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贾生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外古诗词诵读 贾生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9 10:4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读一读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诵读诗歌,读出节奏,把握韵律,注意字形。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节奏美和韵律美。
2.结合诗人经历,体会诗歌中情感,品析诗句妙处。
3.诗文联读,多元思考,正确对待人生际遇。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洛阳人,西汉初年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早年首令狐楚赏识,器重,837年,进士及第,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45岁郁郁而终,他最好的朋友崔珏在《哭李商隐》中写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代表作:《无题》、《夜雨寄北》等
思考
李商隐和贾谊有何相似之处?
译一译
结合课下注释,读懂意思
[参考译文]
汉文帝求贤若渴,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
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人能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
不问百姓生计,只问起鬼神之事。
说一说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语?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
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只顾求仙问道、不顾苍生疾苦的惋惜、批判之情。
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品一品
全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
前两句一“求”一“访”,写出了汉文帝求贤的诚意,接着围绕“求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笔锋一转,用“可怜”指出汉文帝“求贤” 的本质:“不问苍生问求神”。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机具讽刺、贬抑意味。
本诗在写法上有何妙处?
诗歌主旨
本诗先扬后抑,议论精警,托古(汉代贾谊的遭遇)讽今。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文联读
贾生
宋·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
啻:chì只,仅。
译文:
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诗文联读
译文
贾生的才情、才气、才能在当时无人可比的,他以极其哀伤悲痛的心情写下吊屈原的千古文章。
梁王坠马而死不是特别了不得的事情,哪里用得着哀伤至死的地步。
七绝·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堕:duò,坠落
议一议
1、李商隐的《贾生》与王安石的《贾生》、毛泽东的《七绝·贾谊》有何区别?(可从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
2、你如何看待贾谊的遭遇?又如何看待李商隐、王安石、毛泽东的观点?
1、三首诗的思想感情不同,李商隐指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用贾生隐示自己,慨叹贾生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唱自己的生不逢时;王安石则认为汉文帝重视贾谊,贾谊并不冤屈。他认为,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毛泽东则肯定贾生的才情、才气,同时又惋惜其怀才不遇、仕途受挫、未获重用、早亡;同时委婉的批评了贾谊那种自伤、脆弱、愚忠、迂腐的性格。
2、略
课后习题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
(2)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课后习题
可惜谈至半夜,汉文帝徒然地挪动坐席靠近贾谊,问的不是民生大事,而是鬼神之事。诗歌运用了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可怜”和“虚”字刻画了皇帝的虚伪迷信,让人更加可怜贾谊。也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无奈。
赏析诗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课后习题
A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欲扬先抑,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而乙诗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B.乙诗采用两个反诘句,寓答于反问之中,突出贾谊才能与文帝的爱惜贤才。
C.甲诗在扬抑、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是充满智慧而且非常成功的。
D.甲诗以小事而见大节,乙诗则因大事而忽小节,立场观点不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