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性质与利用---第二课时金属化学性质

文档属性

名称 金属的性质与利用---第二课时金属化学性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8-28 22:3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金属的性质与利用
(第二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
①体验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②学习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学生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建构的重要意义
②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③通过对实验的探究让学生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认识常见金属重要化学性质
2.难点:①利用金属化学性质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三、教学模式:活动——建构
四、仪器和药品
仪器:酒精灯、试管、胶头滴管、镊子药品:镁、铝、锌、铁、铜、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展示……图片,金属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提问:
?? 铝合金门窗表面平整光滑,难道铝在空气中不能被氧气氧化?
活动与探究:
(1.)用砂纸打磨铝条表面,观察表面颜色变化
(2.)然后将铝条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再观察表面颜色变化。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并提供帮助
提问:
(1.)为什么铝条在打磨前后或放置前后颜色会有变化?在打磨后铝能接触到什么物质而发生反应?
?(2.)铝、铁在空气中被氧化时分别生成Al2O3、Fe2O3,铝为什么没有继续被氧化而一直腐蚀下去呢?
板书:
1.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提问:
铝比铁活泼,为什么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回忆:镁、铁、铜在空气或氧气中点燃的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观察思考
?
??
观察
?
???
?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交流与讨论,得出“铝在空气中露置,其表面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Al2O3”的结论。
学生通过对比、交流与讨论,得出“铝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后,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而阻碍铝被继续氧化”的结论。
?
?
?
?
思考,交流
交流,书写
?
??
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励探究激情。
?
?
?
?
?
?
?
?
?
感知Al2O3
的保护作用并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留下悬念
?
?
?
提问:
?? 回忆将镁条和铜丝放入白醋中的现象
若将他们放入稀盐酸中有什么想象?
?分组实验: Mg、Fe、Cu、Zn分别放入稀盐酸中中,
? (1.)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有????????? ;不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有???????? ;
?(2.)你的判断依据是?????????????? 。
(3.)哪一种金属最活泼?判断依据?
组织学生实验,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并提供帮助。
投影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帮助学生总结金属与酸反应规律。
板书:
2.与酸反应:
?? Zn+2HCl=ZnCl2+H2↑
?? Mg+2HCl=MgCl2+H2↑
?? Fe+2HCl=FeCl2+H2↑
分析:上诉反应的特征,总结什么是置换反应
过渡:古代湿法冶金:“曾青得铁化为铜”
的原理:
探究:铁钉与硫酸铜溶液
铜丝与硝酸银溶液
观察现象,猜测产物。试试写除化学反应方程式。
??
回忆,思考
?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设计实验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
对比、交流与讨论,得出结论
?
?
?
?
?
?
?
?
?
?总结书写
?
?
?总结什么是置换反应
思考、分析
分组探究
描述现象
猜测产物
写除化学反应方程式。
?
明确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巩固相关知识,激活学生原有知识
?
感知分类观对学习元素化学的意义
?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
?
?
?
为后面学习金属活动顺序时,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打下基础
[课堂练习]
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2.家用铝锅、铁锅为什么不能用来长时间盛放酸性食品?
3.不法商贩常常用铝制的假银元坑害消费者,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银元,请你用化学方法帮他鉴别这枚银元的真假。
练习、巩固
联系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运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体会“生活处处有化学”。
指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本课题:
一、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
1.与氧气反应
?? 4Al+3O2=2Al2O3
2.与酸反应
?? Zn+2HCl=ZnCl2+H2↑
?? Mg+2HCl=MgCl2+H2↑
?? Fe+2HCl=FeCl2+H2↑
3.与金属的化合物反应
?? Fe+CuSO4=FeSO4+Cu
?? Cu+2AgNO3=Cu(NO3)2 +2Ag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启示和收获。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为下节课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打下基础
[布置作业]
1.庭小实验:收集几种金属,取少量分别放入几个小玻璃杯中,然后向各个玻璃杯中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试根据现象判断这几种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记录
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反思:
在这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能够很好地完成了复习与归纳、体验生活与化学、活动与探究、知识规律与应用四大板块的教学设计,抓住了金属的两大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强弱两条主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并加以应用:1、学生学会用图表的方法,把一类物质变化过程进行对比和分析,并从中发现它们的差异,获得了知识规律。2、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并能应用掌握的知识解释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学生在实验中,感受了分工与合作的实践乐趣,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教学组织自然得体,整个课堂氛围跌宕起伏,有张有弛,效果较为明显,教师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氛围热烈、和谐.如:“固体和液体药品加入试管的实验操作中,有一位同学马上就发现另一位同学在操作中忘记盖好试剂瓶盖,说明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逐渐形成”。
在这节课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教材安排与设计的巧妙性,问题情况创设的重要性和知识规律应用的发展性”为新课程中教与学带来远大的发展空间。我将不断努力钻研和探究,创设更好的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