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教学目标
1、掌握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什么情况是做功,什么情况是不做功,牢记几种不做功的情形。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知道什么情况是做功,什么情况是不做功,牢记几种不做功的情形。
教具准备
1、辅助教具:无。
教学媒体与资源
1、多媒体课程课件、演示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请同学们观看课件思考问题。
用力推石头,石头一动不动,有力,是不是没有成效呢?
踢足球,球飞出后,没有了踢力,足球受到阻力,会停下来,力的作用是不是有了成效?
叉车叉起箱子用了力,力有了成效;托起箱子水平移动,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却没有成效呢?
汽车打滑,车的牵引力产生效果了吗?为什么呢?
本节就让我们来学习功,解开内心的疑惑。
二、新课教学
知识点一 力学中的功
1、功
(1)以下例子的共同点: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2)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3)做功的情形:两个必要因素。
(4)不做功的情形有三种: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无力有距离(不劳无功),有力有距离,但力和距离垂直(垂直无功)。
问题1力和功有什么不同?
思路:力和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作用的结果会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做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功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力的单位是牛顿,功的单位是焦耳。
虽然在做功的过程中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反过来,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力不一定做功。例如,用力推一个静止在地面上的木箱,但没有推动,木箱没有移动,那么,这个推力就没有做功。另外,当力跟物体通过的距离垂直时,这个力也没有做功。例如,小球由于惯性在水平桌面上运动,它受的重力对小球就没有做功。只有当力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又沿这个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才做了功。
知识点二 功的计算
1、功的计算
(1)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注意: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相反时,我们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2)功的单位和物理意义如下。
(3)注意。
问题2起重机将2×104 kg的货物从地上匀速吊起3 m高后,又在水平方向上移动5 m,求起重机做了多少功?
思路:
三、知识总结及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这要求教师对教材及知识点有系统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讲课时抓住重点、游刃有余。本节重点是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知道什么情况是做功,什么情况是不做功,牢记几种不做功的情形。讲课时要注意对上一节知识的复习及运用,讲课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从现实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入手,之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通过学习再深入讲解相关抽象知识,之后又回到联想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课堂上要注意找准时机进行提问,调动同学们积极思考,并给与适当鼓励。
布置作业
1、复习课本知识。
2、完成教材P64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