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必考专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808.54读作( )。
A.八零八点五四 B.八百零八点五十四 C.八百零八点五四
2.下图表示的是下列哪个数中“3”的意义( )。
A.0.3 B. C.23
3.妹妹的身高为100厘米,即( )米。
A.10 B.1 C.0.1
4.一根竹竿长1.5米,这个数中的“5”表示( )。
A.5米 B.5分米 C.5厘米
5.一本《儿童画报》的价格为6元5角,一本《最美中国》比它贵4.7元,买这两本书共需要( )元。
A.11.2 B.15.9 C.17.7
6.三位同学参加50米赛跑,小轩用时8.2秒,小刚用时8.4秒,小然用时8.8秒,跑得最快的是( )。
A.小然 B.小轩 C.小刚
二、填空题
7.请根据文中的信息,填空。
三叶虫是比恐龙还出现得早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三叶虫在距今5.6亿年前寒武纪就出现了,而恐龙是出现在2.5亿年前中生代时期的一类爬行动物。三叶虫在5亿~4.3亿年前发展到高峰,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由此可见,三叶虫是生命力极强的生物。
(1)三叶虫的出现比恐龙大概要早( )亿年。
(2)三叶虫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 )亿年。
8.请填上“>”“<”或“=”。
3小时( )300分钟 10元( )9.9元
50+50( )50×50 180÷3( )180÷4
9.写出箭头所指的小数。
10.按规律填数。
0.1,0.6,1.1,1.6,2.1,( ),( )。
11.7分米是米,写成小数是( )米。8厘米是分米,写成小数是( )分米。
12.小华在计算一道小数加法题时,把5.2+2.4看成了5.2+4.2,这样计算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 )。
三、判断题
13.大于2.5小于2.7的小数只有一个。( )
14.所有的小数都没有整数大。( )
15.一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和是两位小数。( )
16.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
17.3角、元和0.3元一样多。(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出得数。
0÷8= 400-40= 3000÷5= 60×7=
2+2.8= 54×0= 5.6-0.5= 25×1=
19.笔算高手,带※号要进行验算。
*630÷6= 58×49= 19.2-4.8= 7.6+5.9=
五、解答题
20.修路队修一条长15千米的路,上午修了2.3千米,下午修了2.8千米,这一天一共修了多少千米?还剩多少千米?
21.王明带20元钱到书店想购买下面三本书,他带的钱够吗?
《中华成语故事》 《格林童话》 《十万个为什么》
5.7元 9.8元 4.8元
22.在下面选项中选择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数学信息(把序号填在横线上),然后解决问题________________。1个文具盒7.5元,1支钢笔多少钱?
①买了3支钢笔
②1个文具盒比1支钢笔便宜15.5元
③买1个文具盒和1支钢笔共花了30.5元
23.一个4.3元,比贵0.5元,两种玩具各买一个,需要多少元?
24.一个铅球从高空落下,经过2秒落地,第一秒下落的距离是4.8米,第二秒下落的距离比第一秒多9.5米,这个铅球下落前距离地面多少米?
25.妈妈拿20元去商店买文具,1个文具盒7.5元,1个练习本0.9元,1个书包10.8元。
(1)买1个文具盒和1个练习本花多少元?
(2)1个文具盒比1个书包便宜多少元?
(3)买1个文具盒和1书包,妈妈带的钱够吗?
参考答案:
1.C
【分析】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详解】808.54读作八百零八点五四。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了小数的读法,要熟练掌握。
2.A
【分析】图中将长方形平均分成10个小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可用0.1表示,3个小长方形即可用0.3表示。
【详解】由分析可知,图形中的长方形被平均分为10份,涂三份用0.3表示。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要熟练掌握。
3.B
【分析】低级单位厘米化高级单位米,除以进率100;据此解答。
【详解】100÷100=1(米)
妹妹的身高为100厘米,即1米。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B
【分析】根据“1米=10分米”,把1米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0.5米就是5分米;所以,一根竹竿长1.5米,这个数中的“5”表示5分米。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1米=10分米
所以,一根竹竿长1.5米,这个数中的“5”表示5分米。
故答案为:B
【点睛】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C
【分析】根据题意,一本《最美中国》比一本《儿童画报》的价格贵4.7元,用加法计算出《最美中国》的价格,要求这两本书共需要多少元,再将《最美中国》和《儿童画报》的价格加起来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
一本《儿童画报》的价格为6元5角,一本《最美中国》比它贵4.7元,买这两本书共需要(17.7)元。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一位小数加法计算,熟练掌握并正确计算。
6.B
【分析】将他们每个人的成绩进行大小排序,时间用得最少的人跑得最快;
一位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若整数部分一样大,再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的数大,则这个小数就大,依此比较并选择。
【详解】8.2、8.4、8.8中,整数部分都是8,小数部分2<4<8,即8.2最小,因此跑得最快的是小轩。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时间快慢的比较,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1)3.1
(2)3.2
【分析】(1)三叶虫在距今5.6亿年前寒武纪就出现了,而恐龙是出现在2.5亿年前中生代时期的一类爬行动物,用5.6减去2.5即可求出三叶虫的出现比恐龙大概要早多少亿年;
(2)三叶虫在距今5.6亿年前寒武纪就出现了,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用5.6减去2.4即可求出三叶虫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多少亿年。
【详解】(1)5.6-2.5=3.1(亿年)
三叶虫的出现比恐龙大概要早3.1亿年。
(2)5.6-2.4=3.2(亿年)
三叶虫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3.2亿年。
【点睛】本题考查了运用小数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8. < > < >
【分析】1小时=60分钟,依此将3小时化成分钟后再比较。
括号前后的单位相同,因此直接比较10与9.9的大小即可。
括号前、后都为算式,应分别计算出括号前、后算式的结果,然后再比较。
【详解】3小时=180分钟,即3小时<300分钟。
10>9.9,即10元>9.9元。
50+50=100,50×50=2500,即50+50<50×50。
180÷3=60,180÷4=45,即180÷3>180÷4。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熟练掌握时与分之间的换算,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与整十数的加法、乘法计算,以及三位数与一位数的除法计算。
9.0.4;1.9;2.6;3.5
【分析】观察数轴可知0~1之间平均分成了10份,每份是0.1,据此填写即可。
