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含解析)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6.2M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华东师大版 | ||
科目 | 科学 | ||
更新时间 | 2023-11-07 16:14:52 |
【答案】A C. ρ甲<ρ乙,p甲>p乙 D. ρ甲>ρ乙,p甲 【答案】A 11. 如图所示,一个塑料小球堵在一个水池出口处,水无法排出,则该小球( ) C. ρ甲<ρ乙,p甲>p乙 D. ρ甲>ρ乙,p甲 16.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 ( )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乙管是倾斜的,则乙管中所装的液体体积比较大,即
V甲
ρ甲>ρ乙
由于两试管液面相平,即液体的深度是相同的,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p甲>p乙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 如图所示,一个塑料小球堵在一个水池的出口处,水无法排出,则该小球( )
A. 仍受水的浮力
B. 不受水的浮力,也不受水对它的压力
C. 不受水的浮力,但受水对它的压力
D. 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浮力的定义式为F浮=F向上-F向下,下表面不受压力,所以小球不受浮力。
故选C。
12. 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小明用剪刀将图中静止的薄塑料片从中间剪断,他要研究的是这两个力是否
A.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B. 方向相反
C.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 大小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用剪刀将塑料片从中间剪开,这时候会发现分成两块的塑料片,向相反的方向快速运动了,从而说明:不作用在同一物体的两个力,不是平衡力,物体也不会处于平衡状态,故C选项正确。
13. 小金在进行百米赛跑时经历了加速、减速等阶段,最终冲过终点线。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金加速跑时的惯性比减速跑时大
B. 小金冲过终点线,停下来时没有惯性
C. 小金整个跑步过程惯性大小不变
D. 小金在加速、减速等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运动快慢无关,小金加速跑时的惯性和减速跑时惯性一样大,故A错误;
BD.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故BD错误;
C.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小金在整个跑步过程中,质量不变,其惯性大小不变,故C正确。
故选C。
14. 如图,将弹性球和绳子先后放入瓶中。倒置瓶子,一手拿着瓶一手拉动绳子,直到绳子处于拉紧状态。将瓶子放正后,手拉绳就可将瓶子提起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增加弹性球的质量有助于实验成功
B. 选择粗细合适的粗糙绳子有助于实验成功
C. 只要手的拉力足够大,瓶子就不会掉落
D. 绳对手的拉力和绳对瓶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只要弹性球能能把瓶口塞紧,使静摩擦力等于小球与瓶重的大小即可,弹性球质量过大可能会导致正放时脱落,造成实验失败,故A错误;
B.正放时,绳子与瓶子的摩擦力与弹力球的弹力和绳子的粗糙程度有关,增大摩擦,有助于实验成功,故B正确;
C.手的拉力没有直接作用于瓶子,所以瓶子运动状态与手的拉力大小无关。故C错误;
D.绳对手的拉力和手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B。
15. 如图所示,质量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都分的质量相等。关子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切去前甲、乙对地面压强p甲、p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ρ甲>ρ乙,p甲>p乙 B. ρ甲<ρ乙,p甲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剩余部分体积
V甲
m甲=m乙
根据密度公式可知甲乙密度的关系
ρ甲>ρ乙
设正方体甲、乙边长分别为L甲,L乙;剩余部分均为长方体,且剩余部分的质量
m甲=m乙
根据m=ρV和长方体体积公式可得甲乙质量
ρ甲L甲2h剩=ρ乙L乙2h剩
可得
ρ甲L甲2=ρ乙L乙2①
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对地面的压强
切去前甲、乙对地面压强分别为
p甲=ρ甲gL甲,p乙=ρ乙gL乙
由图可知甲乙边长关系
L乙>L甲
由①可知
所以
ρ甲L甲>ρ乙L乙
可得
ρ甲gL甲>ρ乙gL乙
p甲>p乙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 ( )
A. 在B点保持静止 B. 沿BE方向运动 C. 沿BC方向运动 D. 沿BD方向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由于小球被静止释放,不计摩擦,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小球速度恰好为零,此时若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只受重力作用而竖直下落,所以,将沿BE方向运动,故选B。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17. 如图所示的测力计在两个大小相同的水平拉方F1=F2=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该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F B. C. 2F D. 0
【答案】A
【解析】
【详解】用大小均为F的拉力分别拉弹簧秤的两端,此时处于平衡状态,虽然测力计的挂钩和挂环同时受到力的作用,但弹簧测力计显示的是作用在挂钩上的力的大小,即测力计的示数为一个拉力F的大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如下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错误的是( )
