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2023年中考模拟卷(五)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3年中考模拟卷(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5 13:24:1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3年中考模拟卷(五)
一、单选题
1.(2023·杭州模拟)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100N
B.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5nm
C.一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Pa
D.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1)根据G=mg估算中学生的体重;
(2)根据对长度的认识判断;
(3)根据对压强的理解判断;
(4)根据对速度的认识判断。
【解答】A.中学生的质量大约50kg,则它的重力大约:G=mg=50kg×10N/kg=500N,故A错误;
B.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0.1mm,故B错误;
C.一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Pa,故C正确;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D错误。
故选C。
2.(2023·南浔模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水车灌溉
B.棉线织布
C.活字印刷
D.烧制陶瓷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水车灌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棉线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活字印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烧制陶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3·金东模拟)从微观角度可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下图所示化学反应的类型为(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反应物只有一种,而生成物有两种,则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2023·南浔模拟)开关是电路的主要元件,既可以确保安全用电,又能方便控制电路。如图设计的部分照明电路图中接错的开关是(  )
A.S1 B.S2 C.S3 D.S4
【答案】D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根据家庭电路连接的知识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开关S4闭合时,火线和零线之间直接相连,没有连接用电器,此时发生短路,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5.(2023·义乌模拟)医用防护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C3H6)n],鼻梁压条的材料是金属铝,因其对带病毒气溶胶和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熔喷布”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无机物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分子构成的
C.用金属铝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氧气反应
D.医用防护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类似于过滤
【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构成来分析;
(3)根据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来分析;
(4)根据过滤的概念来分析。【解答】A.聚丙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用金属铝制作鼻梁压条是利用其韧性,故C错误;
D.医用口罩对细菌、病毒有较强的阻隔作用,其作用原理相当于过滤,故D正确。
故选D。
6.(2023·义乌模拟)t℃时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
A.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
B.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W>m>n
C.点Z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降低温度
D.点m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先加20g水再加50g该溶质,充分溶解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解答;
(2)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根据横、纵坐标的含义分析;
(4)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分析。【解答】A.t℃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100g,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100g,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图中四点的含义分别是m点:80g水中溶解50g溶质的不饱和溶液;n点:100g水中溶解50g溶质的不饱和溶液;W点是100g水中溶解100g溶质的饱和溶液,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质量分数W>m>n,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点Z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减少水的质量或减少溶质的质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点m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先加20g水再加入50g该溶质,使该物质在该温度下达到饱和状态,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7.(2023·义乌模拟) 2022年4月23日,中国海军首次公布了有“航母杀手”之称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如图所示是我国高超音速导弹从起飞到击中目标的轨迹示意图,如果把大气层边缘看作水面,导弹飞行时就像在水面上“打水漂”,因此它突防能力强,难以拦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弹运动到b点时,不受重力作用
B.导弹飞出大气层后,仍受到惯性作用
C.导弹从a点运动至b点,重力势能不变
D.从起飞点到攻击点的过程中,导弹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答案】D
【知识点】惯性;重力及其方向;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对重力的认识判断;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方向改变和速度大小改变。
【解答】A.地面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作用,故A错误;
B.导弹飞出大气层后,仍然具有惯性,故B错误;
C.导弹从a点运动到b点后,它的高度不断减小,即重力势能不断减小,故C错误;
D.从起飞点到攻击点的过程中,导弹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不断减小,则它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8.(2023·义乌模拟)海中断崖是指海水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形成的密度跃层。潜艇在水下航行到海中断崖,会急剧掉向海底,发生“掉深”事故,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潜艇遭遇“海屮断崖”前后所受的浮力不变
B.向潜艇中的水柜充气可以增大潜艇 受到的浮力
C.向潜艇中的水柜充气可以减小潜艇的重力
D.下沉中的潜艇浮力大于重力,就可以马上上浮
【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潜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浮沉的,海水中不同深度下海水的密度不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确定浮力有所变化;
(2)(3)根据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的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判断;
(4)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解答】“掉深”是由于潜艇遇到密度突然减小的海水,由于潜艇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潜艇受到的浮力减少,故A错误;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为了上浮,应使重力小于浮力,所以应迅速打开供气阀门,排出水舱内的水,使重力减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潜艇上浮;由此可知,向潜艇中的水柜充气可以减小潜艇自身的重力,故B错误,而C正确;
下沉中的潜艇浮力大于重力,潜艇掉深有所减缓,但不会立即停止,这是因为潜艇具有惯性,要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9.(2023·义乌模拟) 下列探究实验运用的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A.在探究铁钉生锈的实验过程中,探究水的影响时必须控制接触氧气相同,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B.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必须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C.探究深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时,必须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D.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使用了转换法。
则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D。
故选D。
10.(2023·金东模拟)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S元素的化合价如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查阅资料:物质A由硫元素与氢元素组成,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的化学式为H2S,其水溶液中含有H+
B.物质 B 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
C.物质 C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D.实验室常用物质 E 的稀溶液做干燥剂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的描述,结合硫元素的价类图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根据“物质A由硫元素与氢元素组成,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可知,A为H2S。它的水溶液呈酸性,则水溶液中含有H+,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片可知,B为硫元素组成的单质,即硫单质为常温下的淡黄色固体,故B正确不合题意;
C.C时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此时构成的氧化物为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E时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此时构成的含氧酸为H2SO4,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作为干燥剂,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3·金东模拟)科学实验操作需要规范严谨。以下是小金同学的科学实验操作,操作规范的是(  )
A.盛放 NaOH 液
B.称量氯化钠质量
C.气密性检查
D.稀释浓硫酸
【答案】C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天平的使用及读数;浓硫酸的稀释;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氢氧化钠会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因此不能用玻璃塞,故A错误;
B.用天平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时,砝码应该放在右盘,氯化钠放在左盘,故B错误;
C.先关闭止水夹,然后向长颈漏斗内加水,如果漏斗内液面下降一段距离后就不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D错误。
故选C。
12.(2023·南浔模拟)开启啤酒瓶盖的瞬间听到“嘭”的一声,并看见瓶口有一股“白气”冒出,该过程与图中内燃机的哪一冲程原理相同(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热机
【解析】【分析】四冲程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开启啤酒瓶盖的瞬间听到“嘭”的一声,并看见瓶口有一股“白气”冒出,此时通过做功的方式,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似。
根据图片可知,A: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
B:排气门打开,为排气冲程;
C:火花塞点火,为做功冲程;
D:进气门打开,为吸气冲程。
故选C。
13.(2023·南浔模拟)围棋人机大战,是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围棋比赛,最终结果是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以总比分4比1战胜人类代表李世石。大盘讲解时带磁性的围棋子可吸在竖直放置的棋盘上不掉下来。如图所示,关于围棋子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棋盘对围棋子的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B.围棋子所受磁力与棋盘对围棋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围棋子所受磁力与围棋子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围棋子没有受到摩擦力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4)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3)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不同点:前者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后者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解答】在竖直的棋盘上,由于重力作用,因此棋子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因此棋子受到摩擦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故A正确,D错误;
围棋子所受磁力和棋盘对围棋子的支持力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围棋子所受磁力在水平方向,而围棋子受到的重力在竖直方向,二者没有在同一直线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故选A。
14.(2023·杭州模拟)如图,①②⑧④为同一台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⑤⑥为制作临时装片时所用的试剂.⑦为安验中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最大,应选择②和④
B.若要使观察到的视野最亮,应选择①和④
C.若制作洋葱裴皮细胞临时装片,应选用试剂⑤
D.若使⑦中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①②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③④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短;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解答】A.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所以若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最大,应选择长物镜②和短目镜③,A错误;
B. 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所以若要使观察到的视野最亮,应放大的倍数最小,选择短物镜①和长目镜④,B正确;
C. 若制作洋葱裴皮细胞临时装片,应选用试剂⑤ ,正确;
D. 移装片时,真实的移动方向与想要移动的方向相反,采用在哪移哪的方法;若使⑦中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D正确;
故答案为:A.
15.(2023·杭州模拟)杭州亚运会计划于2023年9月23日(秋分,农历八月初九)举行。下列描迩正确的是(  )
A.我们可能在这一天晚上看到一轮圆月
B.在2023年中,杭州正午竽影这一天最短
C.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图中④-①之间
D.杭州这一天昼夜等长
【答案】D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①是春分登账(3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②是夏至(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也最短;③是秋分(9月23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④是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解答】A.该天为农历八月初九,所以应该改为上弦月,不是圆月,所以A错误;
B. 杭州亚运会计划于2023年9月23日 ,此时太阳折射点在赤道,杭州正午竿影不是最短的;正午竿影最短的一天应该在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夏至日那天,所以B错误;
C. 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图中的③号处,为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C错误;
D. 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所以杭州这一天昼夜等长,正确;
故答案为:D.
