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模拟试卷2023年5月衢州适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中考模拟试卷2023年5月衢州适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29 20: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中考模拟试卷2023年5月衢州适用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1-10题每小题3分,11-15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有关人进入青春期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脑兴奋性增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B.身体完全发育,有很强的自控能力
C.男女出现第二性征,男女差异更明显D.男生有逸精现象,女生出现月经
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情景,指的大致是 (  )
A.初一的新月 B.初七、初八的上弦月C.十五、十六的满月 D.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
3.五一国际劳动节,化学兴趣小组来到学校的学农基地,发现原本翠绿的葡萄叶片叶色变黄,为使葡萄叶片转绿,学农基地应为这些葡萄追施的化学肥料是(  )
A.Ca3(PO4)2 B.CO(NH2)2 C.KCl D.KH2PO4
4.碘液是一种黄色轻微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常用于生物实验中,以下四个初中科学课本的探究活动中用到碘液试剂作用和性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用碘液检验胚乳中的营养成分
B.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
C.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碘液染色
D.用碘液验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5.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空,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这个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是50cm,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
A.“▽”形的 B.圆形的 C.“△”形 D.无法确定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证据B.火山带和地震带高度重叠,是因为这些地区是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
C.每次地震,都会引发海啸D.地震来临时,高楼层的人可以躲在桌子底下
7.2011年6月11日开始的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在生活中,下列行为不提倡的是(  )
A.让电视机长期待机B.夏季用空调时,把设定温度适当调高
C.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D.使用高效节能型的用电设备
8.下列生物体的结构中,属于器官层次的是(  )
A.莲藕的丝 B.番茄果肉 C.消化系统 D.心脏
9.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气候的原因是(  )
①蒸腾作用旺盛,使大气湿度增加   ②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量增多   ③光合作用旺盛,改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 ④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一样大,但玻璃管的内径不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它们的水银柱上升高度和温度示数情况为(  )
A.内径细的升得高,温度示数大B.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大
C.内径粗的升得高,但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大D.上升高度相同,温度示数也相同
11.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X Y Z
A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脑
B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C 缩手反射 膝跳反射 非条件反射
D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A.A B.B C.C D.D
12.“粘”字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
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C.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凝固
D.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衣服带静电
13.韩国“岁月号”客轮在前往济州岛途中突然急转,装载的货物发生偏移,导致客轮侧翻。客轮急转时装载的货物发生偏移,主要原因是(  )
A.货物的重力变小B.货物具有惯性C.货物受到的阻力消失 D.货物受到平衡力
14.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稀Na0H溶液滴入稀盐酸B.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
C.4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NaOH和NaClD.在20s到40s之间某一时刻,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5.某熨烫机电路主要由发热体、熔丝、控制开关盒等组成,其连接如图所示,其中控制开关盒内有开关、指示灯和分压保护电阻等元件。当该熨烫机接入家庭电路后,闭合开关,指示灯发光,发热体工作。现由于某种原因熔丝熔断,发热体不工作,但指示灯仍发光。下列控制开关盒内元件的连接方式符合要求的是(  )
A.B.C.D.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基本结构时,需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如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制作装片时,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前,应在载玻片中央   .
(2)对光时,左眼注视   ,同时双手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呈雪白色为止.
17.如图所示,坐在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条船,两船就相互远离而去,这个现象表明力的作用是   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状态。
18.“南湊一号”考古发掘出青花瓷器、青铜器、铁器等文物。青铜器文物上的铜绿可用酸洗,清洗后的溶液中含有铜离子,铁器文物中构成铁的基本微粒是   ,铁器存放氯化钠溶液容易生锈,构成氯化钠的基本微粒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9.一重为 0.6N
的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液体中,如图所示,鸡蛋在甲中悬浮,在乙中漂浮,则鸡蛋在甲乙中受到的浮力为 F甲   F乙,甲的密度   乙的密度。(选填“>”、“<”或“=”)
20.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   ,因而容易点燃。
(2)1830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   ,使燃烧更剧烈。
21.2020 年元月,因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使校园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我们渴望相聚在美丽的校园进行学习。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清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可以看出,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是肺泡,它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内的气体
b 通过   作用进入血液。
(2)图二所示心脏的结构,早餐中的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通过小肠吸收并输送到脑部的过程中,氨基酸经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   (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3)图三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你写出①中的葡萄糖暂时离开血液又回归血液的途径:①→   毛细血管(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
(4)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   的生物学观点。
22.2021年4月,“中国好声音”云和赛区的海选现场,吉他手用电话他弹奏乐曲。电吉他发音是通过拾音器(
如图所示)来实现的。磁体产生的磁场会使某些金属弦被磁化。当金属弦被拨动而产生振动时,相当于线圈相对金属弦作运动,使线圈产生电流,此电流通过放大器和扬声器发出声音。
(1)电吉他拾音器的工作原理是   ;
(2)若选用   材质的金属弦(填“铜质弦”或“铁质弦”),无论如何拨动金属弦,扬声器都不能发音。
23. 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50℃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    (填“有”或“没有”)晶体析出.
