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第五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
生物试题
2023年5月
第I卷(共 45 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每个题目只有一个选项最佳,多选错选不得分)
1.某种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D)对白色(d)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3︰1︰3︰1。那么,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Dd B.BbDd C.Bbdd D.bbdd
2.某植物果实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类型,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用一株红色果实植株和一株白色果实植株杂交,F1既有红色果实也有白色果实,让F1自交产生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实验结果可推测红果为显性性状
B.图中P、F1、F2的白色果实的基因型均相同
C.F2中红色果实:白色果实=1:3
D.F2中白色果实植株自交,子三代中纯合子占2/3
3.下图为某一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对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②③④产生的子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B.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或极体
C.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细胞②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④中
D.细胞①和④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
4.下图为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Ⅲ4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正常人群中出现该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Ⅲ1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
C.Ⅱ1与Ⅱ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
D.Ⅲ5与正常男性生育正常小孩的概率是39/40
5.水稻抗稻瘟病由基因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1的基因型是RrBb
B.F2完全抗病的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
C.F2易感病的个体的基因型有5种
D.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6.某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为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35S的完全培养基进行培养
B.大肠杆菌拟核DNA上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35S将出现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
D.沉淀物b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7.如图为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1、2分别表示核糖、磷酸,与碱基T一起构成一个核苷酸
B.⑤是氢键,③是连接DNA单链上2个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
C.解旋后的DNA分子不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并失去复制功能
D.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G+C=28%,则DNA分子中A占36%
8.蛋白D是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的,缺乏时表现为侏儒鼠。小鼠体内的A基因能控制该蛋白的合成,a基因则不能。A基因的表达受P序列的调控,P序列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状态,传给子代则A基因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状态,传给子代则A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侏儒鼠,A基因一定来自于母本
B.P序列中若发生了碱基对改变将导致A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C.侏儒雌鼠与侏儒雄鼠交配,子代小鼠不一定是侏儒鼠
D.降低P序列甲基化程度,发育中的某些小鼠侏儒症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9.在对某群体一组性状的基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甲、乙和丙均表现为正常,他们相关基因的碱基序列经检测后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常人 甲 乙 丙
1号染色体 GTA GTC GTA GTC
16号染色体 TTA TTA CTA TTA
A.如果碱基所在的链为非模板链,则丙的1号染色体该基因片段转录成的密码子序列为CAG
B.甲、乙和丙体内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C.如果甲、乙和丙体内的基因均为致病基因,甲与丙不适合婚配
D.甲、乙和丙表现正常的原因可能是碱基改变后并没有影响其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结构
10.下图中甲表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乙表示甲形成的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其中字母表示相关基因。若只考虑图中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卵原细胞形成的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aeD
B.甲中基因E与e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C.形成乙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等位基因D和d
D.乙的基因组成表明基因d与E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
11.乳腺癌已经成为危害女性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HER2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其编码的H蛋白的过量表达会导致女性乳腺癌的发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正常细胞存在HER2基因
B.H蛋白的过量表达是由于该基因的两条链都可以转录出mRNA
C.H蛋白的翻译场所在核糖体,此过程需要三种RNA的参与
D.癌细胞彼此之间黏着性降低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有关
12.下图为人体细胞中基因1、2对性状控制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1、2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上述两种基因都能直接控制人体的性状
C.M1和M2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D.能通过观察红细胞性状来确定是否患镰状细胞贫血
13.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共同进化的有关概念进行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田鼠打洞和夜出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虫媒花与传粉昆虫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C.狗的牙齿锋利,是因为狗经常啃食骨头,牙齿被磨得锋利
D.现有的猫头鹰夜间视力好,是因为夜间视力差的猫头鹰捉不到足够的田鼠作食物而被淘汰了
14.如图表示某地松鼠被一条溪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后所发生的进化,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物种1和物种2的基因库是完全相同的
C.d表示生殖隔离,物种1和物种2的个体间不能互配繁殖
D.若在溪流上建造桥梁,将会延缓物种1和物种2的形成
15.马和驴均由草原古马进化而来,家养的驴和马分别由野驴和野马驯化而来,野驴包括亚洲野驴和非洲野驴两种,科学家研究发现家驴是由非洲野驴驯化而来。马和驴杂交可产生骡,但骡通常不能繁育后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DNA分子碱基序列的对比能为家驴由非洲野驴驯化而来提供证据
B.马和驴可以相互杂交产生后代,相互间没有生殖隔离
C.亚洲野驴和非洲野驴的差异仅仅是生活地点不同
D.人们的不同驯化需求使马和驴的祖先发生了相应的变异
16.鲮鲸鱼的背鳍形似海藻,它轻轻摇动的“鱼饵”吸引了以海藻为食物的小鱼们前来美餐,鱼儿很难想到这是它们的天敌施展的捕食技巧。崚鲸鱼无须穷追猛打,只要晃动自己的背鳍,美味佳肴便会不请自来。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鲮鲸鱼的背鳍形似海藻是为方便捕食而产生的变异
B.鲮鲸鱼依靠背鳍的捕食技巧有利于其对环境的适应
C.鲮鲸鱼种群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D.若有地理隔离的两只鲮鲸鱼能交配且产生后代,则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
17.孟德尔采用的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 : 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基因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基因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 : 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基因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比例接近1 :2 :1
18.豌豆花的位置分为叶腋和茎顶两种,分别受T和t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TT和Tt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2: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之比为( )
