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荣兴东辰学校5月第三周周考数学试卷
珠峰部
一、单选题
1.已知,且为第一象限角,则( )
A. B. C. 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直四棱柱是长方体
B.圆柱的母线和它的轴可以不平行
C.正棱锥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D.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一周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为圆锥
3.一个扇形的半径为3,圆心角为,且周长为8,则( )
A. B. C. D.
4.若,则( )
A. B. C. D.
5.( )
A. B. C. D.
6.已知向量,,则( )
A. B. C. D.
7.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F在线段BE上,且.记,,则( )
A. B. C. D.
8.在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
9.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
B.平行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平行
C.一个角的直观图仍是一个角
D.相等的角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
10.已知向量,,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已知函数的图象是由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则( )
A.的最小正周期为π
B.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C.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D.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12.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则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B.若,则
C.若,则为等腰三角形
D.若为锐角三角形,则
三、填空题
13.如图,是水平放置的的直观图,,,则原的面积为________
14.______.
15.已知向量,则在方向上的投影为_______________
16.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提出了由三角形三边求三角形面积的“三斜求积”,设的三个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面积为,则“三斜求积”公式为.若,,则用“三斜求积”公式求得的面积为______.
四、解答题
17.在中,,,.
(1)求的面积;
(2)求c及的值.
18.已知向量,,当k为何值时,
(1)?
(2)与的夹角是钝角?
19.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2)求函数在上的最值.
20.已知向量.
(1)若,求的值;
(2)已知,求的值.
21.已知为第二象限角,.
(1)求的值;
(2)若,求的值.
22.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且.
(1)求角的大小;
(2)若是边上一点,且,求.遂宁荣兴东辰学校5月第三周周考数学试卷
珠峰部
一、单选题
1.已知,且为第一象限角,则(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以及平方关系即可解出.
【详解】因为为第一象限角,,所以.
故选: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直四棱柱是长方体
B.圆柱的母线和它的轴可以不平行
C.正棱锥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D.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一周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为圆锥
【答案】C
【分析】根据相关立体几何图形的性质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对于A:由直四棱柱的定义可知,长方体是直四棱柱,
但当底面不是长方形时,直四棱柱就不是长方体,故A错误;
对于B:根据圆柱母线的定义可知,圆柱的母线和它的轴平行,故B错误;
对于C:由正棱锥的定义可知,正棱锥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故C正确;
对于D:当以斜边为旋转轴时,会得到两个同底的圆锥组合体,故D错误.
故选:C.
3.一个扇形的半径为3,圆心角为,且周长为8,则(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扇形的中心角公式计算.
【详解】设扇形的弧长为l,则,则
故选:B.
4.若,则( )
A. B. C. D.
【答案】B
【分析】结合已知条件,利用sinα+cosα与2sinαcosα的关系即可求值.
【详解】
.
故选:B.
5.(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诱导公式以及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
原式
.
故选:C
6.已知向量,,则( )
A. B. C. D.
【答案】A
【分析】利用向量夹角的坐标运算即可求解.
【详解】因为向量,,
所以,
,,
所以,
因为,所以,
故选:A.
7.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F在线段BE上,且.记,,则( )
A. B. C. D.
【答案】D
【分析】由题,,,结合向量加法法则即可求得
【详解】
,
故选:D
8.在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由正弦定理化边为角,然后由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诱导公式变形后可求得,再利用正弦定理把表示出的三角函数,由三角恒等变换,结合正弦函数性质可得取值范围.
【详解】因为
由正弦定理可得,即,
所以,因为,所以,
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即,
故选:A.
二、多选题
9.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
B.平行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平行
C.一个角的直观图仍是一个角
D.相等的角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
【答案】BC
【分析】根据斜二测画法分析各选项说法的正误即可.
【详解】由斜二测画法原则:平行依旧垂改斜,横等纵半竖不变,
平行于x轴且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相等,而不是所有相等线段都能相等,A错误;
平行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平行,B正确;
一个角在直观图中也是一个角的形式出现,C正确;
如直角梯形在直观图中与直角对应的两个角不相等,D错误.
