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训练检测卷
一、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红楼梦》相关情节,回答问题。
周瑞家的为薛姨妈给各位姑娘送宫花,当送给林黛玉时,黛玉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同样是对待别人的馈赠,当秋纹在袭人之后,也得到王夫人赏的两件旧衣服而感到兴高采烈时:
晴雯笑道:“呸,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一样是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她,剩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
1.根据以上两处情节,分析黛玉和晴雯性格相似的地方。
2.具体说明两人这种性格,又是在各自捍卫什么?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文字。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红楼梦》第三回)
4.“一字评语”是以一个字来评价人物的形象特征,用语虽短小、却常常能给出恰当准确的评价。《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但各自形象鲜明、请仿照下表示例,从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中任选两位,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阐述其“一字评语”的理由。
人物 一字评语 理由
薛宝钗 冷 因为薛宝钗恪守礼教,处事理性冷静,所以用“冷”字评价。
贾宝玉 情
林黛玉 痴
王熙凤 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闲游遇到了冷子兴,二人在聊起贾府时,冷子兴有如下一段话:“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5.下列选项中,对贾府人物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惜春之父是宁国府贾敬,她与贾珍是兄妹关系
B.贾赦与贾政是亲兄弟,他们和贾敬是堂兄弟关系
C.贾宝玉与贾兰一起在家塾读书,他们是兄弟关系
D.贾环很喜欢与贾兰一起玩耍,但他们是叔侄关系
6.冷子兴说贾府安享荣华富贵生活的人很多,而“运筹谋画者无一”,读完全书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结合这句话的意思和原著相关内容简述你的看法。
7.阅读《红楼梦》23回中片段,结合本词曲内容,分析林黛玉喜爱本曲词的原因。
……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8.对《红楼梦》情节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做了必要的交代。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C.曹雪芹善以人名隐喻,从开篇的“贾雨村(假语存)”“甄士隐(真事隐)”即可知,就连贾府“元迎探惜”四春——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也暗含了“原应叹息”之意。
D.《红楼梦》里大量诗文判词戏曲歌词,充满了譬喻,往往是对人物关系和命运际遇的暗示。《枉凝眉》曰:“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9.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
庚辰本: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蒙府本: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
程乙本: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材料二:
(探春理家做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节流”,严格财务纪律,禁止破例冒领;二是“开源”,将大观园里的田地、苗围、花木等给专人管理,除了按规定上交的,剩下的都归承包者所有。)……众婆子去后,探春问宝钗如何。宝钗笑答道:"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探春听了点头称赞……宝钗道:“断断使不得!你们这里多少得用的人,一个一个闲着没事办,这会子我又弄个人来,叫那起人连我也看小了。”……宝钗笑道:“不如问她们谁领这一份的,她就揽一宗事去。”……宝钗笑道:“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亦不可太音。纵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像……凡有些馀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只叫他拿出若干贯钱来,大家凑齐,单散于园中这些妈妈们。他们虽不料理这些,却日夜也是在园中照看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一年在园里辛苦到头,这园内既有出息,也是分内应该沾带些的。”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红楼梦》对于回目的用字颇为讲究。材料一中各版本对薛宝钗分别有“时宝钗”“识宝钗”和“贤宝钗”三种表述。你认为哪一种最合适?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10.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有学者认为:贾宝玉是一个身陷重围的孤独者,一个热闹环境中的寂寞人,一个痛苦灵魂的流浪者。请从中任选一种评价,并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理解。
(2)背面敷粉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常用技法。周汝昌先生认为,该方法“是一种从反面来烘染人物的奇招”,《红楼梦》中“拿宝玉作例最是醒目”。请从评价贾宝玉的《西江月》中任选一处画线句,题写批语,对这一手法的运用加以解说。
①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②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③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11.《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讲述了大雪之后大观园烧烤的情节。综合下列信息,请在横线处写出《红楼梦》中人物的姓名并分析人物性格。
① :“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1)时间:冬天大雪之后 具体地点:大观园芦雪庵 烧烤食物:鹿肉
主要参与人物:_______、一个戴玉的哥儿________)、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史湘云、宝钗、宝琴等
(2)结合划横线内容分析史湘云的人物性格。
12.《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记录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与衰,与此同时也刻画了很多鲜活的底层小人物的形象,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在这些底层小人物中,你认为哪一个是可亲可敬的?请结合一处具体情节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00字左右。
13.阅读下面节选自《红楼梦》的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
宝玉听了,忙上来悄悄的说:“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她是两姨姐妹,论亲戚她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她是才来的,岂有为她疏远你的?”
