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雪》 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28 14:2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雪鲁迅1、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品析本文细致生动的语言;
3、学习文章对比和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1分钟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25年1月18日,写作本文的时候,正是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祖国的南方已成为革命的中心。北方,尽管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还相当猖獗,但在南方革命形势的鼓舞下,广大人民群众也对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者当时生活在北京,他也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了北方人民的斗争行列。齐读北国的雪的段落,思考:
1、与江南的雪相比,北国的雪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作者更喜欢哪一个地方的雪,由哪句话得知?如何理解这句话?
3、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自学指导一 8分钟1、与江南的雪相比,北国的雪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作者更喜欢哪一个地方的雪,由哪句话得知?如何理解这句话?
雨死了,其灵魂变成了雪。就如同奋斗的战士,肉体消亡了,精神却永远不死。 “死”是一种献身精神,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北国的雪象征的是孤独的奔放的挑战者,象征着不屈的反抗的精神。自学检测一 10分钟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奋飞作者更欣赏北国的雪——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
的雨,是雨的精魂 表达了作者对朔方的雪的独立张扬的个性和斗争献身精神的赞颂之情,同时也暗含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战斗精神。3、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冰冷、坚硬、灿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的?用来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此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自学指导二:赏析句子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7分钟“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冰冷、坚硬、灿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的?用来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此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温度、硬度、形状。“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比喻。“青春”“处子” 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蕴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自学检测二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10分钟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它的不屈和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江南的雪 北方的雪 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借景抒情赞美、歌颂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对比。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小结:3分钟结束语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1、完成《课时先锋》13页5-7题。当堂训练5-7题答案校对:5、?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的遗憾;
?引起下文对北方的雪的描写和赞美。
6、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奔腾”。这些描写倾注了作者对北方的雪不畏严寒,在孤独中抗争、奋斗的赞美之情。
7、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它的不屈和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2、完成《课时先锋》14页8-12题。8-12题答案校对:8、简约、纯粹、意蕴丰富;
9、(1)每当雪至,环境纯粹多了,空气清新,天气温和平静;
(2)心灵纯粹多了,聆听到雪地轻柔的言语,感受到诗情画意。
(3)感受到昂扬向上的生命力,激发自己生命的热情。
10、没有偏题,这样写一方面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用具体事例说明雪满山野后更能体味出凛然的生命力,突出文章主旨。11、示例:“这是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这句话用贴切的比喻把作者当时所见之景、所生发的感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12、示例:从结构上看,这些语句从看雪、体味雪的角度照应了上文内容;
从内容上看,这些语句承接上文对生命“留白”的发掘,表达出作者对“怡静”“温馨”“梦境”以及“热情”的生活的领悟,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