(2)20℃时,在131.6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     g KNO3.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5空,24- 25题每空3分,26- 28题每空2分,共36分)
24.风油精和蚊香片是常用的驱杀蚊用品,小明想知道在电热蚊香片上滴加少许风油精是否会更
加有效的驱杀蚊子。
现有如下的材料可供实验:蚊香片(有 A、B 两种类型)、蚊香器、风油精、蚊子(数量足
够)、圆筒密闭装置若干个。
老师建议:少许风油精滴两滴即可,其他实验用量合理比例:1 个圆筒密闭装置:1 个蚊香
器:300 只蚊子。
(1)蚊香器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    。
(2)请结合老师的建议,写出该实验的步骤;
25.小科为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大小,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按右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将盆栽绿色植物放入如图所示的装置内,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柱在位置A。将装置放在20℃环境中光照10min后,移动活塞位置,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柱仍维持在位置A。
③若将该装置的玻璃瓶进行遮光处理,在20℃下放置1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1mL的读数,才能使水柱仍维持在A处。
在不考虑温度、大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回答下列问题:
【交流与讨论】
(1)本实验中放置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提供装置内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   。
(2)若以每小时释放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在有光条件下该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   mL/h。
(3)【实验反思】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小科用塑料薄膜将花盆中的土壤密封,以排除   对实验的干扰。小科改进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
26.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则认为“运动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选择不同材料的水平面的目的是   。
(2)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的越    ,从而说明力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下列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能体现“理想实验法”的是(  )
A.研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C.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D.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7.今年3.15央视报道的海沙事件引起广大人民的关注,对于不合格海沙混凝土的危害,专家表示:氯离子(Cl-)超标,将破坏钢筋的钝化膜,引起钢筋锈蚀:当锈蚀率达到10%以上会造成保护层的开裂、剥离、剥落,钢筋的抗震性能大大降低。研究资料表明Na+几乎对钢铁锈蚀无影响,小柯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想探究氯离子(Cl-)对金属锈蚀有什么样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
第1步:取不同浓度的适量盐酸,分别放入洁净的铁钉,如图所示
第2步:第二天观察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盐酸质量分数 0.2% 0.5% 0.8% 1.0% 1.5% 2.5%
铁钉锈蚀情况            
小明认为小柯用盐酸实验明显不妥,因为   ,所以选择 NaCl比较好。知道氯离子的危害后小柯想进一步 证明海沙中是否含有氯离子(Cl-),假设不考虑其他阴离子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可将海沙用蒸馏水洗涤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少量:         海沙中含有氯离子(Cl-)
28.硬度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科学量。硬度的大小可以用如图方法进行测试:
选择规定的淬火钢球,给它加载压力F,将它压到被测试的材料表面,保持规定的时间后卸载压力,就会在材料表面留下凹形压痕。如果用S凹表示凹形压痕的面积,用H表示材料的硬度,某次实验中对一些材料的测试数据如下:
材料 F/N S凹/mm2 H/(N/mm2)
A 10000 100 100
B 10000 200 50
C 20000 100 200
D 15000 150 100
E 7500 25
(1)硬度的定义为:在凹形压痕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   。
(2)请将表格数据填写完整。   。B、C、D、E四种材料的F-S凹图像如上图所示,其中表示材料D硬度的图线是   。
四、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29题4分,30题8分,31题8分,32题4分,33题6分,34题7分,35题7分,共44分)
29.将一个底部封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塞子塞紧管口。把一根橡皮条缠在管子上并迅速来回拉动,很快会观察到塞子被酒精蒸气顶出(如图所示)。请解释塞子被顶出的科学原理。
30.全面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绍兴农村工作的重点。
(1)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
①村委举办了“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小敏对自家庭院进行了绿化,并修建了一个池塘,里面养了水生动植物。小敏家庭院中所有的生物属于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②庭院建设完成后,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1。其中g是通过微生物的   作用实现。
(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能源再利用和减少土壤污染的重要方法。
①垃圾焚烧发电是一种有效处理方法,它是利用了储存在垃圾中的   能。
②小敏家两次电能表显示如图2,他家这30天的用电量为   千瓦时。绍兴某垃圾发电厂3条焚烧线每天能处理2250吨生活垃圾,日发电80万千瓦时,它最多可供   万户类似小敏家庭的日用电。
(3)尾气达标排放,避免二次污染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焚烧温度低于800℃时,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噁英(C12H4O2Cl4)。为降低尾气中二噁英的排放量,垃圾发电厂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通入焚烧炉内的空气量B.焚烧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垃圾
C.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D.升高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度
31.实验室保存一瓶浓盐酸,瓶上的标签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根据标签上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问:
(1)这一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结果精确到0.1)
(2)取100克此瓶内的浓盐酸可以稀释成18.5%的稀盐酸多少克?同时加水多少克?
