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2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2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29 21:05:3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2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精选真题
1.(2022·威海)排汗和排尿是人体排泄的两种方式,汗液与尿液都含有的成分是(  )
A.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B.水、尿素、二氧化碳
C.水、无机盐、葡萄糖 D.水、无机盐、尿素
2.(2022·贵阳)人体每天产生的代谢废物经相应的器官或系统排出体外,维持身体健康。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等 B.肾脏——暂存尿液
C.皮肤中的汗腺——排出汗液 D.尿道——排出尿液
3.(2022·北京市)尿酸过多在肾小管处形成结晶,会引起上皮细胞坏死,这直接影响肾小管(  )
A.滤过(过滤)作用 B.重吸收作用
C.贮存尿液 D.排出尿液
4.(2022·徐州)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动脉,②是静脉 B.③内液体与血浆的成分相同
C.①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④ D.③中尿素含量高于⑤
5.(2022·东营)肾脏是人体精密的过滤器,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4和5构成肾单位
B.2是出球小动脉,内流静脉血
C.3与1相比,3中液体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
D.6与5中的液体成分相比,含有少量葡萄糖
6.(2022·葫芦岛)如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②是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C.③是肾小囊,能贮存原尿 D.④是输尿管,能输送尿液
7.(2022·淄博)健康人的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流经肾小管处毛细血管网后,血液中增多的物质有(  )
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水 ④蛋白质 ⑤无机盐 ⑥葡萄糖
A.①②④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②③⑤⑥
8.(2022·资阳)下图的模型可用于描述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是肾小球,则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
B.若M是肺,则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
C.若M是小肠,餐后b内所含的葡萄糖含量降低
D.若M是叶绿体,则a为二氧化碳和水,b为有机物和氧气
9.(2022·绵阳)下表是某人的尿常规化验单,“-”代表阴性,“+”代表阳性。在下列四种食物中,他应减少摄入的是(  )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部分)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GLU(葡萄糖) + -
UBG(尿胆原) - -
LEU(白细胞) - -
A.菠菜 B.面条 C.牛奶 D.牛肉
10.(2020·资阳)下列对排尿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排出废物 B.维持体温恒定
C.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含量 D.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
11.(2022·天水)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下列代谢废物中,不能通过皮肤排出体外的是( )
A.二氧化碳 B.无机盐 C.尿素 D.多余的水
12.(2022·张家界)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1、2、3构成
B.3处重吸收的物质是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
C.与1内液体相比,4内液体尿素含量增加
D.如果某病人的尿液中有血细胞,那么病变部位可能是1
13.(2022·湘西)医生把肾衰竭患者的血液导入透析装置中处理,血液净化后回流入病人体内,透析装置起到了肾单位中____结构的功能(  )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输尿管 D.肾小囊
14.(2022·梧州)为了健康成长,青少年除了做到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还要坚持体育锻炼。锻炼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如图是人体消化和吸收、呼吸、循环、泌尿等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体育锻炼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淀粉在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为    ,通过图中A过程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
(2)体育锻炼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图中B表示气体交换过程,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
(3)体育锻炼主要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   和肌肉组成。
(4)人体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尿液的形成与肾单位有关。图中的C过程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   作用。
15.(2022·海南)我国外科专家侯春林首创“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解决了脊髓损伤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难题。具体做法是:分别剪断患者支配跟腱及膀胱的传出神经,然后将二者进行显微手术缝合,获得一个新的“跟腱—脊髓中枢—膀胱”完整反射弧,如图所示。患者通过敲击跟腱引起反射促使膀胱排尿。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2)有的患者因为脊髓损伤,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也不会在   产生尿意的感觉。
(3)从反射类型看,患者敲击跟腱促使膀胱排尿属于   反射,其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   (填图中字母),神经中枢位于   (填图中字母)。
二、精选模拟题
16.(2023·乾安模拟)从某健康人的体内取出四种液体,其中不含葡萄糖的一项是(  )
A.血浆 B.尿液 C.原尿 D.血液
17.(2023·扶绥模拟)研究发现切除胰腺的狗所排出的尿液常会招来许多的蚂蚁,原因是(  )
A.这是蚂蚁的生活习性 B.蚂蚁需要水分
C.尿中含有糖 D.尿中含有蛋白质
18.(2023·扶绥模拟)血液透析是为肾失去功能的人进行排泄活动的一种治疗方式,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生理活动中(  )
A.肾小球滤过作用 B.肾小管重吸收
C.肾单位形成尿 D.汗腺排汗
19.(2023·阳信模拟)建模可以更好地梳理知识,模型a→(M)→b中,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则下列模型描述正确的是(  )
A.淀粉→(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水
B.二氧化碳+水→(叶绿体)→有机物
C.原尿→(输尿管)→尿液
D.动脉血→(肾小球)→静脉血
20.(2023·丹江口模拟)科学家为了研究尿液形成的过程,从小鼠肾单位的不同部位抽取A,B,C液体进行分析,如表所示为三种液体每100毫升中部分成分的含量。液体B的名称以及抽取部位是(  )
成分 液体A 液体B 液体 C
蛋白质 0.0 微量 7.0
葡萄糖 无 0.1克 0.1克
A.尿液、肾小囊 B.原尿、肾小囊
C.血浆、肾小球 D.尿液、肾小管
(2023·泉州模拟) 下图是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新陈代谢活动示意图,a~f代表生理过程,①~③代表结构。请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1.a过程代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过程代表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通过胸肌的收缩实现
B.a过程使肺泡内的氧气含量增加
C.b过程通过膈肌的收缩实现
D.b过程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22.下列可通过c过程进入血液的物质是(  )
A.淀粉 B.脂肪 C.维生素 D.蛋白质
23.下列关于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b过程的血液最先到达右心房
B.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为心脏
C.经过体循环,静脉血变动脉血
D.先进行体循环再进行肺循环
24.局部结构示意图中,关于①~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肾小囊 B.①与③合称肾单位
C.①处发生滤过作用 D.③处发生重吸收作用
25.(2023·秦都模拟)如图表示原尿流经肾小管形成尿液时,肾小管中某些物质浓度的变化,物质甲、乙分别是(  )
A. 无机盐、尿素 B.蛋白质、葡萄糖
C.尿素、葡萄糖 D.氨基酸、尿素
26.(2023·仙桃模拟)正常人体的生命活动会产生许多代谢废物,这些代谢废物排出的过程叫排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泌尿系统可以排出人体内产生的各种代谢废物
B.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C.当肾小囊中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无机盐被全部重新吸收
D.排泄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27.(2023·漳州模拟)下图为两个与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相关系统的结构模式图,①②表示血管,请据图回答:
(1)血液流经图   所示系统后,血液中氧含量增多,这些氧最先通过   血管进入心脏。
(2)乙中尿素含量较少的血管是[   ],该血管内氧含量比另一血管内   。
(3)刚出生的婴儿会通过这两个系统分别排出二氧化碳和尿液,属于   反射。
(4)除上图所示两种系统外,人体的   (填器官名称)也有排泄功能,它们都能排出人体内多余的   。
28.(2023·丹江口模拟)如图是人体对物质的吸收、利用和排出过程示意图,其中A、B、D表示系统,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过程。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系统中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器官是   。
(2)营养物质经过③过程后,最先到达心脏的   ,之后随血液流动分布于全身各处。
(3)在①生理过程中,当气体进入B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均处于   状态。经过⑥过程后,血液变成   血。
(4)④⑤表示尿液形成有关的两个生理过程,其中⑤表示   作用。
29.(2023·东平模拟)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其消化、吸收和利用影响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分析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淀粉在唾液、肠液和   等消化液的作用下彻底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随血液循环,经下腔静脉流回到心脏的   (腔室),最终运输到组织细胞,部分葡萄糖在组织细胞的   中被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2)如果某人血浆和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但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您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出现异常。
