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中考冲刺之生物探究题专题突破(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通用版中考冲刺之生物探究题专题突破(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9 14:5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冲刺之生物探究题专题突破
1. 探究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坦途,任何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大胆的假设、严谨的求证和日复一日的坚持,请结合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回答问题。
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学说
1831年,22岁的达尔文由剑桥大学顺利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登上了“贝格尔号”,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南美东海岸科考工作。随着科学考察的进行,物种进化的思想逐步占据了他的头脑。1859年11月24日,他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利用搜集到的翔实证据,综合前人的观点,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著名的“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随“贝格尔号”环球旅行时,随身带了几只鸟,为了喂养这些鸟,在船舱中种了一种叫草芦的草。船舱很暗,只有窗户透射进阳光,达尔文注意到,草的幼苗向窗户的方向弯曲、生长。但后来几十年时间内,达尔文忙着创建进化论,直到其晚年,才着手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植物向光性的问题。
如图是达尔文用某植物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萌发时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是一个鞘状结构,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设计的实验,将胚芽鞘置于不透光的纸盒内,一侧有小孔,光线可进入,表示单侧光照射。A中胚芽鞘完整,受到单侧光照射后,向光弯曲生长;B中胚芽鞘切去尖端,受到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C中用不透光的锡箔遮住尖端;D中用锡箔遮住尖端下部。
(1)受单侧光照射后,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光性。植物向光生长,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这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   。
(2)A、B组的变量是   ,C、D组的变量是   。
(3)根据A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可知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   (部位)有关。
(4)为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以下,达尔文设计了C、D组对照实验。若达尔文作的假设是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以下,而最终实验结果是C组胚芽鞘直立生长,D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那么,该实验结果是否支持达尔文所作的假设?   。实验结论应该是:   。
2. 学习植物的感应性后,小应进行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并用水浸湿,填满培养皿,把4粒浸泡过的玉米种子如图甲摆放(胚根都朝向培养皿中心)
②盖上培养皿盖,用透明胶带固定,将培养皿侧立于橡皮泥上,放在暗处;
③观察并记录每颗玉米粒根和芽的生长方向
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
(1)本实验验证了植物的哪种感应性现象   ?这种感应性现象是对外界的什么刺激作出的反应?   。
(2)培养皿放在暗处的目的是   
(3)请设计一个室外空旷处进行的实验,在不用任何药剂、装置和不触及幼苗的情况下,使盆栽植物长成右图乙所示形状。请简要说明实验思路   
3.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箘.如图是小明同学研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吸收溶液中的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时,首先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除去氧气和灭菌,冷却后待用。然后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葡萄糖溶液和一定量的酵母菌.实验过程中液体从细玻璃管口滴出,统计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液滴数。
时间液滴数温度 第1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15℃ 6 16 22 22 22
35℃ 10 24 32 32 12
55℃ 0 2 2 2 2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2)实验运用了转换法这一科学方法,即通过 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
(3)55℃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原因是细胞内 的催化作用受到影响。
(4)35℃时,第5分钟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比第4分钟少,原因可能是 。
4. (2022 盐城)某校生物社团为了探究“香烟烟雾溶解液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分别收集1、3、5、7、9支香烟完全燃烧产生的烟雾,并溶解于水中,制成相应的烟雾溶解液各100mL;
②选择大小相同的透明水槽6个,各注入放置了一昼夜的清水1500mL,标记为1~6号;
③向1号水槽中加入AmL的清水,2~6号水槽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香烟烟雾溶解液各100mL;
④向6个水槽内分别放入形态大小和生理状况大致和同的金鱼各3条,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金鱼的呼吸频率;
⑤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⑥汇总分析数据,计算平均值,绘制成折线图如下:
⑦实验结束后将金鱼放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③中,A处应填入的数据为   mL,本实验中    号水槽是对照组。
(2)实验中香烟烟雾溶解液浓度较低时,金鱼的呼吸频率逐渐加快,随着香烟烟雾溶解液浓度的进一步增加,金鱼的呼吸频率逐渐    。
(3)尼古丁是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之一,主要分布在烟草细胞的    (选填“液泡”或“细胞核”)中。它大部分由呼吸系统进入人体,通过    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危害健康。
5. (2022 眉山)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麦的种子和幼苗开展了相关实验。图一表示用小麦种子验证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二中的①②③表示小麦幼苗的某些生理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装置中,甲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乙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丁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2)图二所示的小麦幼苗生理活动中,①表示    ,其主要场所是   ;②表示    ,其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片的    ;③表示    ,其场所是    。
(3)为验证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能合成淀粉,首先应该将小麦幼苗进行相应的处理是    ,再用黑纸片将叶片Ⅰ的b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后置于光照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小麦幼苗摘下叶片Ⅰ,经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能变蓝的是叶片Ⅰ的    部分。
6. 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关闭阀门a、b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光照前阻断叶片间有机物运输)。
③打开阀门a,将透明塑料袋中气体通入甲,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
④打开阀门b,将黑色塑料袋中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
⑤取下叶片A、B,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     运走耗尽。
(2)一段时间后塑料袋A内会出现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填生理活动);步骤③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是检测塑料袋内产生了    。
(3)步骤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来自植物    (填生理活动)。
(4)步骤⑤中,若只有A叶片变蓝色,则说明    。
7. 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回答:
(1)研究人员通过   比较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的影响;
(2)比较曲线4与5,可知   能明显促进侧芽的伸长;
(3)比较曲线l、2与4,可知  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生长素.