A. 图(甲)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 图(乙)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升高
C. 图(丙)盆景自动供水装置利用了大气压强使盆景内的水位保持不变
D. 图(丁)煤气灶点燃煤气后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漏,其原因是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液体的深度增大而增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说明水的沸点降低,故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盆景自动供水装置利用了大气压支撑瓶内的水不流出来,使水位保持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煤气灶点燃煤气后,燃烧头处孔小,煤气流速大,压强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 如图两端开口的C形小管中充满水,A、B两端开口处均用手指堵住,若同时松开手( )
A. 只有水从A端流出 B. 只有水从B端流出
C. A、B两端同时有水流出 D. A、B两端都没有水流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手指从上、下两开口处同时移开后,A处上方水柱的高度一定小于10m,即上方水柱的压强小于标准大气压,所以此时的水柱会被大气压托住,水不会从A端流出;而下端B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加上C形管中高出下端所在水平面以上水柱所产生的压强,所以B端受到的压强大,大于大气压,下端管内水会流出,即B端流出水。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 三个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内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
A. 一样大 B. 甲最大 C. 乙最大 D. 丙最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因为三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且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p=得F=pS,所以三容器的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三容器的质量相等,由
F=G总=(m液+m容)g
可知,三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三液体的体积关系为
由可得,三液体的密度关系为
,
因为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液体深度相等,由p=可知可知,三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1. 如图是小明在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
A. ρ甲>ρ乙>ρ丙 B. 甲的密度是丙的2倍
C. 丙的密度是乙的 D. 甲、乙、丙三种物质密度之比为1∶2∶3
【答案】A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当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大于丙的质量,由可知三种物质的密度关系
ρ甲>ρ乙>ρ丙
故A符合题意;
BC.当V=50cm3时,甲的质量m甲=50g,乙的质量m乙=35g,丙的质量m丙=25g,甲的密度
乙的密度
丙的密度
甲的密度是丙的
丙的密度是乙的
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丙三种物质密度之比
ρ甲∶ρ乙∶ρ丙=1g/cm3∶0.7g/cm3∶0.5g/cm3=10∶7∶5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2. 如图,一条小溪中有一个小球随着溪流漂流而下,则此小球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
A. F1 B. F2 C. F3 D. F4
【答案】C
【解析】
【详解】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是竖直向上的;而竖直向上,其实就是与水平面垂直且向上,故C正确,而A、B、D错误。
23. 如图所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塑料管a、b、c连接在一起(a管直径最大,c管直径最小),然后与抽气机相通。当抽气机抽气时,将三个气体压强传感器分别放入管内,将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从计算机上就可以读出三个位置气体的压强值。图中显示器所显示的“压强—时间”图像中,最下面一条曲线对应的塑料管是( )
A. a管 B. b管
C. c管 D. 可能是a管,可能是c管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最下面一条曲线的压强最小,说明液体的流速最大,则此处的管子一定是最细的,所以是C管。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4. 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弯管,左管插入水银槽中,右管有一段为 h的水银柱,中间封有一段空气。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弯管左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 h
B. 若把弯管向上移动少许,则管内气体体积增大
C. 若把弯管向下移动少许,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
D. 若环境温度升高,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对右管中的水银受力分析知,管中气体压强比大气压强高hcmHg,所以弯管左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故A正确。
