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1节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章 第1节 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力的三要素;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弹簧、磁体车、足球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力”吧。播放有关足球运动的视频板书:力【活动一】力和力的作用效果1.师:足球是一项热血的运动,赛场上是技术和力量的较量,要想分析什么是力,首先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些情况中,有没有“力”的存在?师生共同分析以上情况均有力的存在。 观看 聆听学生思考,并回答 吸引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内容。举出示例,归纳分析。
新课讲授 展示ppt,引导师: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生活中说的踢、顶、接、捏等概括为作用。前面的物体施加力称为施力物体,后面的物体受到力称为受力物体。所以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板书: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Ppt展示刚才分析的四个力的作用效果师:能不能把这些作用效果进行分类?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板书: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师:想一想,哪些词语可以描述运动状态改变?老师在ppt上书写学生提出的答案【活动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观察小车运动状态的改变,让学生观察到两个物体不接触也有力的作用,分析两辆车的受力情况。2.边展示Ppt边讲解这个过程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3.通过分析两辆车的受力情况,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引导学生理解相互的意思。4.学生体验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课堂练习和讲解【活动三】探究实验1.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得出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2.提醒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的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活动四】力的示意图1.力用符号 F 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板书)介绍牛顿2.找同学来掂一下鸡蛋,感受1N的大小3.演示如何作力的示意图,边作图边总结: 学生思考,并回答聆听,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做笔记学生思考。加速、减速、转弯、启动、停止、调头、旋转亲身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练习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活动思考、归纳、做笔记聆听、做笔记、练习
练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识别通过视频中出现的力,加上演示的力,概括力的概念。 锻炼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将生活经验明确为物理过程和方法。通过亲身体验,加强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针对概念进一步深入分析。找出物理与生活的结合点学习物理要求形成良好规范
4.学生做练习2,展示学生练习作品,并做出引导。5.学生做练习3、4 ,展示学生练习作品,并做出引导。强调力作图时要确认受力物体,作用点要落在受力物体上。 练习、归纳做力的示意图的方法 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小结 聆听,思考 梳理机械运动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反馈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练习 练习1.如图,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能够把另一艘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小船不动吗?为什么?练习2.一位同学沿水平方向用75N的力推箱子,请在下图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练习3.用线将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线对灯的拉力F=4N.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的示意图。练习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C.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以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参与练习,完成题目 教学目标达标检测,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用符号F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五.力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