8. (2022 咸宁)2022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立法保护,将引领我国湿地保护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生物兴趣小组对某湿地公园开展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有很多生物。如:菹草(一种沉水植物)、芦苇、水杉、水蚤、小虾、小鱼等。
(1)影响菹草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如:   (写一点)。
(2)菹草是小虾的美食,小鱼捕食小虾。请写出与此相关的食物链:   。
(3)小林同学认为,含洗洁精、洗手液等洗涤用品的生活污水可能对湿地水质产生不良影响。他通过查资料发现,许多沉水植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例如菹草。为了探究洗洁精是否会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以及菹草是否对水质有净化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次/分钟)
A组 大小、发育状况相近的水蚤,每组10只 清水100毫升 观察、记录每只水蚤的心率,并计算每组平均值 198
B组 洗洁精稀释液100毫升 154
C组 浸泡过菹草的洗洁精稀释液100毫升 176
请分析回答:
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
②每组计算水蚤心率的平均值,目的是:   。
③根据上表中实验结果,小林得出: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菹草能减弱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以上结论的依据是:   。
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可为。你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是:   (写一点)。
9. 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材料为生长状况相同的杨树枝条,分成等量的六组插入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清水中培养。实验分四次并在同一实验室内完成,每次实验直到枝条不再生根为止,计算每组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生长素浓度根数量实验日期 0.2g/L 0.02g/L 0.002g/L 0.0002g/L 0.00002g/L 清水
5月26日 0 0 0 1 6 0
5月31日 0 0 0 2 11 0
6月5日 0 1 2 5 13 1
6月10日 0 2 5 6 16 1
(1)本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   。
(2)表中数据显示,用浓度为   的生长素培养,枝条生根最多。
(3)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过大时   (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枝条的生根。
(4)有同学分析上表的数据后,得出一个结论“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  。理由是   。
10.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中种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广泛的类群,我们所熟悉的花生就是其一。
(一)花生种子的主要结构是由    发育来的,其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    提供。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环境条件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据表分析:
培养瓶编号 种子的数量(粒)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且相同)
① 10 培养瓶底部垫有浸湿的布 20℃
② 10 培养瓶底部无水 20℃
③ 10 培养瓶底部垫有浸湿的布 0℃
④ 10 A 20℃
若探究“空气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表中A处的操作应为    ;
若探究“水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需选取①和②为对照实验,请改正实验设计的一处不足:   。
(二)植物种子萌发成幼苗后,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制造有机物,在满足植物自身需求的同时,也为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1)图甲是花生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有    。图乙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花生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图。d点产生的原因与图甲中结构④部分的关闭有关,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一天内花生幼苗有机物积累最少和最多的点分别是图乙中的  
______ (填字母)。
(2)为了进一步探究花生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    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走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考冲刺之生物探究题专题突破(参考答案)
一、探究题
1. 【答案】(1)适应(2)有无尖端遮光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以下)(3)尖端
(4)否(或不支持)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解析】【考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分析】单侧光刺激导致生长抑制物质在向光一侧积累,从而造成植物向光性生长的。
【解答】解:(1)受单侧光照射后,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光性。植物向光生长,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这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2)A、B组的变量是有无尖端,C、D组的变量是遮光部位。
(3)根据A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可知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有关。
(4)为探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以下,达尔文设计了C、D组对照实验。若达尔文作的假设是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以下,而最终实验结果是C组胚芽鞘直立生长,D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那么,该实验结果不支持达尔文所作的假设。实验结论应该是: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故答案为:(1)适应(2)有无尖端遮光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以下)(3)尖端
(4)否(或不支持)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点评】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有一定的浓度“阈值”,在这个“阈值”以下,浓度越高,则促进作用越大。
2. 【答案】(1)根的向地性;对地球引力的刺激作为的反应
(2)为了排除阳光或者说光对种子各部分生长发育的影响
(3)将栽有正常生长的植株的花盆横(侧)放,等植株弯向上方生长后,再摆正花盆
