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 复习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5-28 23:5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 认识分子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2. 了解什么是内能,知道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学会辨别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 知道比热容的概念及单位,学会用热量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复习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复习并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巩固、加深对内能知识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
2.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养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内能的改变;②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③热量的计算。
难点:①分子热运动;②内能的理解。③比热容的理解。
【学具准备】
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集气瓶、打气筒、水和食用油等,以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复习过程】
[出示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子运动论并解释某些热现象;
2.加强对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的理解,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及本质。
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能解释生活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4.会运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分小组实验完成三个专题复习]
将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三个专题的相关实验和知识复习。并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和记录的总结,交流分享学习的成果。
专题一:分子的热运动
实验探究一:扩散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设计:利用烧杯、冷水、热水、红墨水、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 、水槽、探究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和分子间作用力。
实验1:扩散现象
如下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烧杯中,整杯水都变红了,这种现象叫做_____,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______看到墨水分子在运动(选填“能”或“不能”)。我们通过扩散现象来验证分子的运动,这里运用了物理学中的___________法 。实验中我们将看到_______杯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个实验表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___________。
实验2:分子作用力
实验①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下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这是因为 。可见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力。
实验②:用手指堵住针筒一端,另一只手慢慢压缩针筒里的气体,越往里压越你会感觉越 .
由于压缩使气体分子之间距离 ,气体体积越小时,用力越 . 这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减少时,分子之间作用力表现为 力。
1.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组成的;扩散现象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运动跟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___________越剧烈。
3.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内能
实验探究二:影响内能大小因素
实验设计:如何利用烧瓶、打气筒、空气压缩引火仪等探究物体内能的改变?
(实验1):热传递改变内能
1.如下左图所示,手冷时对手“哈气”,手会暖和。这是通过 方式来增加内能的。
(实验2):做功改变能能
1.如下中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会看到棉花燃烧,这个现象说明 。
2.如上图所示,瓶内装有少量的水,水上方有水蒸气,塞紧瓶塞,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发现塞子从瓶口跳起,同时瓶口出现大量“白雾”,这个现象说明了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
(归纳)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所以物体内能改变了可能是做功、可能是热传递。区分物体内能改变的方法:做功是内能和其他能之间的转化,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有关,是“看的见”的,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与物体的微观运动有关,是“看不见”的。
1.物体内部 做无规则运动的 和 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 物体都具有内能。同一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越高,内能越 ,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 。
3.物体在 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它是一个 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 转移的数量。
4. 和 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 的。
内能概念辨析一
例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C、相同温度1kg的水和1g的水内能相同 。D、质量为1kg温度为0℃的水和质量为1kg温度为0℃的冰内能相同。
(归纳)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分析物体内能大小时需要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判断或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时,学生往往只考虑温度这一个因素,通过分析例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切忌只从某一个角度去分析问题。)
辨析二:内能与温度、热量的关系
例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C.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归纳)准确把握三者关系: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加(减少),但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如晶体熔化与液体沸腾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反之,物体温度升高(降低),内能增加(减少),但不一定吸收(放出)热量,可能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
知识点三:比热容
实验探究三: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设计:利用酒精灯、烧杯、温度计、水、食用油等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步骤:
用烧杯取一定质量水和食用油放在天平两侧托盘上,增减水量,使水和食用油的 相等。
用 测量水和食用油的初始温度t0,并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后,记录水和食用油上升后的温度t,填入表格中。
记录表格
质量 初温 加热时间 末温 上升温度

食用油
5.结论:
知识点聚焦
1.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符号用 表示,它的单位是 ,单位的符号是 。
2.它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 的物理量,它是物质本身的一种 。
3.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
实验方法一:初温、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较高的物质比热容小。
实验方法二:初温、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升高一样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大。
(学以致用)
1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总会感到习习的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你能否运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海陆风”形成的原因呢?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方案的设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认识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
探究二:热量的计算
例2、太阳能热水器内装100kg的水,阳光照射一天后,水温从20 ℃升高50℃,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