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语文版)第三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语文版)第三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27 16:5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语文版) 第三单元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绵(mián) 密 宽敞(chǎng) 贮(chǔ)藏 雾霭(ǎi)
B.山麓(lù) 磅(páng)礴 水藻(zǎo) 救济(jì)
C.匍匐(fú) 隧(suì)道 澹(shàn)澹 凛冽(liè)
D.应和(hé) 梦寐(mèi) 湖泊(pō) 蒌(lóu)蒿
2.下列四字短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承前启后 轻飞曼舞 春花秋月 名副其实
B.呼朋引伴 星汉灿烂 花枝招展 芊芊细草
C.责无旁贷 津津乐道 春花秋实 枯藤老树
D.秋风萧瑟 头晕目眩 闲情逸致 草长莺飞
3.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种感觉用“吹面不寒杨柳风”来形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引用)
B.天色渐黑,我突然发现不远处好像闪过一个人影。(比喻)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D.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
4.依次填入下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关云长的绘像: 。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绺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①紫红色的面孔 ②浓正的长眉 ③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 ④丹凤的亮眼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斧子不小心掉到了河里,卵石见了很奇怪,问道:“你是谁呀,你为什么那样有棱有角呀?”
“磨的呗。”斧子回答道。
“磨的?”卵石更奇怪了,“我也在磨呀,怎么就不像你那样?”
“那是不同磨法的缘故。”斧子告诉它,“我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需要有计划地磨,每次都是磨那些该磨的地方。你呢,没有计划、没有目的地乱磨,就只会磨得更加圆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6.综合性学习。(6分)
某中学七年级(2)班开展“感受秋色”的语文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一 序言撰写
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不少展示美丽秋色的图片,打算以“秋色赋”为主题举办一次图片展览。为了更好地引导同学们欣赏图片,需要在图片前面写一段序言,以激发同学们的欣赏兴趣。如果让你来写这段序言,你打算怎样写呢?(3分)
(2)活动二 材料探究
小王同学在活动中搜集了三首有关秋菊的诗词名句,请你比较这些诗词,回答问题。
①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陈毅《秋菊》
②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③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王安石《残菊》
细读上面诗词,我们可以发现,诗词中所表现的菊花形象不尽相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你联系诗词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选文,回答问题。(20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7.“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文眼”,是一篇文章的一两句关键的话,甚至是一两个字。试找出本段具有这样特点的句子或词语。(2分)
8.写景必须注意一定的顺序,这段文字作者是按照怎样的空间顺序来描写的?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① ②
③ ④
9.试着给本段拟个标题。(2分)
10.找出语段中的一处拟人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分)
