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外国诗二首》之《未选择的路》课件(共33张PPT)+教学设计+学案+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外国诗二首》之《未选择的路》课件(共33张PPT)+教学设计+学案+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9 07:34:59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 《外国诗两首》之《未选择的路》同步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理解“路”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3.感悟人生的真谛,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学习重点】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理解“路”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学习难点】
理解“路”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学习过程】
一、阅读导航
阅读“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
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
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他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又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著名诗集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最初收录在他的第三本诗集《山间》中,这首诗与诗人的经历有关,中学毕业后,他在哈佛大学学习两年后肄业,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同时他也开始写诗,但他的诗歌最初并未在美国引起注意。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不久之后,很快就以其特有的朴素坦率和真诚赢得了诗人们的好评。正如诗中所说“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三、导读理解
1.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纠结——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2.怎样理解《未选择的路》中所说的“路”?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表面——自然界的道路
实际——暗示人生之路
象征:明(表面)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作者借自然界的道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3.比较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明确: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4.“两条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两条路”一是自然界的道路,平坦的笔直的大路和充满挑战的艰辛的小路;二是象征两种人生之路、两种生活方式、两种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5.作者选择的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会“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明确:“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是说野草丛生,人迹罕至。这条路是很少有人走过的路,因而具有挑战性。“更诱人”体现了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6.结尾一节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多年以后,回顾自己当初的选择也许会“轻声叹息”,为未走那条路而感到深深的遗憾,但绝不是后悔。“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与开头呼应,诗人表面上写的是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是人生之路。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其他的路只能放弃。
自我检测
1.下列对本课两首诗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诗句清新流畅,平和坦率,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B.《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尤其是对“未选择的路”的感慨,读来耐人寻味。诗中“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说明选择其中一条路就意味着放弃另一条路,选择时应当慎之再慎。
C.《未选择的路》语言浅易,实则蕴含深邃哲理。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意象,用比喻的手法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D.两首诗写的都是对人生的思考,前者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后者则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来阐释道理。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伫立(______)
萋萋(______)
涉足(______)
瞬息(______)
3.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____________被流放的日子里。
(2)《未选择的路》是_______国诗人__________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__________。
(3)《未选择的路》一诗中升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路”有什么深刻含义?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应该是运用了象征手法,而不是比喻手法。
2.答案:zhù qī shè shùn
3.答案:(1)普希金
(2)美;弗罗斯特;哲理诗
(3)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4.答案:“路”表面上说的是自然界的路,而实际上指的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①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只能选择一条,必须慎重;②选择人生的道路要深思、慎取,忌草率、盲从;③路要靠自己去走,越是荆棘丛生的道路,越能让人想念,也越能磨炼人。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并联系生活谈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围绕诗歌主题谈谈应该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 《外国诗两首》之《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理解“路”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3.感悟人生的真谛,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理解“路”的象征意义,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教学难点】
1.学习象征手法。
2.感悟人生的真谛,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理解“路”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3.感悟人生的真谛,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活动一、导入新课,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作品语言朴实无华,却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代表作:诗集《波士顿以北》《少年的意志》《新罕布什尔》,诗歌《白桦树》《修墙》等。
2.写作背景
《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顾子欣译。略有改动。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不可预知的诗歌创作的道路。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未选择的路》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3.文体知识
哲理诗是表现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它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睿智思索和深刻体察的结果。
主要特点:哲理诗往往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以生动的语言来描写鲜明的形象,以精彩的议论来揭示人生感悟、社会哲理,促人联想,启人心扉。一般篇幅短小精悍,内容含蓄隽永,意境深远。
4.字词积累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和范围。涉读shè。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伫读zhù。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萋读qī
延绵:连续不断。
◆活动二、朗读诗歌,感受节奏
1. 学生自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标出自己认为需要重读和停顿的部分。
(2)小组内朗读,交流讨论。
2. 教师范读:
教师朗诵诗歌,学生边听边按照范读划分朗读节奏,并与自己划分的节奏进行对比。
3. 学生齐读:
学生按照正确的朗读节奏,一起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美。
朗读节奏示例: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活动三、分析诗歌,领悟诗情
1. 学生自由讨论以下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2)诗中的“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
(3)本诗中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4)从这首诗中,你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
2.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预设:
第1节:伫立(思索)
第2节:决定(选择)
第3节:选择之后的怅惘
第4节: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2)诗中的“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
预设: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写人生之路并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3)本诗中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预设: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来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4)从这首诗中,你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
预设:
哲理: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已做的选择不满,总觉得还有其他的可能,悔意由此而生,忧郁由此而起,于是对未选择的路产生怀恋向往,这也是对创造美好人生的期盼。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在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独立自主做出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就应该勇往直前地走下去。
师小结: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悟到:面对人生选择时,我们应该慎重,三思而后行,不要随波逐流,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既然选择了,就勇往直前,不再犹豫后悔。
◆活动四、细读诗歌,分析写法
1.让学生思考本诗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写法有何不同,分析原因。
师引导:这首诗中诗人描写的是自然界的道路,但是同时又暗含着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首诗中的这种写法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何异同?
