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突破--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
1.已知一次函数 和反比例函数 .
(1)如图1,若 ,且函数 、 的图象都经过点 .
①求 , 的值;
②直接写出当 时 的范围;
(2)如图2,过点 作 轴的平行线 与函数 的图象相交于点 ,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相交于点 .
①若 ,直线 与函数 的图象相交点 .当点 、 、 中的一点到另外两点的距离相等时,求 的值;
②过点 作 轴的平行线与函数 的图象相交于点 .当 的值取不大于1的任意实数时,点 、 间的距离与点 、 间的距离之和 始终是一个定值.求此时 的值及定值 .
2.如图,已知直线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交于点A和点,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且点A坐标为.
(1)求直线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若点是轴上一点,当面积为6时,求点的坐标.
(3)将直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将双曲线位于下方部分沿直线翻折,若翻折后的图像(图中虚线部分)与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的值.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图象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
(1)求A、B两点的坐标(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
(2)当时,过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分别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D、E两点,若,求n的值;
(3)若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于点F,,直接写出k的取值范围.
4.如图,反比例函数 过点 ,直线 与 轴交于点 过点 作 轴的垂线 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 .
(1)求 的值与 点的坐标;
(2)连结 ,求 的面积;
(3)在平面内有点 ,使得以 , , ,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试写出符合条件的所有 点的坐标.
5.如图,直线l1:y=kx+b与双曲线y=(x>0)交于A,B两点,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E,已知点A(1,3),点C(4,0).
(1)求直线l1和双曲线的解析式;
(2)将△OCE沿直线l1翻折,点O落在第一象限内的点H处,求点H的坐标;
(3)如图,过点E作直线l2:y=3x+4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F,在直线l2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S△PBC=S△OBC?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如图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边、分别与轴、轴交于点、,且点为中点,双曲线为常数,上经过、两点.
(1)求的值;
(2)如图2,点是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作轴的垂线,分别交反比例函数为常数,图像于点,交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于点,当时,求点坐标;
(3)点在双曲线上,点在轴上,若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试求出满足要求的所有点的坐标.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是平面内任意一点(坐标轴上的点除外),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如果由点P、原点、两个垂足这4个点为顶点的矩形的周长与面积相等,那么称这个点P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靓点”.举例:如下图,过点P(3,6)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B,矩形OAPB的周长为18,面积也为18,周长与面积相等,所以点P是“靓点”.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点C(3,4),D(﹣6,﹣3),E( ,﹣5),其中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靓点”的有 ;(填字母代号)
(2)从函数的角度研究“靓点”,已知点P(x,y)是第一象限内的“靓点”.
①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②在答题卡中的直角坐标系上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说明该图象可由函数 ▲ 的图象平移得到;
③结合图象探索性质,结论:A.图象与坐标轴没有交点;B.在第一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的有 ▲ (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
(3)在第一象限内,直线y=kx+8(k为常数)上“靓点”的个数随着k的值变化而变化,请直接写出“靓点”的个数及对应的k的取值范围.
8.如图,点P为函数y= x+1与函数y= (x>0)图象的交点,点P的纵坐标为4,PB⊥x轴,垂足为点B.
(1)求m的值;
(2)点M是函数y= (x>0)图象上一动点,过点M作MD⊥BP于点D,若tan∠PMD= ,求点M的坐标.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一个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则称该点为“雁点”.例如 ……都是“雁点”.
(1)求函数 图象上的“雁点”坐标;
(2)若抛物线 上有且只有一个“雁点”E,该抛物线与x轴交于M、N两点(点M在点N的左侧).当 时.
①求c的取值范围;
②求 的度数;
(3)如图,抛物线 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P是抛物线 上一点,连接 ,以点P为直角顶点,构造等腰 ,是否存在点P,使点C恰好为“雁点”?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比例函数y=kx(k>0)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分别交于A、C两点,已知点B与点D关于坐标原点O成中心对称,且点B的坐标为(m,0).其中m>0.
