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30 12:4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一个朝代。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汤因比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宋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美)罗兹·墨菲
中外学者对于宋朝的印象有很大的反差,会有哪些因素影响学者对于历史的评价?
角度的不同、时代的不同、阶级的不同……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 通过地图及知识梳理,掌握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运用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论证宋代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的表现与影响。
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了解宋朝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变化,形成宋朝立体多面的认知。
唯物史观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角度,理解宋朝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
家国情怀 体悟宋朝经济和社会变迁,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树立文化自信
课标要求:认识两宋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时空定位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
经济之“变”
社会之“变”
本课框架
决定
促进
一、农业之变:
类别 变化表现
耕作制度
经济作物
生产区域
人口增长
经济结构
一年两熟的
稻麦复种制
棉花、茶叶等
边疆农业发展
突破1亿
全面发展,突破自然经济结构
自然经济结
构有所突破
(2020·全国卷Ⅰ)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这说明宋代( )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A
材料:
宋真宗时,开封府发布法律文件,要求“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
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以养活家口……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
——朱熹《劝农文》
租佃制度成为社会普遍的经济形态
南宋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探究
土地政策变化
材料:宋代放任对土地的买卖,不抑兼并 ,……国家维护土地私有权,鼓励自由垦辟土地。
——刘复生《从土地制度的变化看宋代社会》
法律文件和契约精神推动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农业之变导致政府对社会控制松弛
《清明上河图》斗茶
制瓷业
矿冶业
冶金业
二、手工业之变:
部门众多,技术精湛
部门 发展概况
制瓷业
矿冶业
印刷业
(1)宋朝出现五大名窑
(2)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煤的大量开采提高了
矿冶业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手工业之变冲击四民分业
三、城市空间分布和职能之变:
唐长安城示意图
北宋开封城示意图
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商业职能加强。
外卖
茶坊
美容店
酒楼
修车店
饮料店
请思考,这些商品以及服务的消费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哪一群体?
为什么?
消费对象:市民阶层(城市居民:居住在城市的官员、士绅、商人、小商贩、城市手工业者、雇佣工、一般居民)
原因:商品主要为普通生活用品,而非奢侈品。
三、城市居民之变:
市民阶层初步兴起
商业之变推动平民社会的到来
元代杂剧演出壁画
清明上河图流动勾栏
瓦子:娱乐兼经营商业的场所。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材料:南宋时,临安“湖山游人,至暮不绝。……至如贫者,亦解质借兑,带妻挟子,竟日嬉游,不醉不归”。 ——宋元之际 吴自牧《梦粱录》
三、城市娱乐之变:
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南宋 李嵩《货郎图》(局部)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南宋 金 榷场分布图
市场活跃
四、商业之变:
北宋每年铸造铜钱是唐朝的一二十倍,大约有1.5万吨,仍旧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商品流通的需求,出现了“钱荒”。
——樊树志:《国史概要》
(单位:万贯)
货币经济繁荣
四、商业之变: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元代宝钞
商业之变推动门阀士族的衰落
1.人口长流,南北易天下
问题:观察战国、唐、宋三个时期经济形势图,
指出南北经济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
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宋史·河渠志》
五、经济格局之变:
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2·山东· 3)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异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璃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泊濡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B
1.人口长流,南北易天下
问题:观察战国、唐、宋三个时期经济形势图,
指出南北经济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
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宋史·河渠志》
元朝
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五、经济格局之变:
经济重心的南移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①重开大运河,裁弯取直,缩短航程。
②开辟长途海运路线。
北宋籍贯可考的进士9630人,南方9164人,两浙、两江和福建五路7038人,占总数的73%。
—刘海峰《中国科举史》
六、文化格局之变: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统计
文化重心的南移
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
思 考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对南方考生并不公平
对国家全局有利
科举制度淡化门第观念
(2021·全国甲卷)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弑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B
社会
变化
经济
发展
商业和城市繁荣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
基础
社会流动加强门第观念淡化
国家控制松弛
成员趋于平等
经济高度发展,民众生活丰富多彩,阶层充分交流,是一个如水一般流动的、充满生机的、让人向往的时代。
促进
课堂小结
对接高考——课后拓展
材料九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汤因比
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幕发生在宋朝的人物对话场景,指出人物对话所反映的宋朝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