(3)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我国科学家将一种能分泌胰岛素的人工胰岛β细胞成功移植到糖尿病模型鼠中,进行了A,B,C三组实验,结果如图。
比较发现,B组小鼠的血糖浓度低于A组小鼠的,但仍   C组小鼠的,说明   对于治疗小鼠糖尿病有一定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4)将人胰岛素基因利用生物技术转入大肠杆菌中,使相应大肠杆菌能产生胰岛素,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基因就是DNA
B.人体胰岛素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
C.该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D.这一事实说明基因控制性状
30.(2022·虞城模拟)肥胖容易诱发物尿病等多种疾病,合理膳食和体育运动能有效预防肥胖。如图一表示人体内淀粉的利用情况,图二是人的心脏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在小肠中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   。健康人一次摄入淀粉等糖类物质过多,血液中的葡萄糖经c、d、e过程后,浓度仍然过高,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从尿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是   作用有一定限度。
(2)近年来,郑州市推行“阳光体育运动1小时”活动。同学们在校期间都能够在操场上进行各项体育锻炼。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当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图二中的D处于   (填“打开”或“关闭”)状态。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先后通过图二中的   血管后(填字母),到达肺部毛细血管。请在图中画出血液流经各血管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w点是起始点)。   
(3)某物质M本身不能降低血糖浓度,但它可通过增强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使血糖浓度下降。研究者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补充完善有关内容。(实验说明:胰岛素、物质M的剂量适宜,不考虑手术创伤的因素。)
①将健康的、生理状况相同的30只小白鼠切除胰腺后,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求每组的平均值;
②甲组小白鼠用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处理,乙组小白鼠用一定剂量的物质M处理,丙组小白鼠用   处理;③将各组小白鼠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饲养2小时,每间隔30分钟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求每组的平均值。当出现   的现象时,说明物质M具有增强胰岛素生理作用的功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的途径有三条:①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②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③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而体内的食物残渣或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2.【答案】B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废物排出途径,A不符合题意。
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其中肾脏的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B符合题意。
C.皮肤排出汗液。汗液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和尿素等,C不符合题意。
D.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3.【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尿的形成过程中起过滤作用的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A不符合题意。
B.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酸过多在肾小管处形成结晶,引起上皮细胞坏死,会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符合题意。
C.贮存尿液是膀胱的功能,C不符合题意。
D.排出尿液是尿道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4.【答案】C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A不符合题意。
B.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③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B不符合题意。
C.随着尿液的形成,①入球小动脉内的液体总量小于④肾静脉内的液体总量,而二氧化碳质量基本不变,因此①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④,C符合题意。
D.尿液中尿素的含量是原尿中的60倍,原因是肾小管能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血液中,将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可见,③肾小囊中尿素含量低于⑤肾小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静脉,⑤肾小管。
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5.【答案】C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单位由肾小球、5肾小囊、6肾小管组成,A不符合题意。
B.2出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其生命活动需要消耗氧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因此3肾静脉中的血液比1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中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C符合题意。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6与5中的液体成分相比,不含葡萄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6.【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①为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A符合题意。
B.②输尿管能输送尿液,B不符合题意。
C.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C不符合题意。
D.④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的作用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
7.【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肾小管的作用是重吸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也产生了部分二氧化碳。健康人的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流经肾小管处毛细血管网后,血液中增多的物质有①二氧化碳,③水,⑤无机盐,⑥葡萄糖。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8.【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光合作用的实质;营养物质的吸收;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若M表示肾小球,则a表示入球小动脉,b表示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球只对血液起到了过滤作用,而没有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故血液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三处流的都是动脉血,A不符合题意。
B.若M是肺,则流入的血管为肺动脉,里面流静脉血,流出的血管为肺静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若M是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餐后b内所含的葡萄糖含量升高,C不符合题意。
D.若M是叶绿体,则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9.【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从检验单中可以看出,该患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超过正常参考值,其余成分正常,因此,饮食中要注意减少含糖量丰富的食物。菠菜中富含维生素,面条富含糖类,牛奶和牛肉中蛋白质含量高,因此,他应减少摄入面条,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葡糖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主要的食物是谷类、根茎类;蛋白质主要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奶、蛋、鱼、肉等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丰富;维生素是对人体起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脂肪是备用能源,在肥肉、花生、大豆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10.【答案】B
【知识点】排泄的意义
【解析】【解答】尿的成分包括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积聚多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排尿。可见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ACD正确,排尿与维持体温没有关系,B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出,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11.【答案】A
【知识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人体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12.【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3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1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2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A不符合题意。
B.当原尿流经3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B不符合题意。