11.情景交融是写景散文常用的方法,这段文字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家乡的竹林
阎受鹏
①故乡的竹子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约有七八十种,毛竹是竹类里的老大哥。春天,毛竹最早献给人们味感极美的毛笋,冬日,朔风凛然,草木枯槁,山野萧索,而青枝翠叶的毛竹却在皑皑的白雪覆盖下的泥土里,悄悄地孕育着羊角大小的笋芽,这便是誉满江南的冬笋。
②采掘冬笋,要有丰富的经验,要讲究技术,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记得小时候,一辈子伺候竹山的父亲去掏竹笋时常会带我上竹山,他选择笋芽早发的朝南向阳的暖坡去找,两眼就像扫雷的仪器,仔细地搜索着地面,他顺着略微胖起、周围有几条丝带状裂纹的泥土——故乡竹民叫“爆”,小心翼翼地用锄头刨,一层层挖下去,便引来我的一阵惊呼:“哇,笋!笋!”只见嫩黄的冬笋像娃娃似的睡在泥土里呢!待到笋全裸,父亲便从背后的小竹筐里摸出钢凿子,按在笋芽根部,用锄背轻轻敲几下,一枝黄黄的光滑的可爱的笋芽儿就毫发无损地掏出来了。父亲说:“冬笋嫩,如果刨土时不小心,锄头碰到了会皮破肉绽的,这样一棵好端端的嫩笋就弄坏了。”父亲找冬笋还有望竹觅笋的能耐。一次,他带我走进竹山,瞧瞧一棵竹子的皮色,再瞅瞅竹枝,竹叶长势,笑指前方一片土说,那里有笋了,他估摸着找去,果真见到“爆”,挖到了笋。
③冬笋过后是春笋,童年时,那一夜春雷骤响后,清晨在竹山里见到的轰轰烈烈的景象令人终生难忘。那块巨石从坎上掉下来,一棵硕大的春笋,尖上扬着一簇金色的流苏(山民叫它苏头),意气奋发地顶翻了它,那片被柴荆之根盘结硬得像锄头也难扎进去的泥土,也冒出了几棵新笋,新翻的竹山沃土里,一棵棵春笋犹如一座座宝塔,生机勃勃地矗立在地面上,还有数不清的刚露“爆”的春笋,有的黄苏在春风里初展,有的角尖含着晶莹的露珠,有的昂首沐浴暖暖的阳光……
④近些年,故乡培育了一种新的竹子——雷竹,雷竹的优点在于竹农精心培育后,农历十月便可长出与冬笋媲美的雷笋。
⑤雷笋上市的价格比猪肉贵得多哩!
⑥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大到豆棚瓜架,小至扫帚,光棍扁担,哪一样不是竹做的?一日三餐更是与竹子相连,量玉米的“升子”,淘米的淘箩,盛饭的筲箕,擦盘刷锅的洗帚,扒饭夹菜的筷子,乃至灶膛里熊熊的竹根、竹枝等燃料,件件样样都有着竹子呢!因此故乡的人,即使再穷也要苦心经营一片小小的竹林,自春至秋翻土除草,施肥浇水,营养竹子,冬日又盖糠铺草,细心地为竹子保暖,终年辛勤劳作,把自己的命运与竹子连在一起。
⑦一点也不夸张,故乡每一个人,从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那天起就与竹子打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情结。小毛头时“箩窠”——竹箩里塞满稻草铺成的睡窝是竹做的,大到周岁“坐车”——方形的椅子,中间铺一坐板,仿佛古代的战车,坐进去前后都有横的竹棒护住身子,万无一失,不用说,它又是竹制成的。
⑧当长到会奔跑了,就用竹子做竹蜻蜓 ( http: / / www.21cnjy.com ),搓着它满晒场飞翔,斩一节比笔杆管稍粗一点的碧绿的箭竹,做成“水枪”,水枪往溪水里吸满水猛一推活塞,水柱子直蹿三四丈外;做一支“机关枪”,摇来嘎嘎响,还有打苍蝇的拍子,粘知了的网兜,春天放的纸鹤和元宵提的小灯笼。再大一点编鱼笼、鳝笼、扎竹梢丝诱捕虾獒……
⑨长大成人了,更是竹不离肩释手,一年到头与扁担、垛柱、箩筐、土箕、锄柄朝夕相伴。
⑩故乡人就这般与竹子相连,直到心脏停止跳动……
(选自2013年3月《散文选刊》,有删改)
12.文章第⑥段说“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一刻也离不开”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13.认真阅读第②段,回答问题。(6分)
(1)文段中“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一句话,找出下文与“找到它很不容易”相照应的语句。(2分)
(2)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运用准确的动词,结合语境进行赏析。(4分)
14.简要概括第③段中“轰轰烈烈的景象”是什么,并说一说这种“轰轰烈烈的景象”为什么令作者“终生难忘”。(4分)
15.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写作(40分)
16.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的家乡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旖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间风情,穿行在它温暖的怀抱里,我们内心油然而生的是热爱、依恋、憧憬……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家乡的美景,描写家乡的美丽景色,定格在关于家乡的美好记忆上吧!