16.(2023·临安模拟)下列有关甲型流感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容易发生变异
B.甲型流感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毒
C.对甲型流感病毒肺炎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D.预防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个人要做好自我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等
【答案】A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传染病及其传播;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病毒属于生物,有生命,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其结构是外面是蛋白质,里面是遗传物质,是寄生生物;预防传染病的途径有三种:第一,切断传播途径;第二,控制传染源;第三,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A. 甲型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结构是外面是蛋白质,里面是遗传物质;其没有细胞核等细胞结构,所以A错误;
B. 甲型流感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毒 ,正确;
C. 对甲型流感病毒肺炎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正确;
D. 预防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个人要做好自我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等,正确;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7.(2023·义乌模拟) 3月27日,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率团赴大陆开展祭祖之行,促进了两岸民众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两岸一家亲。
(1) 地质研究表明,在2.7万年前,台湾与祖国人陆相连,后来由于   的变动,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出现海峡,形成台湾岛;
(2)今年3月21日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又一次发生4.9级地震。台湾一带是地震的高发区,主要原因是台湾处于板块的   地带。 (选填“中心”或“交界" )
【答案】(1)地壳
(2)交界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共有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之间容易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解答】(1) 地质研究表明,在2.7万年前,台湾与祖国人陆相连,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出现海峡,形成台湾岛;
(2)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此处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地震;
故答案为:(1)地壳(2)交界
18.(2023·义乌模拟)“地漏”(如图甲)是连接排水管道与室内地面的接口。“磁悬浮地漏”相对于传统地漏具有较多优点,如排水速度可随积水深度自动调节、在不排水时能密封管道等。
(1)磁悬浮地漏的工作原理如图乙:当密封盖上方无水时,在磁体B作用下,磁体A将密封盖顶起。若磁体A下端为N极,则磁体B上端为   极
(2)当密封盖上方有水时,密封盖下移,开始排水。积水越多,则排水口越大,其原因是   。
【答案】(1)N
(2)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判断磁体A受到磁力的方向,再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2)根据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变化规律解答。
【解答】(1)磁体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磁力,从而处于悬空状态,则A和B之间表现为排斥力,那么A的下端与B的上端为同极。如果A下端为N极,则B的上端为N极。
(2)当密封盖上方有水时,密封盖下移,开始排水。积水越多,则排水口越大,其原因是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19.(2023·义乌模拟) 图甲至图丁分别是大豆的种子、幼苗、花蕊和豆荚的结构示意图
(1)乙图中的⑥是由甲图中的   (填序号)发育而来。
(2)丙图为结的豆荚,其中有3粒种子,你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答案】(1)③
(2)大豆花的子房里至少有3个胚珠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甲图中①是胚轴,②是胚根,③是胚芽,④是子叶,⑤是种皮;乙图⑥是叶;⑦是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解答】(1)l图乙中的⑥是叶,是由种子中的③胚芽发育而来的;胚轴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根和茎的连接部分;
(2)花的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所以有3粒种子,说明子房中有三个胚珠;
故答案为:(1)③(2) 大豆花的子房里至少有3个胚珠
20.(2023·杭州模拟)小金将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现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写出生成蓝色絮状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中小球分别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白色圆圈表示的微粒是   (填微粒的符号)。
【答案】(1)CuSO4+2NaOH=Cu(OH)2↓+ Na2SO4
(2)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分析;
(2)根据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个数比及图示中各粒子个数分析。
【解答】(1) 将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反应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 Na2SO4 ;
(2)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生成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钠,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个数比为2:1,则白色圆圈表示的是 SO42-;
故答案为:(1) CuSO4+2NaOH=Cu(OH)2↓+ Na2SO4 ;(2)SO42-。
21.(2023·龙港模拟)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制作的材料需要用到: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制作的成品如图所示。
(1)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   .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从部位③中流出的是    .
【答案】(1)红细胞
(2)尿液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解答】(1)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塑料颗粒可以是红细胞或者大分子的蛋白质;
(2)部位①是肾小球,部位②是肾小管,所以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从部位③中流出的是尿液;
故答案为:(1) 红细胞 (2) 尿液
22.(2020九上·绍兴期末)如图1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块,受水平拉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从t=0开始,小兵每隔2s记录的物块位置和时刻如图3所示,由图象可知:
(1)10-12s,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   J
(2)10-18s,动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w
【答案】(1)40
(2)25.5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3可知,在12s~18s内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10s~12s时物体虽然不做匀速运动,但是它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根据W=fs计算克服摩擦做的功;
(2)从图2和图3中找到对应的拉力和距离,计算出拉力做的总功,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平均功率。
【解答】(1)根据图3可知,物体在12~18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受到的摩擦力f=F;根据图2可知,这段时间内物体受到的拉力F=4N,因此摩擦力f=4N。在10~12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受到的摩擦力f还是4N,那么克服摩擦做的功为:W=fs=4N×10m=40J;
(2)根据图2和图3可知,在10~12s内物体受到拉力6N,前进10m;
这段时间内拉力做功W1=F1s1=6N×10m=60J;
在12~18s内物体受到拉力4N,前进36m;
这段时间内拉力做功W2=F2s2=4N×36m=144J;
那么做的总功W总=W1+W2=60J+144J=204J;
这段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23.(2023·龙港模拟)有些汽车的后视镜有加热功能。加热功能启动时,镜片后面的加热片迅速将镜面加热,可以除去镜面上的雨水或雾,提高雨天的行车安全。
(1)除雾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如图甲,汽车后方的景象出现在后视镜中,是光的   形成的。
(3)图乙为汽车后视镜加热装置简化的电路图,当电路接通温度恒定后,加热片电阻为10欧,电流为0.8安,工作10分钟产生的热量是   焦。
【答案】(1)汽化
(2)反射
(3)3840
【知识点】光的反射;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答;
(3)根据公式Q=I2Rt计算产生的热量。
【解答】(1)除雾过程中,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
(2)如图甲,汽车后方的景象出现在后视镜中,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工作10分钟产生的热量是:Q=I2Rt=(0.8A)2×10Ω×600s=3840J。
24.(2023·金东模拟)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 定其组成,小金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请回答:
(1)仅根据步骤①可确定该固体粉末中肯定没有的物质是:    ;
(2)根据实验中的现象,该固体粉末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
【答案】(1)硫酸铜(或CuSO4)
(2)①Na2CO3 ;②Na2SO4、Na2CO3;③NaCl、Na2CO3⑤NaCl、Na2SO4、Na2CO3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硫酸铜溶液成蓝色;
(2)碳酸钡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钡不能与酸反应。氯离子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硫酸铜溶于水后,溶液颜色为蓝色,而实际得到无色溶液,说明肯定没有硫酸铜。
(2)①无色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而白色沉淀加入稀硫酸后,生成气体,但有剩余的沉淀未溶,这说明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那么固体粉末中肯定存在碳酸钠。由于加入了稀硫酸,因此无法判断沉淀硫酸钡是硫酸钠反应生成,还是加入的稀硫酸反应生成,因此可能存在硫酸钠;
②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后过滤得到的无色溶液,加入硝酸银后,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这些氯化银可能是氯化钡反应生成,也可能是溶液中的氯化钠反应所致,因此可能存在氯化钠。
③固体粉末加水后得到无色溶液,如果有氧化钙,那么它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肯定没有氧化钙。
则固体粉末的构成:
①如果只有一种,那么为 Na2CO3 ;
②如果有两种,那么为: Na2SO4、Na2CO3;NaCl、Na2CO3 ;
③如果有三种,那么为: NaCl、Na2SO4、Na2CO3 。
三、实验探究题
25.(2023·义乌模拟)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酶均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为了比较两者的催化能力,小明按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1.5毫克过氧化氢酶和8毫升蒸馏水加入容器中,搅拌后塞紧橡皮塞。
②用注射器A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用注射器B将2毫升H2O2溶液注入容器中,采集数据直至反应结束。
③用3.1mg、6mg过氧化氢酶及1.5mg、5.6mg、10.7mg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获取数据如图乙。
(1)步骤②将注射器B中的2毫升H2O2溶液全部注入容器前,用注射器A先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其目的   。
(2)小明分析相关数据,得出“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的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强”这一结论,其依据是   。
(3)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小明推测: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过氧化氢分解突然变慢。请说明其理由:   。
【答案】(1)使加入反应物后瓶内的初始气压与原气压相同
(2)相等质量的催化剂使相等质量的过氧化氢分解达到相同气压,过氧化氢酶所需的时间更短(相等时间内,与二氧化锰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酶能使瓶内气压达到更大值)
(3)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反应过快,温度过高,降低了酶的活性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1)从容器中抽出气体后,相当于封闭气体的质量不变而体积变大。此时注入相同体积的溶液,可以使剩余气体的体积恢复原来数值,从而保持容器内气压不变。
(2)根据图乙可知,当过氧化氢酶和二氧化锰的质量都是5.6毫克时,前者经过约20s,后者经过约200s气压大的1.4×105Pa,这说明前者的催化能力大于后者,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温度过高对酶的活性的影响分析解答。
【解答】(1)步骤②将注射器B中的2毫升H2O2溶液全部注入容器前,用注射器A先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其目的使加入反应物后瓶内的初始气压与原气压相同。
