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极地地区(第2课时)-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2 极地地区(第2课时)-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29 09:4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极地地区
(第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第
【2022版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独特的自然环境
1
2
科学考察的宝地
3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4
真题演练
目 录
一. 位置之“极”
二. 环境之“特”
回顾旧知
淡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科学考察的宝地
海上浮冰
两极地区每年产生大约1200千米3的浮冰。大量漂流的浮冰,既对所经地区的气候和环境造成影响,也对海上航行构成威胁。这是因为浮冰出露海面的部分只占总体积的1/7左右,人们往往不易察觉。船只遇到冰山时,不小心就很容易被水下体积庞大的部分撞毁。
1912年4月14日深夜,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邮轮“泰坦尼克”号,在驶经加拿大纽芬兰岛南部海面时,与漂来的冰山发生碰撞。巨轮沉没了,导致1500多人丧生。
阅读
矿产资源
煤是深埋于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现在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
南极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储藏地区。有“南极铁山”之称,可供世界开发利用200年,为世界之最。南极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田。储藏量约达5000亿吨。
科学考察的宝地
南极是地球上唯一迄今未开发的处女地,也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和未被工业污染的洁净之地,是科学实验理想的天然实验室。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读图,找出阿蒙森—斯科特站、东方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2009年昆仑站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
科学考察的宝地
黄河站
黄河站
长城站
昆仑站
中山站
科学考察的宝地
无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
泰山站
中国科考站泰山站采用高架设计,这种设计与当地气候有何关系?
高架设计利于大风通过,吹走建筑附近积雪,避免飞雪堆积甚至掩埋
科学考察的宝地
有极昼极夜
(1)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南半球2月份为夏季,此时南极地区多为极昼,气温稍高,有利于建设科学考察站。
(2)假如要组织一支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请你设计一条从中国上海出发,到南极中山站的海航线。
上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爪哇海-巽他海峡-印度洋-南极大陆-中山站
活动
全球变暖
扑杀动物
环境污染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过去40年里,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冰帽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影响当地赖以为生的陆海生物的栖息。
日本政府每年向捕鲸行动提供数十亿日元的资金支持。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统计,从商业捕鲸禁令生效到2012年,日本“科研捕鲸”超过1.8万头,超过全球捕鲸量的40%。
随着人类对南北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活动,导致南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动物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极地环境的保护
由于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南极洲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近几十年来,涉足南极洲的人越来越多。1959年12月,由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兰西共和国、日本、新西兰、挪威、等国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南极的利用将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进行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我国已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1.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南极洲陆地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  )
A. 煤铁资源 B. 油气资源
C. 森林资源 D. 固体淡水资源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许多国家在这里进行科学考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 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
B. 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C. 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D. 利用南极广阔的空间,进行核试验
极地科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2020年4月24号,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首次“双龙探极”考察任务圆满完成。读南极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题目。
D
C
真题演练
3.罗斯海新站位于 (  )
A. 北温带 B. 南温带 C. 北寒带 D. 南寒带
4.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建设是因为(  )
A. 积雪少,降水多 B. 有极昼,较温暖
C. 有极夜,冰山少 D. 光照好,风力大
5.某科考小组在罗斯海新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有(  )
①冰川面积的变化 ②企鹅的生活习性
③煤炭资源的勘探 ④因纽特人的分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极地科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2020年4月24号,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首次“双龙探极”考察任务圆满完成。读南极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题目。
D
B
A
真题演练
6. 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科学考察站,主要原因是南极地区( )
A. 严寒、烈风、白色荒漠,自然环境恶劣
B.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丰富,且拥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C. 能观察到极昼、极夜、极光等自然现象
D. 不受地震、火山等活动的影响,地壳较稳定
7. 2021年2月19日,央视新闻用“警示”一词报道了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现象,并称该现象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南极烈风带来了有颜色的颗粒物
B. 夏半年积雪融化变薄露出下面岩石的颜色
C. 气候变暖,导致微型藻类在雪中生长繁殖
D. 南极考察人员乱扔生活垃圾导致积雪受污染
2020年11月10日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船由上海出发,于2021年5月6日安全返回。据此完成题。
B
C
真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