故选:BC
10.已知向量,,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C
【分析】根据向量数量积、平行、垂直、模等知识对选项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详解】,A选项正确.
,所以B选项错误.
,
所以,所以C选项正确.
,所以D选项错误.
故选:AC
11.已知函数的图象是由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则( )
A.的最小正周期为π
B.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C.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D.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答案】AD
【分析】用二倍角公式化简,向右平移后得,分别代入正弦函数的单调区间,对称轴,对称中心分别对四个选项判断即可.
【详解】因为,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则最小正周期为,故A选项正确;
令,解得,所以单调递增区间为,故B选项错误;
令解得,故C选项错误;
令解得所以函数的对称中心为,故D选项正确.
故选:AD
12.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则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B.若,则
C.若,则为等腰三角形
D.若为锐角三角形,则
【答案】AB
【详解】利用余弦定理可判断A选项;利用正弦定理可判断B选项;利用余弦定理判断的形状,可判断C选项;利用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可判断D选项.
【分析】对于A选项,因为,则,故角为钝角,A对;
对于B选项,因为,由正弦定理可得,B对;
对于C选项,因为,即,
整理可得,所以,或,
故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C错;
对于D选项,若为锐角三角形,则、均为锐角,
正弦函数在上单调递增,但、的大小关系不确定,故、大小关系不确定,D错.
故选:AB.
三、填空题
13.如图,是水平放置的的直观图,,,则原的面积为________
【答案】12
【分析】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得到原为直角三角形,结合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如图所示,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得到原为直角三角形,
因为,可得,且,
所以原的面积为.
故答案为:
14.______.
【答案】/0.5
【分析】利用诱导公式进行求解.
【详解】
故答案为:
15.已知向量,则在方向上的投影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详解】在方向上的投影为.
16.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提出了由三角形三边求三角形面积的“三斜求积”,设的三个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面积为,则“三斜求积”公式为.若,,则用“三斜求积”公式求得的面积为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换,再将数据代入“三斜求积”公式即可.
【详解】根据正弦定理可知,
,
代入“三斜求积”公式:
故答案为:.
四、解答题
17.在中,,,.
(1)求的面积;
(2)求c及的值.
【答案】(1)
(2),
【分析】(1)利用平方关系求得,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的面积;
(2)余弦公式求c,再应用正弦定理求.
【详解】(1)由且,则,
所以.
(2)由,则,
而,则.
18.已知向量,,当k为何值时,
(1)?
(2)与的夹角是钝角?
【答案】(1);
(2)且.
【分析】(1)根据向量垂直的坐标运算即可求出的值;
(2)根据向量的数量积小于0且两向量不共线即可求出答案.
(1)
因为,所以,所以;
(2)
若与的夹角是钝角,则,且,
所以,且,所以的取值范围为且.
19.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2)求函数在上的最值.
【答案】(1)
(2)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分析】(1)利用辅角公式,可得,再根据正弦函数的周期性求得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2)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可求得函数在上的最值.
【详解】(1)解:∵,
∴,即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2)解:在区间上,,
∴,
∴,
∴的最大值为,的最小值为.
20.已知向量.
(1)若,求的值;
(2)已知,求的值.
【答案】(1)
(2)
【分析】(1)根据向量平行的结论即可求出结果;
(2)根据向量的数量积运算结合平方关系、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1)
即
(2)
,且①
,且②
由①②知.
21.已知为第二象限角,.
(1)求的值;
(2)若,求的值.
【答案】(1)
(2)
【分析】(1)由诱导公式以及同角平方和关系即可求解,(2)根据诱导公式化简,由第一问的结果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1),因为为第二象限角,
∴.
(2)∵,
∴
22.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且.
(1)求角的大小;
(2)若是边上一点,且,求.
【答案】(1)
(2)
【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即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即可;
(2)利用余弦定理结合已知条件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
由正弦定理有:
,
,
.
.
又.
.
又.
(2)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
.
即,
整理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
则..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