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北京专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北京专用)(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8 20:0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北京专用)
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画图难足”几句,动静相生,色彩对比鲜明,构成了一幅绝妙的金陵风物图,视野开阔旷远,气度雄壮宽广。
②《屈原列传》中的“屈平__________,竭忠尽智以事其君,__________,可谓穷矣”一句,概括了屈原的人格风采和悲惨境遇。
③诗人面对人生现状和社会现实,往往借古人古事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如陆游《书愤》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是促进个人进步、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战国时期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宋代欧阳修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写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后,进而慨叹江月有恨,流水无情“________,________”,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2)至情往往用朴素的语言表达。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开篇就用“十年生死两茫茫。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了对亡妻无法抑制的思念。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面对他人的非议,王安石以盘庚为榜样,“不为怨者故改其度,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有机会登五岳之首观日出,可能会看到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写的“日上,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漫漫人生路触动诗人几多感慨:涉江采芙蓉,诗人情有所系,写道“采之欲遗谁,______”;对酒当歌,鲍照心有所感,写道“酌酒以自宽,______”。
(2)《论语》中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李白以“______,_____”表白心志,面对权贵不卑不亢,是中国文学史上狷介之士的杰出代表。
(3)“独坐书斋自吟啸”是古今读书人的乐事,归有光居于窄小的“项脊轩”,“借书满架,______,______,万籁有声”。
(4)卒章显志是史论的常用手法。贾谊的《过秦论》以“_______”总结全文,指出秦亡原因,暗示统治者应施行“仁政”;苏洵的《六国论》以“苟以天下之大,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收束全篇,表明对屈辱赂敌的不满。
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择师标准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抒发了作者的感慨,蕴藉深沉。
(3)归有光在《项脊轩志》文末补记“庭有枇杷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睹物怀人,寄寓悼亡之思。
(4)我们可以用屈原《离骚》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醒自己时不我待,不要虚度光阴。
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秦之灭亡告诫统治者“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苏洵在《六国论》中以六国之灭亡警醒为国者“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
(2)人生的价值可以体现为《论语》中“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的责任担当;可以体现为《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蝉蜕于浊秽”的高洁自持。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箫声能使蛟龙起舞,使寡妇落泪,从侧面写出了箫声的感人。
(4)毕业在即,我们要珍惜生命中这美好的相遇,不要等时过境迁再如李商隐那样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春江花月夜》中的“空里流霜不觉飞,_____________”,描摹了月色笼罩下江边沙滩的色泽,细腻而真切。《登泰山记》中的“ _____________,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描绘了太阳升起时的色彩,鲜明而生动。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_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和《燕歌行》中的“摐金伐鼓下榆关,_____________” 都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从不同角度表现诗人的见闻。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人不是一出生就明白道理的,然后用“_____________?”的反问强化了“惑”存在的普遍性。司马迁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皇帝对抗敌对势力,然后用“ _____________?”的反问强化了敌对势力的凶猛。
(4)曾皙叙述自己于暮春时节,与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一起,在沂水中洗浴,到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_____________”,以此表达自己的志向。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描绘了明月光辉四射、银河与明月一同映入湖水中的景象后,用“_____________”描摹了上上下下全都清亮明洁的景象,寄寓自己高洁的情怀。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礼”是儒家思想核心之一。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子路的发言态度“哂之”,认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2)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感恩回报、抚养祖母终老的尽孝之心,终养之志,使读者从文字间感受到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孝道。
(3)在古诗中,我们可以学习诗人借“雨”来描写音乐的手法,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写出箜篌声高亢、有力,直冲云霄,冲破天际,表现出音乐的震撼力;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用“雨”声来形容琵琶声的沉重急促,化抽象为具体。
(4)我们在游赏山川之际,面对大自然的壮美景色,有时也会像苏轼游赤壁时,望江、月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逝者如斯夫”的感慨。
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远乎?”