(2)小明分析相关数据,得出“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的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强”这一结论,其依据是:相等质量的催化剂使相等质量的过氧化氢分解达到相同气压,过氧化氢酶所需的时间更短(相等时间内,与二氧化锰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酶能使瓶内气压达到更大值)。
(3)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小明推测: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过氧化氢分解突然变慢,其理由: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反应过快,温度过高,降低了酶的活性。
26.(2018九上·台州月考)在老师指导下,小科做了如下实验:点燃燃烧匙上的钠,迅速伸入盛有 CO2 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片,钠继续燃烧。反应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壁附着黑色小颗粒,燃烧匙上粘附着灰白色固体。小科获知灰白色固体中的黑色固体成分是碳,但不清楚其中的白色固体成分是什么,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建立假设】
假设一: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
假设二: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钠;
假设三: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步骤 1:取燃烧匙上灰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 2:取少量步骤 1 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2 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结论:
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氢氧化钠。有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
步骤 3:取少量步骤 1 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
是   。
步骤 4:取少量步骤 1 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
后过滤,向所得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则假设   成立。
【答案】碳酸钠的水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白色固体中有碳酸钠;二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但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氢氧化钠则不能。
【解答】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液都呈碱性,所以利用酚酞变红无法证明溶液中存在哪种物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取少量步骤 1 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向滤液中加过量氯化钙,可以除去碳酸钠,然后再加酚酞时,无明显现象,则说明一定没有氢氧化钠,故假设二成立。
27.(2023·南浔模拟)香烟包装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项目学习小组欲通过探究不同浓度香烟烟雾对贵州爬岩鲋心率的影响来帮助人们认识到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查阅资料后,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三条大小一致的贵州爬岩鲋,分别放入装有清水的塑料瓶中,并编号为A组,B组,
步骤二:再取4个塑料瓶,往各塑料瓶中加入60g蒸馏水,再分别注入100mL、200mL 、300mL、400mL烟雾,1h后获得烟雾溶解液,标记为①②③④。
步骤三:将A组的贵州爬岩放入①号瓶中的烟雾溶解液中, 10s后取出放回原塑料瓶,测出爬岩鲋的心率。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爬岩鲋分别放入②号.③号.④号烟雾溶解液中,重复上述步骤。
步骤五:用B组和C组的爬岩鲋重复A组实验,计算不同烟雾浓度下爬岩鲋的心率平均值,得到如右图的实验数据。
(1)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
(2)有同学提出了另一种方案:取4条大小一致的贵州爬岩鲋分别放入上述实验步骤二的塑料瓶①②③④中,10s后取出放回原塑料瓶,测定爬岩鲰的心率平均值。该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
(3)有同学认为可以用烟草浸出液来代替烟草烟雾溶解液来进行实验,你赞同吗 并说明理由   。
【答案】(1)贵州爬岩鳅的心率随烟雾溶解度浓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烟雾溶解度浓度为200mL/60g时心率最快
(2)不可行,不能排除爬岩鳅个体差异的影响
(3)人体吸进去的是烟雾,而不是直接吃进去烟草,烟草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呼吸系统主要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解答】(1)从曲线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贵州爬岩鳅的心率随烟雾溶解度浓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烟雾溶解度浓度为200mL/60g时心率最快;
(2)对比原实验中将同一条放在不同的烟雾中测心率,我认为取4条大小一致的贵州爬岩鲋会存在个体差异对本实验的影响;
(3)我认为是不合理的, 因为人体吸进去的是烟雾,而不是直接吃进去烟草,烟草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
故答案为:(1) 贵州爬岩鳅的心率随烟雾溶解度浓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烟雾溶解度浓度为200mL/60g时心率最快 (2) 不可行,不能排除爬岩鳅个体差异的影响 (3) 人体吸进去的是烟雾,而不是直接吃进去烟草,烟草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
28.(2023·南浔模拟)在项目化学习中,小科用条形磁体,大号缝衣针,硬卡纸,橡皮,大头针制作简易指南针,指南针制作过程如下:
步骤Ⅰ :取2枚大号钢质缝衣针,分别将条形磁体沿同一方向摩擦缝衣针10余次(如图甲),使缝衣针磁化。
步骤Ⅱ :将1张硬壳卡纸折成直角,将2枚被磁化的缝衣针对称地穿在卡纸两侧,如图乙所示,用1块橡皮和1枚大头针做成支座,将插有缝衣针的卡纸水平支起。
步骤Ⅲ:用当地的地图确定简易指南针所指的方向。
步骤Ⅳ: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制作指南针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如图丙)
“自制指南针”评价量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指针磁性强,且能自 由转动 指针磁性强,不能自由转动 指针磁性弱,不能自由转动
指标二 能准确指示南北方 向,能保持平衡 能指示南北方向,不能保持平衡 不能指示南北方向,不能保持平衡
(1)将条形磁铁的S极靠近图乙中缝衣针的针尖,缝衣针被排斥,则缝衣针针尖位置应标为   极。
(2)在不添加器材情况下,若要确定简易指南针是否能够指示南北,应如何操作   。
(3)根据评价量表进行测试评价,小科制作的指南针“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合格”。为使该指南针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指南针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答案】(1)S
(2)多次拨动自制的指南针,静止时总是指示南北方向
(3)硬壳卡纸折成直角时要对折,大头针做成支座时要找准卡纸的重心位置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2)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无论拨动多少次,指南针静止下来时,它都会指向南北方向。
(3)根据评价量表中的要求分析解答。
【解答】(1)将条形磁铁的S极靠近图乙中缝衣针的针尖,缝衣针被排斥,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缝衣针针尖位置应该为S极。
(2)在不添加器材情况下,若要确定简易指南针是否能够指示南北,那么操作为:多次拨动自制的指南针,静止时总是指示南北方向。
(3)对该指南针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硬壳卡纸折成直角时要对折,大头针做成支座时要找准卡纸的重心位置。
29.(2022·鄞州模拟)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木块挂在测力计下,右侧面与竖直传送带接触,左侧面有可旋转的螺杆对其施加不同的压力。启动电机,传送带逆时针转动,通过测力计的读数即可计算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部分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木块重力(N) 螺杆旋转的圈数(圈) 测力计示数(N)
1 0.60 1 0.70
2 0.60 2 0.82
3 0.60 3 0.95
4 1.20 1 1.30
(1)比较第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有关。
(2)第4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   N。
【答案】(1)压力大小
(2)0.1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重力是否有关;
(2)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1)在实验1、2、3中,木块的重力相同,螺杆旋转的圈数越多,则压力越大,此时测力计的示数越大,那么得到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且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木块保持静止状态,它受到测力计向上的拉力,向下的重力和滑动摩擦力,即F=G+f。在第4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F-G=1.3N-1.2N=0.1N。
30.(2023·南浔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 :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步骤Ⅱ: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步骤Ⅲ: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步骤Ⅳ: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并记录。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   。
(2)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3)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 的成像情况是____。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答案】(1)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
(2)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3)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的设计思想解答。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当平面镜与桌面不垂直时,像要么成在桌面上方,要么成在桌面下方,很难与像完全重合。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解答】(1)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
(2)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我认为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3)蜡烛A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与它关于平面镜对称,只要平面镜所在的那个平面的位置保持不变,那么像的位置就保持不变,故选A。
31.(2023·南浔模拟)图甲是测定电压为3.5V时小灯泡实际功率的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为6V ,灯泡标有“6V 0.6A”字样,滑动变阻器标有“50欧 1A”字样,电压表的“0—15V”量程无法使用。
(1)正确连接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应将变阻器的滑片移至   (填写“最右端”、“最左端”或“任意位置”)。
(2)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Р移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能完成实验任务,接下来应该如何操作    。
(3)按要求正确操作后,某同学将所测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和电压数据绘制成曲线a , 如图所示。随后又画出了小灯泡两端电压和电流的曲线b,老师据图指出该曲线是错误的,理由是   。
【答案】(1)最右端
(2)眼睛注视电压表,向右移动滑片直到电压表读数为2.5伏为止
(3)电路中电流为某些值时(如0.5A),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与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大于电源电压(6V)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2)当灯泡正常发光时,它两端的电压为3.5V,此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也就是电压表的示数为:U变=U总-U=6V-3.5V=2.5V,据此描述操作步骤。
(3)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且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据此结合图像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紧挨图可知,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阻值最大,则:在闭合开关前,应将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
(2)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Р移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能完成实验任务,接下来应该眼睛注视电压表,向右移动滑片直到电压表读数为2.5伏为止。
(3)老师据图指出该曲线是错误的,理由是:电路中电流为某些值时(如0.5A),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与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大于电源电压(6V)。
四、解答题
32.(2023·金东模拟)如图所示是我国研发生产的某型号航拍无人机。无人机起飞前,放在地面上要确保四脚着地。 启动后,利用遥控器可对它进行控制。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如下表:
机身总质量/kg 3.6 四脚着地总面积/cm2 12
最大上升速度/( m·s 1) 1.5 最大水平速度/(m·s 1) 6
求:
(1)无人机启动前,四脚着地静止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无人机对地面的压强;
(2)无人机以最大上升速度匀速竖直升高30米,需要飞行的时间;
(3)无人机从50米高空降落到地面,重力做功的大小。
【答案】(1)无人机对地面的压力:F=G=mg=3.6kg×10N/kg=36N;
无人机对地面的压强:。
