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观
潮
部编版四年级上
目
录
一
说
教材
二
说
学生
三
说
教法
学法
四
说
过程
五
说
作业
七
说
效果
六
说
板书
第一部分
说教材
说教材
教材位置和作用
写
景
阅读想象能力
“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说教材
教材简析
课文结构清楚,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描写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这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说教材
教学目标
1、会认“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称”。
2、边读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描写方法。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程标准
学生认知
说教材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教材内容
身心发展
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第二部分
说学生
说学生
学情分析
对写景文章有初步认识,字词有一定的积累,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
书写能力有待加强,对语句言外之意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生活经验有限,对大潮的雄伟景象凭想象难以感受,需借助直观的图像。
第三部分
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
上课时播放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文字描写深刻感受。
朗读体会法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能把潮来时的那种气势读出来。
讨论法
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学习精神。
说学法
学习方法
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奇”在哪 ?
合作交流式学法
自主探究式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说说文中的哪些词和句用得好。
第四部分
说过程
说过程
1、创情境导课题
2、读课文学字词
3、再读课文理层次
4、深入感知课文
5、归纳总结
说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潮水声作衬托,同时用优美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渲染课堂气氛,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
说过程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盐(yán) 屹(yì) 昂(áng) 顿(dùn) 鼎(dǐng) 沸(fèi)
贯(guàn) 浩(hào) 崩(bēng) 震(zhèn) 霎(shà) 余(yú)
会认
新课标极力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或采用查字典等自学方式解决。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指名读,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多种方式读。
说过程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会写
说过程
称
chēng
称号 称呼
chèn
称职 称心
薄
báo
薄饼 薄冰
bó
薄雾
多音字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师指导,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说过程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中心句
统领全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说过程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整体感知
潮
来
时
潮
来
前
潮
来
时
潮
来
后
时间顺序
说过程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学习每段前,自由读,合作读等形式来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说过程
4.品读课文,深入感知
潮来前是什么景象呢?
潮来前
说过程
潮来前
创设情境:
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 你会怎么做 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们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说过程
潮来时
如此壮观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
潮来时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
说过程
潮来时
出示自学提示:作者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
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描写?
小组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由远及近的顺序和声、形变化的特点来描写潮水来势汹涌的。
教师指导
说过程
潮来时
指导朗读
学生自己读,小组比赛读,看谁能把那种山崩地裂、万马奔腾的气势读出来。
说过程
课堂活动
假如你是观潮现场的一位小记者,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把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奇观介绍给他人
课标强调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作为小记者介绍钱塘江大潮,变换身份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新奇,将学到的语言内化,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说过程
潮来后
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说过程
5.归纳总结
归纳课文
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尤其是抓住大潮来的声音巨大、浪头罕见的声、形特点,同时通过人们的反应来衬托大潮之汹涌,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一节课下来,学生头脑里涌进了大量的零碎信息,往往产生理不顺的现象。因此,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顾这篇课文的一个描写过程,帮助学生对此进行简单的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第五部分
说作业
说作业
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课后请同学们按一定的顺序写一个你喜欢的景物或景观的片段,将它介绍给你的好朋友吧!
作业设计
在课堂小记者活动的基础上,再次发挥其主动性,去介绍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给好朋友,是对本课所学的描写方法的巩固,也是对写景类作文的训练体验。
第六部分
说板书
说板书
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精髓,不仅可以体现课文主要内容,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板书掌握整个课堂教学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第七部分
说效果
说效果
1.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通过边读书边想画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
2.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新奇,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读中感悟,读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掌握作者写景物的描写方法,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之美。
效果
感谢
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