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唱歌 红蜻蜓(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唱歌 红蜻蜓(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5-29 09:4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红蜻蜓》音乐教案
课题 红 蜻 蜓 课 时 第一课时 总结数 2节
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环球采风当中的第三课,歌曲为三拍子两乐曲组成,节奏明显,旋律优美抒情。四年级的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能力较低年级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因此应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本节课我以节奏为切入突破点,解决歌曲演唱时的难点,通过学具“红蜻蜓”来帮助学生换气以及运用力度变化演唱歌曲,以画面结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我力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音乐诸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与增强 。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性格内向,也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本次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2.学唱歌曲《红蜻蜓》,指导学生用轻巧、深情地声音演唱这首歌。3.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以及附点等音乐知识,培养学生随音乐画旋律线,并为歌曲设计力度变化。4.初步感受二声部的合唱效果,并试着演唱部分二声部旋律。
情感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 点 1. 学唱歌曲《红蜻蜓》,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2.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以及附点等音乐知识,
难 点 歌曲中二声部的演唱以及歌曲的力度变化。
教学准备 电子琴、若干长条小纸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二、新课教学三、歌曲学习四、拓展学习五、情感教育 1.师:弹琴与学生问好2.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重庆的各种方言,引出关键词语“蜻蜓(红蜻蜓)”(在重庆,有一种动物叫“偷油婆”,有种动物叫“叽阿子”,有种动物叫“耗子”,有种动物叫“格蚤”,有种动物叫“照机儿”。有种动物叫“丁丁猫”——蜻蜓(红蜻蜓)呼吸练习播放各种花草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闻花香,背景音乐《红蜻蜓》)。1.师:春天到了,下面我们就跟随红蜻蜓的脚步一起来欣赏一下春天美丽的风景吧。有两只可爱的蜻蜓飞呀飞,飞到了一片花丛中,它们说真香啊,我们一起来闻一闻,好吗?2.师:老师都感觉到香味了,再来一次,看手势,慢慢地均匀的呼出气来。请孩子们尽量保持呼出气的长度,像老师这样(示范一次)。3.吹纸条游戏(练习均匀的呼吸)师:蜻蜓闻着花香,平稳均匀的抖动着翅膀,让我们大家捞模仿一下蜻蜓挥动翅膀,把我们的气息均匀的呼出来。教师用嘴唇轻轻含住一个纸条,呼气的时候,被吹起的纸条要保持相同的高度,让学生感受均匀的呼气。发声练习1.师:时间慢慢的过去了,我们来到了傍晚,红蜻蜓看到了黄昏时美丽的景色,高兴的唱起来(出示两声部曲谱。2.一只蜻蜓唱到“3 - - - ”另一只蜻蜓唱到 “ 1 - - -”3.两只蜻蜓一起歌唱“3”和“1”4.一只蜻蜓又唱到“51 12 3 | 2 1 - ||”另一只蜻蜓也唱到“51 1. 2 | 3 2 1 ||”利用两条发声旋律,介绍附点以及附点的唱法。1.歌曲背景以及作者介绍师:有一个日本作曲家很喜欢红蜻蜓,他就是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在他38岁时创作的这首《红蜻蜓》,在日本是家喻户晓。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回忆是十分美好的,这样美好的内容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调来表现呢?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小节,三段歌词,却将童年情景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2.播放歌曲《红蜻蜓》的歌曲视屏。提问:边听边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3.歌曲学唱再次播放歌曲,让找到歌曲中的附点,除了附点还发现什么点没有?(介绍附点,高音点,低音点,让学生有高低音的意识)师:看,一红蜻蜓飞到了我们的教室里,它唱到“51 1. 2 | 35 ⅰ6 5 | 61 1 2 | 3 – 0 ||”教师教唱旋律,歌词带入。3)师:听听另一只蜻蜓是怎么唱的“3 6 5. 6 |ⅰ6 56 53 | 53 13 21 | 1 – 0||” 旋律教唱,歌词带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反复教学内容。