32.在热带雨林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几乎终生生活在树上会滑翔,体色鲜艳、行为奇特,交配中的树蛙会选择水潭上方的树枝筑起气泡巢来保存受精卵,以便孵化出的小蝌蚪刚好落入水中继续发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的性状是由细胞核内   决定的。
(2)小明通过观察发现池塘里青蛙的受精卵是漂浮在水面的,由此他推断气泡巢可以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   。
(3)黑掌树蛙属于两栖类动物,是   (选填“体内”或“体外”)受精。
(4)黑掌树蛙会滑翔、利用气泡巢保存受精卵的行为都是长期   的结果。
33.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缠绕滑轮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0牛,在保证绳子未断的情况下,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动滑轮重 80牛,摩擦及绳重不计)
(1)物体重为200N,在10s内被匀速拉升1m.求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拉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少?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为多少?(精确到 0.1%)
(2)利用该滑轮组能提起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34.有一种石灰石样品(含杂质但不参与反应),实验室用该样品加入250克盐酸后,得如图表格中部分数据和图象,将残余液体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红色,逐滴滴入10%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刚好变成紫色时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共40克,请计算:
反应时间/分 5 10 15 …
产生气体的质量/克 2.2 4.4 6.6 …
(1)由题目信息可得,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克。
(2)请计算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与氢氧化钠反应的HCl的质量。
(3)请计算加入盐酸的浓度。
35.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1.5V,闭合开关后,把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从最右端向左移动,由于滑动变阻器某处发生断路,滑片P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电流表才有读数,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35V,且电流表读数I与滑片P移动的距离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当电流表开始有读数时,滑片P移动的距离x的值和R2接入电路的阻值;
(2)电阻R1的阻值;
(3)当滑片P移到x等于10cm处时,R2消耗的电功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 进入青春期后 ,我们要注意身体心理健康发展。
【解答】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各部分逐渐发育完善。自控力比较差,比较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B错误。
故选B。
2.【答案】C
【解析】【分析】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
【解答】根据理解可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诗中描述的月相发生的日期与时间并根据如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日出日没时刻、月出月没时刻,根据题意黄昏时月亮升起的日期应该在农历十五、十六。
故选:C
3.【答案】B
【解析】【分析】植物缺乏氮磷钾的表现:
①缺氮:植株浅绿、基部老叶变黄,干燥时呈褐色。茎短而细,分枝或分蘖少,出现早衰现象。若果树缺氮则表现为果小、果少、果皮硬等现象。
②缺磷:植株深绿,常呈红色或紫色,干燥时暗绿。茎短而细,基部叶片变黄,开花期推迟,种子小,不饱满。
③缺钾:老叶沿叶缘首先黄化,严重时叶缘呈灼烧状。
【解答】原本翠绿的葡萄叶片变成黄色,说明缺少氮元素,应该施加氮肥,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分析】(1)淀粉遇碘变蓝。
(2)在观察人洋葱内表皮细胞,为了更加清楚,要用碘液染色。
【解答】ABD、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用碘液检验胚乳中的营养成分、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用碘液验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这三个实验使用碘液的目的都是验证淀粉的存在;C、观察人洋葱内表皮细胞,为了使观察更加清楚,要用碘液染色。所以实验C与ABD中碘液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
故选C。
5.【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和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空,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我们会在地面上看到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太阳通过小孔所成的实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太阳的形状有关,因此为圆形,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解析】【分析】(1)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2)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解答】A、 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证据 ,故说法正确。
B、 火山带和地震带高度重叠,是因为这些地区是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 ,故说法正确。
C、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发生在陆地上的地震一般不会引起,故说法错误。
D、发生地震时,若是在高楼来不及逃离,可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7.【答案】A
