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初中北师大版教材 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第三节 电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及电及带电体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3.了解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和作用
4.了解摩擦带电的原因
5.了解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现象,知道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通过逻辑推理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通过自主学习、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认识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了解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静电现象的防护与应用的学习,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的原理
教学准备:ppt、投影、电脑、橡胶棒、玻璃棒、支架、毛皮、丝绸、气球、验电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播放实验视频《纸片为什么会跳舞》、《水流为什么会倾斜》。因为这些物体带了电,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分析实验现象,了解带电体的性质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大学习兴趣
二、摩擦起电 气球在衣服或皮肤上摩擦后会吸附在黑板上(视频播放))。两个摩擦过的气球用细线挂起来会受斥力长开一定的角度。表明摩擦可以起电。 用笔摩擦头发,看是否吸引碎纸屑 试试怎样使气球粘在手上 亲自体验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和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三、两种电荷 大量实验表明,自然界中的带电体如果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斥就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如果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就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斥。表明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我们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带正电。 通过做实验,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分别用上述带电体两两靠近,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播放视频《有趣的静电球》 做实验并观看《有趣的静电球》视频 夸张的现象可以加深学生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五、验电器 介绍验电器的构成、原理和作用。动画展示验电器的使用方法 观看动画,分析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为电流的学习打好基础
六、摩擦起电的实质 播放动画《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与化学中原子的组成相结合,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 形象的动画展示抽象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
七、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介绍静电除尘、尖端放电、避雷针和油罐车为什么有一条长长的金属尾巴。 了解相关事物和现象的原理 进一步把物理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八、作业:完成导学案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电荷
摩擦起电
正电荷
两种电荷
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摩擦起电的实质
验电器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例如讲带电的几种方式时,学生可以根据日常现象和一些推理推出除了摩擦起电还有接触带电;根据带电体不接触验电器也会使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想到这是与摩擦起电和接触带电不同的另一种带电方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