C.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与1内液体相比,4内液体尿素含量减少,C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某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1肾小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3.【答案】B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肾衰竭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在可以采用人工肾代替患者已丧失功能的肾,其原理就是肾透析。在透析仪器中,通过导管与患者的血管相连,管内有一种半透膜,膜外是特殊药液透析液,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血浆相似。当患者的血液经过这些管子时,其中的废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去,而透析液还可以向患者的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最后经过透析的、除去废物的血液再由静脉流回人体内。肾透析仪中的半透膜相当于肾脏的肾小球。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4.【答案】(1)葡萄糖;右心房
(2)肺
(3)关节(骨连结)
(4)过滤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呼吸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糖类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所以体育锻炼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淀粉在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通过图中A过程进入血液,葡萄糖由小肠壁吸收进入肠静脉,再经过下腔静脉回到心脏的右心房。
(2)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而完成此功能的主要器官是肺,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佷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因此,体育锻炼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图中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肺。
(3)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的,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在运动中,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因此,图中的C过程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分析】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5.【答案】(1)肾脏
(2)大脑皮层
(3)简单(非条件);D;A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
(2)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里,受大脑皮层控制。当尿液在膀胱内积存到一定量时,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使感应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同时也有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向上传到大脑,使人产生尿意,在适宜的环境下,由大脑发出神经冲动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神经冲动再沿着传出神经传到膀胱,引起排尿反射,如果环境不适宜,大脑就暂时抑制脊髓中的排尿中枢不排尿。因此,有的患者因为脊髓损伤,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也不会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的感觉。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从反射类型看,患者敲击跟腱促使膀胱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其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D跟腱,神经中枢位于A脊髓。
【分析】(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的作用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
(2)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16.【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血浆中有葡萄糖,故A不符合题意;
B、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因为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回到血液中,故B符合题意;
C、原尿中有葡萄糖,故C不符合题意;
D、血液中含有葡萄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原尿、尿液的主要区别:
类型 主要区别
血液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有少量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尿液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原尿有所上升.
17.【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狗所排出的尿液常会招来许多的蚂蚁,与蚂蚁的生活习性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蚂蚁需要水分不是从狗所排出的尿液得来的,B不符合题意。
C.切除胰腺的狗所排出的尿液常会招来许多的蚂蚁,是因为切除胰腺的狗尿液中会含有葡萄糖,而蚂蚁是喜食糖类的小昆虫,因此切除胰腺的狗排出的尿液会引来很多蚂蚁,C符合题意。
D.切除胰腺的狗尿液中会含有葡萄糖,而蚂蚁是喜食糖类的小昆虫。与尿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18.【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人肾脏的功能受损,肾脏不能产生尿液,血液中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不能排出,使人体生命受到严重的危害。血液透析是把人体的血液从动脉引出,和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营养物质向血液中移动,然后将透析过的血液再通过静脉流回血管。通过透析,达到了排出代谢废物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生理活动中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故答案为:A。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9.【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食物的消化;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中在肠液、胰液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不符合模型 a→M→b,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能,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符合模型 a→M→b,B符合题意。
C.血液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了尿液,不符合模型 a→M→b,C不符合题意。
D.肾小球的作用是滤过作用,没有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成分没有发生改变,还是动脉血,不符合模型 a→M→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20.【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因此尿液中无蛋白质,无葡萄糖,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液体A是尿液;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含有葡萄糖,液体C是血浆;原尿中有葡萄糖,无(或微量)蛋白质,液体B是原尿。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答案】21.B
22.C
23.B
24.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营养物质的吸收;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分析】(1)图中:a表示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c表示吸收过程,d表示排尿,e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f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①是肾小囊,②是肾小球,③是肾小管。
(2)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21.A.a过程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它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与舒张完成的,并非胸肌,故A错误。
B.a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后会使得肺泡内的氧气含量增加,故B正确。
C.b过程代表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并非膈肌的收缩,故C错误。
D.b过程肺泡中的氧气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所以b过程会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血红蛋白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可见b过程,无法使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加,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2.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人体各段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不同,胃内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少量的酒精;小肠能吸收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淀粉、脂肪、蛋白质需要被消化分解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维生素直接可以被吸收,进入血液,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3.A .经过b过程,血液含氧量增加成为了动脉血,通过肺静脉到达最先到达左心房,故A错误。
B.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心脏能够自动有节律的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故B正确。
C.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还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故C错误。
D.体循环和肺循环虽是两条不同的循环路线,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循环的起止点都在心脏。心脏把两条循环路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4.A.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是肾小球,一端包裹肾小球,一端连着肾小管的是肾小囊,与肾小囊相连的细长曲折的结构为是肾小管,可见①为肾小囊,②为肾小球,③为肾小管,故A错误。
