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
1
学习目标
2
3
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通过探索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知道清朝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知道清朝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先导阅读,整体感知
经济发展
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人口增长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田地荒芜、人丁稀少;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直隶“一望极目,田地荒凉;四顾郊原,社灶烟冷”;
山东“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
河南“满目榛荒,人丁稀少,几二十年矣”;
四川“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
清朝初期的社会状况如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史料实证】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教师指导
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是怎么做的?
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而爱民之道,莫要于重农桑。
祀先农,行耕耤礼。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清代开荒执照
【史料实证】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在政府的支持下,农业生产有了什么新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 现 耕地
水利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荒地和边远地区得到开发;
对河流进行治理,修建众多水利工程;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农业生产的到恢复并有了较大发展。
湖广熟
天下足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何意义?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教师指导
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生产方式仍以铁农具和牛耕为主;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材料对研究清朝社会经济发展所具有的史料价值。
【唯物史观】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 传统手工业
新气象
商业 商业网
市镇
大城市
商帮
有很大发展;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盛泽镇、汉口镇
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
山西晋商、江南徽州府徽商。
结合课本P97-99,说一说手工业和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紫地珐琅彩折枝莲纹瓶(清康熙年间)
乾隆缂丝陀罗尼经被
云锦清光绪清紫色云龙杂宝纹妆花绸单蟒袍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史料实证】
《盛世滋生图》
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吴江的盛泽镇
“以棉绫为业,商贾贩缯(丝织品),远近幅集(聚集)。”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清代纺织图
传统男耕女织图
家庭手工业
工场手工业
图片表明清代手工业发生了什么新变化,通过史料归纳该变化有何特点?
规模大
分工合作
面向市场
雇佣关系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史料实证】
明清时期受到传统自然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和儒家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财富没有转化为扩大生产的资本,导致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未发展,社会转型缓慢。
明清时期的史籍中有很多对商人致富的记载,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这一现象对中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清世宗实录》卷五十七
【唯物史观】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教师指导
目标导学三:人口增长
结合图表分析清朝人口变化趋势,根据材料思考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康熙
明朝鼎盛
三亿
一亿
两亿
乾隆末年
康熙五十一年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意味有新增人丁不再有人头税负担。……这大大刺激人口迅猛滋生。……外来高产粮食作物番薯、玉米等引进与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新粮食来源。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①人口数量大量增加。
②清前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的支持(改革税收);高产作物引进与推广。
康熙二十年……到嘉庆元年,内地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社会动乱……
—董林生《新议清朝人口剧增的原因及影响》
【历史解释】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三:人口增长
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
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1741年,统计全国人口为1.4亿有余,到1840年已达到4.1亿。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
人均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生态环境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思考清朝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后果?
清朝年号 年代 人均耕地数(亩)
康熙二十年 1673 27.92
乾隆十八年 1753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56
【史料实证】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三:人口增长
【家国情怀】
清朝前期盛世的出现对现代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府政策的支持。
以民为本,注重民生。
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框架构建,知识小结
社会问题
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
耕地面积扩大;
修建水利工程;
改良新品种;
发展经济作物
重视农业生产
推行垦荒政策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出现了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网
工商业市镇
大城市工商业繁荣
商帮
人地矛盾
水土流失
社会压力
课堂检测,直击中考
1.(2022年河南)下图是一幅描绘乾隆时期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下列历史叙述与图中情景一致的是( )
A.坊市界限分明 B.对外贸易扩大C.城市商业兴盛 D.人口数量增加
2.(2022年广西梧州)明代商业发展推动工商业市镇的崛起。在松江府,棉织业市镇有朱泾镇、朱家角镇等;在嘉兴府,丝织业市镇有王店镇、王江泾镇等。这说明当时( )A.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C.资本主义经济普遍出现 D.农产品商品化开始出现
C
A
课堂检测,直击中考
3.(2022年江苏盐城)乾隆时期出现了自发的移民。山东、河北向东北移民,福建向台湾移民,除国内移民外,也有向海外移民的现象。造成这一移民风潮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 B.经济衰退 C.人地矛盾 D.自然灾害
4. (2022年江苏苏州)1571-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过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流入了中国。这种被称为“丝一银"贸易的“全球化”贸易( )A. 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导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C. 为海上丝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D. 表明当时中国已经步入近代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