【解析】【分析】“节约能源,从我做起。”在生活中我们要切实做到节能.如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有利于节约用电;使用高效节能型的用电设备等。
【解答】A、电视机长期待机,也会消耗电能,故A错误;
B、夏季用空调时,把设定温度适当调高,可以减少电能的消耗,故B正确;
C、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有利于节约用电,故C正确;
D、使用高效节能型的用电设备,节电,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8.【答案】D
【解析】【分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而组织是形态、功能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器官指的是由不同的组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解答】A. 莲藕的丝属于输导组织,A错误;
B. 番茄果肉属于营养组织,B错误;
C. 消化系统属于系统,C错误;
D.心脏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属于器官,D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B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水蒸气蒸发到大气中,还能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调节大气湿度,同时,大力植树造林还可以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是①③④.故答案选:B
【分析】此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意义: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为所有的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0.【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和公式V=Sh分析判断。
【解答】同一杯热水的温度肯定是同一个数值,既然两个温度计都是合格产品,那么它们的测量值应该一样大。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银的体积增大量相同,根据V=Sh可知,内径越细的水银柱升高的越多。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分析】由图三可知:X和Y属于并列关系,同时X和Y又属于Z的从属关系。
【解答】A: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和脊髓是各种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故A错误;
B: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不符合图3所示关系。故B错误;
C: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乳、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故C正确;
D: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浓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A
【解析】【解答】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所以A错;
挂衣钩是被大气压压在墙上的,所以B正确;
冰棒会“粘”住舌头,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固成冰,所以C正确;化纤衣服与皮肤摩擦时,会产生静电,吸引较小的毛绒,所以D正确;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对物理现象的分析。
13.【答案】B
【解析】【分析】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原来货物和轮船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轮船受力发生急转,而货物由于惯性保持运动的运动状态,因此货物发生偏移,导致客轮侧翻,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4.【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情况确定反应进程分析。
【解答】A、由反应中pH的变化情况可知,该反应是将氢氧化钠加入到盐酸中,符合题意;
B、由反应中温度升高可知,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 ,不符合题意;
C、 40s时,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不符合题意;
D、 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pH=7,温度上升到最高,由图示可知在40s到60s之间某一时刻,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B
【解析】【分析】对四个选项中的电路进行分析,哪个符合题目的要求,那么它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如下图所示:当开关闭合后,灯泡和加热体同时被短路,它们都不能正常工作,故A错误;
B.如下图所示:灯泡与分压电阻在一条支路上,熔丝和发热体在一条支路上,二者并联不相互影响,因此熔丝断时发热体停止工作,而灯泡正常发光,故B正确;
C.如下图所示:发热体和分压电阻、灯泡并联,即灯泡单独接在电源上,会由于电压过大被烧毁,故C错误;
D.如下图所示:当开关闭合后,熔丝和发热体所在的支路被短路,它们不能工作,故D错误。
故选B。
16.【答案】(1)滴一滴生理盐水
(2)目镜
【解析】【分析】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a.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b.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c.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d.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e.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解答】解:(1)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前,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选择较大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只要视野中光亮程度适中,光就对好了.