B.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而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因此,肾单位由②肾小球、①肾小囊和③肾小管组成,故B错误。
C.②肾小球可以发生滤过作用,能滤过一些小分子的物质,比如水、葡萄糖、尿素等,故C错误。
D.③肾小管可以发生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比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的无机盐会被③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5.【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的无机盐被重新吸收返回血液,剩下的部分无机盐、尿素和多余的水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流经肾小管时,尿素尿素浓度增加,葡萄糖全部返回血液,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可见,甲为尿素、乙为葡萄糖,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26.【答案】D
【知识点】排泄的意义;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泌尿系统可以排出人体内产生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不能排除其他物质,A错误;
B、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但不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B错误;
C、当肾小囊中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被重新吸收,C错误;
D、排泄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2)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3)尿液的形成通过: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
(5)人体有两大排出废物的途径:①排泄、②排遗。
27.【答案】(1)甲;肺静脉
(2)①;少
(3)非条件
(4)皮肤;水、无机盐、尿素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尿的形成和排出;皮肤的结构与功能;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氧气进入肺后经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周围的血液中,因此血液流经图甲所示系统时,血液中氧含量增多。这些氧会随着血液循环中的肺循环最先通过肺静脉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形成尿液时把血液中的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排出体外,因此①肾静脉血液中尿素会比②肾动脉内的减少。而②肾动脉内为动脉血,①肾静脉内为静脉血,因此①肾静脉内氧含量比另一血管内少。
(3)刚出生的婴儿会通过这两个系统分别排出二氧化碳和尿液,属于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
(4)除了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可以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外,人体的皮肤也有排泄功能,它们都能排出人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
【分析】(1)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2)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28.【答案】(1)小肠
(2)右心房
(3)收缩;动脉
(4)肾小管的重吸收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小肠中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物质;胆汁中虽然不含消化酶,但是能乳化脂肪。因此A消化系统中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器官是小肠。
(2)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心脏)→主动脉→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心脏),因此营养物质经过小肠壁的③吸收过程进入人体后,经下腔静脉,最先到达的是右心房。
(3)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人体在完成①吸气后,⑥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因此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氧气随血液由肺静脉首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叫肺循环。
(4)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④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⑤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分析】图中: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D泌尿系统。①吸气,②呼气,③吸收,④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⑤肾小管的重吸收。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29.【答案】(1)胰液;右心房;线粒体
(2)肾小管的重吸收
(3)高于;移植人工胰岛β细胞
(4)A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尿的形成和排出;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结合分析,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根据分析中的血液循环途径图解,小肠吸收的葡萄糖进入肠部的毛细血管,再经肠静脉,到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葡萄糖进入人体后部分在线粒体中被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多余的部分可在肝脏合成肝糖原,在肌肉合成肌糖原,脂肪等非糖物质贮存备用。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如果某人血浆和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但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可能的原因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异常。
(3)分析实验结果图,B组小鼠的曲线位于A组和C组之间,由此可得出:B组小鼠的血糖浓度低于A组小鼠的,但仍高于C组小鼠的,说明移植人工胰岛β细胞对于治疗小鼠糖尿病有一定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4)A.基因是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错误。
B.胰岛素是由人体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调节体内糖代谢的激素,B正确。
CD.大肠杆菌能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把人胰岛素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这也说明了胰岛素基因控制着胰岛素的形成,C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30.【答案】(1)胰液、肠液;肾小管的重吸收
(2)关闭;GB;
(3)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和物质M;丙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低于甲、乙两组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尿的形成和排出;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小肠中有胰液、肠液等多种消化液。淀粉等糖类在小肠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a过程),并被吸收(b过程)进入血液运往人体的各个部分,向下述三个方面转变:一部分氧化分解,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c过程);一部分转变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的非氮部分(d过程);一部分被各种组织合成为糖原(e过程)。经过以上三个过程后,血液中葡萄糖(血糖)浓度仍然过高的话,多余的葡萄糖就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管可以重吸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可见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一定限度。
(2)图中A主动脉、B肺动脉、C肺静脉、D动脉瓣、E上腔静脉、F房室瓣、G下腔静脉。当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动脉瓣关闭,肺部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会流入右心房。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图二中的G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右心室,再经B肺静脉到达肺部毛细血管。血液流经肺动脉时,二氧化碳含量没有变化,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随着呼气过程被排出体外,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血液进入肺静脉时,二氧化碳含量依旧没有变化。
(3)该实验探究物质M对胰岛素生理作用的功能,变量应为是否用物质M对小白鼠进行处理。实验中,先对三组小白鼠切除胰腺,甲组小白鼠用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处理,乙组小白鼠用一定剂量的物质M处理,那么丙组就应用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和物质M处理,通过观察丙组小白鼠血糖浓度与甲、乙两组小白鼠血糖浓度的不同,就可以知道物质M对胰岛素生理作用的影响。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如果甲组和乙组小白鼠血糖浓度都较低,说明物质M对胰岛素生理作用没有影响;如果丙组小白鼠血糖浓度较低,说明物质M具有增强胰岛素生理作用的功能。
【分析】(1)糖类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浓度。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浓度。
(2)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随着心脏的跳动,血液能够在血管中流动,所以说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有血管与它相连通,与左心室相连的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动脉,与左心房相连的是肺静脉,与右心房相连的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具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能够防止血液的倒流,进而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进动脉。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路径为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肺循环的路径为右心室 →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 →左心房。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2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精选真题