(2)“桑”是原产于中国的一种古老农作物,也可借指农事。它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4)杜甫在《客至》中,表达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樽酒家贫只旧醅”。
(5)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描写读书休息,吟咏诗文的句子是“借书满架,__________________”。
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描写月光清澈无边,又暗含鱼雁不能传递音讯之意。
(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3)我国素来有尊师传统,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小赵和朋友到泰山旅游,他借用姚鼐《登泰山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了日出那一刻彤云托日的极美景致。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论语》中曾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士人应志向远大,意志坚强,担当大任。
(2)《劝学》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要有持之以恒、永不言弃的精神。
(3)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盘庚之例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4)当你登临送目,感叹祖国河山壮美、英雄辈出时,可借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自己的情感。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用“应念岭海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写自己在坎坷困顿中的孤高品质、磊落襟怀。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把处境悲凉的琵琶女,与仕途失意的文人相提而论,发出了千古咏叹:“__________,__________ 。”
(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以“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离骚》言辞浅近、立意深远的赞赏。
(4)当同学因懊悔过往而沮丧时,你可以用《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他向前看。
1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乡村日常生活图景。如“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
②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凡百元首,_________”句表明历代帝王担当治国大任,同时以“有善始者实繁,_________”句劝谏太宗治国理政要善始善终。
③现代社会,择师已不能以年龄、身份为评判标准,而是要看他懂得道理的先后和技艺学问的深浅。正如韩愈《师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借鉴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以别人的过失来警戒自己。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古人诗文中常借“扁舟”来表情达意。如《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何处相思明月楼”,寄托了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前赤壁赋》中的“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羁绊的自由之乐。
(2)古代散文或以情见长,或以理取胜。如《项脊轩志》中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_”,抒发了对亡妻的追怀,感人肺腑;《石钟山记》中的“_________,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传递出求实精神,发人深思。
(3)国外友好学校师生来访,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用杜甫《客至》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外国朋友的欢迎。
(4)青年人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才能担当起国家兴盛的重任,正如《论语》中曾子所言,“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作为借古鉴今之作,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语重心长地告诫后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苏洵在《六国论》中针对北宋以物赂敌,换取一时苟安的软弱表现,告诫统治者:“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五代史伶官传序》据史实,论成败,设疑问,引古语,印证了“_______,_______”的自然之理。
(2)经典诗文可以为生活增添雅趣与温暖。当暂时远离世俗的束缚,投身山水美景时,我们可以借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______”表达内心的愉悦;当朋友有学科短板却羞于向同学请教时,我们可以引韩愈的“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来鼓励他。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有些同学在课堂上,只顾着抄录老师板书,而不注重锻炼思维、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丢了西瓜拣芝麻”。用韩愈的名句来说,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虽是评盘庚迁都,也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3)《登泰山记》中用博戏的掷具形容所见到的山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士大夫关注现实,具有担当精神。魏征忧心于唐太宗因功业日隆而逐渐奢靡,及时规谏他“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君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古往今来,志士仁人以天下为己任,或抒爱国之情,或究治世之理。岳阳楼上,杜甫远眺洞庭,以“_______,_______”表达对时局动荡、百姓罹难的痛心。北固亭中,辛弃疾怀古伤今,以“_______,_______”抒发英雄暮年、壮志难酬的慨叹。《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引先哲名言,诚心劝谏:“怨不在大,_______;载舟覆舟,_______。”《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盘庚迁都的典故表达改革决心:“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_______,_______。”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静女》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妙地点题,有力地突出了男主人公爱恋女主人公的主旨。
(2)《蜀道难》中,“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又闻子规啼夜月,____________”四句互文见义,悲凉愁苦的气氛油然而生。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生动的描写侧面表现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如“____________,弃脂水也;烟雾横斜,____________”。
(4)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客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时,开端即引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玉盘大小乱珠进”化用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音乐的特点,李煜的《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②中国文人对月情有独钟,咏月寄情的作品有很多,如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
③作为即将告别母校的你,用一句古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赠与你的学弟学妹们,告诉他们学习语文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
④古代优秀的散文往往发人深省,王安石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要拥有坚韧的意志;刘禹锡告诉我们“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要拥有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1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极富想象力的神话故事为李白的诗歌带来浪漫色彩,《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以虚衬实,突显天姥山胜似仙境的神奇色彩。