B. 弯管上下移动,封闭气体温度和压强不变,体积不变。故B错误。
C. 封闭气体温度和压强不变,体积不变。所以弯管向下移动少许,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故C正确。
D. 环境温度升高,气体压强不变,封闭气体体积增大,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故D正确。
25. 如图1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块,受水平拉力F作用,F随着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从t=0开始,小兵每隔2s记录的物块位置和时刻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4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4N B. 8-10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6N
C. t=10s时,物块的速度一定小于5m/s D. 若16s时撤去F,物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3知,12到18s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由图2知,此时
f=F1=4N
A.由图2知,0~4s内,物体受到的拉力F=2N,小于4N,所以此时物体应处于静止状态,所受静止摩擦力等于拉力等于2N,故A错误;
B.由图3知,8~10s内,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知,摩擦力仍等于4N,故B错误;
C.由图3知,从10到12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由图2知,而在这段时间内物体的拉力大于摩擦力,所以做加速运动,因此全程的平均速度应大于10s时的速度,故C正确;
D.若16s时撤去F,物体受摩擦力的作用将做减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6. 2021年7月30日,我国选手汪顺获得东京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冠军。比赛中,汪顺向后划水以获得向前的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到达终点时,因受到池壁作用力而停止运动,表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答案】 ①. 相互的 ②. 运动状态
【解析】
【详解】[1]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当他向后划水,他对水施加力,同时水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向前运动。
[2]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当他到终点时因受到池壁的作用力而改变了他的运动状态,使人由运动变为静止。
27. 人们佩戴智能运动手环,用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手环是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该佩戴者在操场上进行慢跑锻炼,智能手环记录情况如图所示,则慢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答案】 ①. 静止 ②. 3.3
【解析】
【详解】[1]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相当于手腕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智能运动手环是静止的;
[2] 由图可知,佩戴者运动的时间为:
距离为:
运动速度为:
28. 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间,有质量均为m的四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则左边木板对第一块砖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第二块砖对第三块砖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2mg ②. 0
【解析】
【详解】[1][2]先把四块砖看作一个整体:四块砖的总重力是4mg,两边的压力F相同,两边受到的摩擦力也相同,根据平衡力知识,向下的重力4mg与两边的摩擦力之和相等;故两边的砖块1和4各受到2mg的摩擦力作用,且方向竖直向上;对于第一块砖(1号):受到木板A向上的摩擦力作用,大小为2mg;自身向下的重力作用,大小为mg;根据平衡力知识,它(1号)还受到2号砖对它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大小为mg;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号砖对2号砖的摩擦力大小为mg,方向向上;对于第二块砖(2号):已经受到了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自身向下的重力mg、1号砖对它(2号)的向上的摩擦力mg,这两个力正好是一对平衡力;故2号砖不再受其它力,即2号砖和3号砖之间没有力的作用;第二块砖对第三块砖的摩擦力大小也就为0。
29. 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
(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如实验甲所示,物重G=___________N;
(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实验乙所示,手对物体向上托力F=___________N;
(3)当物体浸入水后,如实验丙所示,将实验丙与实验甲、乙对照,说明水对物体也有向上托力,即浮力,水对物体的浮力F浮=___________N。
【答案】 ①. 5 ②. 3 ③. 2
【解析】
【详解】(1)[1]图甲中,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物重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G=5N。