(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2)这两首诗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明确:两首诗都富有哲理,且具有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3)在写法上,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以对话的口吻娓娓道来。《未选择的路》诗人运用了大量形象阐释哲理,运用了许多咏物诗、哲理诗采用的象征手法,耐人寻味。
诗人弗罗斯特用简单的语言、丰富的象征,巧妙地将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了解和思考融入丰富的诗歌形象之中,运用人们熟悉又带有神秘色彩的自然场景,向人们阐释人生哲理,向人们展示他理解的人生,以及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探索。
2.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元素。
象征是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写作方法,诗歌一般都会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生动鲜明地将主题含蓄地表达出来。
(1)什么是象征呢?
象征:指借用某一景物或形象的某些特征,来表现另一事物或形象的艺术手段。
(2)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象征 比喻
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作手法 是一种修辞手法
一般要统摄全篇 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与所象征的事物有内在联系 与本体有相似性
(3)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元素。
本诗中有许多常见的景物,作者就是借助它们的象征含义来阐释哲理的。
(生阅读诗歌,圈点勾画出诗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
预设:
树林——优美而宁静,且充满未知数,是自然世界的象征。它的宁静深邃、广阔无际,恰如广博的人生。
路——不可知其源,茫然不知尽头的选择的象征。作者在人生岔路艰难抉择着,不愿从俗的心理让他选择了一条别人很少走的路。尽管他有过踌躇和犹豫,但这一切并非担心自己的选择是个错误,而是对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的遗憾。
荒草,落叶——人生中艰难困苦的象征。作者选择“荒草萋萋”的道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进一步强调了人生选择的偶然性与神秘性,提醒我们人生本来就有无限丰富的可能性。
师小结:诗人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然之路象征人生之路,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全诗以其深沉的感叹,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激发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活动五、合作探究,升华情感
1. 分组讨论:
(1)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在做选择时的心情、态度和原则。
(2)讨论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分享自己的故事。
2. 小组展示: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的成果。
课堂小结
1.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读完这首诗后的感悟。
2.师: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再次强调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同学们,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当我们面对人生选择时,态度要慎重,三思而后行,不要随波逐流,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既然选择了,就勇往直前,不再犹豫后悔。
布置作业
1.朗读并背诵诗歌。
2.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请课外搜集、整理关于“路”的名言警句,并尝试理解名家对“路”的思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 《外国诗二首》同步练习(原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欺骗(piàn) 忧郁(yù) 来临(lín) 镇静(zhèn)
B.瞬息(shùn) 怀恋(liàn) 涉足(shè) 丛林(cóng)
C.幽寂(yōu) 伫立(zhù) 足迹(jì) 诱人(yòu)
D.萋萋(qī) 污染(rǎn) 叹息(tàn) 路径(jìn)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一切/都将会/过去
B.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C.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D.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心儿永远________(憧憬 渴望 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________(留恋 怀恋 怀念)。
(3)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________(行人 人们 旅人)的足迹。
A.憧憬 怀念 旅人 B.渴望 留恋 人们
C.向往 怀念 行人 D.向往 怀恋 旅人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B.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这里指道路没有人走过)
C.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形容十分荒凉的样子)
D.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绵延不断)
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同学们热心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老师那和蔼可亲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眼前。
D.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浓厚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孩子的叮咛和嘱咐,同时也是他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C.《未选择的路》一诗,表现出了诗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感到彷徨和苦闷。
D.《未选择的路》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7.按要求默写。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热烈向往与追求、勇于面对现实、拥抱苦难的诗句是:                                 
(2)《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无怨无悔的诗句是:                                 
8. 学校校报正在征稿,七年级三班的彤彤打算写一首诗歌去投稿,题目叫《我想》,她已经完成诗歌的第一节,请你根据已有的文字进行仿写,帮她再续写一节。要求:诗意连贯。
我想 我想
我想把鼻子安在花园里 我想把_______________
闻着鲜花的芬芳 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着自然的馨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啊,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出四季的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一)阅读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完成下面小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0.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B.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C.现在却/常是/忧:
D.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1.对“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
B.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你就会忘记过去。
C.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
D.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12.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怀才不遇,渴望被沙皇重用的日子。
B.诗歌第一节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和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C.这首诗短短八行,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成功。
D.这首诗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风暴
普希金
你可看过岩石上的少女
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
当海水在混乱的幽暗里
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
当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
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
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
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
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
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
但相信吧:岩石上的少女
比波浪、天空、风暴更美丽。
【相关链接】普希金在年轻时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朋友。虽然“十二月革命”最终遭到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但他们的进步思想深深地震撼了普希金。这时期他的作品歌颂自由、进步,反对封建农奴制,抨击暴君专制。
13.诗的题目为“风暴”,自然“风暴”是诗人浓笔描摹的事物,仔细阅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描摹“风暴”的。
14.诗中所写风暴对表现少女有什么作用?