以“家乡风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上)(语文版) 第三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
1.B(A.“贮”读zhù;C.“澹”读dàn;D.“和”读hè )
2.C(春华秋实。)
3.B(B句“好像”表示不确定,而非比喻词。)
4.B(横线处词语主要是对“关云长的绘像”的描述,按照眉、眼、整体面孔,以及面孔反映出来的正气的顺序排列即可。)
5.示例:讲原则才显得有个性(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是根据需要有计划地磨,每次都是磨那些该磨的地方。你呢,没有计划、没有目的地乱磨,就只会磨得更加圆滑了。”这句话入手分析,思考其深层含义。)
6.(1)示例:秋色无边,诗意盎然。九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菊竞放,丹桂飘香。走进金秋,风光无限;走进金秋,激情洋溢。(图片的内容是“美丽秋色”,序言的目的是引导同学们欣赏图片,从这两方面入手即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看到景物的感受是不同的。陈毅从菊花身上看到了坚毅,毛泽东从菊花身上看到了优美,王安石从菊花身上看到了悲伤和颓败。(回答时注意先通读诗词,了解诗词的内涵,再分析诗词内容的不同,进而分析出不同的原因。)
7.妙(注意联系选段的第一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来回答。)
8.①山上 ②山尖 ③山坡 ④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腰(注意从选段中寻找答案,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等句提示了答案。)
9.雪后山色(本选段写了下雪之后山上的美景,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拟写标题。)
10.“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使用拟人句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先找出句子,再结合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
11.通过写雪后山的颜色,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通过描写济南冬天雪后美丽的山景,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
12.①餐桌的美食(经济来源) ②生活的用具 ③当做燃料 ④婴儿的护具 ⑤孩子的玩具 ⑥劳作的工具(第⑥段中“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这句话是一个中心句,领起了⑥~⑨段,因此,可以概括每一段的内容,然后再进行综合归纳,组织答案。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
13.(1)他选择笋芽早发的朝南向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暖坡去找,两眼就像扫雷的仪器,仔细地搜索着地面。(本题考查照应。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中,前后有两次或两次以上写到某事物,或首尾呼应,或前后照应,就可根据这一点去找对应的词或句子。第②段开头写“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下文写父亲“选择笋芽早发的朝南向阳的暖坡去找,两眼就像扫雷的仪器,仔细地搜索着地面”,与前面“要找到它很不容易”照应。)
(2)“摸”“按”“敲”“掏”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动词,具体细致地展现了父亲挖冬笋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丰富的劳动经验,高超的挖笋技术。(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先找出运用准确的动词,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摸”出钢凿子,“按”在笋芽根部,用锄背轻轻“敲”几下,一枝笋芽儿就毫发无损地“掏”出来,这几个连续的动作,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父亲挖冬笋的过程,劳动经验之丰富,挖笋技术之高超让人惊叹。)
