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23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23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29 09:3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清·徐扬·《盛世滋生图》(局部)
中国古代历史有哪些盛世?
开元盛世
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康乾盛世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题跋:钦惟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版图)之广,生齿(人口)之繁,亘古未有。臣幸遭逢之盛,图写太平,为盛世滋生图一卷……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清朝前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三、人口的增长
重点:1.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手工业、商业)
2.清朝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背景:农业生产的恢复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河南)自明季以来,兵火相仍,郡邑丘墟,土田荆棘,户口耗减…… ——(顺治年间)《河南通志》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农为天下之本务,
而工贾皆其末也。
帝王之政,莫要于爱民,
而爱民之道,莫要于重农桑,
阅读材料思考清初面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明末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即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
源于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雍正推广。这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农业恢复发展,为清朝前期兴盛奠基。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时期 垦田面积
顺治十八年(1661) 549.3万顷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07万顷
雍正二年(1724) 683万顷
乾隆十八年(1753) 708万顷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41万顷
嘉庆十七年(1812) 790万顷
清朝前期的全国垦田面积
阅读图片和材料思考农业发展的表现(变化)?
①耕地面积扩大
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
清朝开荒执照
耕地面积扩大的同时,如何保证大量土地的灌溉需求呢?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水利一兴,田苗不忧旱涝,岁必有秋,其利无穷”,于是康熙十六年命靳辅为河道总督,督修黄、淮和运河。——白寿彝《中国通史》
朕自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康熙皇帝
水利工程专家“靳辅”及其《治河方略》
阅读图片和材料思考农业发展的表现(变化)?
②大力兴修水利
地有了,灌溉水有了,种些什么呢?
康熙十七年(1678年)实施治黄,历三十年,肆虐半个多世纪的黄淮水患得以根治,黄河“安澜顺轨百有余年”,农业连年丰收。乾隆时继续大规模兴修水利,实行高投入,又胜过前朝。总计“河工、海塘,以亿万计”。 ——《中国古代经济》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北方种植早熟型稻种
南方推广双季稻
中原地区采取麦、豆等
秋作物的轮作套种技术。
阅读图片和材料思考农业发展的表现(变化)?
③庄稼种植: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
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高产作物从何而来?
明朝引进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阅读图片和材料思考农业发展的表现(变化)?
④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乾隆年间)“种棉花之地,约居十之二三”。宁津县“种棉者几半县”。
——白寿彝《中国通史》
药材
棉花
甘蔗
茶叶
花卉
烟草
水果
(三)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读p97相关史事结合图片,思考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南宋:
“苏湖熟,天下足”
清朝:
“湖广熟,天下足”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有利于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发展。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一)手工业发展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运用珐琅彩、仿哥釉、青花、窑变釉、斗彩等十几种施釉方法,集高低温釉、彩于一身,有“瓷母”之称。
清紫色云龙杂宝纹妆花绸单蟒袍:云锦是明清皇帝御用物品,丝绸中最高贵的,有“寸锦寸金”之说。明清皇帝在江宁(南京)设置织造府。
乾隆缂丝陀罗尼经被:是皇家独有的御用丧葬物品,用藏羚羊绒、香樟绒、金线等,采用双面缂丝织就而成,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2013年被拍出1.3亿天价
粉彩九桃纹过枝盘: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问世,雍正时粉彩瓷器技术已达登峰造极。
① 手工业发展迅速,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阅读p97页和材料思考清代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一)手工业发展
② 出现较成熟手工业工场。
阅读p97页和材料思考清代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清代纺织图
清以前手工作坊
清代手工工场
思考清手工业工场和手工作坊比有何特点?
特点:规模大、分工合作、雇佣关系。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以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小农经济。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二)商业的发展
阅读p98页和图片思考清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盛世滋生图》(局部)
盛泽镇:
舟楫塞港,
街道肩摩。
汉口镇:
人烟数十里,
贾户数千家。
①清朝形成了商业网(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
清代广州港、苏州城盛况
②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③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
广州等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
苏州:
“十万烟火”
“甲于天下”
“地值寸金”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二)商业的发展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徽商:徽州古城
晋商,山西商人组成,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徽商,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其最大特点:“贾而好儒,富甲一方”。
山西晋商乔家大院
红顶商人:胡雪岩
④形成一些大的商帮(晋商、徽商),
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二)商业的发展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徽商,最初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后来他将这些财富用于_______________。
购置田地
思考如果你是黄崇德,你会如何使用这些巨额财富,请说明理由?
思考请结合《姑苏繁华图》的局部信息,分析他的选择是否合理,
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局限性是什么?