(2)无人机飞行的时间:;
(3)无人机的重力做功:W=Gh=36N×50m=1800J。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F=G=mg计算无人机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公式计算无人机对地面的压强。
(2)根据公式计算飞行的时间;
(3)根据W=Gh计算重力做功大小。
33.(2023·龙港模拟)近期,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经在一些城市投入运行。如图所示是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将氢气送到燃料电池板B极,经过催化剂(铂)的作用,氢气中的氢原子被电离成氢离子(质子)和电子,所有氢离子经过质子膜到达燃料电池板A极,而所有的电子经外部电路到达燃料电池板A极,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持续的电流,电子到达A极板后,与氧原子和氢离子重新结合为水。
(1)氢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被称为“电解水的逆反应”,该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电池板A极相当于电源:   .(选填“正极”或“负极”)
(3)根据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关于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说法下列推测合理的是____(可多选)。
A.新型燃料电池属于清洁无污染能源
B.质子能通过质子膜,电子不能通过质子膜
C.电池内部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D.考虑到氢气的性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内应安装防爆装置
E.氢燃料电池发电并带动公交车运动时包含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答案】(1)2H2+O22H2O
(2)正极
(3)A;B;D;E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分析;
(2)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分析;
(3)根据题中所给资料、氢燃料电池中能量的变化及氢气的可燃性分析。
【解答】(1) 氢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被称为“电解水的逆反应”, 为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 2H2+O22H2O ;
(2) 电池板A极产生气体为氧气,相当于电源的正极;
(3) 新型燃料电池产物为水,属于清洁无污染能源 ,A正确;由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质子能通过质子膜,电子不能通过质子膜 ,B正确; 电池内部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C错误; 氢气具有可燃性,考虑到氢气的性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内应安装防爆装置,D正确; 氢燃料电池发电并带动公交车运动时包含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化学能-电能-机械能,E正确;
故答案为:(1) 2H2+O22H2O ;(2)正极;(3)ABDE。
34.(2023·南浔模拟)2023年2月27日,山西省太原市发生了高架桥侧翻事故。高架桥由下方的独柱墩与上方的箱梁组成,两者质量均匀。因货车超载严重,且行驶在桥面道路外侧,造成箱梁侧翻,独柱墩保持不动,如图所示。
(1)箱梁可视为杠杆,在图中画出倾覆瞬间它的支点,用О表示;
(2)已知货车对桥面压力作用点到桥面中心的距离为8米,独柱墩的宽度为4米,箱梁的质量为21吨,为了避免高架桥侧翻事故,货车的质量最大为多少吨。
【答案】(1)
(2)FL1=GL2
F×(8m-2m)=2.1×105N×2 m
F=7×104N
F=G=mg
m==7×103kg
【知识点】杠杆及其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在杠杆转动时,保持不动的点就是杠杆的支点。
(2)根据图片可知,箱梁的重力作用在桥面的中间,也就是在独柱墩的中间,则此时阻力臂L2等于桥面宽度的一半。而货车对桥面的压力为动力,动力臂等于压力作用点到桥面中心距离减去箱梁宽度的一半,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桥面顺时针方向偏转时,只有独柱墩与箱梁接触的右端点不动,则这个点为杠杆的支点,如下图所示:
35.(2023·龙港模拟)在我国种植成功的海水稻,是一种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水稻专家陈日胜经过多年不断研究改良,和袁隆平团队共同研究推广海水稻种植,使得海水稻的基因更加优秀,盐碱地土壤得到改良。
(1)相比普通水稻,海水稻具有耐盐碱性,此性状是由   决定的。
(2)生活在同一片海边滩涂的所有海水稻可看作一个   .
(3)下列事实属于海水稻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可多选)。
①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很大。
②种植海水稻无需使用农药,绿色环保。
③海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普通水稻大。
④海水与淡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稀释后再进行浇灌。
⑤海水稻是一种具备抗早、抗涝、抗倒伏等特异抗性优势的珍稀水稻。
【答案】(1)基因
(2)种群
(3)③④⑤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染色体包含了蛋白质和DNA,DNA上的有效片段是基因,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所决定的;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群落;当植物的根细胞液溶度大于土壤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
【解答】(1)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相比普通水稻,海水稻具有耐盐碱性,此性状是由基因所决定的;
(2)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所以生活在同一片海边滩涂的所有海水稻可看作一个种群;
(3)③海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普通水稻大,在盐碱地中不容易失水;④海水与淡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稀释后再进行浇灌。 减少盐碱地的土壤液浓度,防止植物失水;⑤海水稻是一种具备抗早、抗涝、抗倒伏等特异抗性优势的珍稀水稻。 所以中三个事实都属于海水稻种植成功的因素;
故答案为:(1) 基因 (2) 种群 (3) ③④⑤
36.(2023·临安模拟)米醋是厨房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其酿制历史悠久,深受百姓喜爱。米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某同学为测定米醋中的醋酸含量,取100g米醋于锥形瓶中,然后向锥形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氢钠溶液,相关质量记录于下表中。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实验次数 1 2 3
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质量(g) 25 50 100
锥形瓶内剩余物质质量〈g) 123.9 147.8 196.7
(1)醋与碳酸氢钠反应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2)分析上述数据可知,第   次试验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过量了,理由   。
(3)根据表中相关数据计算该米醋中醋酸的含量。
【答案】(1)复分解
(2)3;第三次实验只生成了3.3g气体
(3)设 该米醋中 醋酸的含量为x
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60 44
100gx 3.3g
60:44=100gx :3.3g
x=4.5%。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酸与盐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2)根据表中数据确定物质反应情况分析;
(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醋酸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醋与碳酸氢钠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由表中数据可知,加入碳酸氢钠后锥形瓶内减少质量即为产生二氧化碳质量,第一次加入25克碳酸氢钠溶液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100g+25g-123.9g=1.1g,第2次加入50克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100g+50g-147.8g=2.2g,第3次加入100克碳酸氢钠溶液,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100g+100-196.7g=3.3g,由此可知,第3次碳酸氢钠过量;
(3)设 该米醋中 醋酸的含量为x
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60 44
100gx 3.3g
60:44=100gx :3.3g
x=4.5%。
故答案为:(1)复分解;(2)3;第三次实验只生成了3.3g气体;(3)4.5%。
37.(2023·南浔模拟)如图1为一款陶瓷电煎药壶,工作电路简化为如图2所示。它在工作时,有三个阶段,
阶段1:高火加热煮沸药液,
阶段2:文火萃取使药液保持沸腾状态(用水从中药中浸取有效成分) ,
阶段3:小功率保温。
已知正常工作时,高火加热功率为500W,文火萃取功率为100W ,且在额定电压下煎药时,药液的温度与工作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1)分析电路可知:当Sa接1,同时Sb   。(选填“闭合”或“断开”)时,电路处于保温阶段。
(2)请从能量的角度解释文火萃取时温度保持在98℃的原因   。
(3)求R2的阻值。
(4)请计算电煎药壶正常工作时,经历一次高火加热和文火萃取电流做的功。
【答案】(1)断开
(2)药液吸收的热量等于释放的热量
(3)当Sa接2,同时Sb断开时,电路中只有R2工作,电路中电阻较大,此时处于文火萃取状态;
由可得:R2===484Ω;
(4)由图3读出电煎药壶正常工作时,经历一次高火加热和文火萃取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14min=840s,t2=36min-14min=22min=1320s;
则经历一次高火加热和文火萃取电流做的功为:W=W1+W2=Pt1+Pt2=500W×840s+100W×1320s=5.52×105J。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分析电路得出,当Sa接2同时Sb闭合、当Sa接2同时Sb断开、当Sa接1同时Sb断开的电路组成,确定相应的状态;
(2)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文火萃取时产生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之间的关系判断;
(3)当Sa接2,同时Sb断开时,电路中只有R2工作,处于文火萃取状态;已知文火萃取的功率,利用可求R2的阻值;(4)由图3读出电煎药壶正常工作时,经历一次高火加热和文火萃取所消耗的时间,然后根据W=Pt分别求出高火加热和文火萃取电流做的功。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Sa接2,同时Sb闭合时,电路中R1、R2并联,电路中电阻最小,由可知,此时电功率最大,处于高火加热状态;
当Sa接2,同时Sb断开时,电路中只有R2工作,电路中电阻较大,由可知此时电功率较大,处于文火萃取状态;
当Sa接1,同时Sb断开时,电路中R1、R2串联,电路中电阻最大,由可知此时电功率较小,处于小功率保温状态;
所以,当Sa接1,同时Sb断开时,电路处于保温阶段;
(2)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文火萃取时产生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相平衡,则温度会保持在98℃不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3年中考模拟卷(五)
一、单选题
1.(2023·杭州模拟)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100N
B.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5nm
C.一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Pa
D.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2.(2023·南浔模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水车灌溉
B.棉线织布
C.活字印刷
D.烧制陶瓷
3.(2023·金东模拟)从微观角度可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下图所示化学反应的类型为(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2023·南浔模拟)开关是电路的主要元件,既可以确保安全用电,又能方便控制电路。如图设计的部分照明电路图中接错的开关是(  )
A.S1 B.S2 C.S3 D.S4
5.(2023·义乌模拟)医用防护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C3H6)n],鼻梁压条的材料是金属铝,因其对带病毒气溶胶和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熔喷布”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无机物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分子构成的
C.用金属铝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氧气反应
D.医用防护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类似于过滤
6.(2023·义乌模拟)t℃时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
A.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
B.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W>m>n
C.点Z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降低温度
D.点m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先加20g水再加50g该溶质,充分溶解
7.(2023·义乌模拟) 2022年4月23日,中国海军首次公布了有“航母杀手”之称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如图所示是我国高超音速导弹从起飞到击中目标的轨迹示意图,如果把大气层边缘看作水面,导弹飞行时就像在水面上“打水漂”,因此它突防能力强,难以拦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弹运动到b点时,不受重力作用
B.导弹飞出大气层后,仍受到惯性作用
C.导弹从a点运动至b点,重力势能不变
D.从起飞点到攻击点的过程中,导弹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8.(2023·义乌模拟)海中断崖是指海水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形成的密度跃层。潜艇在水下航行到海中断崖,会急剧掉向海底,发生“掉深”事故,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潜艇遭遇“海屮断崖”前后所受的浮力不变
B.向潜艇中的水柜充气可以增大潜艇 受到的浮力
C.向潜艇中的水柜充气可以减小潜艇的重力
D.下沉中的潜艇浮力大于重力,就可以马上上浮
9.(2023·义乌模拟) 下列探究实验运用的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B.