17.【答案】相互;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分析解答。
【解答】如图所示,坐在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条船,两船就相互远离而去,这个现象表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8.【答案】铁原子;钠离子和氯离子;Al2O3
【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常见的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2)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根据名称确定组成离子的种类即可;
(3)根据地壳的元素组成确定两种元素的名称,进而写出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答】(1)铁器文物中构成铁的基本微粒是铁原子;
(2)铁器存放氯化钠溶液容易生锈,构成氯化钠的基本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二者组成的化合物叫三氧化二铝,化学式为: Al2O3 。
19.【答案】=;<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解答】(1)鸡蛋在甲中悬浮,则浮力F甲=G;鸡蛋在乙中漂浮,则浮力F乙=G。鸡蛋的重力保持不变,则它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当浮力相等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密度成反比。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排>V乙排,所以液体密度ρ甲<ρ乙。
20.【答案】(1)着火点低
(2)提供氧气
【解析】【分析】(1)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2)氯酸钾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着火点低,因而容易点燃。
(2)1830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21.【答案】(1)气体扩散
(2)A→C→B→D
(3)④→②→⑤
(4)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解析】【分析】消化系统中,小肠既具有消化作用也有吸收功能,是主要的消化器官,淀粉、蛋白质、脂肪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很多,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利于进行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蠹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大部分的水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形成尿液,所以肾小管能够重吸收全部的是葡萄糖。
【解答】(1)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图1中,是肺泡和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肺泡内的气体 b 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血液。
(2)图二所示心脏的结构,早餐中的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通过小肠吸收,由肠静脉汇集到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开始肺循环,通过肺循环,回到心脏的左心房,流入左心室,通过体循环,把氨基酸送往脑部,可见氨基酸经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右心房A→右心室C→左心房B→左心室D。
(3)图三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健康人的⑦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大部分的水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形成尿液,所以,如果①中的葡萄糖暂时离开血液又回归血液的途径:入球小动脉①→肾小球④→肾小囊腔②→⑤肾小管→毛细血管。
(4)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蠹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2.【答案】(1)电磁感应
(2)铜质弦
【解析】【分析】(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
(2)只有铁磁性物质才能被磁化;铁磁性物质包括铁、钴和镍等。
【解答】(1)根据“当金属弦被拨动而产生振动时,相当于线圈相对金属弦作运动,使线圈产生电流”可知,电吉他拾音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2)铜不能被磁化,而铁能够被磁化,故:若选用铜质弦材质的金属弦,无论如何拨动金属弦,扬声器都不能发音。
23.【答案】有;31.6
【解析】【解答】解:(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50℃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故填:有;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故在131.6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31.6gKNO3,故填:31.6.
【分析】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结合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4.【答案】(1)内能或热能
(2)答题要点:①圆筒密闭装置的设置;②蚊子的选择;③蚊香片的设置:研究环境的设置 ⑤实验时间的设置;⑥观察对象的选择。示例: ①取4个相同的圆筒密闭装置,分别放入相同的蚊香器,标为1、2、3、4。 在②1、2、3、4圆筒密闭装置中的蚊香器里分别装入A蚊香片、加2滴风油精的A蚊香片、 B蚊香片、加2滴风油精B蚊香片。 ③选择1200只条大小相似的健壮蚊子,随机平均分成4份,分别投入1、2、3、4号圆筒密 闭装置中。 ④将四个圆筒密闭装置放在蚊子适宜生活的同一地点。 ⑤加热电蚊器。 ⑥每半小时定时观察圆筒密闭装置蚊子死亡的数量,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并记录。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要探究风油精是否会更加有效的驱杀蚊子,需要控制圆筒密闭程度、蚊子的数量、蚊香片的环境、时间等相同,而改变是否存在风油精,据此设计实验步骤即可。
【解答】(1)蚊香器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或热能。
25.【答案】(1)二氧化碳
(2)3
(3)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1)实验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要增加光合作用的速率,可以适当提高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故本实验中放置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提供装置内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的。