(1)这段话是贾宝玉和_______说的,“论亲戚她比你疏”中的“她”是指_______。
(2)为什么宝玉会说出“论亲戚她比你疏”这样的话来?请用《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的概念解释。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句流畅,③书写清晰,④不少于80字。
14.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网上发起了一个有趣的读书活动:从自己的书架上抽出第28本书,翻到第23页,然后数到第4行,将这一行的文字摘录下来,并作解释。耀华中学的小轩和小涵参与了这项活动,他们抽到的书分别是《乡土中国》和《红楼梦》,想制作一页帖子发到网上,请你帮助小轩或小涵填充下面的内容。
小轩:我抽到的是《乡土中国》,第23页第4行写的是:“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是礼俗社会,一种是法理社会。”全书有很多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它们与指称其他社会的概念相互对应。比如,指称其他社会的概念“团体格局”“两性恋爱”“地缘社会”,分别对应乡土社会的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涵:我抽到的是《红楼梦》,第23页第4行写的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观之忘俗。”这句话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_,她的美丽中透着聪慧,全书中能体现该人物“聪慧”特点的情节有很多,比如:_________。(请举一例,30字左右)
15.名著阅读。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令人过目难忘的女性形象。有居住在潇湘馆、满腹“咏絮才”的①_______ ,有一出场就因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②_______ ,还有端庄秀丽、别号“衡芜君”的③_______ 。这些女性形象,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中华文化的长廊中熠熠生辉。
1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中多处描写生日宴会。脂砚斋有批语:“一部书中若一个一个只管写过生日,复成何文哉?故起用宝钗,盛用阿凤,终用贾母,各有妙文,各有妙景。”请梳理相关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回目 寿星 相关事件列举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薛宝钗 ②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① 贾母提议凑份子、宝玉素衣祭香魄、凤姐泼醋起风波、宝玉为平儿理妆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贾宝玉薛宝琴 邢岫烟 平儿 ③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贾母 荣宁两处齐开筵宴、邢夫人陷熙凤于难堪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中国人在饮酒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价值观、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审美意象、精神追求等,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核心所在。
自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内在核心之一,对自由意识的体验、领悟、开掘与渴求,构成了中国酒文化的重要价值指标。酒文化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体现了文人饮酒摆脱世俗羁绊而获得人生的自由状态,自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重要的美学追求。这种自由是一种审美化的心灵,就是自由化的心灵。它使我们能够飞翔到心灵的至高境界,它能打破心灵的外在锁链和内在锁链,达到心灵本真形象的恢复和重建,重在“真”。
总的来看,酒文化中的自由意识,主要指的就是“真”,不受生死荣辱的羁绊,拥有了一种自然本真的赤子之心,是一种在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没有障碍的生存体验,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
酒文化中有浓厚的超越意识,这是一种自我超越,求得一个物我两忘的自然境界。超越意识是哲学意识的精髓,是生命意识的强化,是宇宙意识的回响。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生中充满了痛苦与不幸,生命囿于特定的时空局限而难得伸张。超越精神、超越意识是摆脱现实束缚,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陶渊明一生与诗、酒一体。生性爱酒,但家境贫穷至极,无酒也雅咏不辍。他自己常说,夏日闲暇时,高卧北窗之下,清风徐徐,与羲皇上人不殊。陶潜不通音律,却收藏着一张素琴,每当酒友聚会,便取琴抚而和之,但人们永远不会听到他的琴声,因为他的琴一根弦也没有。用陶渊明自己的话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充分表达了陶渊明洒脱飘逸、超凡脱俗、不拘俗物的超越境界。
娱乐意识也是中国酒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点。行酒令,是我国民间一种传统的娱乐方式,一般用于宴饮和郊游场合。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的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饮酒行令"。饮酒行令,是中国人饮酒助兴的一种传统方式,它既是一种调和饮酒气氛的娱乐方式,又是一种古代文化人表现自我的重要形式。在古代,酒令的形式有很多种,有赌赛令、射覆令、花枝令、文字令、诗歌令、酒筹令等等,在饮酒过程中,赋诗填词、猜谜行拳,增加游戏性和娱乐性,是我国酒文化的一大特色。
中国人饮酒,特别是中国文人饮酒,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的欲望,而且是借助酒达到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酒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休闲方式,一种娱乐方式,又是一种文化,“壶中天地"的广阔和妙处就在这里,这种妙境正是酒文化的魅力所在。
