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课题 《牧场上的家》 课型或模块 唱歌课型
教学目标 设计提示:教学目标请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参照,每一课可重点采用一至两条学科核心素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1.审美感知;2.艺术表现(创造表现含于此中);3.文化理解(包含传承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和理解世界各民族多元音乐文化)。
1. 能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体验二声部合唱的和谐美。能较好地掌握弱起节奏、长音节奏、一音多字在歌曲中的运用,感受旋律进行的方向。
2. 用歌声来表达歌曲的意境和风格,体验对家乡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学重点 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感受旋律进行的方向。
教学难点 弱起节奏、一音多字的准确演唱以及二声部的和谐演唱。
教学内容分析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歌曲为三拍子,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a、a’、b、a’4个乐句)。第1、第2乐句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节奏舒展,优美起伏的旋律,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3乐句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旋律更加优美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地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这情。第4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策略 歌曲旋律婉转动听,歌词形象生动,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演唱水平。教学策略的重难点放在二声部的演唱过程,弱起节奏、一音多字的处理,打击乐器伴奏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多元化地感受音乐,引导学生用心用声音表达对家的情感,培养学生持久的音乐兴趣,以此形成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吉他、黑板、板书卡纸。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1.说说对“家”的感受。师:同学们,说说你的家,你喜欢你的家吗? 1.说说自己的家,说说对家的感情…… 多媒体课件、钢琴、吉他、板书卡纸。 教师范唱、教师乐器演奏;师生交流、感受体验、师生评价、总结性评价。 练声曲《牧场欢迎你》,旨在让学生对歌曲的有个潜在的熟悉感,为后面的二声部学习做铺垫。在练声过程中的评价,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并通过老师的演奏和范唱,律动感受三拍子的特点,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音准和正确的唱歌状态。
2.师范唱,揭题。师:你知道我的家在哪吗?听我来介绍“我”的家。(揭题《牧场上的家》) 聆听师的范唱;生:牧场……
3.完整聆听,感受歌曲三拍子的特点。师:歌曲里面的“我”,是一位美国田园小牧童,他把牧场当成了自己的家,让我们一起到牧场去看看!聆听那儿有什么?是几拍子的歌曲? 3.完整聆听歌曲,边律动边感受三拍子的特点;生:那有水牛、小鹿、羚羊……生:三拍子,3/4拍,强弱弱……
4.发声练习。师:牧童们看到我们来了,非常开心,唱着歌来欢迎我们呢,他们是这样唱的。师唱练声曲《牧场欢迎你》。 4. 打手号,唱《牧场欢迎你》音名;打手号,用lu模唱;谱例:
展开阶段 1.学习唱音名。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唱音名。 1.生唱谱。 多媒体课件、钢琴、板书卡纸黑板。 视听结合感受旋律、曲式分析、对比学习、自主学习、师生交流、情感体验。 看视频聆听,画旋律线聆听,师生接对唱,唱唱名,自主学习第二段歌词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掌握歌曲的,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歌曲旋律与大自然的联系,全身心投入到歌曲中。
2.划旋律线,感受歌曲旋律走向。师:这首歌的旋律,非常奇妙,有个神奇的现象,请仔细观察!师唱谱,画旋律线。师:旋律勾画出什么了?师带生唱谱,划旋律线。 2.聆听师唱谱,观看歌曲旋律图形谱;生:房子,烟囱,小河、绿草……跟师唱音名,划旋律线,感受旋律走向。
3.学习歌曲结构。师:这首曲子有几个乐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师:第一句用a表示,那其他呢? 3.生:四个乐句。第1和第2相似(变化重复),第2与第4相同(完全重复),第3是与其他乐句不一样,第124句是弱起,句尾都是长音…生:a、a’、b、a’
4. 学习歌曲中弱起的演唱。师生接对唱。 4.与师接对唱。
5.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师:一起来唱一唱这歌里的美好情景。 5.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6.感受歌曲情感。 师:你认为这首歌表达了对家的什么情感?师:作者用了多少次这样的旋律?师唱前四小节师:出现三次的旋律说明了什么? 6.生:赞美、热爱、怀念……生:不在;那儿……聆听师唱前四小节;生:三次。生:他特别爱这个家,这个家给了他温暖舒服的感觉……
7.学习一音多字。师:作者在创作这首歌的时候在牧场吗?哪个字或词告诉你?师:我弹你来唱,我可不是按顺序的哦,听好了。 7.生:不在;那儿……生听辨四个音乐片段;听音唱词。
8.学习第二段歌词。师:夜幕降临时,牧场别有另一番风味,让我们和家人一起,演唱这牧场的宁静。 8.完整有感情演唱第二段歌词。
拓展阶段 1.生完整唱第一段词,感受二声部。师:这首曲子在美国是家喻户晓,还被美国堪萨斯洲定为洲歌呢,一首这么动听的歌曲,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让它更动听更丰富呢?师:多年以后,作者已经不在牧场了,可是牧场的情景和儿时的快乐,永远留在他的脑海里,每当想起家乡,想起牧场,他都会深情的唱起这首《牧场上的家》,让我们再一次踏上这片草地深情演唱第一段,听听我用了什么方式。 1.生:加乐器伴奏、编配舞蹈动作、加二声部……生演唱第一段词,师唱二声部。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沙锤。 对比聆听、师生交流、以听促唱、二声部学习。 二声部的学习以打击乐器的音色和人声加入,进行聆听,让每一位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二声部的和谐演唱,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和体验。
2.复习《牧场欢迎你》的旋律。 2.用“lu”模唱二声部旋律;生唱二声部的歌词。
3.师生二声部演唱。师:我来唱词,你们来为我伴奏好吗? 3.师唱词,生唱二声部。
4.加入打击乐器沙锤。师:我还带了了小乐器,沙锤,你认为在哪里使用合适呢? 4.思考沙锤在歌曲哪里使用合适;试用沙锤伴奏。
5.二声部合唱。师:我们分两个声部来进行。 5.生二声部演唱,选个别学生敲击沙锤。
结束阶段 1.巩固所学知识。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总结回顾所学知识。 多媒体。 知识回顾、师生交流、采访式总结评价。 巩固所学知识,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结束授课,让学生把快乐的心情带回教室。
2. 演唱歌曲走出教室。师: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让我们带着对家的赞美,对家的喜爱之情,把这首优美的快乐的歌曲带回你的家吧! 2.演唱歌曲离开教室。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在本课学习中,我采用了以听促唱法和图谱法,与学生互动,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歌曲中三拍子的节拍特点、弱起节奏、一音多字、长音等在歌曲中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听,不仅注意力集中,很快就体会到歌曲的基本情绪,而且较好地体验二声部的演唱。在歌曲感情处理的时候,我让学生观看图片,分析歌曲,感受美国朋友热爱家乡,愉快的情绪,并让学生用歌声和表情来体现美国朋友的心情,学生马上就掌握了对家乡热爱的情绪,课堂教学从单纯的师唱生学的模仿、记忆阶段的灌输式已经走向了以聆听、感受为主的探索的过程。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歌唱,二声部合唱和打击乐器沙锤的加入让学生的演唱思维得到了拓展,我和学生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学会用歌声来表达歌曲的意境和风格,体验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