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
【设计思路】
(一)设计依据
1.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已经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但氧气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他们的头脑中氧气就是供呼吸、支持燃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尤其是氧气的一般方法。因为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他们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刚刚开始,处于盲目阶段,需要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不同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增进对观察类实验的感性认识,锻炼对观察实验中的相关现象进行系统收集、准确描述的能力;教师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对比实验,和学生间的讨论交流,使之能更快地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化学实验探究式学生的兴趣。
2.课标分析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化学课标)提出,对于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教学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1]
因此,本课拟利用好演示实验和学生观察实验,尽可能多地使用对照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更好地感知氧气的存在、性质的活泼,对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形成一定的认识,激发对自主观察实验、对比实验学习活动探索物质的兴趣,锻炼观察实验中对相关现象进行系统收集、准确描述的能力和进行对比实验的能力,是符合课标的上述精神的。
3.教材分析
《氧气的性质》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第二部分的第一课时内容包括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通过选取与人类最为密切的天然物质氧气作为物质知识启蒙教育的素材,能帮助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的关系。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它能与多种金属、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在第二单元的第一部分教材介绍了空气的组成及主要物质的用途,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规律。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碳、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学生素养培养内容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中安排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共同探讨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从多重感官上认识、理解相关知识点,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把握,又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2.实施形式
(1)合作猜想——验证式实验
在实验探究一环节中,要求学生讨论→猜测制作带火星的木条时,放在集气瓶口还是瓶中的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观察→验证实验探究,得出科学结论,锻炼合作猜想实验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加强观察→得出结论的实验能力。
(2)自主观察演示实验-合作探究实验式
在实验探究二、四环节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演示铁丝、硫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进行观察、对比,归纳总结同一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认识氧气的活泼的性质,初步锻炼观察法和对比法在实验中的用法;演示实验中,教师做好规范的操作等安全示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规范行为。
在实验探究三环节中,组织学生合作完成检验氧气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前,进行合理的分工、各司其事,在合作中完成实验内容并通过与学案的整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抓住学习重点的能力。
(3)情境式
本课在引入环节借助到西藏旅游会产生高原反应的现象,引出氧气的用途。在对比带火星的木条、铁丝、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氧气浓度大小和反应程度的关系。
(4)“三程”自主学习单引导学习式
“三程”自主学习单具体参见附件。其中,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课堂自主笔记单,培养学生观、听、思、记结合进行听课和笔记重点内容的能力和良好的及时笔记的习惯;课后自主作业单,巩固氧气的用途、物理与化学性质等知识和实验基本方法,并培养良好的自主作业习惯。
(三)基本思路
根据上情,本课课前、课堂、课后“三程”结合,以学生经历课堂合作猜想→验证实验方案→自主观察演示实验→合作完成学生实验。通过实验来探索氧气的性质的过程,理解氧气的用途、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锻炼猜想实验方法→开展实际操作→进行观察、对比实验信息→得出正确结论的实验基本能力;增进对独立与合作相结合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设计思路的“三程”落实,参见上述课题研究和以下实践过程,此处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继续锻炼自主预习、课堂笔记与课后作业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经历在学习单引导下自主完成预习的过程,锻炼预习能力。
2.课堂:经历合作猜想→验证实验方案→自主观察与对比→归纳教师所做同一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的不同,初步锻炼猜想实验方法→开展实际操作→进行观察、对比实验信息→得出正确结论的基本实验方法;锻炼独立与合作相结合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
3.课后:经历完成自主作业单,巩固氧气的用途、物理与化学性质等知识和实验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主预习、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实验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进对独立与合作相结合进行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用途与性质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题研究
2 一、反馈预习情况,培养良好自主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 1.反馈课前预习情况,投影展示预习单 1.听、思、记 培养学生培养良好自主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
5 二、自主观察、交流,创设情境,介绍氧气用途的视频,初步理解氧气的用途和激发借助实验探究氧气性质的兴趣。 1.创设去西藏旅游需要带什么东西的生活情景,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讨论,说明氧气的用途。2.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介绍氧气的用途。 1.观、思,参与交流——发表见解;说明氧气的用途。2.观、思、记;内化。 使学生初步理解氧气的用途和激发借助实验探究氧气性质的兴趣。
5 三、引导学生观察观察桌上的气体,学会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1、引导学生观察桌上的气体,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几个反面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1、进行观察、思考、交流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25 四、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感受、体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1.设计实验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1.交流、合作进行学生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氧气。 学生初步尝试探究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师生合作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装置图如下实验仪器:三颈瓶,连接氧气袋的单孔塞,装有铁丝(末端系有火柴梗)的单孔塞,连接玻璃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打火机等。操作步骤: 1、在三颈瓶中装少量水,以盖过1处导管口为准。1处连接氧气袋。2、2处用塞子塞紧,3处塞单孔塞。3、缓缓挤压氧气袋,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3处导管口,检验瓶中气体是否收集满。4、点燃一端系有火柴梗的铁丝,待火柴梗将要燃尽时,将装有铁丝的塞子塞到2处。如若需要,再轻轻挤压氧气袋,使氧气充足,铁丝能持续燃烧。教师边演示边提问:(1)提醒学生铁丝在常温下能否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如何判断的。(2)提出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吗?(3)根据教材提示步骤,师生合作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4)提出四个思考题。①火柴的作用是什么?②为何将铁丝绕成螺旋状?③为何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④为何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层细沙? 2.观察、填写学案、思考、交流。(1)根据生活经验得出,铁在常温下能生锈,所以能反应。(2)根据生活经验和教师演示得出不能燃烧。(3)熟悉实验步骤。(4)讨论、交流、思考问题。①引燃铁丝②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③防止火柴消耗过多的氧气④防止生成物温度过高,溅落,炸裂瓶底。 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知识,并了解浓度、接触面对反应的影响,同时了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细节。
3.组织学生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1)回忆生活中看到的木炭燃烧的现象。(2)展示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规范实验操作。(3)指导学生实验 3.合作完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1)根据生活经验,木炭燃烧放热,发出红光。(2)了解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为实验成功打下知识基础。(3)学生合作进行实验,对比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在分工协作中获得知识,体会其中的乐趣。养成从实验到分析再到结论的习惯。
4.教师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1)展示硫粉、介绍硫。(2)说明实验装置的作用。增加了检验二氧化硫和吸收二氧化硫装置。(3)教师演示。 4. 观、思、记;内化。(1)了解硫,知道燃烧硫会生成二氧化硫,导致酸雨环境问题。(2)通过了解改进装置,培养环保意识。(3)观察、填写学案。 培养观察、对比分析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 五、运用化学的概念总结研究物质的内容,形成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回忆氧气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得出氧气是一种性质活泼的气体。 1.了解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2.总结氧气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通过交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体会知识脉络的形成过程。
PAGE
4
^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