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势能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并且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2)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
(3)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
2.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习惯;通过推理法、控制变量、转换法等培养学生质疑与创新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对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由“动能”“势能”两部分构成。其中,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概念的引入均以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为基础。教科书先简单介绍功和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动能、势能的存在。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涉及测量量的转换问题。教科书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几个实验是进一步认识动能、势能的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加强他们的实践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一)新课导入
观看《大自然的惊人“力量”》短片
(二)举例引题,建立能量、动能、势能等物理概念
1、演示: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手的推力是否做了功?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
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狂风能撼动大树,而微风只能摇动树叶,说明动能有大有小,你能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现在我们要利用桌上的斜面、小球、木块来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怎样的关系。
我们先思考几个问题:
(1)实验时如何比较动能的大小?利用了什么方法?
(2)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有关,在实验中应如何具体操作?(3)研究动能与质量关系时,应该改变哪一个物理量?应该让哪一个物理量不改变?如何控制质量不同的小球撞击物体时的速度相同?
(4)研究动能与速度关系时,应该改变哪一个物理量?应该让哪一个物理量不改变?如何控制质量相同的小球撞击物体的速度不同?
(5)设计出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让学生分组实验后得出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速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二)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