15.诗中“风暴”和“少女”各象征着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提示:联系普希金的生活时代背景思考,普希金生活在俄国大革命时期。)
三、现代文阅读
(2022·辽宁营口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伸入灵魂的路
矫友田
①那一天,我在一个笔会上遇见了他。当时,他是在妻子的陪同下,坐着轮椅来到会场的。我们在跟他交流的时候才知道,他除了写作,还酷爱收藏连环画。因此,他经常独自摇着轮椅,往返将近5公里的路程,到文化市场的旧书摊上淘书。
②而更令我们惊讶的是,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且没有进过一天学校,一直依靠轮椅行走的他,最近却创作完成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而且已经有投资方准备将其拍摄成电视剧。
③当我问他是如何走上文学创作这条道路的时候,他微笑着对我说:“尽管我的双腿残疾,但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已经在我的灵魂深处铺下了一条小路。虽然它有些崎岖,但是却通往一个遥远的世界。我也只是一直沿着父亲为我铺下的那条小路,努力走下去罢了。”
④然后,他就对我们讲述起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⑤从记事的时候起,他就只能坐在一辆简易的轮椅上,羡慕地看着小伙伴们快乐地嬉戏。那辆轮椅,是他的父亲伐倒一棵小桃树,然后用桃木为他制作的。
⑥当时,曾有不少邻居问过他的父亲:“你怎么舍得伐倒一棵桃树,用外面的槐树不是一样吗?”父亲很认真地说:“桃木祈福,为了孩子,一棵桃树算啥哩。”邻居们听了之后,都赞同地点头。他们顺便摸一摸他的小脑袋瓜说:“小家伙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⑦每天,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让母亲把他推到门口,凝视着那些美丽的小鸟儿在柳树的叶丛里飞来飞去,或捧着一本别人用过的旧课本,不厌其烦地翻读。
⑧在他13岁生日的时候,父亲为他购买了一辆铁制的可以自由活动的轮椅。他感觉自己像一下子长上了双翅,能够自己掌控着轮椅来到门外的那条小路上。他甚至可以摇着轮椅,到离家200多米远的一个小土坡前,那是当时他能够到达的最远的地方。那个小土坡有五六米高,非常陡峭,即使是父亲也很难将他和轮椅一起推上那个土坡。
⑨有一次,他问父亲:“门口那条小路有多长呢?”父亲告诉他:“它伸向了很远的地方。”听了这话,他非常失望地说:“可是我只能守在那个土坡前。"父亲沉默了。
⑩农忙过后,父亲便带上工具,推着独轮车来到那个土坡上,开始动手挖土。过路的人不解地问:“你挖土干啥呢?"父亲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笑着告诉他们,他准备将屋后那一块洼地垫起来,然后种上果树。随着屋后那一块洼地在一天一天地变高,那个小土坡也在一点一点地变矮。
两个月后的一个早晨,父亲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对他说:“再过5天就是你的14岁生日了,你独我想提前送你一件什么样的礼物呢?”他猜了很多东西,结果都被父亲摇头否定了。
吃过早饭,父亲陪他一起来到那个土坡前。他发现父亲在土坡上挖的那个大豁口已经贯通了,而且父亲还将豁口的路面精心平整过了。父亲在一旁鼓励他说;“你试试看,自己能不能过去。”他没费太多的力气,便穿过了那个路口。外面的风景,在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他兴奋地呼喊起来。继而,他明白了父亲的心思,眼泪夺眶而出……
6年后,他的处女作《伸入灵魂的路》发表在当地日报的副刊上。不久,他收到了5元钱的稿费,这是他写作的第一笔收入。
他用5元钱稿费,为父亲买了两瓶白酒。在那个晚上,父亲喝得红光满面,而后他无比欣慰地说:“喝了这酒,俺已经知足,那条路算没白修。”
我们听他讲述完这段经历,一个个都感动不已。
随后,他异常动情地说:“就在翻过土坡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也会拥有一片广阔的天空。我不再为自己的残疾感到自卑。尽管我仍‘走’得很慢,可是我的灵魂中却有一条坚实的道路,我会勇敢地‘走’下去。”
16. 请简要概括在“他”成长过程中父亲做了哪三件让人感动不已的事。
17. 结合语境,赏析第⑧段加点的词语。
他感觉自己像一下子长上了双翅,能够自己掌控着轮椅来到门外的那条小路上。
18. 选文第 段结尾说“他明白了父亲的心思”,父亲有什么样的心思?