C. D.
10.(2023·金东模拟)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S元素的化合价如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查阅资料:物质A由硫元素与氢元素组成,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的化学式为H2S,其水溶液中含有H+
B.物质 B 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
C.物质 C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D.实验室常用物质 E 的稀溶液做干燥剂
11.(2023·金东模拟)科学实验操作需要规范严谨。以下是小金同学的科学实验操作,操作规范的是(  )
A.盛放 NaOH 液
B.称量氯化钠质量
C.气密性检查
D.稀释浓硫酸
12.(2023·南浔模拟)开启啤酒瓶盖的瞬间听到“嘭”的一声,并看见瓶口有一股“白气”冒出,该过程与图中内燃机的哪一冲程原理相同(  )
A. B.
C. D.
13.(2023·南浔模拟)围棋人机大战,是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围棋比赛,最终结果是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以总比分4比1战胜人类代表李世石。大盘讲解时带磁性的围棋子可吸在竖直放置的棋盘上不掉下来。如图所示,关于围棋子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棋盘对围棋子的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B.围棋子所受磁力与棋盘对围棋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围棋子所受磁力与围棋子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围棋子没有受到摩擦力作用
14.(2023·杭州模拟)如图,①②⑧④为同一台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⑤⑥为制作临时装片时所用的试剂.⑦为安验中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最大,应选择②和④
B.若要使观察到的视野最亮,应选择①和④
C.若制作洋葱裴皮细胞临时装片,应选用试剂⑤
D.若使⑦中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15.(2023·杭州模拟)杭州亚运会计划于2023年9月23日(秋分,农历八月初九)举行。下列描迩正确的是(  )
A.我们可能在这一天晚上看到一轮圆月
B.在2023年中,杭州正午竽影这一天最短
C.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图中④-①之间
D.杭州这一天昼夜等长
16.(2023·临安模拟)下列有关甲型流感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容易发生变异
B.甲型流感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毒
C.对甲型流感病毒肺炎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D.预防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个人要做好自我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等
二、填空题
17.(2023·义乌模拟) 3月27日,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率团赴大陆开展祭祖之行,促进了两岸民众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两岸一家亲。
(1) 地质研究表明,在2.7万年前,台湾与祖国人陆相连,后来由于   的变动,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出现海峡,形成台湾岛;
(2)今年3月21日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又一次发生4.9级地震。台湾一带是地震的高发区,主要原因是台湾处于板块的   地带。 (选填“中心”或“交界" )
18.(2023·义乌模拟)“地漏”(如图甲)是连接排水管道与室内地面的接口。“磁悬浮地漏”相对于传统地漏具有较多优点,如排水速度可随积水深度自动调节、在不排水时能密封管道等。
(1)磁悬浮地漏的工作原理如图乙:当密封盖上方无水时,在磁体B作用下,磁体A将密封盖顶起。若磁体A下端为N极,则磁体B上端为   极
(2)当密封盖上方有水时,密封盖下移,开始排水。积水越多,则排水口越大,其原因是   。
19.(2023·义乌模拟) 图甲至图丁分别是大豆的种子、幼苗、花蕊和豆荚的结构示意图
(1)乙图中的⑥是由甲图中的   (填序号)发育而来。
(2)丙图为结的豆荚,其中有3粒种子,你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20.(2023·杭州模拟)小金将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现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写出生成蓝色絮状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中小球分别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白色圆圈表示的微粒是   (填微粒的符号)。
21.(2023·龙港模拟)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制作的材料需要用到: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制作的成品如图所示。
(1)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   .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从部位③中流出的是    .
22.(2020九上·绍兴期末)如图1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块,受水平拉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从t=0开始,小兵每隔2s记录的物块位置和时刻如图3所示,由图象可知:
(1)10-12s,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   J
(2)10-18s,动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w
23.(2023·龙港模拟)有些汽车的后视镜有加热功能。加热功能启动时,镜片后面的加热片迅速将镜面加热,可以除去镜面上的雨水或雾,提高雨天的行车安全。
(1)除雾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如图甲,汽车后方的景象出现在后视镜中,是光的   形成的。
(3)图乙为汽车后视镜加热装置简化的电路图,当电路接通温度恒定后,加热片电阻为10欧,电流为0.8安,工作10分钟产生的热量是   焦。
24.(2023·金东模拟)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 定其组成,小金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请回答:
(1)仅根据步骤①可确定该固体粉末中肯定没有的物质是:    ;
(2)根据实验中的现象,该固体粉末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5.(2023·义乌模拟)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酶均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为了比较两者的催化能力,小明按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1.5毫克过氧化氢酶和8毫升蒸馏水加入容器中,搅拌后塞紧橡皮塞。
②用注射器A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用注射器B将2毫升H2O2溶液注入容器中,采集数据直至反应结束。
③用3.1mg、6mg过氧化氢酶及1.5mg、5.6mg、10.7mg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获取数据如图乙。
(1)步骤②将注射器B中的2毫升H2O2溶液全部注入容器前,用注射器A先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其目的   。
(2)小明分析相关数据,得出“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的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强”这一结论,其依据是   。
(3)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小明推测: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过氧化氢分解突然变慢。请说明其理由:   。
26.(2018九上·台州月考)在老师指导下,小科做了如下实验:点燃燃烧匙上的钠,迅速伸入盛有 CO2 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片,钠继续燃烧。反应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壁附着黑色小颗粒,燃烧匙上粘附着灰白色固体。小科获知灰白色固体中的黑色固体成分是碳,但不清楚其中的白色固体成分是什么,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建立假设】
假设一: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
假设二: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钠;
假设三: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步骤 1:取燃烧匙上灰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 2:取少量步骤 1 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2 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结论:
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氢氧化钠。有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
步骤 3:取少量步骤 1 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
是   。
步骤 4:取少量步骤 1 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
后过滤,向所得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则假设   成立。
27.(2023·南浔模拟)香烟包装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项目学习小组欲通过探究不同浓度香烟烟雾对贵州爬岩鲋心率的影响来帮助人们认识到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查阅资料后,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三条大小一致的贵州爬岩鲋,分别放入装有清水的塑料瓶中,并编号为A组,B组,
步骤二:再取4个塑料瓶,往各塑料瓶中加入60g蒸馏水,再分别注入100mL、200mL 、300mL、400mL烟雾,1h后获得烟雾溶解液,标记为①②③④。
步骤三:将A组的贵州爬岩放入①号瓶中的烟雾溶解液中, 10s后取出放回原塑料瓶,测出爬岩鲋的心率。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爬岩鲋分别放入②号.③号.④号烟雾溶解液中,重复上述步骤。
步骤五:用B组和C组的爬岩鲋重复A组实验,计算不同烟雾浓度下爬岩鲋的心率平均值,得到如右图的实验数据。
(1)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
(2)有同学提出了另一种方案:取4条大小一致的贵州爬岩鲋分别放入上述实验步骤二的塑料瓶①②③④中,10s后取出放回原塑料瓶,测定爬岩鲰的心率平均值。该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
(3)有同学认为可以用烟草浸出液来代替烟草烟雾溶解液来进行实验,你赞同吗 并说明理由   。
28.(2023·南浔模拟)在项目化学习中,小科用条形磁体,大号缝衣针,硬卡纸,橡皮,大头针制作简易指南针,指南针制作过程如下:
步骤Ⅰ :取2枚大号钢质缝衣针,分别将条形磁体沿同一方向摩擦缝衣针10余次(如图甲),使缝衣针磁化。
步骤Ⅱ :将1张硬壳卡纸折成直角,将2枚被磁化的缝衣针对称地穿在卡纸两侧,如图乙所示,用1块橡皮和1枚大头针做成支座,将插有缝衣针的卡纸水平支起。
步骤Ⅲ:用当地的地图确定简易指南针所指的方向。
步骤Ⅳ: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制作指南针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如图丙)
“自制指南针”评价量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指针磁性强,且能自 由转动 指针磁性强,不能自由转动 指针磁性弱,不能自由转动
指标二 能准确指示南北方 向,能保持平衡 能指示南北方向,不能保持平衡 不能指示南北方向,不能保持平衡
(1)将条形磁铁的S极靠近图乙中缝衣针的针尖,缝衣针被排斥,则缝衣针针尖位置应标为   极。
(2)在不添加器材情况下,若要确定简易指南针是否能够指示南北,应如何操作   。
(3)根据评价量表进行测试评价,小科制作的指南针“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合格”。为使该指南针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指南针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29.(2022·鄞州模拟)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木块挂在测力计下,右侧面与竖直传送带接触,左侧面有可旋转的螺杆对其施加不同的压力。启动电机,传送带逆时针转动,通过测力计的读数即可计算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部分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木块重力(N) 螺杆旋转的圈数(圈) 测力计示数(N)
1 0.60 1 0.70
2 0.60 2 0.82
3 0.60 3 0.95
4 1.20 1 1.30
(1)比较第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有关。
(2)第4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   N。
30.(2023·南浔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 :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步骤Ⅱ: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步骤Ⅲ: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步骤Ⅳ: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并记录。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   。
(2)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3)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 的成像情况是____。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31.(2023·南浔模拟)图甲是测定电压为3.5V时小灯泡实际功率的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为6V ,灯泡标有“6V 0.6A”字样,滑动变阻器标有“50欧 1A”字样,电压表的“0—15V”量程无法使用。
(1)正确连接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应将变阻器的滑片移至   (填写“最右端”、“最左端”或“任意位置”)。
(2)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Р移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能完成实验任务,接下来应该如何操作    。
(3)按要求正确操作后,某同学将所测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和电压数据绘制成曲线a , 如图所示。随后又画出了小灯泡两端电压和电流的曲线b,老师据图指出该曲线是错误的,理由是   。
四、解答题