1.(2022·威海)排汗和排尿是人体排泄的两种方式,汗液与尿液都含有的成分是(  )
A.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B.水、尿素、二氧化碳
C.水、无机盐、葡萄糖 D.水、无机盐、尿素
【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的途径有三条:①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②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③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而体内的食物残渣或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2.(2022·贵阳)人体每天产生的代谢废物经相应的器官或系统排出体外,维持身体健康。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等 B.肾脏——暂存尿液
C.皮肤中的汗腺——排出汗液 D.尿道——排出尿液
【答案】B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废物排出途径,A不符合题意。
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其中肾脏的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B符合题意。
C.皮肤排出汗液。汗液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和尿素等,C不符合题意。
D.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3.(2022·北京市)尿酸过多在肾小管处形成结晶,会引起上皮细胞坏死,这直接影响肾小管(  )
A.滤过(过滤)作用 B.重吸收作用
C.贮存尿液 D.排出尿液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尿的形成过程中起过滤作用的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A不符合题意。
B.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酸过多在肾小管处形成结晶,引起上皮细胞坏死,会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符合题意。
C.贮存尿液是膀胱的功能,C不符合题意。
D.排出尿液是尿道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4.(2022·徐州)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动脉,②是静脉 B.③内液体与血浆的成分相同
C.①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④ D.③中尿素含量高于⑤
【答案】C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A不符合题意。
B.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③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B不符合题意。
C.随着尿液的形成,①入球小动脉内的液体总量小于④肾静脉内的液体总量,而二氧化碳质量基本不变,因此①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④,C符合题意。
D.尿液中尿素的含量是原尿中的60倍,原因是肾小管能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血液中,将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可见,③肾小囊中尿素含量低于⑤肾小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静脉,⑤肾小管。
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5.(2022·东营)肾脏是人体精密的过滤器,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4和5构成肾单位
B.2是出球小动脉,内流静脉血
C.3与1相比,3中液体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
D.6与5中的液体成分相比,含有少量葡萄糖
【答案】C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单位由肾小球、5肾小囊、6肾小管组成,A不符合题意。
B.2出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其生命活动需要消耗氧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因此3肾静脉中的血液比1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中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C符合题意。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6与5中的液体成分相比,不含葡萄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6.(2022·葫芦岛)如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②是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C.③是肾小囊,能贮存原尿 D.④是输尿管,能输送尿液
【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①为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A符合题意。
B.②输尿管能输送尿液,B不符合题意。
C.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C不符合题意。
D.④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的作用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
7.(2022·淄博)健康人的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流经肾小管处毛细血管网后,血液中增多的物质有(  )
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水 ④蛋白质 ⑤无机盐 ⑥葡萄糖
A.①②④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②③⑤⑥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肾小管的作用是重吸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也产生了部分二氧化碳。健康人的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流经肾小管处毛细血管网后,血液中增多的物质有①二氧化碳,③水,⑤无机盐,⑥葡萄糖。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8.(2022·资阳)下图的模型可用于描述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是肾小球,则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
B.若M是肺,则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
C.若M是小肠,餐后b内所含的葡萄糖含量降低
D.若M是叶绿体,则a为二氧化碳和水,b为有机物和氧气
【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光合作用的实质;营养物质的吸收;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若M表示肾小球,则a表示入球小动脉,b表示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球只对血液起到了过滤作用,而没有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故血液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三处流的都是动脉血,A不符合题意。
B.若M是肺,则流入的血管为肺动脉,里面流静脉血,流出的血管为肺静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若M是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餐后b内所含的葡萄糖含量升高,C不符合题意。
D.若M是叶绿体,则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9.(2022·绵阳)下表是某人的尿常规化验单,“-”代表阴性,“+”代表阳性。在下列四种食物中,他应减少摄入的是(  )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部分)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GLU(葡萄糖) + -
UBG(尿胆原) - -
LEU(白细胞) - -
A.菠菜 B.面条 C.牛奶 D.牛肉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从检验单中可以看出,该患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超过正常参考值,其余成分正常,因此,饮食中要注意减少含糖量丰富的食物。菠菜中富含维生素,面条富含糖类,牛奶和牛肉中蛋白质含量高,因此,他应减少摄入面条,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葡糖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主要的食物是谷类、根茎类;蛋白质主要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奶、蛋、鱼、肉等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丰富;维生素是对人体起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脂肪是备用能源,在肥肉、花生、大豆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10.(2020·资阳)下列对排尿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排出废物 B.维持体温恒定
C.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含量 D.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
【答案】B
【知识点】排泄的意义
【解析】【解答】尿的成分包括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积聚多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排尿。可见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ACD正确,排尿与维持体温没有关系,B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出,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11.(2022·天水)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下列代谢废物中,不能通过皮肤排出体外的是( )
A.二氧化碳 B.无机盐 C.尿素 D.多余的水
【答案】A
【知识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人体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12.(2022·张家界)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1、2、3构成
B.3处重吸收的物质是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
C.与1内液体相比,4内液体尿素含量增加