(1)四边形ABCD的是 .(填写四边形ABCD的形状)
(2)当点A的坐标为(n,3)时,四边形ABCD是矩形,求m,n的值.
(3)试探究:随着k与m的变化,四边形ABCD能不能成为菱形?若能,请直接写出k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四边形DOBC是矩形,且D(0,4),B(6,0).若反比例函数 (x>0)的图象经过线段OC的中点A,交DC于点E,交BC于点F.设直线EF的解析式为y2=k2x+b.
(1)求反比例函数和直线EF的解析式;
(温馨提示:平面上有任意两点M(x1,y1)、N(x2,y2),它们连线的中点P的坐标为( ))
(2)求△OEF的面积;
(3)请结合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k2x -b﹣ >0的解集.
12.如图,一次函数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点C在x轴负半轴上,点 ,连接OA、OD、DC、AC,四边形 为菱形.
(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反比例函数的值小于2时,x的取值范围;
(3)设点P是直线AB上一动点,且 ,求点P的坐标.
13.如图,已知A(﹣4, ),B(﹣1,2)是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 (m≠0,m<0)图象的两个交点,AC⊥x轴于C,BD⊥y轴于D.
(1)根据图象直接回答:在第二象限内,当x取何值时,一次函数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
(2)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及m的值;
(3)P是线段AB上的一点,连接PC,PD,若△PCA和△PDB面积相等,求点P坐标.
14.新定义:如果函数G的图象与直线l相交于点A(x1,y1)和点B(x2,y2),那么我们把|x1 x2|叫做函数G在直线l上的“截距”.
(1)求双曲线G:与直线l:上的“截距”;
(2)若抛物线与直线相交于点A(x1,y1)和点B(x2,y2),若“截距”为,且x1<x2<0,求b的值;
(3)设m,n为正整数,且,抛物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d1,抛物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d2.如果对一切实数t恒成立,求m,n的值.
15.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函数y= (n≠0,x>0)的图象过点A(3,2),与直线l:y=kx+b交于点C,直线l与y轴交于点B(0,﹣1).
(1)求n、b的值;
(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记函数y= (n≠0,x>0)的图象在点A,C之间的部分与线段BA,BC围成的区域(不含边界)为W.
①当直线l过点(2,0)时,直接写出区域W内的整点个数,并写出区域W内的整点的坐标;
②若区域W内的整点不少于5个,结合函数图象,求k的取值范围.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1=kx+b与反比例函数y2=(n>0)交于点A(-2,-1),B(1,m).
(1)求,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2)直接写出当时,不等式的解集.
(3)求的面积;
(4)若点P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且的面积是的面积的2倍,则点P的横坐标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解:①将点 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解得: ,
将点 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得: ;
②由图象可以看出 时,
(2)解:①当 时,点 、 、 的坐标分别为 、 、 ,
则 , , ,
则 或 或 ,
即: 或 或 ,
即: 或0或2或4,
当 时, 与题意不符,
点 不能在 的下方,即 也不存在, ,故 不成立,
故 或4;
②点 的横坐标为: ,
当点 在点 左侧时,
,
的值取不大于1的任意数时, 始终是一个定值,
当 时,此时 ,从而 .
当点 在点 右侧时,
同理 ,
当 , 时,(不合题意舍去)
故 , .
2.【答案】(1)解:将代入得,
直线解析式为,
(2)解:联立,
解得,
点坐标为,
,
把代入得,
把代入得,
点坐标为,点坐标为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过点作的平行线交轴于点,作于点,
则,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点坐标为,
设解析式为,
将代入得:,
解得,
直线解析式为,
令
解得,
把代入得,
把代入得,
点坐标为或.
(3)解:将直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解析式为
,
直线,
反比例函数关于直线对称,
如图,作直线,交双曲线于点,交直线于点,
交直线于点,
令,
解得,
点坐标为,
令,解得,
点坐标为,
令,解得(舍)或,
点坐标为,
由题意可得点关于点对称,即为点的中点,
,
解得(舍),.