32.(2023·金东模拟)如图所示是我国研发生产的某型号航拍无人机。无人机起飞前,放在地面上要确保四脚着地。 启动后,利用遥控器可对它进行控制。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如下表:
机身总质量/kg 3.6 四脚着地总面积/cm2 12
最大上升速度/( m·s 1) 1.5 最大水平速度/(m·s 1) 6
求:
(1)无人机启动前,四脚着地静止停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无人机对地面的压强;
(2)无人机以最大上升速度匀速竖直升高30米,需要飞行的时间;
(3)无人机从50米高空降落到地面,重力做功的大小。
33.(2023·龙港模拟)近期,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经在一些城市投入运行。如图所示是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将氢气送到燃料电池板B极,经过催化剂(铂)的作用,氢气中的氢原子被电离成氢离子(质子)和电子,所有氢离子经过质子膜到达燃料电池板A极,而所有的电子经外部电路到达燃料电池板A极,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持续的电流,电子到达A极板后,与氧原子和氢离子重新结合为水。
(1)氢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被称为“电解水的逆反应”,该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电池板A极相当于电源:   .(选填“正极”或“负极”)
(3)根据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关于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说法下列推测合理的是____(可多选)。
A.新型燃料电池属于清洁无污染能源
B.质子能通过质子膜,电子不能通过质子膜
C.电池内部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D.考虑到氢气的性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内应安装防爆装置
E.氢燃料电池发电并带动公交车运动时包含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34.(2023·南浔模拟)2023年2月27日,山西省太原市发生了高架桥侧翻事故。高架桥由下方的独柱墩与上方的箱梁组成,两者质量均匀。因货车超载严重,且行驶在桥面道路外侧,造成箱梁侧翻,独柱墩保持不动,如图所示。
(1)箱梁可视为杠杆,在图中画出倾覆瞬间它的支点,用О表示;
(2)已知货车对桥面压力作用点到桥面中心的距离为8米,独柱墩的宽度为4米,箱梁的质量为21吨,为了避免高架桥侧翻事故,货车的质量最大为多少吨。
35.(2023·龙港模拟)在我国种植成功的海水稻,是一种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水稻专家陈日胜经过多年不断研究改良,和袁隆平团队共同研究推广海水稻种植,使得海水稻的基因更加优秀,盐碱地土壤得到改良。
(1)相比普通水稻,海水稻具有耐盐碱性,此性状是由   决定的。
(2)生活在同一片海边滩涂的所有海水稻可看作一个   .
(3)下列事实属于海水稻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可多选)。
①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很大。
②种植海水稻无需使用农药,绿色环保。
③海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普通水稻大。
④海水与淡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稀释后再进行浇灌。
⑤海水稻是一种具备抗早、抗涝、抗倒伏等特异抗性优势的珍稀水稻。
36.(2023·临安模拟)米醋是厨房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其酿制历史悠久,深受百姓喜爱。米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某同学为测定米醋中的醋酸含量,取100g米醋于锥形瓶中,然后向锥形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氢钠溶液,相关质量记录于下表中。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实验次数 1 2 3
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质量(g) 25 50 100
锥形瓶内剩余物质质量〈g) 123.9 147.8 196.7
(1)醋与碳酸氢钠反应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2)分析上述数据可知,第   次试验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过量了,理由   。
(3)根据表中相关数据计算该米醋中醋酸的含量。
37.(2023·南浔模拟)如图1为一款陶瓷电煎药壶,工作电路简化为如图2所示。它在工作时,有三个阶段,
阶段1:高火加热煮沸药液,
阶段2:文火萃取使药液保持沸腾状态(用水从中药中浸取有效成分) ,
阶段3:小功率保温。
已知正常工作时,高火加热功率为500W,文火萃取功率为100W ,且在额定电压下煎药时,药液的温度与工作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1)分析电路可知:当Sa接1,同时Sb   。(选填“闭合”或“断开”)时,电路处于保温阶段。
(2)请从能量的角度解释文火萃取时温度保持在98℃的原因   。
(3)求R2的阻值。
(4)请计算电煎药壶正常工作时,经历一次高火加热和文火萃取电流做的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1)根据G=mg估算中学生的体重;
(2)根据对长度的认识判断;
(3)根据对压强的理解判断;
(4)根据对速度的认识判断。
【解答】A.中学生的质量大约50kg,则它的重力大约:G=mg=50kg×10N/kg=500N,故A错误;
B.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0.1mm,故B错误;
C.一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Pa,故C正确;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水车灌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棉线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活字印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烧制陶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反应物只有一种,而生成物有两种,则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D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根据家庭电路连接的知识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开关S4闭合时,火线和零线之间直接相连,没有连接用电器,此时发生短路,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5.【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构成来分析;
(3)根据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来分析;
(4)根据过滤的概念来分析。【解答】A.聚丙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用金属铝制作鼻梁压条是利用其韧性,故C错误;
D.医用口罩对细菌、病毒有较强的阻隔作用,其作用原理相当于过滤,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解答;
(2)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根据横、纵坐标的含义分析;
(4)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分析。【解答】A.t℃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100g,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100g,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图中四点的含义分别是m点:80g水中溶解50g溶质的不饱和溶液;n点:100g水中溶解50g溶质的不饱和溶液;W点是100g水中溶解100g溶质的饱和溶液,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质量分数W>m>n,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点Z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减少水的质量或减少溶质的质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点m向点W移动的一种方法是先加20g水再加入50g该溶质,使该物质在该温度下达到饱和状态,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D
【知识点】惯性;重力及其方向;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对重力的认识判断;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方向改变和速度大小改变。
【解答】A.地面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作用,故A错误;
B.导弹飞出大气层后,仍然具有惯性,故B错误;
C.导弹从a点运动到b点后,它的高度不断减小,即重力势能不断减小,故C错误;
D.从起飞点到攻击点的过程中,导弹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不断减小,则它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潜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浮沉的,海水中不同深度下海水的密度不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确定浮力有所变化;
(2)(3)根据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的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判断;
(4)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解答】“掉深”是由于潜艇遇到密度突然减小的海水,由于潜艇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潜艇受到的浮力减少,故A错误;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为了上浮,应使重力小于浮力,所以应迅速打开供气阀门,排出水舱内的水,使重力减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潜艇上浮;由此可知,向潜艇中的水柜充气可以减小潜艇自身的重力,故B错误,而C正确;
下沉中的潜艇浮力大于重力,潜艇掉深有所减缓,但不会立即停止,这是因为潜艇具有惯性,要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A.在探究铁钉生锈的实验过程中,探究水的影响时必须控制接触氧气相同,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B.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必须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C.探究深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时,必须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D.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使用了转换法。
则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D。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的描述,结合硫元素的价类图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根据“物质A由硫元素与氢元素组成,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可知,A为H2S。它的水溶液呈酸性,则水溶液中含有H+,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图片可知,B为硫元素组成的单质,即硫单质为常温下的淡黄色固体,故B正确不合题意;
C.C时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此时构成的氧化物为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E时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此时构成的含氧酸为H2SO4,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作为干燥剂,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C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天平的使用及读数;浓硫酸的稀释;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氢氧化钠会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因此不能用玻璃塞,故A错误;
B.用天平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时,砝码应该放在右盘,氯化钠放在左盘,故B错误;
C.先关闭止水夹,然后向长颈漏斗内加水,如果漏斗内液面下降一段距离后就不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C
【知识点】热机
【解析】【分析】四冲程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开启啤酒瓶盖的瞬间听到“嘭”的一声,并看见瓶口有一股“白气”冒出,此时通过做功的方式,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似。
根据图片可知,A: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
B:排气门打开,为排气冲程;
C:火花塞点火,为做功冲程;
D:进气门打开,为吸气冲程。
故选C。
13.【答案】A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4)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3)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不同点:前者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后者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解答】在竖直的棋盘上,由于重力作用,因此棋子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因此棋子受到摩擦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故A正确,D错误;
围棋子所受磁力和棋盘对围棋子的支持力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围棋子所受磁力在水平方向,而围棋子受到的重力在竖直方向,二者没有在同一直线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故选A。
14.【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①②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③④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短;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解答】A.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所以若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最大,应选择长物镜②和短目镜③,A错误;
B. 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所以若要使观察到的视野最亮,应放大的倍数最小,选择短物镜①和长目镜④,B正确;
C. 若制作洋葱裴皮细胞临时装片,应选用试剂⑤ ,正确;
D. 移装片时,真实的移动方向与想要移动的方向相反,采用在哪移哪的方法;若使⑦中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D正确;
故答案为:A.