(2)[2]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与图甲相比,测力计示数减小了
ΔF=5N-2N=3N
则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为F=3N。
(3)[3]将图丙与图甲、乙对照,说明水对物体产生了向上托力,即浮力,在图丙中,测力计的示数为3N,根据称重法可得,水对物体的浮力为
F浮=G-F示=5N-3N=2N
30. 为了给立方体工件表面均匀地涂上某种油,需要用竖直向下的力F把漂浮在油面上的工件缓缓地压入油内,如图甲所示,工件的下底面与油面的距离为h,力F与h的大小关系如图乙所示,小科觉得图中CB的延长线BA段是没有意义的,老师告诉他,力F为负值时,表明它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了。
(1)分析BC段:随着h的增大,油对工件下底面的压强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A点的坐标为(-a,0),则a=______,从图像分析,a表示了工件一个物理量的值,这个量就是工件的______;
(3)求C点所对应状态下,油对工件下底面的压强______(不考虑大气压强)。
【答案】 ①. 变大 ②. -400 ③. 重力 ④. 4000Pa
【解析】
【详解】(1)[1]在BC段中随着h的增大,根据p=ρgh可知工件下底面的压强大小将变大。
(2)[2]由图可知AC段为一次函数,设为
图线过B(0N,0.2m)和C(600N,0.5m)两点,则代入可得
0.2m=b
0.5m=600N×k+b
解得
k=5×10-4m/N
b=0.2m
即
h=5×10-4m/N×F+0.2m
当h=0m时
0m=5×10﹣4m/N×F+0.2m
解得
F=-400N
即a=400。
[3]当h=0m时,工件下表面刚离开水面(即在空中),所以a表示的量就是工件受到的重力,即G=400N。
(3)[4]由图可知,C点表示工件恰好浸没,此时h=0.5m,说明立方体工件的边长是0.5m,工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压力F、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由工件受到的合力为零可得,工件受到的浮力
油对工件下底面的压力
F压=F浮=1000N
油对工件下底面的压强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31. 小华同学在测定食用色拉油的密度的实验中,供选择的实验步骤有:
A.取一只洁净的空玻璃杯,称出质量m1
B.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C.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中,读出色拉油的体积V
D.称出玻璃杯和剩余色拉油的总质量m2
E.在玻璃杯中盛有适量的色拉油,称出色拉油和杯子的总质量m3
(1)上述试验步骤中,必须的步骤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填实验步骤的序号)。
(2)根据你所选择的步骤中的物理量,写出被测色拉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__。
【答案】 ①. BECD ②.
【解析】
【详解】(1)[1]为减少误差,不必测空玻璃杯的质量;根据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可知,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然后用天平称出盛有色拉油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3;再把玻璃杯中的色拉油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色拉油体积V;最后用天平称出剩余色拉油和玻璃杯的总质量m2,所以合理顺序为BECD。
(2)[2]量筒中色拉油的质量为
m=m3-m2
量筒中色拉油的体积为V,所以盐水密度为
32. 如图1所示,为小明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及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示。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___________;
(2)通过图1中的D、E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通过图1中的___________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若将带砝码的小桌分别放在图2所示的海绵、木板上,比较图a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a和图b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选填“>”“<”或“=”)。
【答案】 ①. 转换法 ②. 见解析 ③. E、F ④. =
【解析】
【详解】(1)[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大小,这用到了转换法。
(2)[2]由图1中D、E两次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E图压力越大,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比较明显,故可以得出: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就要保证压力的大小一定,改变受力面积,图1中E、F符合题意。
(3)[4]图2中,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均相同,由可知对接触面的压强是相等的,只是由于木板不易发生形变,其效果显现不出来,故海绵受到的压强pa和木板受到的压强pb的大小关系为pa=pb。
33. 小金同学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
弹簧长度(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
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称量是_____N。
(2)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_____cm。
(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75g的重物时,弹簧将伸长_____cm。
【答案】 ①. 1.5 ②. 0.2 ③. 1.5
