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件(共26张ppt,含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件(共26张ppt,含视频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29 09:1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出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课标要求】
结合碳循环示意图,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基本过程,明确碳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科综合思维能力;
能够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理解碳减排对于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国际合作意识,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
【学习目标】
01
知多少
观看视频思考:
1.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碳分布于哪些圈层,分别以哪些形式存在?
2.碳循环的过程是怎样的?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
转移和交换的过程。
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
CO2
有机物
H2CO3
Ca(HCO3)2
NaHCO3等
碳酸盐
问题1: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碳分布于哪些圈层,分别以哪些形 式存在?
问题2:请尝试绘制以下碳循环过程简图并对其加以描述?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全球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在碳循环过程中,人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环节?
大气圈
生物圈
岩石圈
水圈
【知识窗】
碳源
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碳源实例:海洋、土壤、岩石与生物体,生物遗体分解、工业生产、生活等会放出二氧化碳。
碳汇
工业生产
藻类植物
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碳汇实例:森林、草原、庄稼等绿色植物、海洋中藻类植物都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02
本求源
工业革命以来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人类活动方式的变化
岩石圈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被活化
重新参与到碳循环过程中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升高
大气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
大气的“温室效应”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 )
A.② ③ B.② ④ C.③ ⑤ D.④ ⑤
【迁移运用】
C
【总结归纳】
大气圈
生物圈
CO2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岩石圈
化石燃料
地质作用
CO2
温室效应
全球气候变暖
燃料燃烧、释放热量
水圈
地质作用
化石燃料
相互进入
人类活动
地表水域减少
破坏植被
燃烧化石燃料
燃料燃烧、释放热量
分解作用
影响
生态系统失衡
海平面上升
极端天气频发
威胁人类健康
碳减排国际合作
工农业发展
全球变暖的影响
【链接高考】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左图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下右图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
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 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
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
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
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
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
【链接高考】
(2018年全国卷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的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风险:随着全球变暖,该岛冰雪融化,融水进入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03
言 举止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题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联合国总部通过,在碳减排义务方面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1997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京都议定书》。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2015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通过了《巴黎协定》。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2018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波兰卡托维兹召开,大会全面落实了《巴黎协定》各项条款,强调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焦点追踪】
1.如何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简析原因。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但各国由于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不同,在具体担负的责任上应有区别。
目前大气中残存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带来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害者。
发达国家还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碳转移,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较弱,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
发展中国家应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题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联合国总部通过,在碳减排义务方面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1997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京都议定书》。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2015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通过了《巴黎协定》。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2018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波兰卡托维兹召开,大会全面落实了《巴黎协定》各项条款,强调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焦点追踪】
2.美国特朗普政府为什么退出《巴黎公约》?
不利于美国经济发展;减少就业岗位。
3.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请同学们提出可行性措施?
①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②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④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⑤加强对海平面上升的监测,修筑防护堤坝;⑥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⑦加强国际合作;⑧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与利用。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知识小结】
减少
减缓措施
适应措施
保障措施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题。
材料一:2017年3月,威立雅宣布携手Carbon Clean Solutions (CCSL),组建“碳捕捉”最强战队。两家公司将大规模推广CCSL的低成本二氧化碳分离技术,联手“捕捉”、回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由它造成的温室效应。
材料二:2008年,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荒芜多年的山岭上,种植2.5万亩马尾松、酸枣、杉木和桦木等乡土树种;2011年,第一次获得全球生物碳基金18.9万元的碳汇款。到目前,该公司已累计获碳汇款92万多元,平均每年23万元。碳汇林不仅有可观的碳汇款收入,30年后采伐的优质大径级木材效益更可观。营造碳汇林,可谓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
1、读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推断说明利用空气中“捉”回的二氧化碳可以做什么?
【拓展演练】
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制纯碱、尿素和碳酸饮料等;供给温室大棚养植物,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制作干冰用作致冷剂,保藏容易腐败的食品,干冰也可用于人工降雨。
2、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如何卖碳的?
碳汇交易是指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减排任务。森林碳汇量随蓄积量的增长而增加。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题。
材料一:2017年3月,威立雅宣布携手Carbon Clean Solutions (CCSL),组建“碳捕捉”最强战队。两家公司将大规模推广CCSL的低成本二氧化碳分离技术,联手“捕捉”、回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由它造成的温室效应。
材料二:2008年,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荒芜多年的山岭上,种植2.5万亩马尾松、酸枣、杉木和桦木等乡土树种;2011年,第一次获得全球生物碳基金18.9万元的碳汇款。到目前,该公司已累计获碳汇款92万多元,平均每年23万元。碳汇林不仅有可观的碳汇款收入,30年后采伐的优质大径级木材效益更可观。营造碳汇林,可谓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
3、说明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在荒芜的山岭上植树造林所获得的效益。
生态效益: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社会效益:增加就业,脱贫致富
经济效益:碳汇款收入,木材收益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拓展演练】
【中国贡献】观看视频,理解碳达峰与碳中和。
【课堂小结】
影响
生态系统失衡
海平面上升
极端天气频发
威胁人类健康
碳减排国际合作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
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
2011年11月15日,科技部、国家气象局和中科院在京联合发布了《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报告称,在近60年期间,我国陆地表面温度上升导致大部分冰川面积缩小一成。据此回答1~2题。
1.对冰川加速融化产生的结果,表述错误的是 (  )。
A.可以改变当地地貌 B.可以加速水土流失
C.从长远看,可以改善灌溉条件 D.增加了灾害危害
2.冰川消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5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全球普遍变得干旱 B.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
C
【当堂达标】
A
(2018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资料,回答3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图4)及产生的影响。
3.对图4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D
【当堂达标】
4.为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下列做法均合理的有
①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 ③利用太阳能发电 ④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D
【当堂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