19. 选文第 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在那个晚上,父亲喝得红光满面,而后他无比欣慰地说:“喝了这酒,俺已经知足,那条路算没白修。”
20. “路”在选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五、写作
21.片段练笔
《未选择的路》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试用象征手法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字。要求楷书书写,字迹端正。
第20课 《外国诗二首》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欺骗(piàn) 忧郁(yù) 来临(lín) 镇静(zhèn)
B.瞬息(shùn) 怀恋(liàn) 涉足(shè) 丛林(cóng)
C.幽寂(yōu) 伫立(zhù) 足迹(jì) 诱人(yòu)
D.萋萋(qī) 污染(rǎn) 叹息(tàn) 路径(jìn)
【答案】D
【解析】D.“径”读jìng;故选D。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一切/都将会/过去
B.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C.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D.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节奏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来划分即可。 划分诗歌的节奏第一步是划出句中的主谓部分,第二步是把有多个定语的划分出来。B.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故选: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心儿永远________(憧憬 渴望 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________(留恋 怀恋 怀念)。
(3)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________(行人 人们 旅人)的足迹。
A.憧憬 怀念 旅人 B.渴望 留恋 人们
C.向往 怀念 行人 D.向往 怀恋 旅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D项正确,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本题注意(2)处应用“怀恋”,因为怀恋是对过去的往事表示怀念,而留恋是对现在所做的表示留恋,两个意思不相同。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B.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这里指道路没有人走过)
C.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形容十分荒凉的样子)
D.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绵延不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与判断。解答此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并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C.有误,“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故选:C。
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同学们热心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老师那和蔼可亲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眼前。
D.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答案】B
【详解】【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A,缺主语,去掉“使”。B没有语病。C“谆谆教诲”指的是语言。只能体会不能浮现在眼前,应去掉。D这个句子的定语“强壮”与它的中心语“步伐”不搭配,可将“强壮”改为“强健”。
故答案为:B
【点睛】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浓厚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孩子的叮咛和嘱咐,同时也是他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C.《未选择的路》一诗,表现出了诗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感到彷徨和苦闷。
D.《未选择的路》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答案】C
【解析】
C.《未选择的路》一诗强调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重,没有“彷徨和苦闷”之意。故选C。
7.按要求默写。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热烈向往与追求、勇于面对现实、拥抱苦难的诗句是:                                 
(2)《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无怨无悔的诗句是:                                 
【答案】
(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8. 学校校报正在征稿,七年级三班的彤彤打算写一首诗歌去投稿,题目叫《我想》,她已经完成诗歌的第一节,请你根据已有的文字进行仿写,帮她再续写一节。要求:诗意连贯。
我想 我想
我想把鼻子安在花园里 我想把_______________
闻着鲜花的芬芳 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着自然的馨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啊,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出四季的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想把眼睛装在蓝天上 望着太阳的耀眼 望着太空的美丽 望呀 望——望出梦想的味道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仿写能力。
示例:①我想把鼻子安在草地上 ②闻着鲜花的芬芳 ③嗅着绿草的清香 ④闻啊 ⑤闻——闻出一片花草的海洋
9.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探究结果:人生(生活、工作)需要争取和奋斗。(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探究与概括的能力。材料一中的“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是两则材料共同的观点。因为材料二是用事实来说明这个观点的。探究的结果可根据这个观点概括。
二、诗歌鉴赏
(一)阅读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完成下面小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0.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B.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C.现在却/常是/忧:
D.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1.对“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
B.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你就会忘记过去。
C.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
D.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12.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怀才不遇,渴望被沙皇重用的日子。
B.诗歌第一节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和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C.这首诗短短八行,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成功。
D.这首诗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答案】10.D 11.B 12.A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A.应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B.应为“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定”;C.应为“现在/却常是/忧郁”;D.正确;故选D。
11.B.“你就会忘记过去”表述错误。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故选B。
12.A.表述错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生活的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故选A。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风暴
普希金
你可看过岩石上的少女
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
当海水在混乱的幽暗里
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
当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
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
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
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
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
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
但相信吧:岩石上的少女
比波浪、天空、风暴更美丽。
【相关链接】普希金在年轻时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朋友。虽然“十二月革命”最终遭到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但他们的进步思想深深地震撼了普希金。这时期他的作品歌颂自由、进步,反对封建农奴制,抨击暴君专制。
13.诗的题目为“风暴”,自然“风暴”是诗人浓笔描摹的事物,仔细阅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描摹“风暴”的。
14.诗中所写风暴对表现少女有什么作用?