【解析】
【分析】
【详解】(1)[1]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拉力为0时,弹簧原长为6.5cm,拉力在0~1.5N以内,拉力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故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称量是1.5N。
(2)[2]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0~1.5N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0.5N弹簧伸长1cm,即拉力与伸长量之比为0.5N/cm,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0.2cm。
(3)[3]悬挂75g的重物,弹簧受到的拉力
F=G=mg=0.075kg×10N/kg=0.75N
此时弹簧的伸长量
34. 图甲所示容器,常用来研究容器内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特点。
(1)小科在容器中装满水,橡皮膜凸出,再将容器按图乙箭头方向,绕容器中轴线在水平桌面上缓慢旋转一圈(水与容器壁一起转动且保持相对静止),发现在整个转动过程中橡皮膜凸出情况一直未变。上述操作及现象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容器内的水对容器各个方向的侧壁均存在压强的证据。
(2)小科去掉图乙中3个小孔上的橡皮膜,发现并不是最下端的小孔喷水距离最大,难道不是水压越大喷水距离也越大吗?深入思考后他认为小孔喷水距离还可能与小孔离地高度有关。于是,他利用打孔器、大可乐瓶、干燥细沙、刻度尺和水等材料,重新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I、用打孔器在大可乐瓶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打3个相同的小孔,用塞子堵住。
II、如图丙所示,在水平地而上均匀铺一层干燥细沙,将大可乐瓶加满水放在细沙中央。
III、拔出瓶上一个小孔的塞子让水喷出,一段时间后用塞子堵住小孔。
IV、针对另外两个小孔,分别重复步骤III。
V、移去大可乐瓶,测出相关数据得出初步结论。
①小科重新设计实验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②步骤III中对“一段时间”要求是______。
【答案】 ①. 不能 ②. 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③. 水面有明显下降,且能确保三个小孔喷水距离差异明显
【解析】
【分析】
【详解】(1)[1]水与容器壁一起转动且保持相对静止,只能说明水对容器某一方向有压强,作为容器内的水对容器各个方向的侧壁均存在压强的证据。
(2)[2]小孔喷水距离可能与小孔离地高度有关,已知3个不同位置相同的小孔在可乐瓶的同一高度,先后从3个不同位置相同的小孔让水喷出,故喷水时液体的深度不同,小科重新设计实验想探究的问题是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3]本实验中控制小孔离地高度相同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改变液面距离小孔的深度,因此对“一段时间”的要求是水面有明显下降,且能确保三个小孔喷水距离差异明显。
四、计算题(共3小题,35题8分,36题4分,37题8分,共20分)
35. 随着时代的进步,轿车的车速和性能有了较大提升,某轿车的质量是1.6t,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0.02m2(取g=10N/kg)。
(1)求它空载、静止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_
(2)若轿车在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为车重的0.1倍,求轿车牵引力的大小;___________
(3)当轿车告诉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会___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请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2×105Pa ②. 1600N ③. 变小 ④.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轿车空载静止在地面上时,地面受到的压力
F=G=mg=1.6×103kg×10N/kg=1.6×104N
地面上受到的压强
(2)[2]因汽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汽车的牵引力
F牵=f=0.1G=0.1×1.6×104N=1600N
(3)[3][4]小汽车形状上面凸起,下面平直,在水平路面上高速行驶时,流过上方的空气流速快,下方的流速慢,上方的压强小,下方的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压力差,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36. 现有一个质量为54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的空心铝球。若在空心铝球内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78克,已知=2.7×103千克/米。求:
(1)所注入的液体的质量;
(2)所注入的液体的密度。
【答案】(1)24g;(2)0.8g/cm3。
【解析】
【分析】
【详解】解:(1)空心铝球中注入液体的质量
m液=m总-m铝=78g-54g=24g
(2)54g铝的体积
则铝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球-V铝=50cm3-20cm3=30cm3
所注入液体的体积
V液=V空=30cm3
所注入液体的密度
答:(1)所注入的液体的质量为24g;
(2)所注入的液体的密度为0.8g/cm3。
37. 阿根廷工程师设计了一款新型家用电梯,该电梯外形是圆筒,升降过程不使用线缆,而是靠气压驱动。需要上楼时,抽气泵启动,抽走顶部空气,此时底部与顶部就会形成气压差,底部空气推动电梯室往上升,需要下楼时,顶部充气,气压增大,使电梯往下降。底部高压区始终与外界连通,外界大气压为1×105Pa,电梯室质量为100kg,电梯室与圆筒壁之间的摩擦力为200N,底部和顶部面积均为0.9m2.(g=10N/kg)
(1)气压差形成的压力差为多少N,可使空载的电梯匀速上升?