(摘编自李庶《中国酒文化精神的美学品格》)
材料二:
《红楼梦》刻画了数十位栩栩如生的人物。这数十位人物能够在红楼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气质,不同于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塑造这些人物性格的精彩之处,相当一部分都与酒有关,与酒令有关。
第六十二回中,湘云这个爱新奇的红楼女儿为了给宝玉的生日宴会带来热闹的氛围,想出了一个新的酒令:“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总共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在此次的饮酒行令中,林黛玉、史湘云的性格得到了极大的诠释。
宝玉回答不上湘云的酒令,“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替他回了令: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
却是一只折足雁,叫得人九回肠。
——这是鸿雁来宾。
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在黛玉的酒令语言中,古诗词信手拈来:“落霞与孤鹜齐飞”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风急江天过雁哀”反用陆游《塞夕》诗,“九回肠”语本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鸿雁来宾”语出《礼记·月令》,末句用李白《子夜吴歌》。
而湘云所作的酒令却别有风味:
奔腾澎湃,江间波浪兼天涌,
须要铁索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
——不宜出行。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其一)
泉香而酒洌,玉碗盛来琥珀光,
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挂归,
——宜会亲友。(其二)
黛玉和湘云同作酒令,除了才华横溢之外,二人的迥异性格也在酒令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以小窥大。从《红楼梦》的酒令语言出发,不仅可以窥见作品中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更重要的,作者的智慧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升华。所谓“酒中凸性格,令里显智慧”,如此是也。
(摘编自孙和平《酒中凸性格,令里显智慧——管窥〈红楼梦〉酒令语言》)
材料三:
……采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窦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蝌枕莉。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囔囔说:"泉香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
(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内蕴丰厚,其精神核心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审美意象、精神追求等方面联系密切。
B.中国酒文化精神所追求的自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这种自由能够打破心灵的外在锁链和内在锁链,使得心灵的本真形象得以恢复和重建。
C.在宴饮和郊游的场合,中国古代文化人只能借助行酒令这一传统方式来调和饮酒的气氛,其所行酒令形式较为多样化,并不单一。
D.中国酒文化中的超越意识是一种哲学意识,寻求超越自我,摆脱现实束缚,追求美好生活,是生命意识的强化,是宇宙意识的回响。
1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赋予酒以精神,将饮酒上升到文化层面的高度,其饮酒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借助酒来达到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
B.陶渊明不通音律,却备了一张没有琴弦的素琴,在聚会时抚得怡然自得。这不是附庸风雅,而是一种超越了自身艰难苦厄的超脱境界。
C.中国酒文化脱不开娱乐意识,《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所描写的宝玉生日宴会饮酒行令的场面涉及中国酒文化,体现出一定的游戏性和娱乐性。
D.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众人在大观园为宝玉摆寿酒,作为行令者的湘云对酒令的要求新颖别致,其所作的酒令能凸显她的形象特点。
19.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酒文化具有“自由意识”的一项是( )
A.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B.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C.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D.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0.有人评价,“史湘云像夏天,热烈奔放;林黛玉像秋天,凄清冷艳”,请结合材料二中的酒令内容,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
21.材料三中,“湘云醉眠芍药裀”选段能够体现中国酒文化精神,请结合材料一、二以及链接材料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红楼梦》十二曲之《乐中悲》
三、综合运用
下面是某校举办的“《红楼梦》知识竞赛”活动的部分文字记录。请阅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主持人:《红楼梦》这部恢弘伟大的巨著,它那_________的情节,伏脉千里的结构,玩味不尽的谜题暗语,_________的语言,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又往往令我们_________,不知该如何下手。品味经典,要从最基本之处入手,不可_________,好高骛远。今天,我们举办“《红楼梦》知识竞赛”这个活动,旨在督促大家熟悉文本,脚踏实地,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红楼梦中人”!
