎风招展”等描写可以感受到,会场的环境布置也能衬托出现场庄严、隆重的气氛。
课后习题
习题解答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写阅兵式上观众鼓掌、欢呼的情景。“嗓子都喊哑了”“手掌都拍麻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群众热情、激动的心情。
课后习题
习题解答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交流: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课后习题
习题解答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批注: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并强调了“宣告”和“声音”的“庄严”与“雄伟”,突出了对全中国的震动,以及全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感到激动的心情。
小练笔
开国大典的盛况让我们心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回首往昔,我们不禁叹服革命先辈们为国家和人民摆脱黑暗,获得光明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伟大的相国会更加繁荣、昌盛!对于今天所学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家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预习第8课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