(2)寄情山水可以使人苦闷的心情获得解脱,《赤壁赋》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苏轼从无尽的自然万物中可以获得心灵安宁和满足的感悟。
(3)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影响深远,元代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明代顾大典的传奇剧《青衫记》都是据这首诗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4)同学在母亲节这天发布了一首原创小诗,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感谢,评论区被“深有同感”刷屏,这真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感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中国古典诗歌在写景中蕴含深刻的感悟与思考。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表现的是物是人非的体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_______?_______”则写出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2)李白的诗歌创作善于借用神话传说,如写蜀道两侧山峰耸立和谷中水流湍急的名句“_______,________”,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动态美。
(3)人生之路上,希望大家记住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有善始者实繁,________”的告诫,像《劝学》中“________,功在不舍”那样坚持学习,永不懈怠。
2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诗圣杜甫,在书写客人到来的喜悦之时,也暗示了家境之贫寒、生活之孤寂,如“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爱国诗人陆游,在书写生活的闲适之时,也暗示了郁闷与惆怅之情,如“矮纸斜行闲作草,____________”。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思想内核却相似。
②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汲取古人的智慧,如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告诫我们“____________,而臆断其有无”是不可以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我们“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③成语“沧海一粟”是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演化而来。
④语文老师在批阅作文时,面对学生毫无修饰或者过于浮夸的语言,引用了《论语》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批语,引导学生写作要“文质彬彬”。
2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韩愈在《师说》中,用“师者,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老师的真正作用。
(2)杜鹃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古人常用它表示悲愁,比如唐人李商隐《锦瑟》就曾写到“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
(3)用典是诗词中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法。可抒惋惜之情:《蜀相》中“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对诸葛亮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统一中原大计的惋惜;亦可抒豪迈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刘裕之典,来赞美他的壮志豪情。
(4)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箫声能使蛟龙起舞,使寡妇落泪,从侧面写出了箫声的感人。
2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过秦论》中,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的一句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而最能表现秦始皇对待北方少数民族策略的一句则是“_________________”。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所种之树“寿且孳”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答司马谏议书》中体现出来的改革家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毅果决精神的概括。
(4)黄庭坚的《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期盼,想过一种了无心机的归隐生活。
2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实践出真知。苏轼乘舟往石钟山探寻声响的来源,“徐而察之,_________,_________,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2)每逢佳节倍思亲,独自在外漂泊的人形单影只,往往会联想到李密的“__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于月夜连续发问,表现其哲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重阳节,登临高处,眼望秋叶纷飞、气势雄浑之景,脱口而出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
2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自古文人多傲骨,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节操。
(2)用典是古代诗歌的常见手法,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檀道济“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一语,表达了诗人壮岁已逝、志向未酬的悲怆与郁愤。
(3)司马迁对屈原推崇备至,在《屈原列传》中借日月之光作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赞屈原的高尚志趣和非凡人格。
(4)古代诗文对音乐或声音的摹写常有精妙之语,比如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以声写声,以形写声,将音乐描摹得生动可感。
2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边城》中描写河水时有这样一句“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___”,也是类似的描述。
(2)秋天是许多诗人歌咏的题材,面对树叶飘落,长江东逝,杜甫写下了“______,______”,描写了萧瑟落寞的秋日风光。
(3)尊师重道是我们提倡的社会风尚,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韩愈在《师说》中这样定位老师“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学习要专心致志,他例举了一个反例,他认为螃蟹体健却心性不定,只能寄居他处,实则可悲“______,_____,用心躁也”
27.请在横线上填上作品原句。
①孔子特别注意日常言行的细节。弟子“言志”时,子路言谈不够谦逊,孔子因“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而哂笑他。
②荀子的文章常用类比的方法来说明道理。比如《劝学》中的句子,“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梦游天姥吟留别》既写梦境也写现实,诗人迭遭失意后,向往神仙世界,觉得梦境值得流连,然而梦总是要醒的,“忽魂悸以魄动,_______________。惟觉时之枕席,___________”,梦醒时分便很难开心颜了。
④在学校组织的成人仪式上,校长提醒同学们要与时俱进,不能做“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桃花源中人,而应顺应时代的需求。
2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水天相连相映的美景常出现在文人笔下,如范仲淹《苏幕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在斜阳外”。
