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9 07: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虽有嘉肴》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
一、基础知识(30分)
1.文学常识:《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_________家论著,相传是西汉经学家_________(填人名)编纂的。(2分)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佳肴》中,揭示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3)《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8分)
(1)虽有佳肴( ) (2)不知其旨也( )
(3)虽有至道( )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5)教然后知困( ) (6)然后能自反也( )
(7)然后能自强也( ) (8)学学半( )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故人不独亲/其亲 B.然后/能自强也
C.是故/谋闭而不兴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6.下列各项中“其”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2分)(   )
A.不知其旨也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其此之谓乎 D.若出其中
7.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类比开篇,意在突出学习对于懂得“至道”是多么重要。
B.本文的主旨是“教学相长”,其所指“教”和“学”的主体古今是一致的。
C.文章结尾引用《兑命》“学学半”和《陋室铭》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的作用都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的。
D.这篇小短文是一篇既有推论又很富有辩证色彩的教育论文,对偶句式给说理带来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8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3分)
(1)不知其旨也( )
(2)然后能自强也( )
(3)学学半( )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出停顿,停两处。(2分)
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3.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题目。(14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不知其旨也( )
(2)学学半( )
(3)驽马徐行弗间( )
(4)或反先至焉( )
2.请用“/”为【乙】文中划横线句划分两处朗读停顿。(2分)
苟 进 取 不 已 必 有 成 功 之 一 日 在 善 用 其 精 力 耳
3.将文中画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讲了教与学的关系,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甲乙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乙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题目。(15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1)虽有至道( ) (2)学学半( )
(3)以补不足也( ) (4)但能说之也(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古之学者为己 何陋之有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5分)
(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题目。(13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_______ (2)然后能自反也 反:______________
(3)诚能如是 是:______________ (4)令心意不驰走 走:______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甥 性 识 颖 悟 必 能 解 此 故 详 悉 及 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有嘉肴》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
1.儒 戴圣
2.(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教学相长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1)即使 (2)味美 (3)最好的 (4)所以 (5)困惑 (6)反思 (7)自我勉励 (8)同“敩”,教导
4.(1)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
(2)所以,人必须上学读书,才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必须亲身经历教学的过程,才会深感自己学问的孤陋和浅薄。
(3)求学者知不足,才会反省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
5.A【解析】A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划分应为:故/人不独亲其亲。
6.C【解析】A.其:代词,它;B.其:代词,他的;C.其:语气副词,表示推测,大概;D.其,代词,那;故选C。
7.B【解析】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作者认为“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古代,“教学”的主题是老师,如今,“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和‘学’的主体古今是一致的”的表述错误,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50分)
(一)
1.(1)味美 (2)勉励 (3)同“敩”,教导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教学相长
4.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或: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二)
1.(1)旨:味美 (2)学:教导 (3)徐:缓慢 (4)反:反而
2.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
【解析】“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的意思是:如果真能精进不停,必然有成功的一天,(关键)在于善于运用精力罢了,“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均句意完整,故应停顿为: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
3.(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好马虽然善于奔走,却气力疲乏衰竭,中途就会止步。
4.教学相长
5.甲文和乙文都运用了类比说理。乙文告诉我们学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
【解析】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甲文“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乙文“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可看出:甲文和乙文的内容都与劝学有关,从甲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乙文“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可看出两文都运用了类比说理的方法。结合乙文“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等语句可知,乙文告诉我们学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
【参考译文】勤勉没有别的方法,在于有恒心(持之不懈)而已。好马虽然善于奔走,却气力疲乏衰竭,中途就会止步。劣马缓慢行走、不间断,反而先到。因此要办一件事,学习一种技艺,真能精进不停,必然有成功的一天,(关键)在于善于运用精力罢了。现在有的人有志向学习,一旦发奋学习,不分白天黑夜,几十天后,懈怠的心情渐渐生起,最后荒废了学业。孔子说“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孟子说“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
1.(1)最好的道理 (2)同“敩”,教导 (3)弥补 (4)只
2. B
3.(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因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2)学习就像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观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
4.(1)重要性(重要) 目的(作用)
(2)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行,以利于事。
(四)
1.(1)味美(2)反思,反省(3)这,这样(4)跑
2.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