(2)若质量为60kg的人乘电梯匀速上升,则顶部低压区的气压为多大?
(3)抽气机最多能把低压区的气压降到9.5×104Pa,则该电梯匀速下降时能装载的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答案】(1)1200N;(2)9.8×104Pa;(3)370kg
【解析】
【分析】
【详解】解:(1)空载的电梯匀速上升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下的摩擦力和竖直向上的大气压力的差,
所以重力和摩擦力两者之和就是气压差形成的压力差,即
(2)人和电梯的总重力
人乘电梯匀速上升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下的摩擦力、竖直向上的大气压力的差,
故气压差
设顶部低压区的压强为P1,则气压差产生的向上的压力
F1=(p0-p1)S=(1×105Pa-p1)×0.9m2=1800N
则顶部低压区的气压
p1=9.8×104Pa
(3)电梯匀速下降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竖直向上的压力,
电梯受到的向上的压力为
F2=(p0-p2)S=(1×105Pa-9.5×104Pa)×0.9m2=4500N
电梯匀速下降,摩擦力方向向上
总质量为
则下降时能装载的物体的最大质量为
答:(1)气压差形成的压力差为1200N,可使空载的电梯匀速上升;
(2)若质量为60kg的人乘电梯匀速上升,则顶部低压区的气压为9.8×104Pa;
(3)抽气机最多能把低压区的气压降到9.5×104Pa,则该电梯匀速下降时能装载的物体的最大质量是370kg。余姚四中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查科学试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共4大题,37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对应位置上,坐在试题卷纸上无效。
3.本卷g取10N/kg kg/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 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体正常的温度约为22℃
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20m/s
C. 一枚一元人民币硬币的质量约为50g
D. 一本《科学》课本的重力约为3N
2. 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地球 B. 水桶 C. 绳子 D. 手
3. 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下图)。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表示重力,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
A. B. C. D.
4. 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则( )
A. 7~20秒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 在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 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5. 物体P与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各种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Q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
B. Q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
C. 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
D. P受到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6.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
B.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定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D. 小明用水平的力推停在水平面上的汽车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等于摩擦力
7.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应佩戴安全头盔并扣好系带。如图,系带设计得比较宽是为了( )
A. 增大压力 B. 减小压力 C. 增大压强 D. 减小压强
8. 在水平桌面上放着AB两个相同的木块,AB两个木块用绳子相连,在力F1和F2作用下匀速向左运动,已知F1=9N,F2=3N,则绳子对B的拉力大小为( )
A. 3N
B. 6N
C. 9N
D. 12N
9. 有两只烧杯分别盛有水和盐水,但没有贴上标签。下面有四组器材,其中不能用来鉴别的是( )
