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中访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25 21:2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课教师 所在单位 备课日期
使用教师 所在单位 使用日期
科 目 语文 版 本 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1课
课题名称 山中访友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对象 六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吟诵、唱和、陡峭、蕴含”等词语,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2、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通过品读重点语句,理解重点词语,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自主预习中认读生字词,并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学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黑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今天,让我们跟着一位作家李汉荣,走进山林,一起去拜访他的朋友。(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解题、质疑 倾听 感受理解题意,提出问题 通过教师富于知识性的导入,让学生能大致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解题质疑,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1)自由读文(2)小组交流预习结果(3)各组展示:A、介绍作者B、我会读的字C、我会写的字D、我积累的词语E、我找到的近义词、反义词F、我能理解的词语2、理清顺序(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教师范读(1-2):作者的心情如何?(3)再读课文,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A、自由读文B、小组交流、展示C、小组汇报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树山中一切: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雨 小组交流、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概括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学会学习,学会表达,感受集体的力量
深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第3自然节(1)师范读(2)学生在组内读(3)小组交流: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与古桥的感情深厚?(4)各组展示、汇报(5)再次深情朗读2、尝试背诵 听读、自读交流、汇报感受深情 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作者与古桥的深厚情感,并用最深情的语言进行表达。
四、总结全文 师:作者还拜访了哪些朋友,他们之间的感情真的那么深厚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倾听、感受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附板书设计:山中访友渡 河古桥——德高望重 俯身凝望几 百 年
附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反思
课前预习,让学生能通过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的方式认识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并通过朗读,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样就会对课文产生兴趣。本文语句优美,行文流畅,重点指导朗读,对理解课文很有帮助。
开始
倾听 感悟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小组交流 展示
检查预习
播放课件
小组交流 展示
理清思路
深读课文 理解感悟
品读重点语句
感受人与自然深情
读文
感悟
播放课件
结束
总结全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