3.【答案】(1)解:联立解之得,,
∵点A在点B左侧,
∴,;
(2)解:∵,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和,点,
∵过的直线平行与x轴,
∴点D、E的纵坐标都为n.
将代入和,得:
和,
∵.
∴分两种情况
当时,,
∵,
∴,
整理,得,
,(舍),
当时,,,
∵,
∴,
整理,得,
,(舍)
综上所述:n的值为或;
(3)解:设,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图象交于A、B两点,
∴,
整理得:,
∴,
∵,
∴,
,
∴,
∴,
∴,
∴且,
即k的取值是且.
4.【答案】(1)解:∵点 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
∴
∴
∵ 轴,
∴点 的横坐标为6.
又∵点 在 的图象上,
∴
∴ ;
(2)解:∵ 到 的距离为3.
又∵
∴ ;
(3)解:
①如图,当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时,AD∥BC且AD=BC.
∵A(3,4)、B(6,2)、C(6,0),
∴点D的横坐标为3,yA yD=yB yC即4 yD=2 0,故yD=2.
所以D(3,2).
②如图,当四边形ACBD′为平行四边形时,AD′∥CB且AD′=CB.
∵A(3,4)、B(6,2)、C(6,0),
∴点D的横坐标为3,yD′ yA=yB yC即yD′ 4=2 0,故yD′=6.
所以D′(3,6).
③如图,当四边形ACD″B为平行四边形时,AC=BD″且AC∥BD″.
∵A(3,4)、B(6,2)、C(6,0),
∴xD″ xB=xC xA即xD″ 6=6 3,故xD″=9.
yD″ yB=yC yA即yD″ 2=0 4,故yD″= 2.
所以D″(9, 2).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是:(3,2)或(3,6)或(9, 2).
5.【答案】(1)解:将A(1,3),C(4,0)代入y=kx+b,得,解得:,
∴直线l1的解析式为y=﹣x+4.
将A(1,3)代入y=(x>0),得m=3,
∴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x>0)
(2)解:将x=0代入y=﹣x+4,得y=4,
∴E(0,4).
∴△C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OCE=∠OEC=45°,OC=OE=4.
由翻折得△CEH≌△CEO,
∴∠COE=∠CHE=∠OCH=90°.
∴四边形OCHE是正方形.
∴H(4,4);
(3)解:存在,点P的坐标为(﹣1,1)或(1,7).
6.【答案】(1)解:如图1,过点D作DM⊥y轴于点M,∵A(-1,0),∴ OA=1.∵ED=EA,∠DME=∠AOE=90°,∠DEM=∠AEO,∴ △EDM≌△EAO,∴AO=DM=1,
∵点D在第一象限,且在反比例函数上,∴D(1,k).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D(1,k)是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k个单位得到,∴ 将点B(0,-2)作同样的平移即可得到点C(2,-2+k),
∴k=2(-2+k),解得k=4.
(2)解:如图2,连接FM、FN.根据(1)可确定点C(2,2),∵点B(0,-2),∴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2,∴2=2k-2,解得k=2,
∴直线BC解析式为y=2x-2,∴2x-2=0,解得x=1,∴点F(1,0),过点F作FH⊥MN于点H,∴H的横坐标为1,根据FM=FN,∴MH=HN即,设点G(0,t),则,∴,∴,解得t=,故点G坐标为(0,).
(3)解:∵点A(-1,0),B(0,-2),设Q(0,n),P(m,),∵四边形ABPQ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当A平移得到Q时,∵点A(-1,0),Q(0,n),∴点A向右平移1个单位,当n>0时,向上平移n个单位得到Q,如图3所示,∴点B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上平移n个单位得到P,∵B(0,-2),∴点P(1,-2+n),∵P在反比例函数上,∴1×(-2+n)=4,解得n=6,此时点Q(0,6);当n<0时,向下平移|n|个单位得到Q,如图4所示,∴点B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下平移|n|个单位得到P,∵B(0,-2),∴点P(1,-2+|n|),∵P在反比例函数上,∴1×(-2+|n|)=4,解得n=-6,n=6(舍去),此时点Q(0,-6);当A平移得到P时,∵点A(-1,0)平移得到P(m,),则B(0,-2)平移得到Q(0,n),∴m=-1,
故点P(-1,-4),即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
当点B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0,-6),
当点B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0,2),
如图5所示,此时点Q(0,-6)或(0,2)综上所述,点Q的坐标为(0,6)或(0,-6)或(0,2).