A. B.
C. D.
10. 如图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为p甲和p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p甲>p乙 B. p甲=p乙 C. p甲
A. 仍受水的浮力
B. 不受水的浮力,也不受水对它的压力
C. 不受水的浮力,但受水对它的压力
D 无法判断
12. 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小明用剪刀将图中静止的薄塑料片从中间剪断,他要研究的是这两个力是否
A.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B. 方向相反
C.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 大小相等
13. 小金在进行百米赛跑时经历了加速、减速等阶段,最终冲过终点线。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金加速跑时的惯性比减速跑时大
B 小金冲过终点线,停下来时没有惯性
C. 小金整个跑步过程惯性大小不变
D. 小金在加速、减速等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14. 如图,将弹性球和绳子先后放入瓶中。倒置瓶子,一手拿着瓶一手拉动绳子,直到绳子处于拉紧状态。将瓶子放正后,手拉绳就可将瓶子提起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增加弹性球的质量有助于实验成功
B. 选择粗细合适的粗糙绳子有助于实验成功
C. 只要手的拉力足够大,瓶子就不会掉落
D. 绳对手的拉力和绳对瓶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5. 如图所示,质量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都分的质量相等。关子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切去前甲、乙对地面压强p甲、p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ρ甲>ρ乙,p甲>p乙 B. ρ甲<ρ乙,p甲
A. 在B点保持静止 B. 沿BE方向运动 C. 沿BC方向运动 D. 沿BD方向运动
17. 如图所示的测力计在两个大小相同的水平拉方F1=F2=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该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F B. C. 2F D. 0
18.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如下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错误的是( )
A. 图(甲)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 图(乙)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升高
C. 图(丙)盆景自动供水装置利用了大气压强使盆景内的水位保持不变
D. 图(丁)煤气灶点燃煤气后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漏,其原因是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小
19. 如图两端开口的C形小管中充满水,A、B两端开口处均用手指堵住,若同时松开手( )
A. 只有水从A端流出 B. 只有水从B端流出
C. A、B两端同时有水流出 D. A、B两端都没有水流出
20. 三个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内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
A. 一样大 B. 甲最大 C. 乙最大 D. 丙最大
21. 如图是小明在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
A. ρ甲>ρ乙>ρ丙 B. 甲的密度是丙的2倍
C. 丙的密度是乙的 D. 甲、乙、丙三种物质密度之比为1∶2∶3
22. 如图,一条小溪中有一个小球随着溪流漂流而下,则此小球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
A. F1 B. F2 C. F3 D. F4
23. 如图所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塑料管a、b、c连接在一起(a管直径最大,c管直径最小),然后与抽气机相通。当抽气机抽气时,将三个气体压强传感器分别放入管内,将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从计算机上就可以读出三个位置气体的压强值。图中显示器所显示的“压强—时间”图像中,最下面一条曲线对应的塑料管是( )
A. a管 B. b管
C. c管 D. 可能是a管,可能是c管
24. 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弯管,左管插入水银槽中,右管有一段为 h的水银柱,中间封有一段空气。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弯管左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 h
B. 若把弯管向上移动少许,则管内气体体积增大
C. 若把弯管向下移动少许,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
D. 若环境温度升高,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
25. 如图1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块,受水平拉力F作用,F随着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从t=0开始,小兵每隔2s记录的物块位置和时刻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4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4N B. 8-10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6N
C. t=10s时,物块的速度一定小于5m/s D. 若16s时撤去F,物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6. 2021年7月30日,我国选手汪顺获得东京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冠军。比赛中,汪顺向后划水以获得向前的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到达终点时,因受到池壁作用力而停止运动,表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27. 人们佩戴智能运动手环,用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手环是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该佩戴者在操场上进行慢跑锻炼,智能手环记录情况如图所示,则慢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28. 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间,有质量均为m的四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则左边木板对第一块砖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第二块砖对第三块砖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
