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9 07:40: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
一、基础达标(30分)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__,不必藏于己;___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大道之行也》)
(2)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3)点出“大同”社会纲领的句子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与之相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8分)
(1)大道之行也 大道:______________ 
(2)天下为公 是:________________
(3)选贤与能 与:________________
(4)讲信修睦 修:________________
(5)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________________
(6)不独子其子 子:________________
(7)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________________
(8)男有分 分:________________
(9)女有归 归:________________
(10)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________________
(11)是故谋闭而不兴 闭:________________ 兴:________________
(12)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_____________ 贼:_____________ 作:_____________
(13)故外户而不闭 外户:________________
(14)是谓大同 是:_______________ 谓:_______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大道之行也:助词,的。
B.故人不独亲其亲:代词,自己的。
C.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D.不必为己:为了。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故外户而不闭 是故谋闭而不兴
C.是谓大同 予谓菊
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二、文言文阅读(60分)
(一)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4分)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兼爱》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男有分,女有归( )
(2)人之与人之相贼( )
6.请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仁 人 之 所 以 为 事 者 必 兴 天 下 之 利 除 去 天 下 之 害
7.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你认为【甲】文的“大同”社会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有什么关联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9-13题。(13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②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③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④也,不可施刑,刑⑤其傅⑥公子虔,黥⑦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qínɡ):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秦人皆趋令( )
(2)秦民大说( )
(3)有一人徙之( )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令 既 具 未 布 恐 民 之 不 信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乙】文中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2分)
13.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进入【甲】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14-17题。(16分)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释】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盗窃乱贼而不作( )
(2)故人不独亲其亲( )
(3)争则乱,乱则穷( )
(4)以养人之欲(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6分)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阐释礼制产生的原因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18-21题。(17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④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⑤,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哂:微笑。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百姓无偿劳动。④安:何必。⑤升平:太平。
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选贤与能 与:_________________
(2)女有归 归:_________________
(3)使民衣食有余 使:_________________
(4)自是数年之后 自: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B.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C.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D.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乙】文中“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一句使你联想到【甲】文中的哪个句子?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达到了“止盗”的效果?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1) 货恶其弃于地也 ,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2) 盗窃乱贼而不作 , 故外户而不闭
(3)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4) 故人不独亲其亲 , 不独子其子 。
2.(1)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2)是:表判断
(3)与:同“举”,推举,选举。
(4)修:培养
(5)亲: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6)子: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7)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8)分:职分、职守
(9)归:女子出嫁
(10)恶(wù):憎恶
(11) 闭:杜绝 兴:发生
(12)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13)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14) 是:这样 谓:是 
3.A
4.D
二、文言文阅读(60分)
(一)
5.(1)女子出嫁 (2)残害、杀害
6.仁 人 之 所 以 为 事 者 / 必 兴 天 下 之 利 / 除 去 天 下 之 害
7.(1)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2)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呢?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
8.(1)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2)“世外桃源” 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
(二)
9.(1) 全,都 (2)同“悦”,愉快 (3)代词,指木(木头)
10.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11.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12.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百姓) 讲信
13.不同意。①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②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参考译文】
详细的法令虽然已经制定出来,但是商鞅并没有公布,这是因为商鞅担心百姓会心存疑惑,甚至不相信此法的公正性,于是他在都城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的木头,并且下令说,不管是谁,只要可以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会赏赐他十金。百姓认为这件事很奇怪,谁都不敢动。商鞅又下令说,“可以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官府赏赐给他五十金!”后来,终于有个人鼓起勇气把木头搬了过去,商鞅立即将五十金赏赐给他了,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信用。此时,商鞅才将法令颁布出来。
正在此时,太子触犯了法令,商鞅说:“新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之所以不顺畅,关键在于上层人物不遵守法律。”要将太子绳之以法。太子是王位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于是就处罚了他的师傅公子虔,还在另一个老师公孙贾的脸上刻字,以此作为惩戒。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
(三)
14.(1)兴起 (2)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亲 (3)祸乱 (4)来
15.(1)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
(2)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
16.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17.避免天下混乱;确定标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四)
18.(1)同“举”,推举 (2)女子出嫁 (3)让 (4)从
19.D
20.(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2)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徭役太重。
21.示例:联想到【甲】文中“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句子。唐太宗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不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
【参考译文】皇上(唐太宗)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徭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当不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