15.诗中“风暴”和“少女”各象征着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提示:联系普希金的生活时代背景思考,普希金生活在俄国大革命时期。)
【答案】13.抓住了风暴中三个典型形象:在幽暗里和岸石游戏、澎湃、轰响的海水;紫红的闪电;冲激和飞旋的海风。
14.以疯狂的风暴来衬托少女柔韧而有力的美。
15.“风暴”象征革命浪潮,“少女”象征革命者,表现了诗人对革命者坚定的信念、英勇的气概的赞扬之情。
【解析】13.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概括。概括出诗歌对哪些典型形象作了描写即可。由诗句“当海水在混乱的幽暗里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当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中概括即可。
14.本题考查的是写作手法的理解。“澎湃和轰响,当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诗人是从侧面烘托少女这一“柔韧”形象。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象征手法以及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本题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联系俄国大革命时期的时代背景,理解诗中“风暴”和“少女”各象征意义和诗人情感。这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歌运用象征手法,诗人以在风暴中的少女为对象,多角度多侧面描绘烘托少女的柔韧,“风暴”象征革命浪潮,“少女”象征革命者,表现了诗人对革命者坚定的信念、英勇的气概的赞扬之情,感情凝重深沉而富于变化,格调雄浑奔放而激动人心。
三、现代文阅读
(2022·辽宁营口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伸入灵魂的路
矫友田
①那一天,我在一个笔会上遇见了他。当时,他是在妻子的陪同下,坐着轮椅来到会场的。我们在跟他交流的时候才知道,他除了写作,还酷爱收藏连环画。因此,他经常独自摇着轮椅,往返将近5公里的路程,到文化市场的旧书摊上淘书。
②而更令我们惊讶的是,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且没有进过一天学校,一直依靠轮椅行走的他,最近却创作完成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而且已经有投资方准备将其拍摄成电视剧。
③当我问他是如何走上文学创作这条道路的时候,他微笑着对我说:“尽管我的双腿残疾,但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已经在我的灵魂深处铺下了一条小路。虽然它有些崎岖,但是却通往一个遥远的世界。我也只是一直沿着父亲为我铺下的那条小路,努力走下去罢了。”
④然后,他就对我们讲述起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⑤从记事的时候起,他就只能坐在一辆简易的轮椅上,羡慕地看着小伙伴们快乐地嬉戏。那辆轮椅,是他的父亲伐倒一棵小桃树,然后用桃木为他制作的。
⑥当时,曾有不少邻居问过他的父亲:“你怎么舍得伐倒一棵桃树,用外面的槐树不是一样吗?”父亲很认真地说:“桃木祈福,为了孩子,一棵桃树算啥哩。”邻居们听了之后,都赞同地点头。他们顺便摸一摸他的小脑袋瓜说:“小家伙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⑦每天,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让母亲把他推到门口,凝视着那些美丽的小鸟儿在柳树的叶丛里飞来飞去,或捧着一本别人用过的旧课本,不厌其烦地翻读。
⑧在他13岁生日的时候,父亲为他购买了一辆铁制的可以自由活动的轮椅。他感觉自己像一下子长上了双翅,能够自己掌控着轮椅来到门外的那条小路上。他甚至可以摇着轮椅,到离家200多米远的一个小土坡前,那是当时他能够到达的最远的地方。那个小土坡有五六米高,非常陡峭,即使是父亲也很难将他和轮椅一起推上那个土坡。
⑨有一次,他问父亲:“门口那条小路有多长呢?”父亲告诉他:“它伸向了很远的地方。”听了这话,他非常失望地说:“可是我只能守在那个土坡前。"父亲沉默了。
⑩农忙过后,父亲便带上工具,推着独轮车来到那个土坡上,开始动手挖土。过路的人不解地问:“你挖土干啥呢?"父亲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笑着告诉他们,他准备将屋后那一块洼地垫起来,然后种上果树。随着屋后那一块洼地在一天一天地变高,那个小土坡也在一点一点地变矮。
两个月后的一个早晨,父亲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对他说:“再过5天就是你的14岁生日了,你独我想提前送你一件什么样的礼物呢?”他猜了很多东西,结果都被父亲摇头否定了。
吃过早饭,父亲陪他一起来到那个土坡前。他发现父亲在土坡上挖的那个大豁口已经贯通了,而且父亲还将豁口的路面精心平整过了。父亲在一旁鼓励他说;“你试试看,自己能不能过去。”他没费太多的力气,便穿过了那个路口。外面的风景,在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他兴奋地呼喊起来。继而,他明白了父亲的心思,眼泪夺眶而出……
6年后,他的处女作《伸入灵魂的路》发表在当地日报的副刊上。不久,他收到了5元钱的稿费,这是他写作的第一笔收入。
他用5元钱稿费,为父亲买了两瓶白酒。在那个晚上,父亲喝得红光满面,而后他无比欣慰地说:“喝了这酒,俺已经知足,那条路算没白修。”
我们听他讲述完这段经历,一个个都感动不已。
随后,他异常动情地说:“就在翻过土坡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也会拥有一片广阔的天空。我不再为自己的残疾感到自卑。尽管我仍‘走’得很慢,可是我的灵魂中却有一条坚实的道路,我会勇敢地‘走’下去。”
16. 请简要概括在“他”成长过程中父亲做了哪三件让人感动不已的事。
17. 结合语境,赏析第⑧段加点的词语。
他感觉自己像一下子长上了双翅,能够自己掌控着轮椅来到门外的那条小路上。
18. 选文第 段结尾说“他明白了父亲的心思”,父亲有什么样的心思?