29. 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
(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如实验甲所示,物重G=___________N;
(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实验乙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___________N;
(3)当物体浸入水后,如实验丙所示,将实验丙与实验甲、乙对照,说明水对物体也有向上的托力,即浮力,水对物体的浮力F浮=___________N。
30. 为了给立方体工件表面均匀地涂上某种油,需要用竖直向下的力F把漂浮在油面上的工件缓缓地压入油内,如图甲所示,工件的下底面与油面的距离为h,力F与h的大小关系如图乙所示,小科觉得图中CB的延长线BA段是没有意义的,老师告诉他,力F为负值时,表明它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了。
(1)分析BC段:随着h的增大,油对工件下底面的压强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A点的坐标为(-a,0),则a=______,从图像分析,a表示了工件一个物理量的值,这个量就是工件的______;
(3)求C点所对应状态下,油对工件下底面的压强______(不考虑大气压强)。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31. 小华同学在测定食用色拉油的密度的实验中,供选择的实验步骤有:
A.取一只洁净的空玻璃杯,称出质量m1
B.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C.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中,读出色拉油的体积V
D.称出玻璃杯和剩余色拉油的总质量m2
E.在玻璃杯中盛有适量的色拉油,称出色拉油和杯子的总质量m3
(1)上述试验步骤中,必须的步骤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填实验步骤的序号)。
(2)根据你所选择的步骤中的物理量,写出被测色拉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__。
32. 如图1所示,为小明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及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示。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___________;
(2)通过图1中的D、E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通过图1中的___________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若将带砝码的小桌分别放在图2所示的海绵、木板上,比较图a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a和图b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选填“>”“<”或“=”)。
33. 小金同学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
弹簧长度(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
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表格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称量是_____N。
(2)若该弹簧测力计最小刻度为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_____cm。
(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75g的重物时,弹簧将伸长_____cm。
34. 图甲所示容器,常用来研究容器内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特点。
(1)小科在容器中装满水,橡皮膜凸出,再将容器按图乙箭头方向,绕容器中轴线在水平桌面上缓慢旋转一圈(水与容器壁一起转动且保持相对静止),发现在整个转动过程中橡皮膜凸出情况一直未变。上述操作及现象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容器内的水对容器各个方向的侧壁均存在压强的证据。
(2)小科去掉图乙中3个小孔上的橡皮膜,发现并不是最下端的小孔喷水距离最大,难道不是水压越大喷水距离也越大吗?深入思考后他认为小孔喷水距离还可能与小孔离地高度有关。于是,他利用打孔器、大可乐瓶、干燥细沙、刻度尺和水等材料,重新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I、用打孔器在大可乐瓶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打3个相同的小孔,用塞子堵住。
II、如图丙所示,在水平地而上均匀铺一层干燥细沙,将大可乐瓶加满水放在细沙中央。
III、拔出瓶上一个小孔的塞子让水喷出,一段时间后用塞子堵住小孔。
IV、针对另外两个小孔,分别重复步骤III
V、移去大可乐瓶,测出相关数据得出初步结论。
①小科重新设计实验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②步骤III中对“一段时间”的要求是______。
四、计算题(共3小题,35题8分,36题4分,37题8分,共20分)
35. 随着时代的进步,轿车的车速和性能有了较大提升,某轿车的质量是1.6t,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0.02m2(取g=10N/kg)。
(1)求它空载、静止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_
(2)若轿车在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为车重的0.1倍,求轿车牵引力的大小;___________
(3)当轿车告诉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会___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请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6. 现有一个质量为54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的空心铝球。若在空心铝球内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78克,已知=2.7×103千克/米。求:
(1)所注入的液体的质量;
(2)所注入的液体的密度。
37. 阿根廷工程师设计了一款新型家用电梯,该电梯外形是圆筒,升降过程不使用线缆,而是靠气压驱动。需要上楼时,抽气泵启动,抽走顶部空气,此时底部与顶部就会形成气压差,底部空气推动电梯室往上升,需要下楼时,顶部充气,气压增大,使电梯往下降。底部高压区始终与外界连通,外界大气压为1×105Pa,电梯室质量为100kg,电梯室与圆筒壁之间的摩擦力为200N,底部和顶部面积均为0.9m2.(g=10N/kg)
(1)气压差形成的压力差为多少N,可使空载的电梯匀速上升?
(2)若质量为60kg的人乘电梯匀速上升,则顶部低压区的气压为多大?
(3)抽气机最多能把低压区的气压降到9.5×104Pa,则该电梯匀速下降时能装载的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