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29 12: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说课
一、说教材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因为小数与整数一样,都是按照十进制来计数,也就是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值大小也不同。小数的数位是由小数点确定的,所以,小数点的移动必然引起小数每一位上的数值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
二、说学情
对于学生来说,形式化地记住“规律”中的这几句话并不困难,但要自己探索发现并真正理解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对于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的方法难以掌握,因此在本节课中需要引导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探究,得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说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 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五、说教学法
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经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
板书:35.67 3.567 356.7 3567比较大小。
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 (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 (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环节二、新知探究
从上题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例1 把0.009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9米等于多少毫米 (板书:0.009米=9毫米)
(2)师移动0.009米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 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0.09米=90毫米,原数扩大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 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9米=900毫米,原数扩大l00倍) 向右移动三位,原数又变成多少 是多少毫米 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9米=9000毫米,原数扩大1000倍) 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 师: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3)从这一例子看,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 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loo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刚才是由上往下观察(画↓),如果我们由下往上观察(板书↑),小数点相当于往哪边移动 (向左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 原来的数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l000倍......(板书)
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在书上补充完整)
强调: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l000倍......
环节三、练习:
P45做一做
环节四、小结:
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l000倍......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0.009米=9毫米
9米=9000毫米,原数扩大1000倍
八、说教学反思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时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对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的处理掌握不好。为了突出本课时的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掌握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突破难点: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处理,在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所感悟,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体验到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和应用的意识。
本节课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是我能按自己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把较为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在课一开始通过孙悟空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导入,使这淘气的小数点活动起来。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很清楚看到小数点的移动的过程,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其次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时候,我采用分层教学,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变化和金箍棒的长短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学生马上可以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金箍棒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学生掌握一个小数乘或除以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会边移边说出整个移动的规律以及方法。因为学生有了刚才学习的经验,我就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规律自己学习。通过猜一猜:一个小数乘100、1000以及除以100、1000结果是多少?小数点该怎样移动?然后把猜的结果写下来,再用验证。通过指导看书掌握规律中的一一对应以及省略号的作用。同时课堂首尾呼应,使学生真正明白小数点的移动原来是这个小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当然可以用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的结果。
总之,这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部学生加入到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晰表达小数点移动的过程,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当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本内容较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学内容安排的多,练习较少,希望在以后教学中能注意存在的问题,改正缺点。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