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 教案
学习目标
1. “知人论世”,了解秦王逐客的理由; 2.通读课文,理清文脉,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3.体会本文的说理特点,鉴赏李斯劝谏的清晰逻辑,学习如何劝说特定的对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郑国渠”事件:战国末年,秦国为统一中国,广揽人才,韩国为削弱秦国势力,趁秦国 招揽人才之机, 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 企图通过让秦国修灌渠来耗费财力, 从而削弱秦国的军 事实力。计谋败露之后, 秦国宗室大臣污蔑客卿都不可靠, 纷纷要求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逐 之列。
二、文化常识积累 1.作者介绍
李斯( 一前 208),字通古,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秦朝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 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千古一相”。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六国之后,李斯参与制 定了秦朝的法律, 完善了秦朝的制度, 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 提出并且主持 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秦始皇死后, 李斯勾结内官赵高篡改遗诏, 迫令扶苏自 杀, 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为赵高所陷害, 被腰斩于市。李斯流传于后世的散文有《谏逐客 书》《上二世书》《狱中上书》等。
2.写作背景
秦国逐客事件是秦国主张政治变革的力量与守旧贵族势力长期斗争的结果, 并不是某一单 独事件造成的。秦宗室大臣利用这些事件劝说秦王下达逐客令, 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李斯闻 讯, 就写了这篇《谏逐客书》上奏秦王, 力谏秦王不该逐客。秦王看了这篇奏章后, 当即收回 成命,取消了逐客令,并派人追至骊邑,把离开咸阳不远的李斯请回来,重新予以重任。
3.题目解说
“谏”,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改正错误。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 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逐条分析事理的一种公文文体,与“表”性质类似。“客”, 客卿, 指的是那些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谏逐客书”,即就逐客一事劝谏秦王而写的 奏章。本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公文的范本。
4.司马迁评价李斯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 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 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 持爵禄之重, 阿顺苟合, 严威酷刑, 听高 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 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三、疏通文意,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mù)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yuān), 迎蹇(jiǎn)叔于宋, 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 不产于秦, 而缪公用之, 并国二十, 遂 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俗, 民以殷盛, 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 诸侯亲服, 获楚、魏 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窃:谦辞,指自己。
戎:古代对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
来:招致、招揽。
并:兼并,吞并。
移:改变。
殷盛:殷实,富裕。
乐用:乐于为用。
举:攻克,占领。
治强:安定强盛。治,社会安定。
开门见山观点鲜明:直接指出逐客令错误。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yān)、 郢(yǐng),东据成皋(gāo)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yì)到今。 昭王得范雎(jū),废穰(rǎng)侯, 逐华阳, 强公室, 杜私门, 蚕食诸侯, 使秦成帝业。此四君 者, 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 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nà),疏士而不用, 是使国 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拔:攻取。收:控制。包:吞并、囊括。据:占有。
从:同“纵”,合纵。当时六国联盟抗秦,称为合纵。
施:延续。
公室:王室。杜:堵塞,封闭。
私门:权贵大臣之家。
蚕食:比喻像蚕吃桑叶那样逐渐吞食侵占。
使:假使,倘若。却:使……退却。
内:同“纳”,接纳。是:这
第一段:总结历史上四个君王时期,众多客卿的丰功伟绩。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ē)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 之旗,树灵鼍(tuó)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 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jué)騠(tí)不 实外厩, 江南金锡不为用, 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 充下陈, 娱心意, 说耳目者, 必出 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ē)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 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致:求得,收罗。服:佩带。建:树立。树:陈设。
说:通“悦”,喜悦,喜爱。
外厩:宫外的马圈。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丹青:丹砂和青雘,绘画时所用的颜料。
采:彩色,彩绘。所以:用来……。
下陈:殿堂下陈放礼器、站立傧从的地方。
傅:附着,镶嵌。玑:不圆的珠子。此泛指珠子。珥:耳饰。
缟:未经染色的绢。随俗雅化:随合时俗而雅致不凡。
佳冶:娇美妖冶。佳,美好,美丽。冶,妖冶,艳丽。
夫击瓮叩缶(fǒu),弹筝搏髀(bì),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 《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 《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 去, 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 诸侯之术也。
瓮:陶制的容器,古人用来打水。
缶: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秦人将瓮、缶作为打击乐器。
搏:击打,拍打。髀:大腿。
适观:适于观听。
取:选人。
人民:和下面的“众庶”,都是百姓的意思。
所以:用来……。
海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第二段:秦王所重声色珠宝,都是外来之物,却不喜欢外来之人,不问是非,直接逐客。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 (shì)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 鬼神降福,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天下之士退 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jiè)寇兵而赍(jī)盗粮”者也。
太山:即泰山。让:拒绝。择:同“释”,舍弃。
就:成就。却:推却,拒绝。充美:丰裕,繁盛。
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皇: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黔首:指平民、百姓。无爵平民不能服冠,只能以黑巾裹头,故称黔首。
资:资助,供给。业:使成就霸业。
藉寇兵而赍盗粮: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藉:同“借”。赍:送给,付与。
第三段:王者不却众庶,先贤五帝三王,无敌的原因是爱民,逐客对他国有利。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 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损民以益仇:
减少本国的人口而增加敌国的人力。益:增益,增多。
树怨于诸侯:
指宾客被驱逐出外必投奔其它诸侯,从而构树新怨。
第四段:总结全文,逐客关系秦国的安危。
四、分析理解文章论证方式
1) 铺张排比,列举事例。文中铺排了四君用客的大量事实,铺陈了秦王所喜爱的大量生活享 用,用来说理。
(2)正反对比。四君用客和秦王轻客的对比,重物与轻人的对比。
(3)层层深化。从古到今,从今到未来;逐客危害从轻到重,国家不强大、不能统一到国家灭 亡等。
五、总结全文
清人余诚评价《谏逐客书》 “义最真挚”“语最委婉”。
“语最委婉”:李斯先委婉道出用客任贤之理;再迎合秦王欲望,正面铺陈色、乐、珠玉之 美,直至引出反诘,使秦王醒悟;在直陈逐客之弊时,也是以泰山、河海作比,避免咄咄逼人 之势, 结论陈意明晰, 但点到为止, 留给秦王思考的空间, 从而委婉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淋 漓尽致。
“义最真挚”:李斯先讲述秦国的春秋霸业史和战国兼并史,以启发秦王的政治野心;接着 揭示出逐客之谬: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再义正辞严地阐述了逐客之弊害。所言不及个 人利益,都是国之大“义”,所以忠心耿耿,真挚动人。
六、作业布置:完成“检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