D.如果某病人的尿液中有血细胞,那么病变部位可能是1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3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1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2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A不符合题意。
B.当原尿流经3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B不符合题意。
C.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与1内液体相比,4内液体尿素含量减少,C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某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1肾小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3.(2022·湘西)医生把肾衰竭患者的血液导入透析装置中处理,血液净化后回流入病人体内,透析装置起到了肾单位中____结构的功能(  )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输尿管 D.肾小囊
【答案】B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肾衰竭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在可以采用人工肾代替患者已丧失功能的肾,其原理就是肾透析。在透析仪器中,通过导管与患者的血管相连,管内有一种半透膜,膜外是特殊药液透析液,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血浆相似。当患者的血液经过这些管子时,其中的废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去,而透析液还可以向患者的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最后经过透析的、除去废物的血液再由静脉流回人体内。肾透析仪中的半透膜相当于肾脏的肾小球。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4.(2022·梧州)为了健康成长,青少年除了做到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还要坚持体育锻炼。锻炼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如图是人体消化和吸收、呼吸、循环、泌尿等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体育锻炼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淀粉在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为    ,通过图中A过程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
(2)体育锻炼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图中B表示气体交换过程,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
(3)体育锻炼主要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   和肌肉组成。
(4)人体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尿液的形成与肾单位有关。图中的C过程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   作用。
【答案】(1)葡萄糖;右心房
(2)肺
(3)关节(骨连结)
(4)过滤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呼吸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糖类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所以体育锻炼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淀粉在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通过图中A过程进入血液,葡萄糖由小肠壁吸收进入肠静脉,再经过下腔静脉回到心脏的右心房。
(2)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而完成此功能的主要器官是肺,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佷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因此,体育锻炼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图中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肺。
(3)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的,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在运动中,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因此,图中的C过程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分析】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5.(2022·海南)我国外科专家侯春林首创“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解决了脊髓损伤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难题。具体做法是:分别剪断患者支配跟腱及膀胱的传出神经,然后将二者进行显微手术缝合,获得一个新的“跟腱—脊髓中枢—膀胱”完整反射弧,如图所示。患者通过敲击跟腱引起反射促使膀胱排尿。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2)有的患者因为脊髓损伤,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也不会在   产生尿意的感觉。
(3)从反射类型看,患者敲击跟腱促使膀胱排尿属于   反射,其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   (填图中字母),神经中枢位于   (填图中字母)。
【答案】(1)肾脏
(2)大脑皮层
(3)简单(非条件);D;A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
(2)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里,受大脑皮层控制。当尿液在膀胱内积存到一定量时,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使感应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同时也有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向上传到大脑,使人产生尿意,在适宜的环境下,由大脑发出神经冲动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神经冲动再沿着传出神经传到膀胱,引起排尿反射,如果环境不适宜,大脑就暂时抑制脊髓中的排尿中枢不排尿。因此,有的患者因为脊髓损伤,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也不会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的感觉。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从反射类型看,患者敲击跟腱促使膀胱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其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D跟腱,神经中枢位于A脊髓。
【分析】(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的作用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
(2)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二、精选模拟题
16.(2023·乾安模拟)从某健康人的体内取出四种液体,其中不含葡萄糖的一项是(  )
A.血浆 B.尿液 C.原尿 D.血液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血浆中有葡萄糖,故A不符合题意;
B、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因为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回到血液中,故B符合题意;
C、原尿中有葡萄糖,故C不符合题意;
D、血液中含有葡萄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原尿、尿液的主要区别:
类型 主要区别
血液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有少量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尿液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原尿有所上升.
17.(2023·扶绥模拟)研究发现切除胰腺的狗所排出的尿液常会招来许多的蚂蚁,原因是(  )
A.这是蚂蚁的生活习性 B.蚂蚁需要水分
C.尿中含有糖 D.尿中含有蛋白质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狗所排出的尿液常会招来许多的蚂蚁,与蚂蚁的生活习性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蚂蚁需要水分不是从狗所排出的尿液得来的,B不符合题意。
C.切除胰腺的狗所排出的尿液常会招来许多的蚂蚁,是因为切除胰腺的狗尿液中会含有葡萄糖,而蚂蚁是喜食糖类的小昆虫,因此切除胰腺的狗排出的尿液会引来很多蚂蚁,C符合题意。
D.切除胰腺的狗尿液中会含有葡萄糖,而蚂蚁是喜食糖类的小昆虫。与尿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18.(2023·扶绥模拟)血液透析是为肾失去功能的人进行排泄活动的一种治疗方式,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生理活动中(  )
A.肾小球滤过作用 B.肾小管重吸收
C.肾单位形成尿 D.汗腺排汗
【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人肾脏的功能受损,肾脏不能产生尿液,血液中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不能排出,使人体生命受到严重的危害。血液透析是把人体的血液从动脉引出,和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营养物质向血液中移动,然后将透析过的血液再通过静脉流回血管。通过透析,达到了排出代谢废物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生理活动中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故答案为:A。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9.(2023·阳信模拟)建模可以更好地梳理知识,模型a→(M)→b中,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则下列模型描述正确的是(  )
A.淀粉→(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水
B.二氧化碳+水→(叶绿体)→有机物
C.原尿→(输尿管)→尿液
D.动脉血→(肾小球)→静脉血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食物的消化;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中在肠液、胰液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不符合模型 a→M→b,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能,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符合模型 a→M→b,B符合题意。
C.血液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了尿液,不符合模型 a→M→b,C不符合题意。