14.“轰轰烈烈的景象”是指一场春雨后,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春笋尽情生长的状态,春笋生长得轰轰烈烈的壮观景象。顽强、旺盛的生命力,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震撼了心灵,所以“终生难忘”。(第一问比较简单,由作者对雨后春笋的描写可以归纳出来。第二问考查对文句的理解。从上文来看,冬笋难找难挖,而本段中“春笋”的出现就截然不同了,“意气奋发”地顶翻了它,“冒”出了几棵新笋,一棵棵春笋犹如一座座“宝塔”,“生机勃勃”地矗立在地面上……这些描写表现出了春笋顽强、旺盛的生命力,作者的震撼、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15.对竹的赞美;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家乡的热爱。(回答主旨类题目,一定要纵观全文,从以下几方面体会:一是关注标题、开头、结尾,标题“家乡的竹林”,结尾“故乡人就这般与竹子相连,直到心脏停止跳动……”,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不只是写竹子,更是写家乡;二是逐层归纳段意,总结文章主题,边读边概括每一段的段意,然后运用合并的方法总结出文章的主题。)
17.思路点拨:写景的目的是让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并记住这独具风格的景色。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描写景物:
(1)聚焦特征,把景物写准。自然景物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奇瑰丽,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展示这面貌各异的景物时,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捕捉和发现景物的根本特点,从而使所写之景独具特色,并留给读者鲜明深刻的印象。
(2)调动感官,把景物写活。为了写好景物,我们可以让丰富、灵敏的各种感官一起来帮忙。
(3)手法灵动,把景物写深。自然之景美不胜 ( http: / / www.21cnjy.com )收,用文字表现时,景物的层次要清晰,要有深度。以下几种方法就可供借鉴:动静相融能平添景物的趣味,点面结合能拓展景物的空间,虚实相生能深化景物的意境,侧面烘托能丰富景物的韵味。
(4)善用修辞,把景物写美。灵活而恰当的修辞不仅可以使景色具体、生动,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想象,使其融入到作者营造的优美意境中。
(5)融情入景,把景物写浓。景因有情才会有生气,情因有景才会有所托,所以写景要做到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例文:
家乡的田野
每每漫步于田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都会变成一个眼睛怎么也不够用的孩童——看吧,家乡的每一寸土地都会给我带来巨大的惊喜与满足。我像孩子爱母亲一样,爱着我的家乡,爱着我家乡的田野。
又是一年春来到,田野里到处是一派热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象。机器轰鸣,人声喧闹,那是家乡的人们在刚刚醒来的沃野里播种着美丽的希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扬着绿莹莹的小脸张望着忙碌的人们,也分享着人们的快乐。这时,我常常会一个人,躺在片片绿茵上,聆听小草绵绵的耳语,在草儿轻柔的怀抱中,享受属于我自己的春之梦——清新而有生气,真爽!
夏天来了,田野小路两边的白杨树在风中哗哗地拍响绿色的手掌。树下有许多野花,蜜蜂在嗡嗡地闹着,蝴蝶扇动着花翅膀,炫耀着自己的美丽。田里的小麦们扬着一张张金灿灿的笑脸,笑甜了家乡人的面庞。人们正在忙着收割,络绎不绝地从田野小路走过。这时的我,也会加入到忙碌的人群中,捡起丢落的麦穗。在这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夏之恋——充实热烈,真酷!
秋天如约而至,田野里的果树上挂满了果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沉甸甸的,树枝羞答答地垂下了头,将果实紧紧揽在自己的枝叶里。玉米此时成了整个田野的主角,每次走近它,我就仿佛嗅到了母亲的气息。的确,这一穗穗玉米,哪一个不是在勤劳的母亲手里生长、成熟,再到家中的粮仓?秋天的田野,让我收获的是秋之爱——丰盈浓郁,真甜!
冬天来了,田野里白茫茫的。地面上的雪很厚,仿佛是一块硕大的白地毯,一直铺到目力所不及的天际。田野里一片寂静,偶尔有一两只小麻雀落在洁净的雪地上,留下几声唧唧喳喳,留下几脚细碎的“竹叶”。这时人们都在家里守着炉子,我也悠闲地守着一炉温暖,而眼神,却依然凝望着窗外的那片土地。好在还有小伙伴们来,大呼小叫地,一起去田野里撒欢儿堆雪人,可冷不防将雪球塞进伙伴的脖领里……哦,我的冬之忆——温馨美丽,真开心!
我家乡的田野,四季皆美。
我爱你——家乡的田野。
点评:全文以季节为序,分别展示了家乡田野的生机、美丽、富饶与闲适等特点,抒发了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尤其是描绘四季之景时,从异彩纷呈的景色入手,角度多样,手法丰富,将景物写得声、形、色、趣兼具。全文分别以“春之梦”“夏之恋”“秋之爱”和“冬之忆”四个场景为依托直接抒情,表达了小作者对家乡田野的喜爱与眷恋,情感动人而次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