【解析】【考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玉米的根总是朝向下方生长,此现象可能与播种时种子胚根的朝向有关,也可能无关。
【解答】解:(1)本实验中的4粒种子,分别指向4个不同方向,并且用棉花团固定,观察放置不同方向的种子的根生长方向有什么不同,为了验证根的向地性。根的向地性这种感应性现象是对地球引力的刺激作为的反应。
(2)光对植物也有感应性,为了排除阳光或者说光对种子各部分生长发育的影响,培养皿应放在暗处。
(3)要想幼嫩植株长成如图所示形态,可以将栽有正常生长的植株的花盆横(侧)放,等植株弯向上方生长后,再摆正花盆即可。其原理是茎具有背地性。
故答案为:(1)根的向地性;对地球引力的刺激作为的反应
(2)为了排除阳光或者说光对种子各部分生长发育的影响
(3)将栽有正常生长的植株的花盆横(侧)放,等植株弯向上方生长后,再摆正花盆
【点评】本题是一道科学探究题目,解答此题要熟悉实验过程及实验原理。
3. 【答案】(1)温度对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2)液滴数;(3)酶;(4)葡萄糖减少
【解析】解:(1)实验过程中,由于温度不同,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不同,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故填:温度对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
(2)该实验运用了转换法这一科学方法,即通过液滴数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故填:液滴数。
(3) 55℃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原因是细胞内酶的催化作用受到影响。故填:酶。
(4) 35°℃时,第5分钟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比第4分钟少,原因可能是随着反应进行,葡萄糖减少。故填:葡萄糖减少。
4. 【答案】(1)100;1 (2)减慢 (3)液泡;肺泡
【解析】【考点】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
(2)在“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时,实验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除烟草浸出液的浓度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据此解答。
【解答】解:(1)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故1号和2~6号水槽应加入等量的液体,因此A处应填入的数据为100mL。本题是探究香烟烟雾溶解液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加入香烟烟雾溶解液的实验组,加清水的1号水槽是对照组。
(2)根据坐标曲线可知,实验中香烟烟雾溶解液浓度较低时,金鱼的呼吸频率逐渐加快,随着香烟烟雾溶解液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到一定浓度后,金鱼的呼吸频率开始减慢。
(3)烟草细胞内的液泡中的细胞液中溶解有植物细胞产生的色素等物质。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氧气等物质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故答案为:(1)100;1 (2)减慢 (3)液泡;肺泡
【点评】本题以香烟烟雾溶解液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为知识背景,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依据坐标曲线图,分析数据即可得出结论。
5. 【答案】(1)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完全吸收;证明小麦种子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呼吸作用;线粒体;蒸腾作用;气孔;光合作用;叶绿体
(3)饥饿处理(或暗处理或放置在黑暗中一段时间);a
【解析】【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1)图一表示用小麦种子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要证明种子萌发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则空气在进入乙之前需要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除净。
(2)图二中,①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表示呼吸作用;②释放水蒸气,表示蒸腾作用;③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表示光合作用。
【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图一装置中,甲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乙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完全吸收,丁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证明小麦种子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图二所示的小麦幼苗生理活动中,①表示在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②表示蒸腾作用,其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片的气孔;③表示光合作用,其场所是叶绿体。
(3)为验证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能合成淀粉,首先应该将小麦幼苗进行相应的处理是饥饿处理(或暗处理或放置在黑暗中一段时间),目的是除去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叶片Ⅰ的a进行了光合作用,经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能变蓝。
故答案为:
(1)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完全吸收;证明小麦种子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呼吸作用;线粒体;蒸腾作用;气孔;光合作用;叶绿体
(3)饥饿处理(或暗处理或放置在黑暗中一段时间);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并能正确识图。
6. 【答案】(1)淀粉(有机物);(2)蒸腾作用;氧气;(3)呼吸作用;(4)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解答】解:(1)黑暗处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植物要进行蒸腾作用,其散失的水分在玻璃罩的内壁上凝结成小水珠。氧气有助然的作用,步骤③木条能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
(3)二氧化碳的特点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步骤④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来自植物的呼吸作用。
(4)步骤⑤中,叶片A见光,叶片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说明产生了淀粉,B叶片不见光,处理后不变蓝,没有产生淀粉,若只有A叶片变蓝色,则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故答案为:(1)淀粉(有机物);(2)蒸腾作用;氧气;(3)呼吸作用;(4)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点评】解答本题要弄清楚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有相依存的关系。
7. 【答案】(1)侧芽长度的平均值 (2)赤霉素 (3)顶芽
【解析】【考点】顶端优势.
