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17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17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9 09:3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钦惟我国家,
治化昌明,超轶三代,
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
臣幸遭逢之盛,图写太平,
为盛世滋生图一卷。
姑苏繁华图介绍视频
https://www./video/BV1T54y1q7QW/ spm_id_from=333.880.my_history.page.click
直隶 一望极目,田地荒凉;四顾郊原,社灶烟冷。——卫周允《痛陈民苦疏》
山东 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清世祖实录》卷十三
河南 满目榛荒,人丁稀少,几二十年矣。——李人龙《垦荒宜宽民力疏》
四川 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清圣祖实录》卷三十六
土地荒芜
人口锐减

明朝末年的社会背景
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明·周臣《流民图》
社会动荡
民生困苦
农事丰稔,强基固本


农事丰稔,强基固本
清代开荒执照
年代 耕地面积
顺治十八年(1661) 549’3576顷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07’8430顷
雍正二年(1724) 683’7914顷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41’4495顷
执照上写明了:
沙立目一家开垦荒地八亩,政府对这块地永远免受赋税。
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表现1、垦荒耕地
明末清初,黄河下游堵塞,多次决口,黄、淮合流,淹没两岸大量农田。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水利一兴,田苗不忧旱涝,岁必有秋,其利无穷。于是康熙十六年命靳辅为河道总督,督修黄、淮和运河。
——白寿彝《中国通史》
治理黄河、淮河、大运河
表现2、兴修水利
《黄河筑堤图册页》
修建堤坝、渠堰、海塘

农事丰稔,强基固本
(1)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
改良种植技术
改良新品种
推广高产作物
粮食产量提高
缓解人口压力
品种增加
种植面积扩大
为手工业生产
提供原料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3)
苏湖熟,
天下足。
湖广熟,
天下足。
南宋
清朝
表现3、庄稼种植

农事丰稔,强基固本
农业发展的影响
垦荒耕地
兴修水利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农业
庄稼种植
商业、手工业
人口增长
土地
灌溉
劳动力
原料

农事丰稔,强基固本
工商繁盛,国富民丰


工商繁盛,国富民丰
手工业的发展
棉花
棉花
大布
锦绸
纱罗
绸缎
染坊
磁器
棉织业
丝织业
印染业
制瓷业

工商繁盛,国富民丰
手工业工场的特点
【材料一】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材料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苏州府志》
规模大
雇佣关系
分工明确
水路
陆路
商旅往来频繁
商业的发展

工商繁盛,国富民丰
山前村的杂货铺
木渎镇的沿街店铺
云贵川各省杂货行
苏州城的商业街
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
区域性市场
全国性市场
商业网
商业的发展

工商繁盛,国富民丰
汉口镇
盛泽镇
徽商
晋商
山西商人。
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
乾隆时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江南徽州府商人。
主要经营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工商业市镇和商帮

工商繁盛,国富民丰
据粗略统计:
图中人物熙来攘往者多达12000余人;
河中船帆如云,官船、货船、客船、杂货船、画舫、木牌竹筏等,约近400条;
街道上商店林立,市招高扬,可以辨认的各类市招约有260余家;
各式桥梁50余座;文化戏曲场景十余处。
——范金民《清代苏州城市工商繁荣的写照——<姑苏繁华图>》

工商繁盛,国富民丰
人丁滋生,盛世隐患

年代 全国人口
顺治十八年(1661) 1920万
康熙九年(1670) 1939万
乾隆八年(1743) 15000万
乾隆五十九年(1794) 31000万
年代 人均耕地面积
顺治十八年(1661) 6.88亩
康熙六十年(1721) 8.26亩
雍正十二年(1734) 8.13亩
乾隆四十九年(1784) 2.51亩
占当时世界总人口1/3
康熙帝宣布以后每年的丁银都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全国人丁总数为标准(人丁2462万、丁银335万余两)征收,此外“多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废除了人头税。
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1、人口密度增大,人地矛盾突出

人丁滋生,盛世隐患
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清高宗实录》卷910、卷1147
1、人口密度增大,人地矛盾突出
2、过度开垦荒田,环境问题严重

人丁滋生,盛世隐患
在人口膨胀的压力下……流徙城市的人群因无业可就,形成一个由流氓、乞丐、小偷、賭徒、娼妓、迷信职业者和杀人越货者等组成的社会群体。人口膨胀实际上也是酝酿大小农民起义的潜在原因之一。
——《为何清代人口空前膨胀》
3、庞大的人口造成社会压力
工商业市镇
商帮
规模大
存在雇佣关系
分工明确
人地矛盾
环境问题
社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