(2)根据步骤②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柱在位置A.将装置放在20℃环境中光照10min后,移动活塞位置,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柱仍维持在位置A.说明10min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0.6-0.2=0.4mL,但光合作用进行时,植物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消耗的氧气也是光合作用释放的,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可以根据步骤③来计算。装置的玻璃瓶进行遮光处理,在20℃下放置1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1mL的读数,才能使水柱仍维持在A处。说明植物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每10min,消耗氧气:0.2-0.1=0.1mL。根据以上所述,该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每10min实际释放的氧气为:0.4+0.1=0.5mL。一个小时(60min)释放的氧气为:0.5mL×6=3mL.故在有光条件下该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3mL/h。
(3)土壤中的微生物的代谢也会影响瓶内气体的体积;为排除微生物的代谢对实验的影响,应用塑料袋等将烧杯口扎紧、密封,是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排除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的干扰。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2)3;(3) 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26.【答案】(1)改变水平面上的阻力大小
(2)慢;改变
(3)A
【解析】【分析】(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2)运动的距离越远,意味着速度减小的越慢;如果没有阻力,那么物体的运动速度就不会减小,据此分析力和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3)理想实验法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得出的某些规律却又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又称推理法,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选择不同材料的水平面的目的是改变水平面上的阻力大小。
(2)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的越慢 ,从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A.研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前面的真空罩实验只能得到空气越稀薄,听到的声音越小的结论,而不能得到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个结论只能靠科学推理得到,故A符合题意;
B.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用一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到镜后寻找像的位置,实验了等效替代法,故B不合题意;
C.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探究力的大小关系时,必须控制其它因素相同,使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不合题意;
D.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探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使用了控制变量法,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7.【答案】HCl会与Fe反应;AgNO3和稀HNO3;白色沉淀
【解析】【分析】根据铁能与盐酸反应,氯离子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分析。
【解答】铁能与盐酸发生反应,所以实验 课题盐酸实验不妥,可选择含有氯离子的氯化钠; 要验证海沙中含有氯离子,可利用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产生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完成,步骤为 将海沙用蒸馏水洗涤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氯离子。
故答案为:HCl会与Fe反应;AgNO3和稀HNO3;白色沉淀。
28.【答案】(1)压力
(2)300;丙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可知,材料的硬度,那么硬度在数值上就等于在凹形压痕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压力;
(2)根据公式计算即可;将四种材料的硬度进行排序,然后根据分析凹形面积相同时对应压力F的大小即可。
【解答】(1) 硬度的定义为:在凹形压痕单位面积上所承受压力;
(1)根据公式得到:;
四种材料的硬度排序为:E>C>D>B;
根据公式可知,当S凹相同时,对应压力的排序为:E>C>D>B;
如下图所示:
表示材料D硬度的图线是丙。
29.【答案】把一根橡皮条缠在管子上并迅速来回拉动,橡皮条对金属管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金属管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由于金属管的热传递,使金属管内的酒精蒸汽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对塞子产生向上的压力不断增大。当压力大于金属管和塞子的摩擦力时,管内的酒精蒸汽对塞子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使塞子跳出,此时酒精蒸汽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解析】【分析】(1)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2)首先根据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知识分析金属管内气体内能增大的过程,再利用相同的原理分析塞子被顶起的过程。
30.【答案】(1)B;分解作用
(2)化学;77.4;31
(3)B;D
【解析】【分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化学能是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可以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者其他形式的能量。垃圾焚烧即通过适当的热分解、燃烧、熔融等反应,使垃圾经过高温下的氧化进行减容,成为残渣或者熔融固体物质的过程。
【解答】(1)庭院中的所有生物包含多个物种,所以属于群落;动植物的遗体、粪便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
(2)焚烧垃圾是通过燃烧把垃圾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用电量是这段时间内电能表两次示数之差:5746.3-5668.9=77.4度;
(3) A、减少通入焚烧炉内的空气量,助燃剂减少,垃圾燃烧更加不充分;故A错误;
