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2.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习惯;通过推理法、控制变量、转换法等培养学生质疑与创新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知道功率,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学习过速度、密度、以及压强等知识,对比值定义法已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学习了做功的相关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与方法上的准备。本节的重点是建立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单位是本节的难点,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电功率等方面的知识做好了铺垫,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学习过速度、密度以及压强等知识,对比值定义法已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学习了做功的相关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与方法上的准备。对于做功的快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丰富的实际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利用好这一点,进一步明确并深化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首先以提问方式复习上一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功的概念和功的物理意义。
然后提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实际问题中,有做功快慢之分,物理学中又是如何来描述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认识功率
力F1对甲物体做功为W1,所用时间为t1;力F2对乙物体做功为W2,所用时间为t2,在下列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
A.W1=W2,t1>t2;
B.W1=W2,t1C.W1>W2,t1=t2;
上述条件下,哪个力做功快的问题学生都能作出判断,其实都是根据W/t这一比值进行分析判断的。让学生把这个意思说出来,然后总结并板书如下:
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和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如果用W表示功,t
明确告诉学生上式即为功率的定义式,然后说明P的单位,W用J、t用s作单位,P的单位为J/s,称为瓦特,符号为W。最后分析并说明功率是标量。
接下来着重说明,功率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力所做的功为等值。
至此,再将功的定义式与速度v的定义式作类比,使学生理解,虽然研究的是不同性质的问题,但是研究方法是相同的(同时也为后面讲瞬时功率做了些准备)。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功率的物理意义。
上一节我们讲了功的概念、功的公式之后,经过分析和讨论,对功的物理意义已有所了解。谁能复述一下
在学生说出做功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之后,立即启发:那么做功快慢恰能表明能量转化的快慢吗 因此,应该将功率理解为是描述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并将这一认识进行板书。
(二)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