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学习目标】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重点 难点】
重点 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
难点 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自学导航】 阅读教材31~33页,完成以下问题: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起源:早在 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
(2)演变:商代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3)书同文;
①背景: 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减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②过程:到 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 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书写简便的 也得到推广。
③意义:文字的推广对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意义: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二、书艺历程
1、形成条件:
(1)材料: 、 的单体汉字的出现,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注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动力: 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文具: 等文具的改进。
2、书法特点:
(1)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东方的审美情趣。
(2)通过自由变化的 和疏密得宜的 ,将绘画艺术的 和书写的 有机融合。
【探究一】
材料一
张旭草书 颜真卿《多宝塔碑》
观察上述两图,说明张旭和颜真卿书法的特点,并总结出隋唐时期书法有什么特点?
3、发展历程:
(1)秦汉时期: 和 都具有书法的美感,都是 文字。
(2)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①主要原因:汉末 , 形成。
②代表:书圣 的《 》被誉为“ ”。
(3)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①原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
②特点:既有 的草书,也出现了 的楷书, 日趋成熟。
③代表:草书大家: 、怀素;楷书大家:颜真卿、 。
(4)宋代:书法艺术各具情态
①特点:推崇 书法风范,追求 而忽略 ,倡导“ ”。.
②主要原因:宋代重文, 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③代表: 、 、米芾、蔡襄。
【探究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我书意造本无法”。
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
请根据材料二回答宋代书法的特点有哪些?
(5)明代:
①更加强调 的创造。
②主要原因:社会进一步 、 。
【探究三】
明代,几乎同时生活于苏州的祝枝山、文徵明虽为好友,但书法情态迥然有别,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文徵明书法则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
3)请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明代书法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印宗秦汉:中国印章的刻制,常用 篆体入印。到思想活跃的 以后,篆刻发展为与 、 一起相得益彰的姊妹艺术。
【合作探究】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
【巩固练习】
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纹、大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述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
2、我国古代,在陶器上出现刻画符号,并与后来的中国成熟的文字有一定渊源,出现在 (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夏朝 D.商周
3、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 )
A、金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4、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 )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5、秦始皇能书同文的根本条件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国家的统一
C、文字的多样性 D、小篆体适合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6、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哪一时期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 )
A 商代 B.西周晚期 C春秋战国 D东汉
7、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原因有
①汉末社会危机激发社会进行深刻反思 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众逐渐形成 ③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8、书法艺术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③西方书法艺术传播到中国起了推动作用 ①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为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厚的社会土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楷书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10、关于隋唐书法艺术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隋唐盛世的出现,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 B、隋唐书法艺术在风格上呈现多样性
C、柳公权、颜真卿的书法为狂放不羁的草书 D、注重法度和规范是此时期书法的特征之一
11、下列关于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
①是由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 ②受中国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影响 ③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 ④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右图为上海世博会的徽标,有关该徽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表现了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意境
②用中国的国粹书法表达出世博会的精神
③体现了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
④表达了中国人民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的不懈努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选择题:1----5 BBBAB
6----10 C D B C C
11-12 C B
探究一二三
(1)张旭是草书圣手,他的狂草“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体现了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颜真卿所作的楷书端正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他创制、的“颜体”是丰裕的盛唐气象,忠贞的个人品质以及高超的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
唐朝书法特点:唐朝统一,书法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张旭等的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2)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3)
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合作探究】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
①魏晋以前,自发阶段,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
②魏晋时期,由隶书延伸出的楷书、行、草,通过众多书法家自觉努力臻于成熟,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越实用功能。
③社会发展决定书艺的发展,书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④个性化趋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