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29 05:5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春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大巧若拙”由老子提出。人之生必然会追求巧,巧,即技巧、技能。老子所说的
大巧,却不是一般的巧,一般的巧是凭借人工可以达到的,而大巧作为最高的巧,是对
·般巧的超越,它是绝对的巧、完美的巧。大巧就是不巧,故老子以“拙”来表达。
老子为什么将笨拙的状态作为最高、最完美的巧?这涉及到老子关于天工和人为关
系的思想。老子认为,最高的巧,就是不巧,不巧之巧,可以称之为“天巧”,自然而
然,不劳人为。从人的技术性角度看,它是笨拙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从天的
角度看,它又蕴涵着不可逾越的美感,它是道之巧,有纯全之美。在老子看来,一般意
义上的技术之巧,其实是真正的拙劣,是小巧,是出自人机心的巧。机心即伪饰,伪饰
即不能自然而然。如果说它有什么巧的话,也是局部的巧、矫情的巧。这样的巧是对自
然状态的破坏,也是对人和谐生命的破坏。
大巧若拙,强调的是素朴纯全的美,自然天成,不强为,无机心,不造作,朴素而
不追求浮华。放弃目的、理智、欲望的追求,也即放弃对“巧”的追求。拙,在老子看
来,就是素补。道家认为,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大巧若拙,突出了中国哲学与天为徒的思想。在老子的宇宙论思想中,赋予天(自
然)作为创造性本体的特性,老子哲学中的天取代了原始宗教中的至上神地位,成为人
的文化创造永恒的范本。老子大巧若拙的思想,就是要回到天的角度来讨论问题,从天
的角度寻找智慈的根源、生生的根源。
大巧若拙,突出了道家哲学在其源头就存在的“反智(此指知识,而不是智慧)主
义”倾向。在老子看来,人企国运用知识改变世界,是一种愚蠢的文化冲动。老子强调
拙,是因机心流行、文明发展所带来的虚伪性而提出的。他侣导一种自然而然的哲学。
老子时代的繁缛虚华当然和现今无法相比,但相对而言,那个时代也有了很高的文明。
文明所带来的虚荣奢华席卷着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欲望的时代”,重视人的欲望享受,
将世界客体化、对象化、异己化。老子反思这样的“流行文化”:这样的所谓文明,是
不是符合人的真性?老子提倡“为腹”,如王弼说:“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
己”,就是融于世界中,与世界相悠游,不是靠机心去破坏这个世界,而是与世界同在,
以“大是懵懂”的智慈滋养生命。
守拙更是一种人生境界。陶渊明不仅以其诗垂范后世,而且也以他的人格风标衣被
百世,这并不在于他选择了退隐,不为官,而在于他树立了一种本然素朴的精神风范。
1/1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