7.【答案】(1)D,E
(2)解:①根据题意得,2(x+y)=xy,
∴y= ,
∵x 2≠0,
∴x≠2,
∵第一象限内的点,
∴x>0,y>0
∵2x>0,则x-2>0
∴x>2,
故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x>2;
②作出图象如下,
;y= ;
③AB
(3)当k< 1时,“靓点”的个数为0.
当k≥0或k= 1时,“靓点”的个数为1个,
当 1<k<0时,“靓点”的个数为2个.
8.【答案】(1)解:∵点P为函数y= x+1图象的点,点P的纵坐标为4,
∴4= x+1,解得:x=6,
∴点P(6,4),
∵点P为函数y= x+1与函数y= (x>0)图象的交点,
∴4= ,
∴m=24
(2)解:设点M的坐标(x,y),
∵tan∠PMD= ,
∴ = ,
①点M在点P右侧,如图,
∵点P(6,4),
∴PD=4﹣y,DM=x﹣6,
∴ = ,
∵xy=m=24,
∴y= ,
∴2(4﹣ )=x﹣6,解得:x=6或8,
∵点M在点P右侧,
∴x=8,
∴y=3,
∴点M的坐标为(8,3);
②点M在点P左侧,
∵点P(6,4),
∴PD=y﹣4,DM=6﹣x,
∴ = ,
∵xy=m=24,
∴y= ,
∴2(4﹣ )=x﹣6,解得:x=6或8,
∵点M在点P左侧,
∴此种情况不存在;
∴点M的坐标为(8,3).
9.【答案】(1)解:联立 ,
解得 或
即:函数 上的雁点坐标为 和
(2)解:① 联立
得
∵ 这样的雁点E只有一个,即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
∵
∵
∴
② 将 代入,得
解得 ,∴
对于 ,令
有
解得
∴
过E点向x轴作垂线,垂足为H点,
EH= ,MH=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3)解:存在,理由如下:
如图所示:过P作直线l垂直于x轴于点k,过C作CH⊥PK于点H
设C(m,m),P(x,y)
∵ △CPB为等腰三角形,
∴PC=PB,∠CPB=90°,
∴∠KPB+∠HPC=90°,
∵∠HPC+∠HCP=90°,
∴∠KPB=∠HCP,
∵∠H=∠PKB=90°,
∴△CHP≌△PKB,
∴CH=PK,HP=KB,
即
∴
当 时,
∴
如图2所示,同理可得:△KCP≌△JPB
∴ KP=JB,KC=JP
设P(x,y),C(m,m)
∴KP=x-m,KC=y-m,JB=y,JP=3-x,
即
解得
令
解得
∴ 或
如图3所示,
∵△RCP≌△TPB
∴RC=TP,RP=TB
设P(x,y),C(m,m)
即
解得
令
解得
∴ 此时P与第②种情况重合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P的坐标为 或 或
10.【答案】(1)平行四边形
(2)解:∵点A(n,3)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
∴3n=3,解得:n=1,
∴点A(1,3),
∴OA= .
∵四边形ABCD为矩形,
∴OA= AC,OB= BD,AC=BD,
∴OB=OA= ,
∴m= .
(3)解:四边形ABCD不可能成为菱形,理由如下:
∵点A在第一象限内,点B在x轴正半轴上,
∴∠AOB<90°,
∴AC与BD不可能互相垂直,
∴四边形ABCD不可能成为菱形.
