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熟字识记、扩词识记等方法,认识“慌、辨”等13个生字,会写“指、针、帮、助、导”5个字。
通过结合课文语境,借助图片等方法,理解“指南针”、“忠实”、“向导”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慌、辨”等生字的词语。
借助思维导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以及太阳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教学重点】
通过熟字识记、扩词识记等方法,认识“慌、辨”等13个生字,会写“指、针、帮、助、导”5个字,积累“慌、辨”等生字的词语。
【教学难点】
借助思维导图,说说太阳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师板书课题,生书空读题。
2.指导读题
①齐读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②解题:“要是”可以换成什么词?(假如,如果)
2.交流:要是在野外迷了路,那怎么办呢?
二、初读课文,字词通关
1.出示要求,初读自学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分小节朗读,相机正音。
4.集中交流,识记生字:
①指名认读生字,检查认读情况。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联系熟字识记:忠、实、导、闯、稠、稀、积、永
扩词识记:
慌:慌张、惊慌、慌忙 辨:分辨、辨认、辨别
碰:碰面、碰撞、碰碰车 积:积水、积木、积少成多
结合字义识记:渠
可结合图片,先让学生明白“渠”指人工开凿的水道,再让学生认读“渠”字组成的词语。
5.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开小火车认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探索奇妙的大自然。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小节。
2.学习词语“慌张”、“辨别”
①一个人在野外迷了路,那该有多慌张呀!
出示“慌张”,谁能给慌张找找近义词?
(惊慌、紧张、慌乱、着急。)
②不过课文给我们提供了好方法,能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A.出示“辨别”,说说词语的意思。
(联系生活实际,猜意思:分辨、辨认。)
B.了解“天然的指南针”
a.借助图片,认识指南针。
b.谈谈对“天然的指南针”的理解。
(自然形成的,能为我们指明方向的事物就是“天然的指南针”。)
4.指导朗读第1小节。
(二)默读课文2~5小节,提取主要信息
1.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用圆圈圈出来。
四、迷路不慌张,太阳来帮忙
过渡:要是在野外迷了路,太阳是怎样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呢?请默读第2小节,想一想。
1.理解“向导”。
①作者把太阳比作了什么?(向导)
②认读词语“向导”,什么是“向导”?(带路的人)
③当我们去旅游的时候向导就是我们的“导游”。拓展认读词语“导游”。
2.理解“忠实的向导”?
①认读并理解词语“忠实”。
②拓展认读词语“忠诚”。
③为什么说“太阳是忠实的向导”?它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预设1:太阳东升西落,它的方向是不会变的。
预设2:太阳中午都在南方,影子在北方。
3.出示太阳树影图,教师小结:中午时分高挂在南方天空的太阳,会让树影指向北方,这是不会变的,所以说太阳是“忠实的向导”。
4.齐读第2小节。
5.小结:刚才我们先默读课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然后思考“太阳是怎样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最后一起交流,知道了太阳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方法。下节课我们按照“一读二思考三交流”的方法继续学习3-5自然段。
五、指导书写
1.出示要书写的汉字:“指、针、帮、助、导”,指名学生认读。
2.学生仔细观察字形,了解汉字结构特点。
3.学生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适当补充。
重点指导“帮、助、导”
帮:上下结构,右上部分第一笔横撇弯钩起笔与左上第一笔横平齐。“巾”字窄于上部,居中。整个字要紧凑。
助:左右结构,第五笔为提,不要写成横,起笔略高于第七笔的收笔。“力”的撇要穿插到左下方。
导:上下结构,上面是“巳”,与第一笔相连。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稍下一点。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书写汉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展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