接下来,我们进入知识竞赛环节。我先宣布一下比赛规则:①答题时,每组各派一名代表负责回答,其余组员可以查阅资料予以帮助,答题时间为十秒钟。②不可抢答,务等主持人念题完毕之后才能作答。③答案说出后就不可改动。④一组答题时,其他各组要保持安静,不要说话。⑤答对每一题得一分,全部题目回答完毕之后,分数最高的组即为胜者。⑥若出现最高分并列,则加赛一个抢答题,争夺冠亚军。
题分为必答和抢答,下面必答开始:
大观园的姐妹们美丽聪明、气质高雅,但其诗文素养与个性却各有特色。她们写的诗就如同曹雪芹为她们量身定做的一样,即便不加署名,也知道是谁写的。_________恪守礼教、城府深沉,所以她写的诗含蓄浑厚、积极向上;_________孤高自许、多愁善感,其诗也清逸脱俗、风流别致;_________性格大度、潇洒风流,其诗则格调清新、豪放不羁。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波澜壮阔 美不胜收 望而生畏 眼高手低 B.波澜壮阔 琳琅满目 望而却步 眉高眼低
C.波谲云诡 美不胜收 望而生畏 眉高眼低 D.波谲云诡 琳琅满目 望而却步 眼高手低
23.主持人说的比赛规则中,有的表达有误,有的听起来有歧义,下列对相关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②句中“务”改为“必须”,以避免和“勿”同音。
B.④句中“一组”应改为“一个组”,“不要说话”删去。
C.⑤句中“答对每一题得一分”应改为“每答对一题得一分”。
D.⑥句中缺少主语,改成“则并列的选手加赛一个抢答题”,其它部分无误。
24.依次填写必答题中画波浪线的三个人物名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天走了,百花开始凋谢,黛玉对于时序的移动特别敏感,相对于冷静理性的人物,林姑娘就特别____。大观园是贾宝玉心中的人间仙境,也就是人间的太虚幻境,大观园的女孩子和百花一样,到了春暮就开始凋谢了。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的时候喝了仙酒与仙茶,“万艳同杯,千红一窟”,与《葬花吟》的意义也是对照的,《红楼梦》中常有这种点醒意喻之笔。《葬花吟》中有很多黛玉感伤自身之语。“质本洁来还洁去”,黛玉是最要高洁、____的女孩子。“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她诗一般的灵魂,不但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而且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不如埋葬它,化作春泥更护花。“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沟渠。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黛玉写这些骤然看来好像自怜自哀,其实不止,她已经敏感地感受到自己的命运,“花落人亡两不知”,是人世间最____的事。
《葬花吟》不光是黛玉的自挽诗,也是挽一切美好短暂的东西,挽那些落花,也代表对短暂繁华的一种哀悼,对文明高峰即将走下坡的哀悼。伤春悲秋的抒情诗传统,到此时是个顶点。
2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她诗一般的灵魂,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即使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
B.她诗一般的灵魂,因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何况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
C.因她诗一般的灵魂,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何况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
D.她诗一般的灵魂,因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即使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