D.肾小球的作用是滤过作用,没有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成分没有发生改变,还是动脉血,不符合模型 a→M→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20.(2023·丹江口模拟)科学家为了研究尿液形成的过程,从小鼠肾单位的不同部位抽取A,B,C液体进行分析,如表所示为三种液体每100毫升中部分成分的含量。液体B的名称以及抽取部位是(  )
成分 液体A 液体B 液体 C
蛋白质 0.0 微量 7.0
葡萄糖 无 0.1克 0.1克
A.尿液、肾小囊 B.原尿、肾小囊
C.血浆、肾小球 D.尿液、肾小管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因此尿液中无蛋白质,无葡萄糖,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液体A是尿液;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含有葡萄糖,液体C是血浆;原尿中有葡萄糖,无(或微量)蛋白质,液体B是原尿。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2023·泉州模拟) 下图是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新陈代谢活动示意图,a~f代表生理过程,①~③代表结构。请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1.a过程代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过程代表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通过胸肌的收缩实现
B.a过程使肺泡内的氧气含量增加
C.b过程通过膈肌的收缩实现
D.b过程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22.下列可通过c过程进入血液的物质是(  )
A.淀粉 B.脂肪 C.维生素 D.蛋白质
23.下列关于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b过程的血液最先到达右心房
B.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为心脏
C.经过体循环,静脉血变动脉血
D.先进行体循环再进行肺循环
24.局部结构示意图中,关于①~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肾小囊 B.①与③合称肾单位
C.①处发生滤过作用 D.③处发生重吸收作用
【答案】21.B
22.C
23.B
24.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营养物质的吸收;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分析】(1)图中:a表示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c表示吸收过程,d表示排尿,e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f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①是肾小囊,②是肾小球,③是肾小管。
(2)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21.A.a过程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它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与舒张完成的,并非胸肌,故A错误。
B.a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后会使得肺泡内的氧气含量增加,故B正确。
C.b过程代表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并非膈肌的收缩,故C错误。
D.b过程肺泡中的氧气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所以b过程会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血红蛋白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可见b过程,无法使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加,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2.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人体各段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不同,胃内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少量的酒精;小肠能吸收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淀粉、脂肪、蛋白质需要被消化分解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维生素直接可以被吸收,进入血液,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3.A .经过b过程,血液含氧量增加成为了动脉血,通过肺静脉到达最先到达左心房,故A错误。
B.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心脏能够自动有节律的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故B正确。
C.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还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故C错误。
D.体循环和肺循环虽是两条不同的循环路线,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循环的起止点都在心脏。心脏把两条循环路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4.A.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是肾小球,一端包裹肾小球,一端连着肾小管的是肾小囊,与肾小囊相连的细长曲折的结构为是肾小管,可见①为肾小囊,②为肾小球,③为肾小管,故A错误。
B.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而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因此,肾单位由②肾小球、①肾小囊和③肾小管组成,故B错误。
C.②肾小球可以发生滤过作用,能滤过一些小分子的物质,比如水、葡萄糖、尿素等,故C错误。
D.③肾小管可以发生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比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的无机盐会被③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5.(2023·秦都模拟)如图表示原尿流经肾小管形成尿液时,肾小管中某些物质浓度的变化,物质甲、乙分别是(  )
A. 无机盐、尿素 B.蛋白质、葡萄糖
C.尿素、葡萄糖 D.氨基酸、尿素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的无机盐被重新吸收返回血液,剩下的部分无机盐、尿素和多余的水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流经肾小管时,尿素尿素浓度增加,葡萄糖全部返回血液,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可见,甲为尿素、乙为葡萄糖,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26.(2023·仙桃模拟)正常人体的生命活动会产生许多代谢废物,这些代谢废物排出的过程叫排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泌尿系统可以排出人体内产生的各种代谢废物
B.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C.当肾小囊中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无机盐被全部重新吸收
D.排泄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答案】D
【知识点】排泄的意义;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泌尿系统可以排出人体内产生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不能排除其他物质,A错误;
B、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但不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B错误;
C、当肾小囊中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被重新吸收,C错误;
D、排泄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2)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3)尿液的形成通过: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
(5)人体有两大排出废物的途径:①排泄、②排遗。
27.(2023·漳州模拟)下图为两个与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相关系统的结构模式图,①②表示血管,请据图回答:
(1)血液流经图   所示系统后,血液中氧含量增多,这些氧最先通过   血管进入心脏。
(2)乙中尿素含量较少的血管是[   ],该血管内氧含量比另一血管内   。
(3)刚出生的婴儿会通过这两个系统分别排出二氧化碳和尿液,属于   反射。
(4)除上图所示两种系统外,人体的   (填器官名称)也有排泄功能,它们都能排出人体内多余的   。
【答案】(1)甲;肺静脉
(2)①;少
(3)非条件
(4)皮肤;水、无机盐、尿素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尿的形成和排出;皮肤的结构与功能;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氧气进入肺后经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周围的血液中,因此血液流经图甲所示系统时,血液中氧含量增多。这些氧会随着血液循环中的肺循环最先通过肺静脉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形成尿液时把血液中的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排出体外,因此①肾静脉血液中尿素会比②肾动脉内的减少。而②肾动脉内为动脉血,①肾静脉内为静脉血,因此①肾静脉内氧含量比另一血管内少。
(3)刚出生的婴儿会通过这两个系统分别排出二氧化碳和尿液,属于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
(4)除了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可以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外,人体的皮肤也有排泄功能,它们都能排出人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
【分析】(1)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2)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28.(2023·丹江口模拟)如图是人体对物质的吸收、利用和排出过程示意图,其中A、B、D表示系统,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过程。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系统中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器官是   。
(2)营养物质经过③过程后,最先到达心脏的   ,之后随血液流动分布于全身各处。
(3)在①生理过程中,当气体进入B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均处于   状态。经过⑥过程后,血液变成   血。
(4)④⑤表示尿液形成有关的两个生理过程,其中⑤表示   作用。
【答案】(1)小肠
(2)右心房
(3)收缩;动脉
(4)肾小管的重吸收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小肠中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物质;胆汁中虽然不含消化酶,但是能乳化脂肪。因此A消化系统中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器官是小肠。