(2)“____________,于人为可讥,______________”,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3)我们常用“春风化雨”来赞扬师长的教诲得当,正如杜甫《春夜喜雨》中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年,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中,为捍卫国家尊严,保护国土完整、战友生命,陈红军等四位卫国戍边将士壮烈牺牲,正如《国殇》所赞扬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雄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2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荀子在《劝学》中特别强调君子并不是本性与众不同,只是能够借助外界的力量帮助自己的成长。能够体现这一说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青年毛泽东的远大志向时指出:年轻的毛泽东同志,既有“问苍茫大地,__________”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的浩然壮气。
(3)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有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明显借鉴了范仲淹《苏幕遮》的词句,但后面两句却不同,范词后两句的原文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鸿门宴”这一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是楚汉战争中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第一回合的正面交锋。刘邦首先向项羽道歉:“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____________________,臣战河南,________________,得复见将军于此。”
3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和《送陈章甫》诗作相似,周敦颐《爱莲说》中也以“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讴歌可贵的高洁品质。
②成语“食不果腹”有时会被误写为“食不裹腹”。究其原因,写错的人往往不了解这一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腹犹果然”一句。
③《梦游天姥吟留别》写梦境也写现实,诗人迭遭失意后向往神仙世界,觉得梦境值得流连。然而梦总是要醒的,“忽魂悸以魄动,_________。惟觉时之枕席,_________”,梦醒时分,便很难“开心颜”了。
④在学校组织的成人仪式上,校长提醒同学们要与时俱进,不能做“_________,_________”的桃花源中人,而应该顺应时代的需求。
3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古诗文中有许多与音乐有关的句子。
(1)《琵琶行》写琵琶女演奏高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赤壁赋》写箫声呜咽的诗句是:“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描写音乐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泊秦淮》借音乐的典故讽刺晚唐统治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天空中的飞鸟往往让诗人浮想联翩。王勃描绘了“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动人画面;李清照望见飞过的大雁便忆起旧事:“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
(2)水在杜甫的《登高》中是“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的奔腾汹涌;在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则是“________,中间多少行人泪”的一腔激愤。
(3)语文学习需要长期积累,正如《劝学》中所说“积土成山,________”;而缺少积累就会如《逍遥游》中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
(4)学校制作高三毕业纪念册,扉页题写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鼓励同学们保持青春朝气,有所作为。
3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⑴古诗文中多有寄情于酒、托酒言情的句子,如: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中的“____,化作相思泪”和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等皆是。
⑵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晚霞秋景图,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
⑶毛泽东主席在他青年时代曾写下过充满壮志豪情的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该诗句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所引的《齐谐》里的句子:“____,水击三千里,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如果想提升自己的素养与境界,就要和有大学问、大修养的人交流,不能和浅薄、鄙陋的人交往,正如刘禹锡的文句所说的:“____,____。”
3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枫叶”是诗人笔下常见的形象,白居易《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__”烘托的是离别时的萧瑟黯然;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则描写出一片壮阔秋景。
(2)京剧传统剧目《四郎探母》中“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浅水龙被困沙滩”的唱词,唱出了陶渊明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3)学校里的历史爱好者成立了“鉴之”社团。有同学说,这个名字暗含了“以史为鉴”之意,出自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奥运会女足亚洲区预选赛附加赛第二回合中,中国队0:2落后,为扭转局面,教练果断换人,此时换上场的球员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全队逆风翻盘,赢得胜利。
3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蜀相》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交融,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用五岳、天台衬托天姥山的高峻:“_____________,势拔五岳赤城。_____________对此欲倒东南倾。”
(3)有位同学在所写游记中引用《醉翁亭记》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描写了花香叶茂的山林景色。
(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述家居生活的场景:“_____________,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__。”饮酒开怀,陋室易安,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3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咏而归。”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若夫____,__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写出了琅琊山间的朝暮景象。
(3)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不禁又想起了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我们可以用屈原《国殇》中的诗句“____,____”来赞颂他们为国捐躯的革命精神,我们应铭记历史,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
(4)小张因查阅学习资料前往国家图书馆,途中发现自己走错了路,然后及时回到了正确路线上,对此,他用陶渊明的文句自我解嘲地说:“____,____。”
3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荀子在《劝学》中特别强调借助外界的力量帮助自己的成长,最典型的一句就是:“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
(2)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青年毛泽东的远大志向时指出:年轻的毛泽东同志,既有“问苍茫大地,___________”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的浩然壮气。
(3)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有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明显借鉴了范仲淹《苏幕遮》的词句。但后面两句却不同,范词后两句的原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乐曲演奏,也常常像国画那样,讲究“留白”,例如贝多芬《第六交响曲》中的某些片段就具有这样的效果,用“无声”的演奏使听众深深地沉浸在迷人的田园风光中。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形容,就是“___________”。
3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在学校组织的成人仪式上,校长提醒同学们要与时俱进,不能做“____,____”的桃花源中人,而应该回应时代的需求。