27.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葬花吟》是《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埋葬落花时所吟,一首《葬花吟》道出了无尽悲愁。请你结合原著简要分析其葬花时伤感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红楼梦》是中国文坛_________的长篇巨著,自问世以来,已经成为一个长盛不衰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令人_________。a在胡适、周汝昌为代表的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研究专家的出现为《红楼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我们学习诗词创作的典范。 ① 有古体诗、近体诗等;从诗的内容看,包括了咏怀、咏物、即事、即景等;就诗的创作方法看,有的限韵,有的限题,有的限时等等。《红楼梦》中的诗词是美的,韵味美,感情美,更为重要的是《红楼梦》中的诗词不是作家为自己而写, ② 。大观园的姐妹们美丽聪明、气质高雅,但她们的诗词风格却各有特色。即便不加署名,也知道是谁写的;薛宝钗恪守礼教、城府深沉,所以她写的诗含蓄浑厚、积极向上;史湘云性格大度、潇洒风流,其诗则格调清新、豪放不羁;林黛玉孤高自诩、多愁善感,其诗文也清逸脱俗、风流别致。从海棠诗社与菊花诗社的吟咏中,可以读出她们各自的风格。同时《红楼梦》中诗歌意象、技巧、语言也有极大考究,写尽缱绻情思,b自问世以来以其动人的精神力量、可触摸的情感质地和细腻的文字笔触,直击人心,回味悠远。
有人问叶嘉莹先生:“ ③ ?”叶先生答到:“我以为不会。中国古人作诗,是融入自己的身世经历、生活体验、理想意志而写的,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歌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所以这种生命是生生不已的。”《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________,这部文学巨著中的诗词也令人口齿噙香,发人省醒,我们品读《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仅能洞悉人物内心,触摸鲜活生命,更能深刻体会到中华诗词文化一脉相承的气韵。
28.依次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9.文中ab两处句子有语病,下列对其的说明及修改,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搭配不当,将“在”改为“以”;语序不当,将“动人的精神力量”与“可触摸的情感质地”换位。
B.搭配不当,将“在”改为“随着”:语序不当,将“动人的精神力量”与“可触摸的情感质地”换位。
C.搭配不当,将“在”改为“以”;语序不当,将“动人的精神力量”与“细腻的文字笔触”换位。
D.搭配不当,将“在”改为“随着”;语序不当,将“动人的精神力量”与“细腻的文字笔触”换位。
30.大观园第一个诗社是海棠诗社。海棠诗社的成员各有雅号,说说稻香老农、潇湘妃子、蘅芜君、蕉下客分别是谁的雅号。
31.在①②③处补写恰当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2.《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被评论家蒋勋称为“青春王国”,请结合小说中的某一情节或场景,分析大观园里人物的青春之美。
四、选择题
33.按要求作答。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文心雕龙》书名的含义是什么,它有哪些深厚的价值? 。 。 。 。
①为此,刘勰在定林寺跟随僧祐生活的十余年里,遍览名家之作,纵论各种文体,总结创作方法,最终著成《文心雕龙》,它也被奉为“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的”。
②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结合刘勰在《序志》篇中的记载介绍道:“在刘勰看来,‘文心’就是文章的用心、立意,‘雕龙’则指写作要像雕刻龙纹般细腻,才能够创作出有体有用的好文章。”