4)歌曲换气记号教授。在学生能较熟悉的歌曲后,加入换气记号的用法,两小节换一下气,保持平稳的呼吸。(教师可先示范一小节错误的呼吸,再示范正确的呼吸,让学生观察对比,感受哪种更适合歌曲的情绪。)5)歌曲强弱处理蜻蜓的飞舞是有时高有时低,一会儿在半空中,一会儿在水面上,用音乐来表示也有强有弱,那如何用音乐的强弱来表现蜻蜓飞舞的高低呢?蜻蜓飞的高,我们可以用怎样的音量来唱?(教师用手势引导、提示学生)下面请大家就看老师随音乐在黑板上飞一飞,看看留下了怎样的优美的飞行轨迹。(教师放歌曲伴奏,第一遍教师边唱谱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有粗有细的旋律线条,并请出我们力度记号:P,mf,< > (出示曲谱)。第二段教师用手势边指音符边唱谱,第三段要求学生用手势模仿蜻蜓的飞舞并唱谱。)6)教师伴奏,学生按要求完整演唱歌曲演唱,注意附点、换气、强弱等地方。7)介绍二声部合唱以及部分二声部教唱。师:同学们,现在还有一只红蜻蜓也来到我们的教师,我们来听听这只蜻蜓它又是怎么演唱的“51 1.2| 35 ⅰ6 5 | 61 1 2 |1 - 0 ||”请同学们对比刚才学习的,找出相同和不同的旋律。介绍二声部合唱。 8)二声部旋律教唱51 1. 2 | 35 ⅰ6 5 | 61 1 2 | 3 - 0 |36 5. 6 |ⅰ6 56 53 |31 1 71 | 1 -0||9)学生合作演唱二声部旋律。教师伴奏,学生一起演唱二声部,注意低声的音准情况。10)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师:同学们声音可真动听啊,有没有同学可以帮助老师给歌曲设计演唱的形式呢?了解日本其他广为流传的歌曲播放动画片樱桃小丸子片尾曲《噼里啪啦》以及中文版《稍息立正站好》,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童年的乐趣。跟随音乐教授简单的律动。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红蜻蜓》除了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对于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对童年美好的生活,同学们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唱:师生相互问好2.生:了解各种动物在重庆话中的名字,并自己思考出动物“蜻蜓”。1.生:欣赏春天的百花齐放等图片,闻花香进行呼吸训练.2.跟这老师的看手势,慢慢地均匀的呼出气来,尽量保持呼出气的长度。。3. 用嘴唇轻轻含住一个纸条,呼气的时候,被吹起的纸条要保持相同的高度,感受均匀的呼气。1.模仿蜻蜓唱歌,进行发声练习。2.一部分同学演唱“3”,一部分同学演唱“1”3.学生一起演唱“3”和“1”,初步感受合唱的音响效果4.模仿演唱旋律,对比两条旋律的不同,了解附点的作用。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作曲家。2.观看《红蜻蜓》歌曲视屏,思考感受歌曲的情绪?(抒情、舒缓、深情等)再次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的附点,高音点,低音点。学习第一句旋律以及歌词。学习第二句旋律换气记号的学习感受对比,老师示范的换气方式,哪一种更适合这首歌曲。歌曲强弱对比,感受歌曲的情绪,模仿蜻蜓飞的高,就可以用强的声音,蜻蜓飞的低就可以用弱的声音来表现。要求学生用手势模仿蜻蜓的飞舞并唱谱。学习强、弱、渐强、渐弱记号完整演唱歌曲。注意附点、换气、强弱等地方。二声部学习聆听旋律,找出与前面学习的旋律,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二声部学习。二声部合唱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唱二声部旋律,要求声音尽量和谐统一。10)学生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生:第一段,女生演唱第二段,男生演唱第三段,齐唱、合唱了解更多的日本儿歌,感受不同的的童年乐趣。学习律动,释放自己的性格。思考现在的我们应该学会热爱生活,积极学习,保护大自然你,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利用地方方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根据学生的性格分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方式,进行呼吸练习,形象直观的感受呼吸的存在。?利用不同的发声练习曲,培养学生的听赏能力。初步使学生感受合唱的音响效果。认识附点。通过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的经历,感受回忆的童年的情绪,将情绪带入歌曲当中。通过让学生学习不同的“点”,知道附点、高音点、低音点的唱法,分辨高音低音。运用正确的换气,能更准确连贯的叙事歌曲的内容。正确的强弱处理更加能表达歌曲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能巩固学习的知识内容,体会歌曲情感。培养学生的音准能力,合唱能力,合作意识。利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是歌曲的演唱变得不再单调乏味。选择一首欢快的日本歌曲,除了感受日本歌曲的魅力,也感受了欢快的童年情感。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板 书 旋律线 换气记号∨ 强弱记号 p f 渐强< 渐弱>旋律对比3/4 5 1 1 2 3 | 2 1 - || 3/4 5 1 1. 2 |3 2 1 - || 介绍附点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