【详解】填写如下:
【点睛】此题考查了小数的认识,关键是明确每小格表示多少。
10. 2.6 3.1
【分析】0.6-0.1=0.5,1.1-0.6=0.5,1.6-1.1=0.5,2.1-1.6=0.5,据此可知规律:依次加0.5。
【详解】2.1+0.5=2.6
2.6+0.5=3.1
0.1,0.6,1.1,1.6,2.1,2.6,3.1。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数列中的数找出变化规律,再解答。
11.;0.7;;0.8
【分析】10分米=1米,将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米,写成小数是0.1米,7分米表示其中的7份;
10厘米=1分米,将1分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分米,写成小数是0.1分米,8厘米表示其中的8份;依此填空。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7分米是米,写成小数是0.7米。8厘米是分米,写成小数是0.8分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熟练掌握对分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1.8
【分析】把“5.2+2.4”看成了“5.2+4.2”,则多加了(4.2-2.4),据此解答。
【详解】4.2-2.4=1.8
所以,这样计算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1.8。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两个数相加,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多加了多少,则和就多了多少。
13.×
【分析】一位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右边的数,小数点右边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依此判断。
【详解】2.5<2.6<2.7,2.5、2.6、2.7都是一位小数,即大于2.5小于2.7的一位小数只有一个。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
【分析】可以把整数看作是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详解】例如:8.92>7
1.13<2
5.0=5
所以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5.×
【分析】小数之间的加、减法计算时,应先将小数点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的加、减法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依此通过举例的方法计算出一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和,然后再判断。
【详解】1.5+2.9=4.4,4.4是一位小数,
2.3+0.9=3.2,3.2是一位小数;
2.5+0.5=3,3是一个整数。
因此一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和不可能是两位小数。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
【分析】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可以省略,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7.√
【分析】1元=10角,根据小数的意义可知,将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0.1元,也可以写成元,因此每份也是1角;依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3角=元=0.3元。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元与角的换算,熟练掌握对小数的初步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0;360;600;420;
4.8;0;5.1;25
【解析】略
19.105;2842;14.4;13.5
【分析】(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结果中的小数点和相加减的数里的小数点对齐。
(2)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法则: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详解】630÷6=105 58×49=2842
验算:
19.2-4.8=14.4 7.6+5.9=13.5
20.5.1千米;9.9千米
【分析】根据加法的意义,把上午修的和下午修的加起来,就是这一天一共修了多少千米;再根据减法的意义,用总长减去修了的,就是剩下的,据此解答。
【详解】
答:这一天一共修了5.1千米;还剩9.9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21.不够
【分析】根据题意,用(5.7+9.8+4.8)求出买这三本书需要的价钱,再与20元比较大小,据此解答。
【详解】5.7+9.8+4.8
=15.5+4.8
=20.3(元)
20.3元>20元
答:他带的钱不够。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位小数的加法计算及应用,应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
22.选②;23元;(答案不唯一)
【分析】已知一个文具盒的价钱求钢笔的价钱,则需要知道钢笔比文具盒贵(便宜)的钱,或者1个文具盒和1支钢笔一共需要的钱,依此选择合适的问题,并根据所选择的问题进行解答即可。例如我选②,此时计算1支钢笔的价钱用加法计算,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加15.5元即可。
【详解】选②
1个文具盒比1支钢笔便宜15.5元,1个文具盒7.5元,1支钢笔多少钱?
7.5+15.5=23(元)
答:1支钢笔23元。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8.1元
【分析】根据题意,用一个小熊的价钱减去0.5元,先求出一个魔方的价钱,再把两种玩具的价钱相加,即可求出需要多少元。
【详解】4.3-0.5=3.8(元)
4.3+3.8=8.1(元)
答:需要8.1元。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解应用题的能力,关键是先求出魔方的价格。
24.19.1米
【分析】第一秒下落的距离+9.5米=第二秒下落的距离;第二秒下落的距离+第一秒下落的距离=这个铅球下落前离地面的距离,依此计算。
【详解】4.8+9.5=14.3(米)
14.3+4.8=19.1(米)
答:这个铅球下落前距离地面19.1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一位小数的加法计算,先计算出第二秒下落的距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1)8.4元
(2)3.3元
(3)够
【分析】(1)根据加法的意义,用1个文具盒的价格加上1个练习本的价格,即可求出买1个文具盒和1个练习本一共花多少元;
(2)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少几,用减法解答;
(3)用1个文具盒的价格加上1书包的价格,求出买1个文具盒和1书包一共需要的钱数,再与妈妈带的20元进行比较即可得解。
【详解】(1)7.5+0.9=8.4(元)
答:买1个文具盒和1个练习本花8.4元。
(2)10.8-7.5=3.3(元)
答:1个文具盒比1个书包便宜3.3元。
(3)7.5+10.8=18.3(元)
18.3元<20元
答:妈妈带的钱够。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小数加法、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及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