【分析】(1)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植物变现出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植物的生长表现在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日的增多,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体积增大,使植株生长;而细胞分裂素则是促进细胞分裂,使植株的细胞数目增多,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解答】解:(1)综合实验可知侧芽的生长,同时受到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的影响,由此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不同植物激素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2)通过比较曲线4与5,可知在这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赤霉素的有无,因变量是侧芽的生长状况,其观测指标是侧芽的平均长度,结果是去顶芽切口涂抹赤霉素后侧芽生长的平均长度大于没有涂抹赤霉素的一组,由此说明赤霉素能明显促进侧芽的伸长.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顶芽的分生组织细胞.
(3)比较1、2和4,实验变量为顶芽的有无,实验结果是去掉顶芽后的豌豆植株侧芽的平均长度长,说明顶芽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
故答案为:(1)侧芽长度的平均值 (2)赤霉素 (3)顶芽
【点评】明确实验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便可得出相关的结论.
8. 【答案】(1)温度(阳光、水分、空气等写一点即可)。
(2)菹草→小虾→小鱼。
(3)①洗洁精;②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③使用洗洁精的水蚤心率受抑制,而使用浸泡过菹草的洗洁精的水蚤的心率受抑制较轻;④环境影响生物;⑤减少洗洁精、洗手液的使用量(其它正确也可)。
【解析】【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1)影响菹草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如阳光、温度、空气、水分等。
(2)菹草是小虾的美食,小鱼捕食小虾。根据食物链的写法: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这几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菹草→小虾→小鱼。
(3)①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唯一的变量是洗洁精不同,探究的是洗洁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B组和C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唯一的变量是菹草浸泡,探究的是菹草能否减弱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②每组计算水蚤心率的平均值,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减少有生病的水蚤或其它原因导致的实验数据的不准确。
③根据上表中实验结果,小林得出: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菹草能减弱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根据表格中水蚤心率的数据的比较,小林得出以上结论的依据是:使用洗洁精的水蚤心率受抑制,而使用浸泡过菹草的洗洁精的水蚤的心率受抑制较轻。
④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这个实例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可为。通过该实验我感觉到日常生活中需要减少洗洁精、洗手液的使用量,避免这些液体的使用对其它生物造成伤害,对环境造成污染。
故答案为:(1)温度(阳光、水分、空气等写一点即可)。
(2)菹草→小虾→小鱼。
(3)①洗洁精;②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③使用洗洁精的水蚤心率受抑制,而使用浸泡过菹草的洗洁精的水蚤的心率受抑制较轻;④环境影响生物;⑤减少洗洁精、洗手液的使用量(其它正确也可)。
【点评】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写法及设计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 【答案】(1)起对照作用;(2)0.00002g/L;(3)不利于;(4)不正确;没有用浓度更低的生长素做实验。
【解析】【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1)实验中的清水组多为对照作用;
(2)(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适当的生长素有利于根生长,但是浓度过大的生长素反而会使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减小,不利于根生长;
(4)根据没有用浓度更低的生长素做实验分析。
【解答】解:(1)本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2)(3)浓度最大为0.2g/L时,每天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均为0;
当浓度为0.00002g/L,每天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最多;
当生长素的浓度为0时,每天每枝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明显降低,
故得出的结论:适当的生长素有利于根生长,但是浓度过大的生长素反而会使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减小,不利于根生长。
(3)实验中生长素的最低浓度为2×10﹣5克/升,没有用浓度更低的生长素做实验,故得出结论“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这个结论不正确。
故答案为:(1)起对照作用;(2)0.00002g/L;(3)不利于;(4)不正确;没有用浓度更低的生长素做实验。
【点评】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考查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注意实验结论的科学性。
10.【答案】(一)受精卵;子叶;培养瓶底部的水将种子完全浸没;②培养瓶底部垫有无水的布;
(二)(1)叶绿体;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b、f;
(2)①向左;
②叶片B部分变蓝,A部分不变蓝;①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②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解析】【解答】解:(一)花生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子叶提供。①若探究“空气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表中A处的操作应为:培养瓶底部的水将种子完全浸没。若探究“水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需选取①和②为对照实验,请改正实验设计中的一处不足:培养瓶底部垫有无水的布。
(二)(1)图甲是花生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d点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是因为中午温度过高导致甲图中④气孔一部分关闭,这样有利于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防止发生萎蔫现象。f点,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多,b点,植物进行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少。
(2)①关闭阀门,并放置在黑暗处,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气压减小,红墨水在外界气压作用下,向左移动;②将装置移至阳光下,移走氢氧化钠溶液,打开阀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甲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甲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叶片会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故答案为:(一)受精卵;子叶;培养瓶底部的水将种子完全浸没;②培养瓶底部垫有无水的布;
(二)(1)叶绿体;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b、f;
(2)①向左;
②叶片B部分变蓝,A部分不变蓝;①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②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