③在它诞生之前,诗文创作虽盛,作品却良莠不齐,文章离经典越来越远,文学评论也没有一定的标准。
④可以说,《文心雕龙》是一部应时而生的典籍。
A.③①②④ B.④②①③ C.④①③② D.②④③①
(2)小祖、小冲、小之和小路根据对《红楼梦》情节的理解,给小说配人物插画,下列构思中,角色与物件搭配合理的有几项? ( )
①妙玉扇炉沏茶 ②宝钗服用药丸 ③湘云手把烤肉 ④黛玉凭栏钓鱼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参考答案
1.自尊心强;要面子;爱面子 2.黛玉捍卫的是身为寄人篱下的姑娘要与贾府其他姑娘平等的不受歧视的地位;而晴雯捍卫的是身份平等的尊严,身为奴婢却比“一样这屋里的”袭人还要低一等,那她绝对不能容忍。
3.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林黛玉在宝玉眼中的独特特点,这种非凡的容貌和理想化的审美感充分展现了林黛玉的独特形象。 ②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林黛玉的冰雪聪明,娇弱美丽,也暗指她的多愁善感和命运多舛。
4.答案:
人物 一字评语 理由
贾宝玉 情 因为贾宝玉博爱多情,可以为爱生死,所以用“情”字评价。
林黛玉 痴 因为林黛玉深爱贾宝玉,始终痴情不改,所以用“痴”字评价。
王熙凤 精 因为王熙凤精明能干,且精于人情世故,所以用“精”字评价。
5.C 6.答案示例一:同意这一说法。在贾府中能够继承父辈衣钵的子弟都难当大任,皆是只求享受不懂建设的纨绔子弟(答出“没有懂得经营持家的人”或“没有在经营持家方面用心的人”即可视为解释正确)。比如“富贵闲人”(宝钗语)贾宝玉,从小就不爱读书考学,对贾府的事务一概不过问,终日只知道沉浸在姐姐妹妹的温柔乡中,不问世事。在为晴雯请医生、付诊费时连一两银子多重都不知道。在黛玉都为贾府感到危险时,宝玉却说不用管,总之少不了他俩的。他作为最被看重的继承人,今后又怎么有能力去持家管事呢?再如贾赦,作为贾府世袭爵位的大老爷,天天只知道美色与喝酒,凡事不管不问,甚至还为了十把古扇花去两千两银子等等。
答案示例二:不同意,在贾府后辈中还是有能为家族未来谋划的人(结合句意表态,答出“有懂得经营持家的人”或“有在经营持家方面上心的人”即可视为解释正确)。贾探春就曾在协理荣国府时进行了非常大胆的改革,让大观园中闲置的花草树木都有了用处,不仅能为贾府省钱,一年下来还有结余。这一举措正是对贾府未来的运筹谋划,虽然没能最终坚持下去,但是这样的人还是有的。
7.这首曲子之所以让黛玉如此喜爱,是因为剧中人的真实感情,与林黛玉的身份、环境和此时此地的心情相吻合:曲子中大好春光正与《红楼梦》23回中的春景对应;杜丽娘想要珍惜春光的想法也激发了黛玉对美好青春的珍惜、对爱情的期待和向往;而现实处境和贾府的环境又让黛玉忧心爱情无着、青春虚度。
8.B
9.示例一:“时宝钗”。“时”有“迎合时宜”之意。探春在大观园中实行“责任承包制”,宝钗支持探春的改革,她也施行小惠,平衡各方的利益,减少各方的矛盾。薛宝钗洞察到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在任用人选上,主动避嫌,避免“唯亲是用”的闲言碎语,与人相处随和,大得人心。
示例二:“识宝钗”。“识”有“见解”和“辨别力”之意。宝钗支持探春在管理大观园中实施开源节流的想法,也辨识出了改革的弊端,完善了探春的改革方案。她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让没承包到园子的人也享受到改革的红利,从而带动了她们工作的积极性,以减少改革带来的阻力,完善了探春的改革计划。
示例三:“贤宝钗”。“贤”有贤惠、贤德、贤能之意。宝钗协助探春改革贾府经济,不徇私情,办事公允妥当考虑周全,虽然兴利节流,亦不可太啬,宝钗提议这些项目有结余还可贴补给其它下人,切身为下人着想,这种贤德更成全了贾府“大体”。
10.(1)答案示例:贾宝玉是一个身陷“家族”“社会”等重围之中的孤独者。贾政逼迫他读四书并参加科举考试,宝钗、袭人也劝他走仕途经济之路,但他却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如贾雨村之流成为“禄蠹”,因此,他常常因不喜读四书而受贾政责骂,他的内心也只有黛玉一人理解。贾宝玉的孤独体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率真本性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追求个性自由的人对当时封建社会价值观念的反叛。