15.【答案】D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①是春分登账(3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②是夏至(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也最短;③是秋分(9月23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④是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解答】A.该天为农历八月初九,所以应该改为上弦月,不是圆月,所以A错误;
B. 杭州亚运会计划于2023年9月23日 ,此时太阳折射点在赤道,杭州正午竿影不是最短的;正午竿影最短的一天应该在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夏至日那天,所以B错误;
C. 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图中的③号处,为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C错误;
D. 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所以杭州这一天昼夜等长,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A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传染病及其传播;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病毒属于生物,有生命,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其结构是外面是蛋白质,里面是遗传物质,是寄生生物;预防传染病的途径有三种:第一,切断传播途径;第二,控制传染源;第三,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A. 甲型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结构是外面是蛋白质,里面是遗传物质;其没有细胞核等细胞结构,所以A错误;
B. 甲型流感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毒 ,正确;
C. 对甲型流感病毒肺炎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正确;
D. 预防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个人要做好自我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等,正确;
故答案为:A.
17.【答案】(1)地壳
(2)交界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共有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之间容易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解答】(1) 地质研究表明,在2.7万年前,台湾与祖国人陆相连,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出现海峡,形成台湾岛;
(2)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此处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地震;
故答案为:(1)地壳(2)交界
18.【答案】(1)N
(2)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判断磁体A受到磁力的方向,再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2)根据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变化规律解答。
【解答】(1)磁体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磁力,从而处于悬空状态,则A和B之间表现为排斥力,那么A的下端与B的上端为同极。如果A下端为N极,则B的上端为N极。
(2)当密封盖上方有水时,密封盖下移,开始排水。积水越多,则排水口越大,其原因是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19.【答案】(1)③
(2)大豆花的子房里至少有3个胚珠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甲图中①是胚轴,②是胚根,③是胚芽,④是子叶,⑤是种皮;乙图⑥是叶;⑦是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解答】(1)l图乙中的⑥是叶,是由种子中的③胚芽发育而来的;胚轴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根和茎的连接部分;
(2)花的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所以有3粒种子,说明子房中有三个胚珠;
故答案为:(1)③(2) 大豆花的子房里至少有3个胚珠
20.【答案】(1)CuSO4+2NaOH=Cu(OH)2↓+ Na2SO4
(2)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分析;
(2)根据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个数比及图示中各粒子个数分析。
【解答】(1) 将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反应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 Na2SO4 ;
(2)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生成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钠,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个数比为2:1,则白色圆圈表示的是 SO42-;
故答案为:(1) CuSO4+2NaOH=Cu(OH)2↓+ Na2SO4 ;(2)SO42-。
21.【答案】(1)红细胞
(2)尿液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解答】(1)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塑料颗粒可以是红细胞或者大分子的蛋白质;
(2)部位①是肾小球,部位②是肾小管,所以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从部位③中流出的是尿液;
故答案为:(1) 红细胞 (2) 尿液
22.【答案】(1)40
(2)25.5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3可知,在12s~18s内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10s~12s时物体虽然不做匀速运动,但是它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根据W=fs计算克服摩擦做的功;
(2)从图2和图3中找到对应的拉力和距离,计算出拉力做的总功,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平均功率。
【解答】(1)根据图3可知,物体在12~18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受到的摩擦力f=F;根据图2可知,这段时间内物体受到的拉力F=4N,因此摩擦力f=4N。在10~12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受到的摩擦力f还是4N,那么克服摩擦做的功为:W=fs=4N×10m=40J;
(2)根据图2和图3可知,在10~12s内物体受到拉力6N,前进10m;
这段时间内拉力做功W1=F1s1=6N×10m=60J;
在12~18s内物体受到拉力4N,前进36m;
这段时间内拉力做功W2=F2s2=4N×36m=144J;
那么做的总功W总=W1+W2=60J+144J=204J;
这段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23.【答案】(1)汽化
(2)反射
(3)3840
【知识点】光的反射;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答;
(3)根据公式Q=I2Rt计算产生的热量。
【解答】(1)除雾过程中,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
(2)如图甲,汽车后方的景象出现在后视镜中,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工作10分钟产生的热量是:Q=I2Rt=(0.8A)2×10Ω×600s=3840J。
24.【答案】(1)硫酸铜(或CuSO4)
(2)①Na2CO3 ;②Na2SO4、Na2CO3;③NaCl、Na2CO3⑤NaCl、Na2SO4、Na2CO3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1)硫酸铜溶液成蓝色;
(2)碳酸钡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钡不能与酸反应。氯离子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硫酸铜溶于水后,溶液颜色为蓝色,而实际得到无色溶液,说明肯定没有硫酸铜。
(2)①无色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而白色沉淀加入稀硫酸后,生成气体,但有剩余的沉淀未溶,这说明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那么固体粉末中肯定存在碳酸钠。由于加入了稀硫酸,因此无法判断沉淀硫酸钡是硫酸钠反应生成,还是加入的稀硫酸反应生成,因此可能存在硫酸钠;
②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后过滤得到的无色溶液,加入硝酸银后,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这些氯化银可能是氯化钡反应生成,也可能是溶液中的氯化钠反应所致,因此可能存在氯化钠。
③固体粉末加水后得到无色溶液,如果有氧化钙,那么它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肯定没有氧化钙。
则固体粉末的构成:
①如果只有一种,那么为 Na2CO3 ;
②如果有两种,那么为: Na2SO4、Na2CO3;NaCl、Na2CO3 ;
③如果有三种,那么为: NaCl、Na2SO4、Na2CO3 。
25.【答案】(1)使加入反应物后瓶内的初始气压与原气压相同
(2)相等质量的催化剂使相等质量的过氧化氢分解达到相同气压,过氧化氢酶所需的时间更短(相等时间内,与二氧化锰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酶能使瓶内气压达到更大值)
(3)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反应过快,温度过高,降低了酶的活性
【知识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1)从容器中抽出气体后,相当于封闭气体的质量不变而体积变大。此时注入相同体积的溶液,可以使剩余气体的体积恢复原来数值,从而保持容器内气压不变。
(2)根据图乙可知,当过氧化氢酶和二氧化锰的质量都是5.6毫克时,前者经过约20s,后者经过约200s气压大的1.4×105Pa,这说明前者的催化能力大于后者,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温度过高对酶的活性的影响分析解答。
【解答】(1)步骤②将注射器B中的2毫升H2O2溶液全部注入容器前,用注射器A先从容器中抽出2毫升气体,其目的使加入反应物后瓶内的初始气压与原气压相同。
(2)小明分析相关数据,得出“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的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强”这一结论,其依据是:相等质量的催化剂使相等质量的过氧化氢分解达到相同气压,过氧化氢酶所需的时间更短(相等时间内,与二氧化锰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酶能使瓶内气压达到更大值)。
(3)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小明推测: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过氧化氢分解突然变慢,其理由: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反应过快,温度过高,降低了酶的活性。
26.【答案】碳酸钠的水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白色固体中有碳酸钠;二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但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氢氧化钠则不能。
【解答】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液都呈碱性,所以利用酚酞变红无法证明溶液中存在哪种物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取少量步骤 1 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向滤液中加过量氯化钙,可以除去碳酸钠,然后再加酚酞时,无明显现象,则说明一定没有氢氧化钠,故假设二成立。
27.【答案】(1)贵州爬岩鳅的心率随烟雾溶解度浓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烟雾溶解度浓度为200mL/60g时心率最快
(2)不可行,不能排除爬岩鳅个体差异的影响