19. 选文第 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在那个晚上,父亲喝得红光满面,而后他无比欣慰地说:“喝了这酒,俺已经知足,那条路算没白修。”
20. “路”在选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答案】
16. ①父亲伐倒家里的桃树,为他做简易轮椅;②父亲在他13岁生日时给他买了可以自由活动的铁制轮椅;③父亲在他14岁时为了让他走更远削坡平路(修路)。
17.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患有小儿麻痹的他终于换了可以移动轮椅后能够自由活动的感受,突出他内心无比喜悦之情。
18. 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战胜自卑,自强自立,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19.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自己当年给儿子削坡平路、成功引导儿子战胜自卑而感到欣慰,为儿子能勇敢追求理想实现个人价值、走出自己人生之路而高兴自豪或表现了父亲对他深沉的爱。
20. 路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是全文叙述的主要情节(全文围绕路展开);是情感的载体:抒发了对父亲深沉的爱的理解赞美。
【解析】
16.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内容。
结合第⑤段“从记事的时候起,他就只能坐在一辆简易的轮椅上,羡慕地看着小伙伴们快乐地嬉戏。那辆轮椅,是他的父亲伐倒一棵小桃树,然后用桃木为他制作的”可知,在“他”成长过程中,父亲伐倒一棵小桃树,用桃木为他制作了一辆简易轮椅;
结合第⑧段“在他13岁生日的时候,父亲为他购买了一辆铁制的可以自由活动的轮椅。他感觉自己像一下子长上了双翅,能够自己掌控着轮椅来到门外的那条小路上”可知,父亲在“他”13岁生日时,为他购买了一辆可以自由活动的铁制轮椅;
结合第⑩段“农忙过后,父亲便带上工具,推着独轮车来到那个土坡上,开始动手挖土”,第 段“两个月后的一个早晨,父亲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对他说:‘再过5天就是你的14岁生日了,你独我想提前送你一件什么样的礼物呢?’”,第 段“吃过早饭,父亲陪他一起来到那个土坡前。他发现父亲在土坡上挖的那个大豁口已经贯通了,而且父亲还将豁口的路面精心平整过了”可知,父亲在他14岁生日时为“他”削平土坡,平整路面。
17.本题考查赏析词语表达效果。
结合加点词句“他感觉自己像一下子长上了双翅”可知,这里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他”坐上轮椅比作是“长上了双翅”,结合第⑦段“每天,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让母亲把他推到门口,凝视着那些美丽的小鸟儿在柳树的叶丛里飞来飞去”分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患有小儿麻痹的“他”坐上轮椅能够自由活动的感受,表现出“他”喜悦激动的心情。
18.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语句。
结合第⑨段“有一次,他问父亲:‘门口那条小路有多长呢?’父亲告诉他:‘它伸向了很远的地方。’听了这话,他非常失望地说:‘可是我只能守在那个土坡前。’父亲沉默了”可知,当父亲听完“他”失望的话语之后,父亲沉默了,他明白了儿子心中的自卑,因为双腿行走不便,只能守在一个地方;结合第⑩段“农忙过后,父亲便带上工具,推着独轮车来到那个土坡上,开始动手挖土”,第 段“两个月后的一个早晨,父亲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对他说:‘再过5天就是你的14岁生日了,你独我想提前送你一件什么样的礼物呢?’”,第 段“吃过早饭,父亲陪他一起来到那个土坡前。他发现父亲在土坡上挖的那个大豁口已经贯通了,而且父亲还将豁口的路面精心平整过了”可知,父亲为打消“他”内心的自卑,为他推倒土坡修整路面,让“他”能够自信地走向更远的地方,能够像自强自立,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这就是父亲的心思。
19.本题考查赏析语句。题目要求从人物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结合画线句可知,“父亲喝得红光满面”“他无比欣慰地说”是对父亲的神态进行描写,“喝了这酒,俺已经知足,那条路算没白修”是对父亲的语言进行描写,通过父亲的神态、语言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当年自己给儿子推平土坡平整路面的行为感到自豪,正是因为自己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才换来儿子的自强处立,看到儿子现在能够走出自己的路而感到欣慰,表现了父亲内心的喜悦高兴之情,也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20.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1)结合第③段“当我问他是如何走上文学创作这条道路的时候,他微笑着对我说:‘尽管我的双腿残疾,但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已经在我的灵魂深处铺下了一条小路’”,第⑧段“在他13岁生日的时候,父亲为他购买了一辆铁制的可以自由活动的轮椅。他感觉自己像一下子长上了双翅,能够自己掌控着轮椅来到门外的那条小路上”,第 段“吃过早饭,父亲陪他一起来到那个土坡前。他发现父亲在土坡上挖的那个大豁口已经贯通了,而且父亲还将豁口的路面精心平整过了”,第 段“6年后,他的处女作《伸入灵魂的路》发表在当地日报的副刊上”,第 段“喝了这酒,俺已经知足,那条路算没白修”,第 段“可是我的灵魂中却有一条坚实的道路,我会勇敢地‘走’下去”可知,“路”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2)文中的主要事件,(父亲为“他”修路、“他”走上创作之路等)都是围绕“路”而展开;而且还是情感的载体,“路”中寄托了“他”对父亲深深的感激之情,也承载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3)结合第 段“可是我的灵魂中却有一条坚实的道路,我会勇敢地‘走’下去”可知,“路”还表达了对父亲的爱的理解与赞美之情。
