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实验探究专练(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实验探究专练(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5-29 20:19:07

文档简介

期末实验探究专项练习
1.如题图,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1)当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原因可能是 ;若压强计在使用前出现如图A中的情形,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填序号);
A.将右侧管中的液体倒掉一些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 反映的,这是什么研究方法 。
(3)通过B、C两图可得到结论: ;
(4)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C、D所示,可得出结论是: ;
(5)通过图C和图E,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理由是 .
2.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图。
(1)物块A浸没在水中后受到的浮力比未浸没前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N,得出结论: 。
(2)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选用的操作是: 得出结论: 。(3)为了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应选用的操作是: 得出结论: 。
(4)拓展:进行完上面的实验后,同学们又大胆猜测: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并完成此探究。
①实验中应保持 和 不变,改变物体的 。
②分别观察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若示数 相同,则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反之则有关。
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杠杆放在支架上并置于水平桌面,静止时发现杠杆左低右高,此时杠杆处于 (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目的是 ;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将 (选填“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或“仍然平衡”);
(3)实验中,多次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记录多组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静止在水平位置,当弹簧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为什么 。
(5)如图丁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2cm,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 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为 N.
4.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1)实验过程中,应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沿 做________运动;
(2)如果在第一次实验时,忽略绳重和摩擦,可以计算出动滑轮的重为 _N;
(3)第2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保留1位小数)
(4)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 。分析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5)结合实际生活,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
A.增大绳重 B.减轻动滑轮重 C.加快物体提升的速度
5.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前他有如下猜想: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1)实验中,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________运动。
(2)下表是小明探究过程中记录的两次对比实验数据:
次数 物体 物重G/N 拉升高度h/cm 拉力F/N 拉动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木块 6 8 1.20 80 50/%
2 小车 6 10 0.75 100
①第22次实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②进行这两次对比实验是为了研究斜面机械效率与________的关系;
(3)小明进一步研究发现,将长50cm的木板搭成倾角不同的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把重为5N的物块从斜面底端拉至顶端的过程中,额外功W额外与斜面的水平长度L(木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长度)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①由图象可知:W额外与L成________比;
②当斜面的水平长度L=0.4m时,拉力做的总功为________J;
③若将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匀速拉动木板上的物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期末实验探究专练
1.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质量,然后再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实验步骤如下.
(1)通过比较B、C两图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分析E和G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________有关.
(2)在D和E两图中,是为了研究浮力与________的关系;根据图中实验数据可知在图F中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____N,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ρ水=1×103kg/m3)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G中液体的密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4)实验后,小明还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橡皮泥,并就上述材料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橡皮泥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橡皮泥沉至水底.
步骤二:将橡皮泥捏成“船”再放入水中,橡皮泥漂浮在水中.
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橡皮泥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二次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小明由此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按照如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先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______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_________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________排开水所受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若溢水杯的水没有装满,则会导致本实验测量的F浮____ G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石块按图所示,从与水面刚刚接触时下放至图中虚线位置.能大致反映石块下降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与浸入液体深度h深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D.
3.小明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如甲图,小明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杠杆调节好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________个钩码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后,小红利用杠杆测出小石块密度,步骤如下:
(1)如图丁,把小石块和钩码分别挂在杠杆上,调节位置使杠杆平衡,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石块悬挂处到支点距离L1和钩码悬挂处到支点距离L2;
(2)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保持L1不变,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水平平衡,测出钩码悬挂处到支点距离为L3;
(3)已知L2:L3=5:3,则小石块的密度ρ石= __________kg/m3(ρ水=1.0×103kg/m3).
4.小聪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74.1
2 6 0.1 2.4 0.3
3 4 0.1 1.4 0.5 57.1
4 4 0.2 1.4 1.0 57.1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大小时,应使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________状态进行读数(选填“缓慢拉动”或“静止”).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3次和第________次实验是按丙图装置测机械效率的.
(3)请你帮助小聪计算出第2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后一位).
(4)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_______.
(5)根据实验数据推测,使用图丙滑轮组将重6N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为________(只填序号).
A.52.2% B.57.1% C.64.3% D.83.3%
现有一形状不规则的木块,小明同学用图甲、乙丙所示的方法测出了木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已知水的密度ρ水)
向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水,水的体积记为V1.
将木块轻轻放入容器中,液面上升至V2.
(3)用细针将木块按压,使木块浸没于水中,液面上升至V3.请写出下列物理量的表达式:木块的质量m=    ,木块的体积V=   ,木块密度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