(3)人体吸进去的是烟雾,而不是直接吃进去烟草,烟草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呼吸系统主要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解答】(1)从曲线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贵州爬岩鳅的心率随烟雾溶解度浓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烟雾溶解度浓度为200mL/60g时心率最快;
(2)对比原实验中将同一条放在不同的烟雾中测心率,我认为取4条大小一致的贵州爬岩鲋会存在个体差异对本实验的影响;
(3)我认为是不合理的, 因为人体吸进去的是烟雾,而不是直接吃进去烟草,烟草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
故答案为:(1) 贵州爬岩鳅的心率随烟雾溶解度浓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烟雾溶解度浓度为200mL/60g时心率最快 (2) 不可行,不能排除爬岩鳅个体差异的影响 (3) 人体吸进去的是烟雾,而不是直接吃进去烟草,烟草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
28.【答案】(1)S
(2)多次拨动自制的指南针,静止时总是指示南北方向
(3)硬壳卡纸折成直角时要对折,大头针做成支座时要找准卡纸的重心位置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2)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无论拨动多少次,指南针静止下来时,它都会指向南北方向。
(3)根据评价量表中的要求分析解答。
【解答】(1)将条形磁铁的S极靠近图乙中缝衣针的针尖,缝衣针被排斥,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缝衣针针尖位置应该为S极。
(2)在不添加器材情况下,若要确定简易指南针是否能够指示南北,那么操作为:多次拨动自制的指南针,静止时总是指示南北方向。
(3)对该指南针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硬壳卡纸折成直角时要对折,大头针做成支座时要找准卡纸的重心位置。
29.【答案】(1)压力大小
(2)0.1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重力是否有关;
(2)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1)在实验1、2、3中,木块的重力相同,螺杆旋转的圈数越多,则压力越大,此时测力计的示数越大,那么得到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且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木块保持静止状态,它受到测力计向上的拉力,向下的重力和滑动摩擦力,即F=G+f。在第4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F-G=1.3N-1.2N=0.1N。
30.【答案】(1)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
(2)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3)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的设计思想解答。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当平面镜与桌面不垂直时,像要么成在桌面上方,要么成在桌面下方,很难与像完全重合。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解答】(1)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
(2)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我认为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3)蜡烛A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与它关于平面镜对称,只要平面镜所在的那个平面的位置保持不变,那么像的位置就保持不变,故选A。
31.【答案】(1)最右端
(2)眼睛注视电压表,向右移动滑片直到电压表读数为2.5伏为止
(3)电路中电流为某些值时(如0.5A),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与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大于电源电压(6V)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2)当灯泡正常发光时,它两端的电压为3.5V,此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也就是电压表的示数为:U变=U总-U=6V-3.5V=2.5V,据此描述操作步骤。
(3)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且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据此结合图像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紧挨图可知,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阻值最大,则:在闭合开关前,应将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
(2)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Р移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能完成实验任务,接下来应该眼睛注视电压表,向右移动滑片直到电压表读数为2.5伏为止。
(3)老师据图指出该曲线是错误的,理由是:电路中电流为某些值时(如0.5A),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与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大于电源电压(6V)。
32.【答案】(1)无人机对地面的压力:F=G=mg=3.6kg×10N/kg=36N;
无人机对地面的压强:。
(2)无人机飞行的时间:;
(3)无人机的重力做功:W=Gh=36N×50m=1800J。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F=G=mg计算无人机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公式计算无人机对地面的压强。
(2)根据公式计算飞行的时间;
(3)根据W=Gh计算重力做功大小。
33.【答案】(1)2H2+O22H2O
(2)正极
(3)A;B;D;E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分析;
(2)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分析;
(3)根据题中所给资料、氢燃料电池中能量的变化及氢气的可燃性分析。
【解答】(1) 氢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被称为“电解水的逆反应”, 为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 2H2+O22H2O ;
(2) 电池板A极产生气体为氧气,相当于电源的正极;
(3) 新型燃料电池产物为水,属于清洁无污染能源 ,A正确;由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质子能通过质子膜,电子不能通过质子膜 ,B正确; 电池内部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C错误; 氢气具有可燃性,考虑到氢气的性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内应安装防爆装置,D正确; 氢燃料电池发电并带动公交车运动时包含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化学能-电能-机械能,E正确;
故答案为:(1) 2H2+O22H2O ;(2)正极;(3)ABDE。
34.【答案】(1)
(2)FL1=GL2
F×(8m-2m)=2.1×105N×2 m
F=7×104N
F=G=mg
m==7×103kg
【知识点】杠杆及其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在杠杆转动时,保持不动的点就是杠杆的支点。
(2)根据图片可知,箱梁的重力作用在桥面的中间,也就是在独柱墩的中间,则此时阻力臂L2等于桥面宽度的一半。而货车对桥面的压力为动力,动力臂等于压力作用点到桥面中心距离减去箱梁宽度的一半,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桥面顺时针方向偏转时,只有独柱墩与箱梁接触的右端点不动,则这个点为杠杆的支点,如下图所示:
35.【答案】(1)基因
(2)种群
(3)③④⑤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染色体包含了蛋白质和DNA,DNA上的有效片段是基因,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所决定的;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群落;当植物的根细胞液溶度大于土壤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
【解答】(1)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相比普通水稻,海水稻具有耐盐碱性,此性状是由基因所决定的;
(2)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所以生活在同一片海边滩涂的所有海水稻可看作一个种群;
(3)③海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普通水稻大,在盐碱地中不容易失水;④海水与淡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稀释后再进行浇灌。 减少盐碱地的土壤液浓度,防止植物失水;⑤海水稻是一种具备抗早、抗涝、抗倒伏等特异抗性优势的珍稀水稻。 所以中三个事实都属于海水稻种植成功的因素;
故答案为:(1) 基因 (2) 种群 (3) ③④⑤
36.【答案】(1)复分解
(2)3;第三次实验只生成了3.3g气体
(3)设 该米醋中 醋酸的含量为x
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60 44
100gx 3.3g
60:44=100gx :3.3g
x=4.5%。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酸与盐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2)根据表中数据确定物质反应情况分析;
(3)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醋酸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醋与碳酸氢钠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由表中数据可知,加入碳酸氢钠后锥形瓶内减少质量即为产生二氧化碳质量,第一次加入25克碳酸氢钠溶液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100g+25g-123.9g=1.1g,第2次加入50克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100g+50g-147.8g=2.2g,第3次加入100克碳酸氢钠溶液,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100g+100-196.7g=3.3g,由此可知,第3次碳酸氢钠过量;
(3)设 该米醋中 醋酸的含量为x
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60 44
100gx 3.3g
60:44=100gx :3.3g
x=4.5%。
故答案为:(1)复分解;(2)3;第三次实验只生成了3.3g气体;(3)4.5%。
37.【答案】(1)断开
(2)药液吸收的热量等于释放的热量
(3)当Sa接2,同时Sb断开时,电路中只有R2工作,电路中电阻较大,此时处于文火萃取状态;
由可得:R2===484Ω;
(4)由图3读出电煎药壶正常工作时,经历一次高火加热和文火萃取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14min=840s,t2=36min-14min=22min=1320s;
则经历一次高火加热和文火萃取电流做的功为:W=W1+W2=Pt1+Pt2=500W×840s+100W×1320s=5.52×105J。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分析电路得出,当Sa接2同时Sb闭合、当Sa接2同时Sb断开、当Sa接1同时Sb断开的电路组成,确定相应的状态;
(2)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文火萃取时产生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之间的关系判断;
(3)当Sa接2,同时Sb断开时,电路中只有R2工作,处于文火萃取状态;已知文火萃取的功率,利用可求R2的阻值;(4)由图3读出电煎药壶正常工作时,经历一次高火加热和文火萃取所消耗的时间,然后根据W=Pt分别求出高火加热和文火萃取电流做的功。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Sa接2,同时Sb闭合时,电路中R1、R2并联,电路中电阻最小,由可知,此时电功率最大,处于高火加热状态;
当Sa接2,同时Sb断开时,电路中只有R2工作,电路中电阻较大,由可知此时电功率较大,处于文火萃取状态;
当Sa接1,同时Sb断开时,电路中R1、R2串联,电路中电阻最大,由可知此时电功率较小,处于小功率保温状态;
所以,当Sa接1,同时Sb断开时,电路处于保温阶段;
(2)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文火萃取时产生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相平衡,则温度会保持在98℃不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