五、写作
21.片段练笔
《未选择的路》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试用象征手法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字。要求楷书书写,字迹端正。
【答案】
蜡烛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羊角辫。生命就从羊角辫上开始。渐渐地,火苗吞没了羊角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古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
在赞颂蜡烛的同时,也不由得想起了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老师。他们就像蜡烛,时间的火苗熔化着老师的青春。老师是学生征程中的蜡烛,永远为学生胜利的终点,而教诲则是那不灭的烛光,永远照亮着学生的心灵。
蜡烛啊! 我赞美你,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身体
【解析】
写作时一定按照要求进行,需要强调的是本题还要求楷书书写,字迹端正,实际上要求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这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 外国诗二首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02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美国】
新课导入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理解“路”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3.感悟人生的真谛,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作品语言朴实无华,却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代表作:诗集《波士顿以北》《少年的意志》《新罕布什尔》,诗歌《白桦树》《修墙》等。
写作背景
《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顾子欣译。略有改动。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不可预知的诗歌创作的道路。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未选择的路》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知识链接
阅读诗歌方法
1.一读,指读题目,读诗歌,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2.二品,品味诗歌,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涵的道理。
3.三诵,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4.四背,背诵诗歌。
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
知识链接
哲理诗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它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睿智思索和深刻体察的结果。
主要特点:哲理诗往往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以生动的语言来描写鲜明的形象,以精彩的议论来揭示人生感悟、社会哲理,促人联想,启人心扉。一般篇幅短小精悍,内容含蓄隽永,意境深远。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诱人( ) 幽寂( ) 延绵( )
涉足( ) 荒草萋萋( ) 伫立( )
yòu

mián
shè

zhù
预习检查
理解并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涉足:
伫立:
萋萋:
延绵:
指进入某种环境和范围。
长时间地站着。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连续不断。
整体感知
点我播放课文朗读
整体感知
读:感知诗歌
点我放课文朗读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弗罗斯特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停连恰当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要求:
整体感知
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小节的意思。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诗歌中的“路”?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表面
实际
自然界的道路
暗示人生之路
象征
明(表面)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
合作探究
品读——探究写法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象 征 比 喻
①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②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作手法,属写作构思技巧,一般要统摄全篇。
①比喻,本体与喻体之间要有某种相似性。
②比喻是修辞手法,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合作探究
2.诗人选择了一条怎样的路?他为什么选择这条路?