B、焚烧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垃圾,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故B正确;
C、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停留时间不够,难以燃烧完全;故C错误;
D、升高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可以让垃圾燃烧的更加充分,不会产生有毒物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1)群落;分解作用;(2)化学;77.4;31;(3)BD。
31.【答案】(1)解:根据标签知道密度及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先求出溶液的质量。m=ρV=1.19×500=595克,再根据溶液公式求解,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595×37%=220.15克=220.2克
(2)解:根据稀释过程中保持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
100×37%=m稀× 18.5%
解得:m稀=200克
m水=m稀-m浓=200-100=100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们有关溶液及密度方面的计算能力。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ρ=m/V。
32.【答案】(1)基因
(2)独立安全的环境
(3)体外
(4)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黑掌树蛙属于树蛙科,是一种树栖蛙类。树蛙形态习性接近雨蛙,但亲缘关系接近蛙科。适应树栖生活。黑掌树蛙脚掌大,脚蹼非常发达,可以用其在空中滑翔。栖息在潮湿的阔叶林区及其边缘地带。体背多为绿色或随环境而异。 黑掌树蛙可从4~5米的高处抛物线式滑翔到地面,从而有飞蛙之称。
两栖类动物: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具有水生脊椎动物与陆生脊椎动物的双重特性。它们既保留了水生祖先的一些特征,如生殖和发育仍在水中进行,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没有成对的附肢等;同时幼体变态发育成成体时,获得了真正陆地脊椎动物的许多特征,如用肺呼吸,具有五趾型四肢等。两栖类动物约有2000多种,常见的如大鲵,俗称"娃娃鱼",以及蛙类等。
【解答】(1)黑掌树蛙眼球突、耳鼓大的性状是由细胞核内基因决定的。
(2)小明通过观察发现池塘里青蛙的受精卵是漂浮在水面的,由此他推断气泡巢可以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独立安全的环境。
(3)黑掌树蛙属于两栖类动物,是体外受精。
(4)黑掌树蛙会滑翔、利用气泡巢保存受精卵的行为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3.【答案】(1)解:F=280N/2=140N s=2h=2×1m=2m
W=Fs=140N×2m=280J P=W/t=28W
=W有用/W总=200J/280J=71.4%
(2)解:G=2×300N-80N=520N, m=G/g=52kg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2,首先根据 计算出绳子上的拉力,再根据s=nh计算出绳子移动的距离,接下来根据W总=Fs计算出拉力所做的功,最后根据 计算出拉力做功的功率。
根据W有=Gh计算出滑轮组做的有用功,再根据公式 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当提起物体的质量达到最大时,绳子上的拉力为300N,根据公式 计算出能够提起物体的最大重力,再根据 计算出提起物体的最大质量。
34.【答案】(1)8.8
(2)设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
NaOH+ HCl=NaCl+H2O
40 36.5
40克×10% x
x=3.65克
(3)设与石灰石反应的HCl质量为x
CaCO3+ 2HCl=CaCl2+H2O+ CO2↑
  73 44
  x 8.8克
x= =14.6克
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100%=7.3%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可知,反应每进行5分钟,产生氢气2.2g;根据图像可知,当20min时,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即反应结束,根据氢气质量和时间的正比关系计算即可;
(2)写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氢氧化钠的溶液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
(3)写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将(2)和(3)中HCl的质量相加得到盐酸溶液溶质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1)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2) 设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
NaOH+ HCl=NaCl+H2O
40 36.5
40克×10% x

解得:x=3.65克;
(3) 设与石灰石反应的HCl质量为x,
CaCO3+ 2HCl=CaCl2+H2O+ CO2↑
  73 44
  x 8.8克

解得:x= =14.6克;
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100%=7.3%。
35.【答案】(1)滑片P移动的距离x=5cm;
R2接入电路的阻值:R2=U2/I=1.35V/0.15A=9Ω.
(2)R1两端的电压:U1=U-U2=1.5V-1.35V=0.15V,R1=U1/I=0.15V/0.15A=1Ω
(3)由乙图可知,当滑片P移到x等于10cm处时,电路中的电流I′=0.3A;
R1两端的电压:U1′=I′R1=0.3A×1Ω=0.3V,
R2两端的电压:U2′=U-U1′=1.5V-0.3V=1.2V,
R2消耗的电功率:P2=U2′I′=1.2V×0.3A=0.36W
【解析】【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图乙读出电流表开始有读数时滑片P移动的距离x的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接入电路R2的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1两端的电压,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R1的阻值。
(2)当滑片P移到x等于10cm处时,根据乙图读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再根据P=UI求出R2的电功率。
【解答】(1)由电路图可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由图乙当电流表开始有读数即I=0.15A时,滑片P移动的距离x=5cm, R2接入电路的阻值:R2=U2/I2=1.35V/0.15A=9Ω
(2) 此电路是串联电路,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可得R1两端的电压U1=U-U2=1.5V-1.35V=0.15V,串联电路电流强度处处相等,所以R1=U1/I=0.15V/0.15A=1Ω
(3) 由乙图可知,当滑片P移到x等于10cm处时,电路中的电流I′=0.3A;
R1两端的电压:U1′=I′R1=0.3A×1Ω=0.3V,
R2两端的电压:U2′=U-U1′=1.5V-0.3V=1.2V,
R2消耗的电功率:P2=U2′I′=1.2V×0.3A=0.36W
故答案为:(1) 9Ω ;(2) 1Ω ;(3) 0.36W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