A.7:6:3 B.9:2:1 C.7:2:1 D.25:10:1
19.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的原因是( )
A.含Z的卵细胞:含W的卵细胞=1:1 B.含Z的配子:含W的配子=1:1
C.含Z的精子:含W的精子=1:1 D.雄配子:雄配子=1:1
20.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和小鼠的软骨细胞中富含“miR140”分子,这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与正常小鼠比较,不含“miR140”分子的实验鼠软骨的损伤程度要严重得多。下列关于“miR140”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miR140”分子中一定含有C、H、O、N、P五种元素
B.“miR140”分子中磷酸数=脱氧核糖数=碱基数
C.“miR140”分子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miR140”分子不是人和小鼠的遗传物质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每个题目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漏选得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21.口面指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A、a控制),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与性别相关联。如图为某家族部分系谱图,其中已故男女的基因型及表型均未知。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去世的Ⅱ8可能表现正常也可能患病
C.Ⅱ6、Ⅱ7和Ⅲ11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
D.Ⅲ10和Ⅲ11生下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
22.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斯万特·帕博,他从化石中提取、测序并绘制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分析了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的基因差异,在“关于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生物的元素组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B.测定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生物进化的分子水平证据
C.化石是保存在地壳中的古地质年代的动植物的遗体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D.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的基因存在差异与变异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有关
23.下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进行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及DNA数目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图中两曲线重叠的各段,每条染色体都不含染色单体
B.在bc段和hi段都能发生DNA的复制
C.在ag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hq段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D.在ed段和lm段,发生的原因都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4.图甲是果蝇体细胞内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图乙是tRNA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过程①需要DNA聚合酶,过程⑦需要RNA聚合酶
B.图甲中②③④⑤完全合成后,它们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
C.图乙中c是反密码子,能与图甲中的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D.图乙中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b处通过氢键连接形成双链区
25.科学家在废水池里发现一种依赖分解尼龙为生的细菌——尼龙菌,这是由于野生型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最终使得原本能够分解糖的酶转化成分解尼龙的酶。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突变导致多肽中两个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B.尼龙材料出现之后野生型菌株发生突变形成尼龙菌
C.尼龙菌的形成说明该野生型菌株种群发生了进化
D.尼龙菌的出现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结构直接控
第II卷(共 55 分)
三.非选择题(4个小题,共55分)
26.(8分)如图为某基因行使功能的过程,据图回答:
(1)进行b过程所需的酶有___________。
(2)图中⑤所运载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_。(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
(3)图中信使RNA对应的DNA片段连续复制两次还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_______个。
(4)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HIV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是(用下图的字母表示)__________。
27.(14分)某地在1万年前是由许多小山(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河流连结起来,山上有很多地雀。之后,气候逐渐干旱,河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小山,在各山中生活的地雀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地雀)。如图所示
(1)一万多年后,D山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地雀种群的基因库。
(2)现在,有人将四座山中的一些地雀混合养殖,结果发现: A、B两山的地雀(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说明a,b地雀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它们属于两个____________(填“物种”或“种群”);来自C,D的地雀(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
(3)在5000年前,A山的河中生活着甲水草(四倍体),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甲、乙两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水草乙的染色体组数是水草甲的2倍。则乙水草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C山中地雀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则浅灰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a个体约占_________。
28.(8分)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 _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全部是淡紫色植株。则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29.(15分)人类的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发生了改变,该基因的模板链局部碱基序列由GTC突变为GTG,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了组氨酸,导致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苯丙酮尿症是由于相应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2)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编码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系谱图,其中II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
①由图可推知,苯丙酮尿症是_______________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是_______________性遗传病。
②III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II1和I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
③若III1与一正常男性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___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在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该性别的孩子有可能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滕州市第五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参考答案
BDDCD DDBAC BBCDA BCBAB
AC A ABD BC ABD
26.【答案】(1) RNA聚合酶
(2) 苯丙氨酸
(3)21
(4)abcd
27.【答案】(1)所有地雀的全部基因
(2) 生殖隔离 物种 基因多样性
(3)低温导致甲水草幼苗或种子有丝分裂时纺锤体形成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染色体组数目增加,形成乙水草。
(4) 50% 25%(或1/4)
28.【答案】(1)AABB×AAbb或aaBB×AAbb
(2)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 淡紫色∶白色=1∶1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29.【答案】(1)替换
(2)CAG
(3) 常隐 X 隐 BbXDXd或BbXDXD 100% 女孩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