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导学案
(1856 年 4 月 14 日在伦敦)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文本,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结构,归纳观点,根据语境分析语句间缜密的逻辑关系。
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核心概念的含义,体会文中深厚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厚重的文化, 感受“时 代使命与个人抱负”间的关系。
审美鉴赏与创造: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准确而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
自学案
一、文化常识积累
(一) 作者介绍
卡尔 · 马克思(1818.5.5 一 1883.3.14),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全世界 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
1818 年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 1841 年大学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编辑, 在此期间 与恩格斯相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1845 至 1846 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 地阐述了唯物史观,为科学共产主义奠定了牢固的哲学基础。1847 年两人加入正义者同盟并指导该同盟改 组成共产主义者同盟, 此后起草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1848 年, 正式发表, 这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 个纲领性文件。马克思写的《1848 年至 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第一次使用“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 个概念并阐明它的内容, 还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 1867 年马克思写的《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问世。《资 本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创立。
(二) 背景介绍
1856 年 4 月 14 日,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代表,应邀出席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 创刊周年而举行的宴会,作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此时距离 1848 年革命已有八年之久, 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当年的革命战友中,也出现了对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持怀疑论者,可以说无产阶级 革命处于一个较为低潮的时期。
《人民报》是英国宪章派的周报。 1852 年 10 月一 1856 年 12 月,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 并对 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予帮助。在这个时期,该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三) 文体知识: 演 讲
是一种综合性的当众口语表达活动,究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社会交往性的言语活动。演讲者比较系统、 集中地向听众发表对某一问题的主张、见解、态度和感情,其目的是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智育人, 使听众受到教育和鼓舞,产生新的思想和行动。本文为演讲词,演讲词切于实用、富于针对性。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文本。
多音字: 暴露( ) 外壳( ) 模(
雇佣( ) 刨( )土
易读错的字: 气氛( ) 卑劣( )
)糊 尽(
衰颓( )
)管
愚(
两万磅( ) 载(
)昧 狡狯( )
)诸史册
2、默读课文,概括段意,归纳观点。
演讲场合
演讲对象
演讲目的
3、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案
一、导入
二、了解马克思,了解写作背景
三、研读文本,思考问题
1、理解文章第一段的内容
背景知识链接: 1848 年的革命, 是指 1848 至 1849 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 是平民与 贵族间的抗争,是欧洲平民与自由主义者对抗君权独裁的武装革命。这场革命对于封建势力退出历史给予 了最后的一击,造成各国君主与贵族体制的动荡。但军队仍忠于王室,君主不久就重建其政权,废除了大 部分承诺的改革。最后革命以失败告终,但自由主义者自此觉醒。当时欧洲社会各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这预示着新的革命必将出现,代表新革命的阶级也必将肩负起历史使命。
本体 喻体 表达效果
干硬外壳
细小的裂口和缝隙
无底深渊
汪洋大海
2、理解文章第四段的内容
(1)将第 4 段内容划分为三层,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文章说“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文中归纳) 面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上呈现出哪些可笑的主张?作者的主张是什么? (在文中归纳)
(2)如何理解 “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这句话?
3、《人民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此次演说的对象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作者为 什么没有开宗名义,而是从 1848 年的革命导入?
四、品味鉴赏
思考:作为演讲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有哪些艺术魅力
检 测 案
结合下面这段话, 预习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梳理马克思一生的成就有哪些?感受马克思的 伟大之处。马克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 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候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 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地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 下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