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学年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i西,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内安实入:中八
材料一:
娜拉走后怎样?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
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
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
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
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但是,万不可
做将来的梦。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
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所以为娜拉计,钱,一一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
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
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愧偏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
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
等的势力。
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
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
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
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
正如涸撒之射,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办法。
(摘编自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材料二:
亨利克·易卜生是一位使挪咸人、斯堪底纳维亚人乃至全人类永远又惊又喜的文化
巨人。他的各种类型的戏剧,尤其是“社会问题剧”,对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有深远的
影响。
从戏剧创作来看,早在清末民初,易卜生及其戏剧《群鬼》便传到了中国。就评论
而言,最早评论易卜生的是鲁迅。1907年,鲁迅在《河南》月刊第二、三、七号上连续
发表两篇文章论及易卜生。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的时代要求,使易卜生及其戏剧更加深入广泛地在
中国流传。在“五四”期间,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
等,都在我国上演过。“五四”前后,娜拉、斯多克芒的形象活在中国青年的心上,易
卜生的名字传于青年之口。1935年,上海的左翼剧社大规模地上演《玩偶之家》,全国
各地也先后上演这出戏,盛况空前,因此有人称这一年是“娜拉年”。这是《玩偶之家》
在中国演出的高潮,扩大了娜拉的影响。
在这三十多年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可以明确地看到易卜生戏剧(主要是社会问题)
的启迪作用,像《玩偶之家》《社会支柱》等剧作,在胡适的《终身大事》(1919)、
欧阳予倩的《波妇》(1922)等早期话剧中,都有直接的反映。这种反映证实,接受易
卜生影响的作家的创作,也走上了社会问题剧的道路。独装剧《终身大事》中,女主人
公田亚梅可以说是中国的娜拉,她反对父母利用封建迷信、风俗祠规干涉她的婚烟自由,
离家时留下一张字条,表明自已的“终身大事”“应由自己决断”,然而,胡适并没有
真正提侣中国的娜拉走出玩偶之家,他只重视精神上的反叛,所以不主张“女学堂”上
演这出戏。欧阳予倩也塑造了一位中国的娜拉形象,她就是《泼妇》里的于素心。地反
对男人借故纳妾,欺侮女性,反对封建市侩家庭对女子进行欺骗教育的一番议论,和她
理直气壮地离开家庭的具体行动,都颜有易卜生式的特色,于素心带着儿子出走,娜拉
扔下儿子出走都能表明她们要摆脱牢笼,寻求妇女独立生活的道路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