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28 19:5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
C.20℃时,将25g甲加入50g水中,可形成75g溶液
D.将3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晶体析出
2.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NaCl、KOH、NaOH、HCl B.HCl、NaCl、KNO3、H2SO4
C.NaCl、HNO3、MgCl2、K2CO3 D.KCl、NaNO3、FeC13、Ba(NO3)2
3.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的是
A.NaOH NaCl CuSO4 HCl
B.KNO3 Na2SO4 NaOH KCl
C.KCl Ba(NO3)2 HCl CaCl2
D.Na2CO3 Ba(OH)2 KNO3 Na2SO4
4.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酚酞仍显红色的是(  )
A.稀硫酸 B.碳酸钠溶液 C.氯化铜溶液 D.二氧化碳
5.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硫酸钠反应
B.甲曲线上的M点对应溶液的pH=7
C.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D.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6.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A.治疗胃酸过多:NaOH+HCl→NaCl+H2O
B.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碳酸钠:Na2CO3+2 HCl→2NaCl+ H2O+CO2↑
C.制取氢氧化镁:MgCl2+Cu(OH)2→Mg(OH)2↓+ CuCl2
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CaCO3+2HCl→CaCl2+H2O+CO2↑
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用加溶质的方法
B.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物质
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乙溶液800 g稀释为16%的溶液,需要加水200 g
8.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X。在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CuSO4
B.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
C.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3种可能
D.若向无色滤液X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BaCl2、NaOH
9.20℃时,将等质量ab两种固体分别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如图甲,然后升温到50℃,如图乙,图丙是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a、b形成的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乙中a、b形成的两溶液一定都是不饱和溶液
C.丙中N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30℃时,要配制等质量ab各自的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b>a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可做制冷剂
B.小苏打可治疗胃酸过多症
C.氯化钠溶液可用于农业选种
D.生石灰可用作补钙剂
11.海洋是重要的资源,利用海水可以得到许多产品.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其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全部 B.①②④
C.只有② D.只有②④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雾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大
二、填空题
13.许多气体、固体均能溶于水,下表为氯化钠、碳酸钠的溶解度数据: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g/100g水) 氯化钠 35.7 35.8 36 36.3 36.6
碳酸钠 7 12.5 22 40 48.8
①0℃~40℃,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 “变小”);20℃时碳酸钠溶解度为____________g/100 g水。
②20℃时,取3.6 g氯化钠投入20g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的溶液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列式即可,无需计算);温度不变,若要将该溶液恰好变为饱和溶液,可以蒸发____________g水,还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③23℃,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为“0.8 L/1 L水”,该数值含义是____________。若利用针筒(100 mL)测量15℃,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先在针筒内吸入20 mL水,再吸入“16 mL”或“40 mL”的二氧化碳充分振荡,实验中你认为气体体积最好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苏打和小苏打都是重要的钠盐,在生活中用途非常的广泛。苏打又称纯碱,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我国制碱专家侯德榜为纯碱的工业技术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1)苏打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5.我们的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食盐、酒精、水、生石灰、食醋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按要求进行填空:
(1)鉴别酒精和水,你认为简便可行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用完酒精灯后,要盖好灯帽,因为酒精有___性。
(2)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吸收水分后生成熟石灰,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3)食醋具有酸气味,实验室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
(4)可用作生活中的调味品和防腐剂的物质是___(填名称)。
三、实验题
1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问题:
A B C D E F
(1)若在实验室用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逸出的原因是由于试管内温度升高且________,大于外界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逸出。
(3)在 C、D、E、F 四个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是______ (填字母),原因是_____。
(4)若验证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应将气体通入盛有______(填化学式)溶液的 F 装置。
四、计算题
17.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掌握用草木灰和高温煅烧得到的贝壳灰混合加水,达到洗涤丝帛的目的,其原理为:,生成强碱KOH从而去油污。现有50gK2CO3溶液样品,为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向其中加入足量Ca(OH)2溶液,生成了5g沉淀。请计算K2CO3溶液样品的溶质质量分数。
18.烧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碳酸钠溶液与熟石灰发生反应,之后将生成物进行一系列处理得到固体烧碱,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少量烧碱固体。实验过程中向200g碳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澄清石灰水,所加澄清石灰水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时反应混合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_____(填化学式);
(2)通过计算回答,此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试卷第4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C
2.B
3.B
4.B
5.B
6.D
7.C
8.C
9.B
10.D
11.D
12.C
13. 变大 22
10 加入溶质氯化钠3.6 g 23℃,1个标准大气压下,1 L水中溶解0.8LCO2时刚好达到饱和 40mL 相同压强下,温度越低,气体溶解度越大,15摄氏度时,20 mL水中溶解二氧化碳量大于16 mL
14. Na2CO3
15.(1) 闻气体气味
挥发
(2)
(3)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4)食盐
16.(1) A
(2) 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 产生氧气,气体数量增多
(3) CD/DC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4)
17.解:设碳酸钾质量为x,
解得:x=6.9g
K2CO3溶液样品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K2CO3溶液样品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3.8%。
18. Na+ 解:由图中可以知道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
=10.6g
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