(2)为国家民族所敬仰的英雄,即便遭受磨难仍刚强勇毅,即便身死也能以精神力量感召后人。诚如《国殇》中“诚既勇兮又以武,____。_____,子魂魄兮为鬼雄”所歌颂的那样。
(3)成语“食不果腹”有时会被误写为“食不裹腹”。究其原因,写错的人往往不了解这一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腹犹果然”一句。
(4)《梦游天姥吟留别》写梦境也写现实,诗人迭遭失意后向往神仙世界,觉得梦境更值得流连。然而梦总是要醒的,“忽魂悸以魄动,___。惟觉时之枕席,__,梦醒时分,便很难“开心颜”了。
3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面对秦伯,开门见山,表明自己对国家命运的认识:“秦、晋围郑,__________。__________,敢以烦执事。”有效消除了秦伯的戒备。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非天下也”总结出六国灭亡的原因,警诫当朝的执政者。
(3)春天的景色在古诗文中随处可见,如《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的山间春色,也有《钗头风》中“__________”的小城之春。
(4)面对滚滚长江,诗人常会联想起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苏轼想到了“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__”,辛弃疾想到的是“千古江山,__________”。
4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陆游《书愤》中,与秦观“献策彤庭身渐老”思想情感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以声衬静,写乡村宁静和谐的自然之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开言路,兼听则明,是历史留下的治国理政的优良传统。《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群臣进谏,门庭若市”,从而呈现出“____________”的局面;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建议道:“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
(4)你的同学在寒假自主学习期间,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效果欠佳,你可以用《荀子·劝学》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勉励他。
参考答案
1.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正道直行 谗人间之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思量 自难忘
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3.所思在远道 举杯断绝歌路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5.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士不可以不弘毅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6.汀上白沙看不见 正赤如丹 熊咆龙吟殷岩泉 旌旆逶迤碣石间 孰能无惑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咏而归 表里俱澄澈
7.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石破天惊逗秋雨 大弦嘈嘈如急雨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8.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桑麻日已长 我土日已广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盘飧市远无兼味 偃仰啸歌
9.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10.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度义而后动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11.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12.暧暧远人村 鸡鸣桑树颠 承天景命 能克终者盖寡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13.谁家今夜扁舟子 纵一苇之所如 今已亭亭如盖矣 事不目见耳闻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1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复得返自然 师不必贤于弟子
15.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山也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16.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可畏惟人 所宜深慎 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7.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雄飞雌从绕林间 愁空山 渭流涨腻 焚椒兰也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18.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我寄愁心与明月 月出于东山之上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憔吾德馨
19.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
20.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能克终者盖寡 驽马十驾
21.蓬门今始为君开 晴窗细乳戏分茶 事不目见耳闻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2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望帝春心托杜鹃 出师未捷身先死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24.则山下皆石穴罅 不知其浅深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26.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7.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28.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然力足以至焉 而在己为有悔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身既死兮神以灵 子魂魄兮为鬼雄
29.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谁主沉浮 浪遏飞舟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将军战河北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30.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适莽苍者 三餐而反
恍惊起而长嗟 失向来之烟霞 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31.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32.落霞与孤鹜齐飞 却是旧时相识 不尽长江滚滚来 郁孤台下清江水
风雨兴焉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33.酒入愁肠 三杯两盏淡酒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鹏之徙于南冥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34.枫叶荻花秋瑟瑟 层林尽染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35.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天姥连天向天横
天台四万八千丈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引壶觞以自酌 审容膝之易安
36.浴乎沂 风乎舞雩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37.善假于物也 谁主沉浮 浪遏飞舟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此时无声胜有声
38.(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 适莽苍者 三餐而反 恍惊起而长嗟 失向来之烟霞
39.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野芳发而幽香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三国周郎赤壁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40.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战胜于朝廷(或:皆朝于齐) 以咨诹善道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