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
《统计调查》
说课流程
说教材地位
说教法学法
说目标设计
说教学过程
教材的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统计调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节课是继小学初步认识统计图表及绘制条形统计图之后,初中学习统计知识的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学生经历统计调查实例,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为以后继续学习抽样调查和分层抽样调查做准备。因此,我把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和感受统计调查的必要性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活动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对知识,应用的兴趣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加深对知识生成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他们的想法,激励他们对知识深入的学习,及时补充学习过程中知识的遗漏。在描述数据的环节中,绘制扇形统计图需多次计算,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理解能力会得到较好的锻炼。鉴于此,我把统计调查的过程和绘制扇形统计图作为重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亲身参与到统计调查的活动中,亲身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使他们感受到统计知识的重要性,增加学生今后学数学、用数学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理解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根据需要画统计图描述数据。
2、过程与方法:
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发展理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培养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
通过研究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调查活动,从 中感受数据的作用及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精神,并初步建立统计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经历活动,感受新知
应用新知,提升能力
体会收获,拓展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统计知识图片
(二)经历活动,感受新知
活动 少儿频道准备在暑假期间推出一档专为学生设计的电视节目,计划在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节目中选一个类型进行播放。作为节目策划人,你会选择什么类型的节目呢?
活动1.收集数据
问题1:为了得到全班学生对这五类节目喜爱人数的数据,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收集到每一位学生的数据?
问题2:设计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设
计调查问卷?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张
调查问卷。
1.收集数据
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爱节目的差异,问卷中还应包含什么内容?
展示一下
调查问卷
年 月
在下面五类电视节目中,你最喜爱的是( )
A.新闻 B.体育 C.动画 D.娱乐 E.戏曲
填完后,请将问卷交数学课代表.
活动2:整理数据
问题1:从收集上来的调查问卷中,你能看出喜爱哪种电视节目的同学最多吗?怎么才能对各种数据一目了然?
2.整理数据
展示表格
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
问题2:利用统计表整理数据有什么优点?
优点:统计表反映的数据非常清楚且容易查找。
活动3:动手操作,描述数据
问题1: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把数据体现的更直
观?
活动3:动手操作,直观地描述数据
展示一下
问题2:如果想知道每个类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多少,我们还能有什么方式呢?
问题3:你能总结出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吗?
(1)计算各类型占总体的百分比。
(2)根据各类型占总体的百分比计算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根据圆心角度数画出扇形统计图,并标上各扇形表示的意义及百分比。
问题4:动手操作,直观地描述数据
条形图和扇形图在直观反映统计信息时各自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优 点 缺点
条形图
扇形图
易于比较每组数据之间的差别
不易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体的大小
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体的大小
不能判断出每组数的绝对大小
活动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问题:你能根据上面两种统计图说说全班同学最喜爱的电视节目情况吗?请对少儿频道的策划人提出一些建议。
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全面 调查。
应用新知1:
【练一练】
1、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下面的提问是否合适?
(1)难道你不认为《哈利·波特》是一本好书吗?( )
A、是 B、不是 C、不知道
(2)你认为数学课( )
A、非常有趣 B、有趣 C、一般
D、没趣 E、没感觉
应用新知2:
2、某商场对去年中秋节这天销售A、B、C三种品牌月饼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绘制如图(1)和图(2)所示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C品牌
50%
应用新知2:
(1)哪一种品牌月饼的销售量最大?
(2)补全图(1)中的条形统计图;
(3)写出A品牌月饼在图(2)中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并补全扇形统计图;
(4)根据上述统计信息,今年中秋节期间该商场对A、B、C三种品牌的月饼如何进货?请你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总结归纳:
6.布置作业
1.教科书 习题10.1 第5. 7题
谢 谢 指 导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