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 1的。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利用公式通过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科学思维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学分析
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学习,《机械效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而机械效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可以说是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
四、教学过程
一、三种功
1.引入我想请位同学帮我把这摞纸搬到桌面上,谁来帮这个忙。采访感觉:......挺沉的(挺轻的),那测测你用了多少力。这位同学用 34牛的力,让书上升了一段距离,也就是他对书......怎么能知道这位同学做了多少功?......那你来量一下书上升的距离。......
我这儿有个省力工具:动滑轮,谁来试一下来完成这项工作,......看看你用了多大的力 ......谁能提醒她测力需要注意什么?滑轮提升物体时手的拉力,一定要在匀速上提的过程中读数,不能静止读数。再测量一次:的确省力,书还没到桌子上。
准备了一个凳子,爬这么高,手移动了多少距离?...任务终于完成了:动滑轮省力但真的费距离,用动滑轮究竟做了多少功?会比直接搬上来省功吗?大家火速的算一下,使用动滑轮省了力,但是得多做功。做的功多了,人有什么感觉吗?更累。
咱们爬五楼比爬一楼更累,就是因为做功多。那使用其他机械,做的功也会变多吗?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不同的机械,请同学们用两种方式将重物从桌面搬运到用课本摞起的高台上,一次直接用手,一次借助机械。测算比较,两个功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细心的话,在实验过程中能发现两个功不同原因,大家可以边做边注意观察。并将你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单上。
请开始实验
2.学生实验:使用机械提升重物做的功,与直接提升重物做功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1)学生实验
(2)数据展示:(图画黑板)三组同学实验时将数据写到黑板上
(3)数据分析
A.任务一:使用机械提升重物做的功,与直接提升重物做功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这是三组同学分享的实验数据,非常明显,使用机械后,做的功会......
B.为什么会变多呢?......
C.使用机械目的是为了提升重物,所以对物体所做的功对我们有用,叫做有用功;使用机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克服机械的自重和摩擦多做一部分功,这部分功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叫做额外功。两者合起来,就是我们的拉力对机械做的功,叫做总功。
谁能来总结一下三种功的关系:总功=有用功+额外功
环节四:小结作业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三)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