11.【答案】(1)解:∵D(0,4),B(6,0),
∴C(6,4),
∵点A是OC的中点,
∴A(3,2),
把A(3,2)代入反比例函数y1= ,可得k1=6,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 ,
把x=6代入y1= ,可得y=1,则F(6,1),
把y=4代入y1= ,可得x= ,则E( ,4),
把E( ,4),F(6,1)代入y2=k2x+b,可得
,解得 ,
∴直线EF的解析式为y=- x+5;
(2)解:如图,过点E作EG⊥OB于G,
∵点E,F都在反比例函数y1= 的图象上,
∴S△EOG=S△OBF,
∴S△EOF=S梯形EFBG= (1+4)× = ;
(3)解:由图象可得,点E,F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分别为(-1.5,-4),(-6,-1),
∴由图象可得,不等式k2x-b- >0的解集为:x<-6或-1.5<x<0.
12.【答案】(1)解:如图,连接 ,交 轴于点 ,
,
, ,
四边形 是菱形,
, ,
,
将 代入直线 ,
得: ,
解得: ,
将 代入反比例函数 ,
得: ,
解得: ;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2)解: 当 时,反比例函数的值为2,
当反比例函数图象在 点下方时,对应的函数值小于2,
的取值范围为: 或 ;
(3)解: , ,
,
,
,
设 点坐标为 , 与 轴相交于点 ,
则 ,
,
,
当 在 的左侧时, ,
,
, ,
,
当 在 的右侧时, ,
,
, ,
,
综上所述,点 的坐标为 或 .
13.【答案】(1)解:当﹣4<x<﹣1时,一次函数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
(2)把A(﹣4, ),B(﹣1,2)代入y=kx+b得 ,
解得 ,
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
把B(﹣1,2)代入y= 得m=﹣1×2=﹣2;
(3)解:如下图所示:
设P点坐标为(t, t+ ),
∵△PCA和△PDB面积相等,
∴ (t+4)= 1 (2﹣ t﹣ ),即得t=﹣ ,
∴P点坐标为(﹣ , ).
14.【答案】(1)解:根据题意可得
解得:或
,,
双曲线与直线上的“截距”,
(2)解:直线与轴成角,
△
解得:,,
,
(3)解:令,则,
,,
由,
,,
,
对一切实数恒成立,
,
,
①
当,且△时,①式对于一切实数恒成立,
且,为正整数,
或.
15.【答案】(1)解:∵点A(3,2)在函数 的图象上,
∴n=6,
∵点B(0,﹣1)在直线l:y=kx+b上,
∴b=﹣1
(2)解:①当直线l过点(2,0)时,直线解析式为y= x﹣1,
解方程 = x﹣1得x1=1﹣ (舍去),x2=1+ ,则C(1+ , ),
而B(0,﹣1),
如图1所示,区域W内的整点有(3,1)一个;
②(ⅰ)当直线l在BA下方时,
若直线l与x轴交于点(3,0),结合图象,区域W内有4个整点,
此时:3k﹣1=0,
∴ .
当直线l与x轴的交点在(3,0)右侧时,区域W内整点个数不少于5个,
∴0<k< .
(ⅱ)当直线l在BA上方时,若直线l过点(1,4),结合图象,区域W内有4个整点,
此时k﹣1=4,解得 k=5.
结合图象,可得 k>5时,区域W内整点个数不少于5个,
综上,k的取值范围是0<k< 或k>5
16.【答案】(1)解:把点A(-2,-1)代入y2=,得n=2,
∴y2=,
把点B(1,m)代入y2=中,得m=2,
∴B(1,2),
把点A(-2,-1),B(1,2)代入直线y1=kx+b得,
解得,
∴y1=x+1;
(2)
(3)解:把x=0代入y1=x+1得,y=1,
∴直线AB与y轴的交点C为(0,1),
∴S△AOB=S△AOC+S△BOC=×1×2+×1×1=S△AOCB=;
(4)2或或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