局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未发展原因):
①小农经济占据优势;
②专制统治日益僵化;
③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压制和阻碍社会进步和转型
(一)经济发展的结果
三、人口的增长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清朝前期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清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阅读图表思考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
人口增长迅速
知识拓展:康乾盛世中国白银占有量
(康乾盛世)中国白银占有量世界第一
西班牙银元
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4200吨和74000吨白银,各有27000吨和54000吨运到欧洲,两个世纪合计8100吨。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000吨)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入中国。——[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清朝货币采用
银两与铜钱并用制
白银货币化
白银占有量
世界第一
清朝贫银国
海外白银流入
欧洲国家购买
中国丝茶瓷等商品
(一)经济发展的结果
三、人口的增长
康熙二十年 (公元 1681年 )平……到嘉庆元年 (1796年 )为止,内地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社会动乱…… ——董林生《新议清朝人口剧增的原因及影响》
各朝代粮食产量,……宋代835亿斤,明代1392亿斤。清乾隆晚期,一跃而达2088亿斤,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正是农业的成绩,使乾隆朝的人口发生爆炸…… ——吴宾《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康熙五十一年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意 味有新增人丁不再有人头税负担。雍正时“摊丁入地” 政策,意味人头税负担全转移到土地上。这大大刺激人口迅猛滋生。……外来高产粮食作物番薯、玉米等引进与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新粮食来源。——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阅读材料思考清朝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①清前期社会相对稳定,
②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③统治者励精图治(改革税收)
④高产作物引进与推广
(二)人口增长的后果
三、人口的增长
在人口膨胀的压力下,移民成为人口“宣泄阀”。……沉淀形成一个由流氓、乞丐、小偷、赌徒、娼妓、迷信职业者和杀人越货者等组成的次生社会群。帮会团体也因之兴起,成为社会动荡不安之源。晚清再现连绵不断的宗族械斗、土客械斗,究其实质,也同地少人多,为争取生存空间有关。人口膨胀实际上也是酝酿大小农民起义的潜在原因之一。——《为何清代人口空前膨胀》
阅读材料思考清朝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后果?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①生态破坏:天然植被、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②社会压力:庞大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持续发展。
课堂思考:盛世辉煌还是落日余晖?
我们所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纵向比较而言。如果把乾隆取得的成绩做横向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那就会呈现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戴逸《论乾隆》
清朝马车
英国蒸汽机车
清朝手工织布机
英国纺织工厂
清朝水师旧式帅船
英国汽船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清朝康熙帝
曾经辉煌逐渐落幕的农业文明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如今新生蓬勃崛起的工业文明
课堂小结
清朝经济发展
(康乾盛世)
农业发展
手工业、
商业发展
人丁滋生
1.耕地增加
2.大量兴修水利
3.庄稼种植
4.经济作物
5.影响:湖广熟,天下足
1.商业网
2.工商业市镇
3.大城市
4.商帮活跃
1.人口快速增长
2.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社会)
推动
推动
盛世之因:
1.清前期社会较安定
2.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
3.统治者励精图治
4.高产作物引进推广
传统农耕文明的盛世余晖
1.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出现手工工场
1.雍正年间,“凡有可垦之处,听民自垦自报,官吏不得勒索、阻挠”“为鼓励陕西无业民人去宁夏垦荒,清廷给予路费,每户按百亩永为世业”。这反映该时期清朝( )
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重视手工业发展 C.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D.加强西北军事管理
2.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得到显著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
A.统治者重视农业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开发
C.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 D.曲辕犁、筒车开始使用
A
A
课堂小练
3.谚语的演变蕴含者一定的历史信息。从南宋时期的“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到明清时期的“湖广熟,天下足”,这两句谚语变化表明( )
A.两湖地区取代江浙成为产粮重要地区 B.宋以后江南因战乱多农业发展受影响
C.江浙地区经济逐步落后 D.明清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A
4.中国的封建社会出现之初就形成了重农抑商的传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清朝时期在经济领域不断出现冲击重农抑商传统的新形式,这种新形式表现在(  )
A.耕地面积的扩大 B.手工工场的出现 C.八股取士实行 D.昆曲走向衰落
B
5.清朝前期,江宁(今南京)著名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府佛山镇经营棉织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万人,每一家工场平均有20人。这表明( )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清代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取代地主阶级
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这种工场有效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A
课堂小练
6.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主要有( )
A.晋商和徽商 B.苏商和晋商 C.京商和徽商 D.粤商和晋商
7.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A
D
8.万历初年北京市场上,除了鸡、鹅、羊、猪之外,鱼是一种稀罕之物。20年后北京市场上鱼、蟹反而比江南便宜,而且蛤蜊、银鱼之类也非常丰富。这一现象出现是因( )
A.商业繁荣后南北货物广泛流通 B.饮食的地域性差异逐渐消除
C.北方市场的水产品供应量充足 D.南方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北方
A
9.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明清时期
A.江南地区农业落后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 D.南方经济落后北方
C
课堂小练
10.清朝前期,湖北的汉口镇已是一个“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贾户数千家”反映出汉口镇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文化的兴盛
11.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不过1亿多。到康熙时期,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膨胀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导致清朝前期,人口迅速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B.政治清明,法制健全
C.国家倡导,计划生育 D.外患严重,国防需要
A
A
12.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许多问题,包括(  )
①人口密度过大 ②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③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地力下降 
④不利经济的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