(2)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心脏)→主动脉→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心脏),因此营养物质经过小肠壁的③吸收过程进入人体后,经下腔静脉,最先到达的是右心房。
(3)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人体在完成①吸气后,⑥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因此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氧气随血液由肺静脉首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叫肺循环。
(4)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④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⑤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分析】图中: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D泌尿系统。①吸气,②呼气,③吸收,④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⑤肾小管的重吸收。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29.(2023·东平模拟)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其消化、吸收和利用影响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分析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淀粉在唾液、肠液和   等消化液的作用下彻底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随血液循环,经下腔静脉流回到心脏的   (腔室),最终运输到组织细胞,部分葡萄糖在组织细胞的   中被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2)如果某人血浆和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但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您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出现异常。
(3)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我国科学家将一种能分泌胰岛素的人工胰岛β细胞成功移植到糖尿病模型鼠中,进行了A,B,C三组实验,结果如图。
比较发现,B组小鼠的血糖浓度低于A组小鼠的,但仍   C组小鼠的,说明   对于治疗小鼠糖尿病有一定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4)将人胰岛素基因利用生物技术转入大肠杆菌中,使相应大肠杆菌能产生胰岛素,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基因就是DNA
B.人体胰岛素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
C.该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D.这一事实说明基因控制性状
【答案】(1)胰液;右心房;线粒体
(2)肾小管的重吸收
(3)高于;移植人工胰岛β细胞
(4)A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尿的形成和排出;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结合分析,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根据分析中的血液循环途径图解,小肠吸收的葡萄糖进入肠部的毛细血管,再经肠静脉,到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葡萄糖进入人体后部分在线粒体中被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多余的部分可在肝脏合成肝糖原,在肌肉合成肌糖原,脂肪等非糖物质贮存备用。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如果某人血浆和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但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可能的原因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异常。
(3)分析实验结果图,B组小鼠的曲线位于A组和C组之间,由此可得出:B组小鼠的血糖浓度低于A组小鼠的,但仍高于C组小鼠的,说明移植人工胰岛β细胞对于治疗小鼠糖尿病有一定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4)A.基因是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错误。
B.胰岛素是由人体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调节体内糖代谢的激素,B正确。
CD.大肠杆菌能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把人胰岛素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这也说明了胰岛素基因控制着胰岛素的形成,C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30.(2022·虞城模拟)肥胖容易诱发物尿病等多种疾病,合理膳食和体育运动能有效预防肥胖。如图一表示人体内淀粉的利用情况,图二是人的心脏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在小肠中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   。健康人一次摄入淀粉等糖类物质过多,血液中的葡萄糖经c、d、e过程后,浓度仍然过高,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从尿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是   作用有一定限度。
(2)近年来,郑州市推行“阳光体育运动1小时”活动。同学们在校期间都能够在操场上进行各项体育锻炼。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当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图二中的D处于   (填“打开”或“关闭”)状态。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先后通过图二中的   血管后(填字母),到达肺部毛细血管。请在图中画出血液流经各血管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w点是起始点)。   
(3)某物质M本身不能降低血糖浓度,但它可通过增强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使血糖浓度下降。研究者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补充完善有关内容。(实验说明:胰岛素、物质M的剂量适宜,不考虑手术创伤的因素。)
①将健康的、生理状况相同的30只小白鼠切除胰腺后,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求每组的平均值;
②甲组小白鼠用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处理,乙组小白鼠用一定剂量的物质M处理,丙组小白鼠用   处理;③将各组小白鼠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饲养2小时,每间隔30分钟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求每组的平均值。当出现   的现象时,说明物质M具有增强胰岛素生理作用的功能。
【答案】(1)胰液、肠液;肾小管的重吸收
(2)关闭;GB;
(3)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和物质M;丙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低于甲、乙两组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尿的形成和排出;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小肠中有胰液、肠液等多种消化液。淀粉等糖类在小肠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a过程),并被吸收(b过程)进入血液运往人体的各个部分,向下述三个方面转变:一部分氧化分解,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c过程);一部分转变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的非氮部分(d过程);一部分被各种组织合成为糖原(e过程)。经过以上三个过程后,血液中葡萄糖(血糖)浓度仍然过高的话,多余的葡萄糖就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管可以重吸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可见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一定限度。
(2)图中A主动脉、B肺动脉、C肺静脉、D动脉瓣、E上腔静脉、F房室瓣、G下腔静脉。当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动脉瓣关闭,肺部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会流入右心房。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图二中的G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右心室,再经B肺静脉到达肺部毛细血管。血液流经肺动脉时,二氧化碳含量没有变化,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随着呼气过程被排出体外,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血液进入肺静脉时,二氧化碳含量依旧没有变化。
(3)该实验探究物质M对胰岛素生理作用的功能,变量应为是否用物质M对小白鼠进行处理。实验中,先对三组小白鼠切除胰腺,甲组小白鼠用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处理,乙组小白鼠用一定剂量的物质M处理,那么丙组就应用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和物质M处理,通过观察丙组小白鼠血糖浓度与甲、乙两组小白鼠血糖浓度的不同,就可以知道物质M对胰岛素生理作用的影响。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如果甲组和乙组小白鼠血糖浓度都较低,说明物质M对胰岛素生理作用没有影响;如果丙组小白鼠血糖浓度较低,说明物质M具有增强胰岛素生理作用的功能。
【分析】(1)糖类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浓度。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浓度。
(2)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随着心脏的跳动,血液能够在血管中流动,所以说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有血管与它相连通,与左心室相连的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动脉,与左心房相连的是肺静脉,与右心房相连的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具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能够防止血液的倒流,进而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进动脉。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路径为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肺循环的路径为右心室 →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 →左心房。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