(2)答案示例:“腹内原来草莽”句,以世人所评宝玉的胸无点墨来反写其才华横溢,更突出了宝玉不愿走仕途经济之路的叛逆特点,也写出了世人对宝玉的误解。
11.(1) 林黛玉(黛玉); 贾宝玉(宝玉);
(2)湘云自夸“是真名士自风流”,体现她率直爽快,潇洒随性、狂放不羁。
12.刘姥姥一介村妇,家里生计艰难,无奈之下,主动攀上贾府。王熙凤当时给了她二十两银 。因为凤姐昔日的这一点恩惠,在贾府被抄,巧姐被卖时,刘姥姥四处奔走救下巧姐,散尽家财只为报恩,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底层小人物的善良淳朴、知恩图报。
13.(1) 林黛玉 薛宝钗
(2)在乡土社会里,家没有严格的界限,家会因中心的势力的变化而伸缩,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林黛玉与贾宝玉是姑表关系,属于直系血亲;薛宝钗与贾宝玉是姨表关系,属于非贾姓的旁系宗亲。以贾宝玉为中心的差序格局中,黛玉在更加靠近中心的一圈,而薛宝钗在距离中心更远的一圈。
14.差序格局 男女有别 血缘社会 探春 宝玉和黛玉初见时宝玉送林妹妹一个表字,黛玉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轻轻松松打破僵局。
15.林黛玉 王熙凤 薛宝钗
16.①王熙凤;②宝钗点戏《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湘云心直口快说小旦像黛玉;③湘云醉眠芍药裀,丫环们奏钱摆酒设宴,行酒令,占花名。
17.C 18.A 19.D 20.①“热烈奔放”指的是史湘云的性格特点。史湘云的酒令通过描绘长江波涛汹涌,铁索揽舟的壮阔景观,以及使用例如“这鸭头不是那丫头”的诙谐用语,抒发了其豪迈健阔之情,体现其热烈奔放的性格;②“凄清冷艳”指的是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酒令通过视觉上的“落霞”“孤鹜”“折足雁”等哀景,与听觉上的“九回肠”“捣衣声”相结合,抒发了一种哀婉凄怨之情,体现其凄清冷艳的性格。 21.①体现出自由意识。自由意识主要指的是一种“真”境,追求在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没有障碍的生存体验。湘云醉酒后放下了封建道德标准的顾虑,在芍药花下的大青石上肆意洒脱地醉卧,敞亮、豪爽、潇洒、飘逸,如闺阁中的真名士;②体现出超越意识。“超越”意识指超越不幸与痛苦,摆脱现实束缚,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靠叔叔婶婶抚养长大,但是她面对落魄偃蹇的人生,却“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醉卧青石,睡得香梦沉酣,超越了人生苦楚;③体现出娱乐意识。娱乐意识体现在饮酒行令,能够调和饮酒气氛,也能够表现自我。湘云行饮酒行令是给宝玉生日晚宴助兴,表现出浓厚的娱乐意识,也展现出她学识丰富、性格诙谐幽默、天真率直的一面。
22.A 23.D 24.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
25.多愁善感 孤高自负 无可奈何 26.D 27.①前夜去宝玉处,晴雯不开门,黛玉错疑在宝玉身上,失望伤心。
②寄人篱下的命运。
③多愁善感的个性。
④正逢饯花之期,由落花飘零联想到自身处境。
28.首屈一指/叹为观止/毋庸置疑(举足轻重) 29.C 30.李纨 林黛玉 薛宝钗 贾探春 31.①从诗的形式看; ②而是为小说中性格各异的人物而写; ③中国古典诗词会灭亡吗 32.【示例1】大观园中宝黛共读西厢的情节尽显“青春王国”里的青春之美。那次黛玉忽见宝玉捧着一本书阅读,问及何书却支支吾吾说不出口,好不容易说出《西厢记》,黛玉拿过来读完,“只觉余香满口”,后来宝玉还打趣地说“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引得黛玉红脸。在当时《西厢》是禁书,而宝玉之言语也非常堂堂正经之语,但又于书本言语的交流间,诠释了青春中敢突破封建礼教枷锁,沉醉于好文字,热爱文学,珍重友情的青春之美。
【示例2】:史湘云醉卧芍药丛就展现了青春之美。“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一副美人酣睡图,将史湘云天真娇憨之态与超逸烂漫之姿,淋漓尽致呈现在大众眼前。
33.(1)D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