诗人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路。因为这条路虽然荆棘密布,但更富有挑战性。
合作探究
3.诗人已经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还留恋那条未选择的路?
诗人留恋那条未选择的路,一方面是担心一旦踏上自己选择的路,恐怕没有再次选择的机会了;另一方面,留恋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写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种心理。
合作探究
4.最后一节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最后一节诗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哲理性: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选择。在结构上,“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与开头照应。
合作探究
5.《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诗人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为何却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看,诗中虽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选择的路”。
从诗人感情的角度看,诗人要抒发的并不是对自己所选择的这条路的欢欣与庆幸,而是对未选择的那条路的留恋。
从诗歌主旨的角度看,诗人的写作意图促使人们对最初的选择进行反思,进而告诫人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以《未选择的路》为题,更能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合作探究
6.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哲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必须慎重;人生的选择要深思、慎取,忌草率、盲从;路要靠自己去走,越是荆棘丛生的道路,越能磨炼人。
合作探究
7.比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分析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有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不同点:
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表现的是面对选择的艰难。
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而《未选择的路》则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来阐释哲理。
文章主旨
本诗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一旦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
拓展延伸
结合“路”的象征意义思考:诗人的“路”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自然之路可以选择回头,而人生却没有回头路可走。
选择要谨慎,但一旦做出自己的选择就要坚持走下去。
选择不同的道路,人生也将不同。
面对选择,犹豫是正常的。
……
拓展延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课堂检测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尴尬(jiè) 忧郁(yù) 镇静(zhèn) 困惑(huò)
B.叮咛(níng) 涉足(shè) 瞬息(sùn) 幽寂(yōu)
C.伫立(chù) 污染(wū) 萋萋(qī) 旅人(lǚ)
D.足迹(jì) 怀恋(liàn) 诱人(yòu) 延绵(mián)
【解析】A项,“尬”应读gà,不要认为形声字都是读声旁的音而误读成jiè;B项,“瞬”应读为shùn;C项,“伫”应读zhù。D正确。
D
课堂检测
2.下列对本课两首诗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诗句清新流畅,平和坦率,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B.《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尤其是对“未选择的路”的感慨,读来耐人寻味。诗中“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说明选择其中一条路就意味着放弃另一条路,选择时应当慎之再慎。
C.《未选择的路》语言浅易,实则蕴含深邃哲理。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意象,用比喻的手法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D.两首诗写的都是对人生的思考,前者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后者则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来阐释道理。
C
【解析】:应该是运用了象征手法,而不是比喻手法。
课堂检测
3. 下面的理解不合诗意的一项是( )
A.选择什么路反映什么样的思想性格,看得出来,诗人是位好于探索、勇于探索的智者。
B.林间分出的两条路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诗人对它们都是向往的,只是“不能同时去涉足”,让他“久久仁立”,因为一旦选定了其中一条路,就失去了再走另一条路的机会。这里面透出了一丝淡淡的惆怅。
C.诗人依自己的判断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但他并不因为不能行走另一条路而后悔自责。他领悟到这是人生的必然性,甚至是某种不可摆脱的局限性,因此只能以从容平静的心态去接受它。
D.诗人告诉我们,他要从荒芜的土地上踏出一条路来,他坚信: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D
愿同学们 正确地选择
并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选择道路
留恋未选
伫立路口,思索选择
做出决定,选择小路
选择之后,满腹怅惘
多年以后,回顾叹息
人生之路
决定一生
无法回头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